西安汤峪森林公园···食宿旅游攻略

   2022-10-31 09:54:17 网络400
核心提示:1.水陆庵 水陆庵地处西安东南五十公里。依山抱水,环境优美。庵内有精湛的古代彩塑群。水陆庵是隋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唐初尉迟敬德曾监修,明代秦藩王朱杯卷奉为家祠佛堂。现存壁塑群属明代雕塑艺术。建国后政府曾多次拨款修缮,而今面貌焕然一新,山门、前

西安汤峪森林公园···食宿旅游攻略

1.水陆庵

水陆庵地处西安东南五十公里。依山抱水,环境优美。庵内有精湛的古代彩塑群。水陆庵是隋悟真寺内的水陆殿,唐初尉迟敬德曾监修,明代秦藩王朱杯卷奉为家祠佛堂。现存壁塑群属明代雕塑艺术。建国后政府曾多次拨款修缮,而今面貌焕然一新,山门、前殿、中殿、配殿、后殿等殿宇高屋建瓴,飞檐翘角、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彩塑群设计严谨、造型精美,把圆雕、镂刻等艺术手法溶为一体,在墙壁梁柱上嵌满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造像,活灵活现。可与著名的敦煌艺术相媲美。

由西安有专线车直达,服务设施齐全是人们寻古觅幽,消遣游乐的极好去处

水陆庵,在蓝田县城东10千米的普化镇王顺山下,以精巧的壁塑闻名于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陆庵本是悟真峪北普陀兰渚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座殿宇叫做水陆庵。庵的始建年代纷说不一。据《蓝田县志》及碑石记载,庵是六朝古刹;有人根据今日庵内大殿上的檐兽、滴水瓦和造像的形式风格,以及附近民间传说为唐代尉迟敬德监修来推断,认为可能唐代建筑。明、清时曾重修几次,近来又进行了整修。庵的建筑形式,与一般佛教寺院类似,前有五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13间厢房,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形成一个四个院落,加之树木花草的点缀,显得清新幽雅,朴素庄严。

大殿内的彩色泥质壁塑最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的手。壁塑共分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西壁及西檐墙四部分,其中以南北山墙上的壁塑最引人入胜。这两墙上的壁塑,均采取连环塑的形式,上下层层列塑着释迦牟尼的传略故事,从北壁开始到南墙终止。壁塑中有山小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物,人物有诸佛菩萨、飞天供养人;鸟兽有飞龙舞凤、狮子、麒麟、象和牛,布局严整,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各尽其妙。不论是骑象悠然缓行,骑狮骑麒麟奔驰的,或是乘龙驾凤飘然舞空的;不管是坐卧佛堂说经的,或是划船漫游江湖的,渡河涉水的等等,都是生动自然,形态逼真,而且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反映出了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这种精巧的壁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塑匠师们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王顺山下,庵周青山环绕,绿水抱流,风景十分宜人。大殿内的彩色泥塑,最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手。这些壁塑,十分精美,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塑匠师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艺术技巧。

水陆庵周青山环列,绿水抱流,风景十分宜人,历来是关中地区一处游览胜地。

2.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在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1963年9 月,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颌骨,1964年5 月 ,又在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两地相约30千米。老年女性下颌骨特点与北京猿人相似,但比北京猿人较为原始。中年女性头骨带有较多的原始性。

经古地磁测定,陈家窝村猿人距今65-50万年,。公王岭猿人距今约115万年。两者发现在蓝田,属于亚洲人种,按国际科学记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通常中做"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200余件,其种类有刮消器、砍砸器、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尖状器形状和特征很像是人类早期使用的万能工具石斧。砍砸器是砍砸东西的用具,有大型盘状多边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等。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厂块加工而成,有直刃、 凸刃、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刮削木棍的用具。

1979年在公王岭建立蓝田猿人遗址保管所,设立展室陈列文物,供科学研究和游人参观。

3.蔡文姬墓

参观蓝田猿人遗址后自原路返回,经蓝田县城后,公路顺灞河西北而行,出县城约两公里的路畔三里镇蔡王村,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蔡文姬(蔡琰)之墓。

蔡文姬生活在东汉末的战乱年代,经历颠沛流离,命运曲折悲惨。她早年守寡,在战乱中被匈奴骑兵俘虏,成为匈奴左贤王的妻室,并生了两个儿子。因为父亲蔡邕是著名学者,素被曹操敬重,交谊很深,后来曹操得知蔡文姬的情形,以金璧将蔡文姬赎回,另嫁给董祀。蔡文姬回到中原后,秉受曹操旨意,继承父亲遗志,完成《续后汉书》,留下《悲愤诗》 五言、骚体及《胡茄十八拍》等诗篇。

蔡文姬在历史、音乐、书法、文学上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最深远的当属《胡茄十八拍》。这首饱含感情的诗篇采用民间歌谣的形式,吸取流行于西域的胡笳声律,一反温柔敦厚的封建传统,其感情之奔放,想象之大胆,语言之炽烈,形式之新颖都令人耳目一新,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瑰宝。郭沫若认为:“这是在是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密林环抱的蔡文姬墓高8米。相传蔡王村也是由蔡文姬的护墓人世代相传发展起来的村庄。

4.王顺山

王顺山又名玉山,位于秦岭北麓蓝田县境内,距西安60公里。312国道横贯其中,是关中名胜之一。主峰海拔2311米。共有六大景区,150个景点,有40峰、8岭、16潭、4河、12溪、11瀑、10洞及奇崖、怪石、平台等。

王顺山既有华山之险的阳刚之美,又有黄山之秀的妩媚娟丽。 登上主峰玉皇顶,可东眺西岳华山,北望渭水连天,南观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长安。景区内峰绵亘,气势雄伟,奇山秀峰,物景天成,山泉棋布,清谭点点。 置身“一线天”谷底,不禁令人感到两壁即合,天光一丝,堪称奇景。姊妹、孔雀、独秀等20多座山峰维妙维肖,30多块怪石天工巧成,有的像古猿、像奔马、像骆驼,有的形如石狮观日、老鹰贪食、猛虎下山;松石、七彩、龙虎等七个池潭绿莹见底;白石栓帽、东羊等小河潺潺不息,弯弯曲曲,穿流于山谷之间,形成多处悬流瀑布。山上树木繁茂,葛藤飞挂,崖头青松秀立,枝叶扑展,野兔丛中过,锦鸡空中飞,大鲵戏水,黑熊撕打,山羊成群。王顺山自古有名,文物古迹甚多,内涵丰富,如有:辋川王维别墅、唐七盘岭古道遗址等。在我国人类发展史、军事史、交通史、宗教史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观赏价值。迁客骚人,览物抒怀,遗诗三百。美妙的故事令人神往,生动的传说使人回味悠长。

公园完美的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了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景物独特,交通便利,是游客在此游览观光、休闲避暑、探险猎奇、科研考察的极佳境地。游客在西安市金花路唐都汽车站乘车经蓝田县城到蓝桥乡上山即可。

“天下名山此独奇,望中风景画中诗。”这是 明朝诗人刘玑笔下的王顺山风光。 蓝田王顺山,古称玉山,因中国古代二十四 孝之一——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是陕西有 名的自然旅游景点,距古都西安仅60公里,西兰高速公路于312国道相接,改造后的312国道从山 下经过,与国道接轨的公园旅游专线四级柏油路直通景点,交通非常安全方便。

公园面积3645公顷,森林覆盖率89.5 %,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共分六大景区,150 个景点,这里既有华山之险的阳刚之美,又有黄 山之秀的妩媚娟丽,登上玉皇顶,可东眺西岳华山,北望渭水连天,南观群山蜿蜒,西瞰古都长安。王顺山森林公园奇峰耸立、怪石嶙峋、沟谷幽深、清潭点点,是人们饱览大自然风光的好去处。一线天,天光 一丝堪称奇景;姐妹峰、孔雀梁、独秀峰等二十多座山峰 惟妙惟肖;三十多怪石天工巧成,有的像古猿,似奔马,如骆驼;有的形如石狮观日,老鹰觅食,猛虎下山;松石、七彩、龙虎等七个池潭绿莹见底;白石栓帽,东羊等小河潺潺不息,弯弯曲曲地穿流于山谷之间,形成了多处悬流 瀑布;山上树木繁茂,葛藤飞挂,崖头青松秀立,枝叶扑展,黑熊撕打,山羊成群。“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唐·杜甫《玉山并 秀》),王顺山山景、天景、林景、水景、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四季赏景各有诗意,春天山花烂漫,百花争艳;夏天林荫蔽日,凉爽宜人;秋天满山红遍,色彩斑瓓;冬天冰 雕雪堆,,银装素裹,使人心逸神往,怡然快适。 王顺山人文远古,堪称一绝。

110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繁衍,走向黄河,开创了中 华光辉史篇;王顺山作为“秦楚之要冲,三辅 之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在 此留下了金戈铁马的遗迹,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览物抒怀,遗诗三百,留下了不朽的华章。王顺山也是佛教胜地,庙宇、摩崖石刻自汉、北魏、隋唐至今,有的现存,有的遗迹仍在。唐代大诗人韩愈遭贬潮洲,在此为雪所阻,留下“云 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下前”的佳句。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此修炼成仙,现存有碧天洞、成仙岭、舍身崖、林英嘴、铁瓦庙等。王顺孝母祠、蓝关古道、古栈道、农民领袖李自成部下 当年操兵练马的马岗子等遗迹清晰可见。

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北麓的蓝田县蓝桥乡,距西安市45公里,312国道横贯公园。公园总面积3645公顷,其中景观林面积3110公顷,森林覆盖率89.5%。海拔600-2239m,其分6大景区,150多个景点。

王顺山原名玉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著名的蓝田玉即产于此山中,王顺山兼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的特点,这里奇峰耸立,沟谷幽深,森林植被覆盖完好,其自然山水和地貌特征与我国名山黄山相似, 因而有陕西"小黄山"的美誉。环境清幽、物种丰富、气候宜人,森林景观优美,2000年12月被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

玉皇坪:为王顺山主峰玉皇顶的所在地。登上主峰玉皇顶可东眺西岳华山,西瞰古都长安,南观群山逶迤,北望渭水连天。

5.汤峪湖森林公园

蓝田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在修复、完善、扩建原有景点水陆庵、公主岭猿人遗址、王顺山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等基础上,新近开发的汤峪湖森林公园初具规模,为西安市民和游人又添一个休闲度假好去处。

位于西安市东南50公里的蓝田汤峪,历史上以温泉著名,唐代在此修建的大兴汤院号称“天下第一名池”。汤峪镇南不远的汤峪河谷,背靠秦岭,面向灞河川,峰峦叠嶂、谷幽林秀,苍松翠柳拥抱着一泓水面达300余亩的人工湖,还有石门关、棋盘山、刘秀避难洞等古迹与自然人文景观,浑然形成有山、有河、有温泉、有湖泊、有沙滩、有石洞、有小亭,可登攀、可探幽、可沐浴、可荡舟、可垂钓、可观赏的自然风景区,被蓝田县政府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作为西安市莲湖区和蓝田县对口支援协作工程,由陕西五洋企业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汤峪湖风景区森林公园,设有可同时接纳250人食宿的标准化客房、餐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娱乐中心,并附设有停车场、游泳池和快艇、游船等水上游乐设施,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开会、学习、休闲度假场所和服务功能。

6.辋川溶洞

辋川位于蓝田县城西南5公里处,是秦岭北麓一条美丽的川道。清代胡元瑛《辋川》载:“辋川在县南绕山之口,水沧涟如车辋,故名”。辋川道约15公里长,蓝河蜿蜒其中,山青水秀,风光明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为孝敬母亲,在此购买别墅,建辋口庄、孟城坳、竹里馆等二十处游览食宿之地。现鹿慈寺即王维“辋川别墅”旧址,松柏满山,风景宜人。《辋川二十咏》和《辋川图》等诗画,写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等名句,描绘辋川景物的秀丽和千姿百态的风貌。在辋川道上还可以

在辋川溶洞内欣赏到绚丽多姿的溶岩地貌景观。辋川川道花草遍野,溪流淙淙,密林中红瓦白壁农舍,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细雨迷蒙之时,如入仙境,古称“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一。蓝田溶洞位于蓝田县城东南10多公里的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辋川,故有人称之“辋川溶洞”。溶洞主要有6个,即水锡洞、锡水新洞、碧无洞、黄龙洞、龙洞等。景观最好的锡水洞,在川道南侧半山腰。这里是一组典型的石灰岩溶岩洞地貌洞窟,洞内有许多顶天立地的钟乳石柱,钟乳石瀑,石笋等。它们有的象挂在宫内的水晶灯,有的似肌肤洁白的老翁。在彩色灯光照映下,溶洞内五彩缤纷,多丽多姿,好似一座地下水晶宫。参观溶洞既能欣赏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又能对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有感性认识。溶洞是石灰岩被地下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据测定,推断蓝田溶洞从形成至今约一万年的历史了。参观完溶洞,游人还可以就近参观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别墅遗址,王维手植银杏树,王维《辋川图》石碑以及山水如画的辋川美景 .

7.鼎湖延寿宫遗址

【鼎湖延寿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宫城城墙基地断续可见有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其中瓦当以云纹为主,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

8.辋河漂流

乘车路线辋川溶洞:位于蓝田县城东南10多公里处。洞内有许多顶天立地的钟乳石柱,钟乳石瀑,石笋等,参观溶洞既能欣赏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又能对岩溶地貌的发育过程有感性认识。

乘车路线:三府湾或金花路乘高速车至蓝田汽车站下车,转乘101路公交车

辋河峡谷漂流:位于西安市蓝田县辋川景区内,距西安市28公里。漂流河段全程约4公里,公路直达。乘皮舟顺河漂划而下,不仅有回肠九转,惊涛拍岸之感,同时悠闲自在情趣妙趣也犹然而生。

乘车路线:尚德门外乘西安—蓝田中巴,下车换乘蓝田——辋川或蓝田——葛牌中巴到薛家村下车。

王顺山:位于蓝田县城东南10公里,距西安市区60公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顺担土”里的王顺葬母于此,因而得名。

水陆庵:位于王顺山脚下,为六朝名刹,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

乘车路线:西安火车站广场乘开往商州、丹凤方向的车,在蓝桥站下车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西安东南面的蓝田县,距西安市区约50公里。1964年,这里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距今约有100万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乘车路线:乘从西安—商州的班车,在九间房站下车后南行1公里可到达

崆峒山介绍

非常重要,焉支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单单是它焉支山是河西走廊东段真正的咽喉之地,还有加上它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匈奴是游牧族,需要有水草茂盛的地方来养战马,也就因为焉支山,匈奴才拥有实力强大的铁骑了。所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了。

焉支山

我们都知道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就是焉支山,祁连山上盛产一种紫红色的红蓝花,这种花可以用来做胭脂,后来也给人叫做胭脂山了。可是说女人爱美是没有错,可是焉支山的重要,不单单是女人没有胭脂用,而且匈奴失去它,就是没有生存的地方了。

焉支山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焉支山来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地方,是它刚刚好在河西走廊的中间,就跟拦路虎一样,要是说绕过焉支山,去河西走廊,那就非常难了,但是要是拿下了焉支山,就相当于拿下了河西走廊,因为我们要知道焉支山地势险要,可以形成制高点了。

用明代名臣杨一清的一句话即可:“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中原安矣”。而焉支山对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

从而控制住河西走廊,要知道河西走廊对中原王朝的军事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北宋来说一下,北宋就是因为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战马,最后的下场就是给游牧势力打败了。所以说焉支山这个甘凉咽喉的重要性了。

崆峒山

道教名山胜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三公里处。相传古时广成子在此山中石室内隐居修炼,黄帝曾至此问道于广成子。秦、汉时期,山上始有庙宇建筑;魏、晋、南北朝期间,山中道教兴盛,宫观遍布;唐宋之际,山中大多道教宫观庙宇毁于兵火;元代开始重新修建;明万历年间 (1573—1620),仿湖北武当山规制,大兴土木,广建道观,时修道教宫观庙宇及亭台楼阁等建筑四十二座,总称八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天台、灵龟台、八仙台)、九宫(紫霄宫、飞升宫、五龙宫、遇真宫、老营宫、太和宫、王母宫、静庆宫、询道宫)、十二院等;清同治年间(1862—1874),再次毁于兵火,后又重建,规模与数量均不如前代所建之盛。现仅存《重修问道吕碑记》、太和宫、宝塔、盘龙石柱等建筑与文物。据载宋代宋披云、元代贺志真、明代张三丰等许多著名道士均曾于山中修真养性。山中主要名胜有月石峡、羽仙峰、定心峰、绣球峰、千大崖、插香台、棋盘岭、归云洞、玄鹤洞、玉女洞、青龙洞、黄龙泉、丹梯崖等等;山腰问道宫,传为黄帝问道之处。崆峒山上林木葱茏,风景秀丽,古迹星罗棋布,名胜比比皆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崆峒山传统的庙会日,届时山中香客游人络绎不绝,为我国道教名山之一,现是甘肃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及崆峒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2年10月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国家名片,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9日,太统——崆峒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崆峒山名字的来历

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来,海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使其知名度越来越高。

现有多数材料解释大致有三: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三种说法,不无道理。

要说崆峒山名由来,先得说崆峒一词来源,"崆峒"一词,当你翻开字典查找时,一般注释为?quot山名,在甘肃境内"。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一书载:"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烂、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所以说崆峒是周时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又在《史记.赵世家》、《姓氏考》等记载: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崆峒亦写作空同、空桐、实是同名异写),遂以国为姓。崆峒山为当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崆峒胜景:雷声峰,老君殿,二郎石

雷声峰

形似鏊背与蜂腰,庙观殿堂层层高。

狭路相逢挤身过,悬壁立身胆惊抛。

谈经说法非莫属,求道索真岂空跑。

于清静时雷音起,一夜好雨万虑消。

平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但是大自然却在这里造化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崆峒山,而雷声峰的险奇又堪称崆峒一绝,这是自然造化给平凉人的恩赐。说起来,雷声峰不是飞来峰,它是主峰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 宛如主峰的一条右臂,舒展而下,指向涛涛的前峡河水。这条山脊全长200米,最高处不过5米,整个山体均为丹色石质,其东西两侧下临绝涧,南面的绝壁上有人工开凿的石级,可通向棋盘岭。古人这样形容雷声峰:"鱼脊,鳌背,鹤膝,蜂腰",这个说法是很形象生动的。由于雷声峰由北而南,山势逐渐变低,因此,峰顶的道宫建筑依顺山势,错落有致,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雷声峰岩壁陡峭,下临深渊,在雷雨时节雷声在空谷依栏而望,崆峒激荡,犹如山崩地裂,惊人心魄,故取名"雷声峰"。

游人至雷声峰顶,诸峰历历在目,山峰碧绿,平湖如镜,俯视脚下,悬崖千丈,令人头晕目眩,如果依山而下,或拾石级,或穿石洞,确有"一步一个移景"的感受。清朝平凉人韩荣佑诗云:"一峰突兀众峰巅,复道行空势若连。铁索牢攀幽磴转,板桥危度断崖悬。探奇只在青萝外,览胜惟依碧岫边。谷底云腾雷送雨,倚栏红日艳中天。"

老君殿

老子名李耳,河南鹿邑人。

出身游四海,归真道德经。

思想辩证法,演绎华夏魂。

慈容斯民仰,哲理圣人尊。

老子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东)人,曾经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后入秦国,代表作是《道德经》五千言,孔子曾经向他问礼。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演变的根源,其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后来被奉为道教始祖。崆峒山有两处专门供奉道祖老子的地方,称老君殿。老君殿,又称老君楼,位于隍城西南角,毗邻药王殿。老君殿是明朝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正殿,背西面东,有木楼梯可供游人攀扶上下,殿内供奉有太上老君坐像,左右两侧是迎喜、白骨化身神像,两侧墙壁上是明朝嘉靖年间彩绘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共计82帖,这是一组关于老子精美的连环画卷,色彩艳丽,故事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国内罕见的关于老子化身的明代壁画。正殿南侧是道人居住的厢房。另一处老君殿位于笄头山巅,旧称老君炼丹台,1912年,道士陈理浩曾主持修葺。1940年,李成顺再度主持重修,大殿面东,内供奉彩塑太上老君像。只可惜此建筑毁于"文革"中,今存废址。

二郎石

二郎砥中流,彩卵伴四周。

胭脂思百转,灵蛙歌千旋。

虽亚崆峒高,倍增泾流欢。

取道第一谒,伟姿慕众仙。

崆峒山景观众多,千姿百态,每一石一木也显得灵气十足,游人驻足细细观赏,倍觉趣味无穷。二郎石是后峡的一个景点,在后峡四沟口上山路对面的胭脂河谷中,有两块巨大的方形石块,呈青褐色,每个石块约有百多吨重,高宽各为4米,间距不过2米,潺潺的胭脂河水千回百转,从两石之间流经,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鹅卵石随水波晃动青蛙在水边跳来跳去,一派情趣盎然的自然风光。更为神奇的是两块巨石相对处,均有一个洞孔。据民间传说,当年黄帝到崆峒山问道,黄帝上山后,群臣们便在山下挖石取土,堆砌成山,以便迎接黄帝下山。大臣们干得正欢时,恰逢二郎神路过此地,他看了十分感动,也加入到筑山大军中去了,那二郎神力大无穷,挑得多,跑得快,眼看一座山峰越来越高。玉皇大帝闻讯,说:“岂能高过崆峒山!”下令停止筑山此时二郎神正从大象山取下二块方形巨石,在石上打好扁担眼准备挑上山去,听到玉皇命令后,便将两块巨石放置在胭脂河谷,这两块石头就这样永远的保留下来。后人在石上镌刻有“二郎石”三个大字。

以上就是关于西安汤峪森林公园···食宿旅游攻略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