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无人车已经量产了吗?

   2022-09-10 07:20:00 网络630
核心提示:7月4日,第二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 2018”在北京召开。刚刚登场,李彦宏就开启了吐槽模式,说他这一年来不断被问到、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百度无人车到底什么时候量产?对于这个问题,李同学“皮”了一下:“创新总是有很多风险

百度的无人车已经量产了吗?

7月4日,第二届百度AI开发者大会“Baidu Create 2018”在北京召开。刚刚登场,李彦宏就开启了吐槽模式,说他这一年来不断被问到、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百度无人车到底什么时候量产?对于这个问题,李同学“皮”了一下:“创新总是有很多风险和确定性,造车和造PPT不一样,造车会经常有延迟交付的……”不过,百度的量产无人车今天如约而至,没有让翘首以盼的观众失望。他用一段视频介绍了百度无人车的研发过程和进展,阿波龙小巴车--全球首款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量产下线。

阿波龙的商业化落地也同步展开。已经完成总装的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广州、深圳、日本、平潭等地区开展商业化运营。阿波龙内部设计非常有科技感的阿波龙,没有方向盘,也没有驾驶位,没有油门和刹车踏板,同时,乘坐也很舒服。在日本,百度将与软银合作,阿波龙被用于一些核电站内部的人员接驳,也会用于东京地区一些高龄化社区的穿梭接送。

李彦宏说2018年将是自动驾驶产品化元年,堪比当年T型车下线的历史节点。要说AI时代最大的颠覆,就是将汽车复杂的零部件逐渐简化(阿波龙已经没有方向盘、没有驾驶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代码。

2018年,百度开创了自动驾驶产品化的元年,但这仅仅是自动驾驶汽车进化的起点。阿波龙没有再去增加硬件的元器件,相反没有了方向盘和驾驶位,硬件元器件在减少,但是在软件层面,复杂度却在迅速地提升。在阿波龙的背后是Apollo计划的快速发展,仅仅是Apollo托管在GitHub上的开放代码数量,在一年之内就增长了6倍。

Waymo的“狂飙之路”

作为中美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先锋企业,在百度与谷歌各自的2018年开发者大会上,AI不约而同成为贯穿全场的主角。不过与谷歌更多讲述公司AI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相比,7月4日的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更多展示了公司AI产业化的实际成果。

这些黑科技既有平台化与基础层的技术应用,也有贴近生活的产品,包括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百度大脑3.0”,以及在此支撑下百度两大AI开放平台DuerOS、Apollo的3.0版本;打通AI与移动端的“智能小程序”。

李彦宏:造车不是造PPT但百度吹的牛实现了

在2017年11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曾经承诺,在2018年7月份,将会有百度的量产无人驾驶车出现。

不过此后百度在无人驾驶车量产上都没有太大声量,这句话一度被认为和当年贾跃亭承诺的2018年FF91量产一样,主要是吹牛,次要做宣传。

在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开场也让人有这种吹牛落实的感觉。李彦宏先是颇有些为难地表示,“现在已经7月份了,但是大家知道,创新总是有很多风险,有很多不确定性,造车也跟造PPT不太一样,造车经常会有延迟交付”。

就在大家都以为李彦宏要为一年前吹的牛找借口之时,他话锋一转,会场大屏幕上搭载Apollo系统的无人小巴阿波龙一辆一辆生产出来,“我们吹的牛实现了,全球首款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量产”。

其实,细心的A股投资者会提前发现,这不过是李彦宏“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在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前一天,金龙汽车(600686)7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金龙客车与SB Drive、百度日本公司签《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三方将争取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之前实现阿波龙(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小批量供应日本运营,并探索在日本构建以阿波龙为核心产品的无人驾驶运营平台。

而为了证实无人驾驶的真实性,金龙汽车董事长谢思瑜甚至在阿波龙的生产车间介绍,“阿波龙没有方向盘,也没有驾驶位,没有油门和刹车踏板”。

随着阿波龙的量产,阿波龙的商业化落地也同步展开。李彦宏称,“已经完成总装的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园、湖北武汉、日本东京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在日本,百度将与软银合作,阿波龙被用于一些核电站内部的人员接驳,也会用于东京地区一些高龄化社区的穿梭接送。

金龙汽车与百度的合作的阿波龙量产以及商业化展开,给金龙汽车带来了实质利好。在今天大盘整体疲软的情形下,金龙汽车午后直线拉升至涨停,截止全天收盘仍有3.96万手封单。

百度的云端“中国芯”

在中兴事件之后,国人对于芯片的焦虑与担忧爆发出来,各种大小芯片厂商与研发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不过鱼龙混杂,喊口号炒作者、蹭热点圈钱者不在少数,真正拿出产品来的少之又少。

在百度2018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由百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 “昆仑”。

百度方面给出的官方资料显示,“昆仑”是大规模AI运算实践中催生出的芯片,基于百度8年的CPU、GPU和FPGA的AI加速器的研发,20多次迭代产生。“昆仑”是迄今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100+瓦特功耗下提供260Tops性能),可高效地同时满足训练和推断的需求,除了常用深度学习算法等云端需求,还能适配诸如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音识别,自动驾驶,大规模推荐等具体终端场景的计算需求。

李彦宏的介绍则显得平实易懂,“‘昆仑’适用于语音、图像、自动驾驶等等很多方面,它的算力也非常强大,可编程且非常灵活,它的运算能力比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

而昆仑之于百度的价值,百度方面人士向记者分析称,“‘昆仑’的诞生,使得百度大脑具备了更完备的软硬一体化能力,这极大成就了百度大脑3.0版本的算力增长。基于此,百度大脑3.0形成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的AI全链式技术布局。

进化的百度大脑 日调用超4000亿次

一直以来,百度AI技术与应用能够快速发展,其核心支撑就是百度在2016年正式发布的百度大脑,当前百度大脑已经被百度应用在多个AI领域,其中最接近我们的就是百度智能音箱“小度”了。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与应用场景的扩展,作为核心支撑的百度大脑也一直在进化。在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现场,百度推出百度大脑3.0。

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王海峰介绍,“目前百度大脑每天的调用次数超过了4000亿次,百度大脑3.0最大的优势是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包含视觉、语音、自然语言、数据语义以及多元语义等。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不仅能够让机器听清、看清,还能够深入理解语音背后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支撑各种应用”。

作为一个以开放为理念的平台,开发者能够通过百度大脑便捷地获取AI能力,王海峰解释,“百度大脑3.0已经对外开放了110多项领先的AI能力,并通过开放EasyDL等定制化平台、软硬一体的AI能力,持续降低AI应用门槛,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应用AI实现业务创新与升级。”

打通AI与移动端的“智能小程序”

小程序的普及与流行,俨然成为现今移动端开发者必须紧跟的潮流。显然,百度也不愿意在此掉队。

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副总裁沈抖正式对外发布百度智能小程序。据介绍,与其他小程序相比,百度智能小程序不仅可以全面接入百度大脑的AI能力,更将在今年12月全面开源。

百度方面人士解释了百度智能小程序开放性体现的两个层面,“首先,开发者只要简单修改几行代码,就可以将自己在其他平台开发的小程序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进而让这个智能小程序无缝运行在百度系App(百度App、百度贴吧、百度网盘等)以及外部App(哔哩哔哩、58同城等)上,实现一端开发,多端可运行。其次,百度还将开放全域千亿流量扶持开发者,帮助他们快速沉淀精准用户,而百度流量中天然存在大量与资讯、服务、工具等相关的需求,尤其是在百度信息流中,用户看到的内容都是根据兴趣匹配推荐的,这些内容可以激发用户各类需求,适合开发者去挖掘”。

而AI技术对于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精准获客上。前述百度方面人士分析,百度智能小程序可以基于大数据、意图识别、兴趣识别等技术精准找到各类智能小程序用户,有效缩短用户转化途径,为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带来实实在在的商业效益。

百度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后,查违章智能小程序全网的日活跃用户在50天内增长了370%,火车票智能小程序订单转化率在20天内提升了44%。同时百度贴吧小程序上线以来,用户人均使用时长也增加了30%以上。

Waymo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触动自动驾驶领域的敏感神经。

几天之前,Waymo官方宣布建设工厂生产L4级别的无人驾驶 汽车 ,更早之前,其商业化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项目Waymo One在凤凰城开始运行,乘客通过APP呼叫车辆并付费之后,可以前往80~100平方英里区域内的任何地方。

毫无疑问,Waymo正在强力推进无人驾驶进入大规模量产及商业化时代,与之同时发生的,是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并将持续发生的大规模洗牌。

首先,我们还是从这家新工厂说起。

虽然已经有一些报道,但Waymo此次的新工厂还是有不少细节值得细嚼。

1、新工厂将设立在美国密西根州东南部,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英尺(约18581平方米),2021年底前开始运营。

2、新工厂由密歇根经济发展组织(Michig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MEDC)批准设立,MEDC 将为Waymo提供 800 万美元的补贴,而工厂总投资预计为 1360 万美元,前期招聘100名运营人员,到2025年将新增400个工作岗位。

3、新工厂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制造厂,而是一座改造工厂,用于改造Waymo此前购买的62000 辆菲亚特-克莱斯Pacifica 混合动力车和20000辆捷豹路虎i-Pace纯电 汽车 。

4、Waymo同时透露新工厂将会与麦格纳公司共同运营,具体合作细节还未透露。麦格纳是一家全球顶尖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拥有丰富造车经验的全能王。Waymo从谷歌独立出来时,其CEO就明确表示公司不会进入造车领域,为何选择与麦格纳合作,而非是车辆的甲方—菲亚特或者捷豹路虎。

分析这些细节后,可以进行进一步解读:

第一,从目前看来,Waymo定义的量产步骤是:菲亚特或者捷豹路虎-Waym-麦格纳-L4级无人驾驶车,菲亚特或者捷豹路虎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大概就是代工厂了;

第二,Waymo非常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中央计算平台等核心硬件不可能提前预装到整车厂提供的原型车;

第三,Waymo此举是对自身知识产权的最大程度保密,整车厂几乎不太可能接触到其核心技术,同样,麦格纳也是如此,其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咨询顾问或者培训讲师的身份,实际装车应该是由Waymo团队操作。

第四、之所以将新工厂设立在密歇根州,是因为密歇根是 汽车 工业的起航之地,同时,密歇根拥有先进的 汽车 高 科技 技术和成熟的制造体系。

Waymo 在官方博客中表示,“五大湖地区不但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还有完美的雪况供我们测试。Waymo 的本地工程师们正在努力对车辆进行调整,我们期待着进一步扩大 Waymo。”从开始立项做安全、便捷的“无人驾驶”项目,到不断积累的测试里程,再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项目的上线,Waymo用了十年的时间,让无人驾驶 汽车 越来越接近进入寻常百姓家。

Waymo的“狂飙之路”

2009年,谷歌 X试验室就就已经启动了自动驾驶项目,要知道,那一年,Uber才刚刚成立,百度触手自动驾驶领域也是四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时,谷歌一直在研发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无人车,并在经过多年测试后决定转换思路:停止自主研发 汽车 硬件的技术路线,只专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

于是,Waymo便诞生了,2016年12月14日,谷歌宣布将自动驾驶 汽车 业务从X实验室分拆出去,成立独立公司Waymo,这意味着谷歌将自动驾驶 汽车 业务看作是一项长期可持续运营的项目,商业化进展被提上日程,同时也意味着谷歌对自身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

接下来,Waymo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在积累无人车测试里程和疯狂买车组车队的路子上“狂飙”。Waymo也的确取得了接近商业化的巨大成就。

在测试里程方面,Waymo在去年7月底宣布其自动驾驶车队在公共道路上的路测里程已达800万英里,平均每天行驶25000英里,通过仿真系统模拟行驶了超过50亿英里。其实,从大规模组建车队后,Waymo的测试里程几乎呈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谷歌在更少的时间将会获得更多的测试数据,有利于商业化进程持续进行。

在最近的官方数据显示,Waymo目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华盛顿四大州共25个城市的总测试里程数已经超过1000万英里(约合1600万公里),同时拥有100亿英里虚拟测试里程。所以,在L4级无人驾驶系统的实际测试里程中,Waymo遥遥领先。

在商业化 探索 方面,Waymo的路径越来越清晰:通过无人驾驶 汽车 的推广催熟共享 汽车 产业,告别司机时代。Waymo在近年来不断尝试无人载客测试服务,并在去年推出了无人出租车付费服务。

2017年4月份,Waymo宣布在凤凰城进行自动驾驶 汽车 的测试工作,这次测试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有上百个家庭参与其中。Waymo在每辆原型车配备了一名测试员,一是为了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二是要获取乘客的乘车体验。这次首次面向大众的公开测试,为Waymo推出付费无人出租车服务Waymo One,做了良好的铺垫。

进入2018年,谷歌在亚利桑那州的Early Rider项目中首次在部分车辆中不设置安全员,早期乘客开始真正乘坐完全无人驾驶 汽车 。为了安全起见,中间座位顶部也预留了急停和通讯按钮,让乘客自己充当安全员。

2018年12月5日, Waymo正式在美国推出付费无人出租车服务——Waymo One,自动驾驶 汽车 商业化进程再添里程碑事件,Waymo开始赚钱了。据悉,Waymo One的运营方式与国内滴滴打车类似,用户通过APP线上叫车,车辆内部仍配有安全员。

不过,Waymo One还是针对小部分群体开放,只对早期的Early Rider项目中上百个人提供服务,并且只在凤凰城市郊四个地区运营,总面积约为258平方公里。

虽然只有小部分人体验到了Waymo One服务,但我们还是越来越感受到:无人驾驶 汽车 时代并非玩笑。

一系列的商业化项目的成功落地,也使得Waymo的估值一路狂飙,早在2017年,摩根士丹利就对Waymo估值至少700亿美元,这也让它一举超越了通用 汽车 的估值504亿美元、特斯拉的498亿美元和福特的449亿美元。

而在去年,Waymo的估值进一步大幅上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对客户表示,考虑到无人驾驶公司Waymo对交通、零售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行业的潜在影响, Waymo的估值可能从750亿美元上升至1750亿美元。

瑞银集团在去年5月也曾预测,到2030年,Waymo将占领全球无人驾驶 汽车 行业60%的市场份额,收入将高达114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750亿到1350亿美元。

Waymo的竞争对手们

毫无疑问,在 探索 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方面,Waymo一骑绝尘。但是,在距离完全商业化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完成的背景下,其它玩家们还有机会,自动驾驶产业仍然处在军备竞赛阶段,会经历百舸争流的厮杀,到最后形成少数几家相互竞争的格局。

有预测表明,在2025年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产业将产生1.9万亿美元的产值。所以,自动驾驶技术前景可观,眼前的道路还不够明亮,谁都有破局的可能,只是Waymo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未来的路还很长,Waymo需时刻警醒一同在道路上狂奔的玩家。

目前来看,Waymo的竞争对手大致包括:通用Cruise、Uber、特斯拉,以及国内的百度Apollo,通信领域巨头华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

相信Waymo建厂大规模生产L4级自动驾驶 汽车 的新闻对其它玩家的震动效应不会小。自动驾驶行业在经历了去年的撞车致死事故后,沉寂了许久,许多人不看好自动驾驶的未来,认为它只是一个“摆设”,但在去年底Uber重启测试项目和Waymo一系列商业化大动作后,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再次被提上日程,各玩家的军备竞赛再次展开。这其中,Waymo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应该非Cruise莫属。

来自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它在通用 汽车 入局后成为Waymo的强有力对手,在2016年,通用 汽车 以10亿美元收购这家只有40人规模的团队后,让人初次领略到自动驾驶产业的疯狂。2018年Cruise也基本处于狂奔模式,至少资本市场是这样认为的,它先后拿到了软银旗下愿景基金22.5亿美元的投资和本田 汽车 27.5亿美元投资,估值一度达到146亿美元。

Cruise相比Waymo的优势是,它背后有通用 汽车 做背书,不用考虑量产问题,可以将全部精力聚焦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领域。在去年1月它们发布了没有方向盘和制动刹车踏板的全自动驾驶 汽车 Cruise AV,并且计划在2019年进行量产并投入商业化运营。

Cruise的商业化路径与Waymo基本一致,也希望推出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其在旧金山市区启动首个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项目,将会在不久后上线。

与Waymo大胆 探索 商业化进展不同,Cruise由于成立时间较晚,背后的通用 汽车 对于商业化进展也是谨小慎微,其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项目的上线时间被一再延后,毕竟一个国际大厂可不想被一起“意外”交通事故砸了招牌。

所以,Cruise量产的无人驾驶 汽车 恐怕还得得一段时日了。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从量产进度和商业化进程来看,国外的Waymo和国内的百度暂时处于领先位置。Waymo已经拥有了十年的技术研发背景支撑,也到了展现成果的时机,再加上Alphabet在资金和团队的支持,免去了后顾之忧。事实也是如此,Waymo已经开始了商业化之路。

百度则是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资金和技术家底毋庸置疑,它要实现自动驾驶的路径与Waymo大有不同。百度自己研发自动驾驶平台,然后对合作的车企开放,大家共享基于开源的自动驾驶系统。而且,百度布局无人驾驶的时间表也是清晰的,并不是开个发布会,官宣就若无其事了。

百度在2013年启动了无人车项目。两年后的2015年,百度在这一领域小试牛刀,当时百度自动驾驶 汽车 在国内城市道路、环路及高速混合路况下实现了全自动驾驶。从此,自动驾驶军备竞赛名单里百度被视为重要一员。

2017年对于百度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在这年的4月份,百度正式宣布推出Apollo计划,开放自动驾驶平台,联合行业各玩家共同组建自动驾驶车队,目前百度Apollo已经升级到3.0版本,去年7月份其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并在北京海淀公园等特殊场景规模化运营。 同年10月,百度又宣布国内首批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在长沙规模化落地测试运营,预计2019年规模达到百辆。

今年12月28日,百度Apollo无人驾驶 汽车 “团队”齐聚长沙,进行了多车型、多场景自动驾驶演示,展示百度Apollo的实力。量产比拼方面,百度Apollo与北京 汽车 、江淮 汽车 、奇瑞 汽车 和比亚迪 汽车 合作研发的L3级自动驾驶 汽车 将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1年相继量产,与红旗合作的L4级无人驾驶 汽车 也将在今年落地,明年实现交付。

百度在自动驾驶这桌盛宴上,邀请的是造车领域的玩家、政府机构和道路管理者共同参与,要实现的是车路协同效应,形成无人驾驶商业化的闭环逻辑。百度提供无人驾驶技术,车企提供原型车,道路管理者负责规划适合无人驾驶 汽车 上路的道路环境,政府机构负责其中的监督。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都向着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共同目标努力。

目前看来,百度所规划的无人驾驶商业化路径已经大规模展开,这从加入Apollo大家庭的车企已达133家便可知晓其中的奥秘了。

车云小结:

Waymo建厂造无人驾驶 汽车 这件事,对于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Waymo开始加紧商业化进程,其它头部玩家当然也不会甘心居于人后,尤其是Cruise和Uber,相信在不久,这两家企业便会有大动作应对,否则,Waymo这只领头羊,与第二、第三的距离越拉越大,这是它们不愿意看到的。在国内,百度已经联合产业链玩家们搞出具体的动作了,腾讯、阿里巴巴会坐视不管吗?华为还能被忽视吗?这一领域会越来越有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百度的无人车已经量产了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