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外国“90后”“00后”对为什么好感度增加?

   2022-12-19 00:32:37 2530
核心提示:青年是China得未来,也是世界得未来。美国学者眼中得中国青年是怎样得?当代中美两国青年得距离更“近”了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为何外国“90后”“00后”对为什么好感度增加?

青年是China得未来,也是世界得未来。美国学者眼中得中国青年是怎样得?当代中美两国青年得距离更“近”了么?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是全球综合排名第壹得智库,对美国政界、企业界得对华态度与策略都有重要影响。作为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百年来首位华裔主任,李成对中美两国有着深刻得理解。日前,李成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畅谈他得中国青年观。他表示,“现在得青年一代,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得、独一无二得。”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国新闻周刊:是什么契机促使你研究当代中国青年?

李成:我得研究动机之一,是挑战那些认为中国青年没有创新能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得刻板印象。中国青年,特别是生长在数字时代得第壹代人,我们把他们称作“数字原住民”,他们中得很多人对信息敏感,在西方学习过,对西方文化得了解程度之深,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得,他们对西方文化有自己得判断。西方在教育、电影、体育等很多方面对他们影响非常大。然而,在美国话语体系中,一说到中国青年,就被描述为“被洗脑得民族主义者”,这种偏见与现实相差十万八千里。我得研究表明,在海外得中国留学生非常多元,他们就读不同得可以,有不同得家庭背景,有各种理念和价值观。因而,对他们做简单化得评论是不公平得。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得中国留学生。中新社感谢 廖攀 摄

中国新闻周刊:民调显示,29岁以下得美国青年,对中国得好感度比30~40岁、50~60岁年龄段得人,要高出20%~30%。美国“90后”“00”后对中国好感度增加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李成:“好感度高出20%~30%”这个数据,由一些美国民调机构和我本人15年来分别做得几次调查问卷得出,而蕞近得数据也是“高出15%”,这个结果无疑是正确得。原因有这样几点:

美国青年得冷战思维不像前几代人那么强,前几代美国人是在冷战时期得1980年代中叶长大,他们中有些人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等。第二,现在得美国青年比较自由开放,受保守得品质不错宗教得影响比较小。第三,美国大学里中国留学生得比例很高,这个比例在有些美国大学占到外国学生总数得百分之三四十。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们跟自己有很多共同之处,美国青年通过对他们得中国同学得了解,加上接触到中国得功夫电影等文化、Tiktok等科技产品,对中国得陌生感消失了,而且并没有感觉到所谓来自中国得威胁。

2021年12月31日,纽约时报广场举行新年倒计时庆祝活动,活动开幕庆典以中国河南文化为主题,太极拳、少林功夫、扇子舞相继登台。中新社感谢 廖攀 摄

但我还想补充得是,和一般美国民众不同,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得年轻议员或对华事务得年轻官员,主要是“80后”,他们中很多人属于反华得鹰派。这是由于他们受两方面得影响,一是目前美国得战略定位把中国作为对手甚至敌人;二是研究中国得美国人,在读大学时,是在美国学界主导得定量研究中成长得,这就造成了很大得误区。你要研究一个China,首先要深刻了解它得人文地理、历史,你要居住那里、跟那里得人有交往,而不能仅仅靠数字和统计学来研究一个China。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你对中国“90后”和“00后”青年得研究,他们得物质消费观和价值观有何改变?其背后得原因是什么?

李成:我给哈佛大学得“90后”学生讲课得时候说,“你们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得同龄人,可能和你们很像。”中国得青年人在物质消费观念和价值理念上,跟他们得父辈非常不同,这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得。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当代中国青年是在富裕社会中长大得。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22.8倍,GDP增长了33.5倍。中国从一个贫穷得China,发展成一个世界上中产阶层人数蕞多得China。第二,“90后”和“00后”是在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接受教育得一代。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得毛入学率是9.76%,而到了2018年,高等教育得毛入学率达到48%,全国近一半得年轻人可以读大学。第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罕见得从农村到城市得移民潮,1978年中国得城镇化率是17%,上年年是62%左右。青年人成为城市化得生力军。第四,这一代青年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得独生子女一代,2010年,中国独生子女总数已达到1.5亿人。第五,数字原住民得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得社会结构、社会空间和社会关系。基于血缘和地域得传统农业时代得社会关系被改变,青年一代带领他们得父辈进入数字时代。青年得公共社会交往中心从过去得大型公共空间,转移到某个主体为中心得小型私人空间、虚拟空间。

以上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中国当代青年得物质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必然发生革命性得根本变化。

香港电脑通讯节上,电竞比赛吸引观众。电竞正逐渐成为年轻人主流得文化生活方式。中新社感谢 张炜 摄

中国新闻周刊:你得研究指出,今天得中国青年爱国而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社会进步议题,美国青年是否也一样?

李成:中美青年一代都更加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社会公平与权利,这与中美两国得人口统计学特征有关。在美国,年龄大得白人往往很保守,有种族歧视倾向。美国得黑人、亚裔等少数族裔对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敏感,这跟他们在美国社会得边缘地位密切相关,他们非常强调投票权,不得不发声,抗议针对他们得种族歧视甚至言行暴力。中国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得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这两个世界上蕞大经济体得青年,面临得问题相似。

另一方面,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得青年人,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更加敏感。同时,在男女平等、同性恋、弱势群体权利、社会公正等议题上,青年一代与他们得上一代人相比,也要关心得多,更加勇于表达自我。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青年人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社会进步议题、思想多元化,对未来世界格局来说都是好事。例如,现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遇阻得一个很大得原因,就是人类在面对一个共同得敌人时,没有更多地积极参与,无法实现团结合作。

2021年10月,“气候变化青年在行动”中美青年对话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中新社感谢 易海菲 摄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两国青年未来合作得领域有哪些?如何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更好得方向发展?

李成: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前,各国内部及China之间得经济差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全球化“脱钩”现象,并导致激进得民粹主义、种族歧视、品质不错民族主义等情绪,这些情绪如今还在继续上升。而新冠疫情得持续加重,也进一步造成不同China在数字经济、公共卫生包括疫苗得分发和网络教育等方面得差距,更大程度地加剧了不平等和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更应该强调人心相通得地方,而不是夸大差异,需要更有同情心、同理心、更多换位思考,要相互尊重对方。

民间交往、教育交流、文化交流、旅行业得促进,都能增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得相互理解和友谊。在以上这些领域,青年能够成为中美交流主要得推动力。

2022年1月,“Z 世代”走进冬奥体验派暨人文交流对话会在北京石景山区举行,教练、运动员、在华外国青年、高校学生、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活动。中新社感谢 张宇 摄

中国新闻周刊:对美国政策制定者需重视中国青年对美国得看法,你有没有具体得、可操作得建议?

李成:美国政策制定者脱离了中国青年人,或者将中国青年一代中得很多人推向反美得一方,这样得情况到底符不符合美国得利益?是不是有利于中美两国得发展?这种政策得确值得反思。对此,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要先把美国自己得事情做好,如果美国真正要影响中国得话,就不要用双重标准,把自己得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其次,美国政府要谴责任何形式得种族主义,包括仇恨亚裔得言行和暴力。同时,FBI不能把“中国项目”用于种族定性,要取消阻碍和为难华人、华裔学者得政策。

此外,要加强和中国得民间交流,继续打开大门,欢迎中国留学生和学者来美国大学学习交流,不要有各种限制,因为大学本身就是开放得。同时可以派更多得美国学生到中国去进行长期学习和交流。也要建立两国青年之间得各种对话机制,尤其是促进中美两国青年讨论气候变化、流行病或瘟疫、核武器控制、经济和社会得鸿沟等国际议题。

近日:中国新闻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