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节的采花节的来历

   2023-04-05 21:28:36 网络1090
核心提示:采花节在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采花节举行,节期两天。采花 节是一种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它大致可分为“抢水”、 “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 与民族歌舞相结合。

花节的采花节的来历

采花节在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

采花节

举行,节期两天。采花 节是一种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它大致可分为“抢水”、 “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 与民族歌舞相结合。节日由“抢水”活动拉开序幕。节日第一天,人们便纷纷到附近的山上抢泉水。抢到水后,有的捧水痛饮,有的背回家用以洗发、净身。然后,各家的父母们把子女着意打扮一番,在自己的兄弟的陪同下,与其他姑娘们会合,在村民们的欢送下,向几十里外的“花儿”走去,一路上歌声不断。来到采花点刺儿坎以后,一边支锅造饭,一边将新的木刀、木箭、木斧等插起来,这是表示要保护他们崇敬的花神,让花神永远保佑家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采花开始后,姑娘、小伙们结伴而行,一边唱着山歌看美丽的山景,一边采摘各种艳丽的花朵,直到姑娘们鲜花满头。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第二天拂晓,采花姑娘和小伙们整理好头顶的花环,唱起《离别歌》,离开采花坪回村。当他们到离寨不远的博峪桥头时,早已守候在那儿的村民们便鸣竹欢迎。寨里由人们推选出的三名中年妇女歌手捧斟满美酒的小龙碗,边唱边向采花人敬献。采花姑娘接过酒,唱起酒歌儿。按风俗,三位敬酒妇女要在桥头用歌唱形式向姑娘们提出一些关于上山采花的问题,采花姑娘一一答上后,才放采花人过桥回寨。人们将采花姑娘们拥向打麦场上,大家手拉手,围成大圆圈,随着领头妇女摇起马铃声,跳起极富民族风格的圆圈舞,这就开始祝福活动。人们边舞边唱,企望吉祥。在这个节日里,采花姑娘们被视为吉祥幸福的使者。所以人们总 喜欢在这一天将她们请到家里,姑娘们便在这些人家里跳舞唱歌,祝愿主人吉祥如 意,幸福美满。

传说

编辑

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采花节

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个贫苦人家有六个姑娘,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小姑娘上山采药时 受伤,被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所救,还把她背回了家,达玛姑娘能歌善舞, 心灵手巧,品质高尚,她带领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药治愈民间 伤病。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 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一起葬在附近一座开满鲜花的山上。当地人为了纪 念达玛和六姐妹,就将博峪的七座山称为“七姐妹山”。为了纪念她们,年 轻人在吉祥的端午节都要结伴上山祭扫七姐妹的坟墓,采吉祥花带回家, 慢慢地,“采花节”就成了博峪人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又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谷的一个庄子上住着一家老两口,膝下有六个女儿,家境贫寒,日子过得艰难。初夏的一天,按规矩该最小的六妹子上山采撷山花、药草,医治全家人的病疼。由于下山时不小心,摔伤了腿脚,六妹疼痛难忍,伤心地哭着。这时山坡上走下来一位仙女般的姑娘,从背篓里取出草药,在六姑娘的伤口处敷上,很快就不疼了。老两口为了感谢这位姑娘,就收下了这位没有爹娘,名叫“达玛”的姑娘,并认她做第七个女儿。

采花节

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每天侍奉二老、纺线织布、耕地播种,勤快又麻利,她织的“塔九”花带,五彩缤纷、无人能比。达玛率领六姐妹,踏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花寻草,配制药方,治愈了人们的许多疾病,山乡的百姓无限爱戴这位达玛姑娘。一天,七妹上山采药时,忽然狂风大作,黑云翻滚,雷雨交加,暴雨倾泻,大地一片恐怖。七妹被一股狂风卷起,重重地摔下了万丈深渊……

博峪的百姓为了永远纪念不畏艰险、救死扶伤,为乡亲们解除病痛的达玛姑娘,在每年夏季山花烂漫的时节,在冠以七姐妹名字的山岗,爬崖涉涧、采花寻草、植树采药,并以歌舞来迎接七姐妹吉祥魂灵。久而久之成了博峪人民的一个风俗节日。

传说毕竟是传说,就现在的采花节而言,更多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浪漫情怀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采花节是一种很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它大致可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节日由“抢水”活动拉开序幕。

民族服饰

编辑

博峪是甘肃甘南舟曲县的一个乡,地处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1200米以上,其南北两侧的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其中羊布果海拔高4213米,青山梁海拔高4504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峦重叠、山高谷深。这里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无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野生植物1300余种,珍稀树种5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30余种动物,真可谓风水宝地。五月初五,一个个身着本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满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采花节

这里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无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野生植物1300余种,珍稀树种5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30余种动物,真可谓风水宝地。 五月初五,一个个身着本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满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尔玉是房东的宝贝女儿,18岁,长得如达玛花一样美丽,今天她也要和衬里的姐妹们一起去采花。母亲很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穿的衣装,已经放在柜子里许多年了,起床后由母亲和亲友为她穿戴上身。有幸目睹并记录了全过程:首先,给尔玉姑娘头戴用彩带束扎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帕,名叫“勤西”,它长3米,宽70公分,折叠成约35×36公分大小的九层的方形布块,用白织花丝线带子从头项缠压,状若一片板瓦,别具一格。头饰为“碎辫子”发型,将长发梳成几十根细碎辫子,续接用纯黑牛毛线编成的300余根辫子,长达4米,再将辫梢拧成形如“牦牛尾状”,以尖头插入后腰带里,使腰际高高隆起,但非常漂亮。服饰独特而美观,她内着白色衬衣,胸前系一件边长60公分的正方形裹兜,上角齐颈处是黑色布衣,缀22公分宽的红色排珠。外着一件无领、对襟宽袖蓝色长袍,袖口较宽,约30公分,边缘镶嵌氆氇,印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图案。袍外罩一件朱红或蓝色花边绫缎坎肩,腰系红色腰带和白布衬底的花格织带,两胯各垂吊一束30厘米红色带玉珠穗子。胸前佩戴一直径26公分的银盘名叫“欧斗子”,上有八宝吉祥图案。下身着大红或紫红裤子,脚穿红色布鞋。最后再在膝盖以下打白色绑腿,就算穿好了全部的节日衣装。

最令人陶醉的是在棣缀的由300根辫子组成的大辫子,展开足有4米长,又黑又粗,就象是黑色大瀑布,特别迷人,据考查,我肯定这种黑色大瀑布发型装束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节日习俗

编辑

节日从五月初四凌晨开始。这天,全乡十五个村寨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对背着装有丰盛食品和青稞酒的背篼,走进密林深处,去采撷正在盛开的枇杷花(杜娟花),当然也是男女青年亲吻拥抱放纵爱情的时刻。傍晚,满载而归的采花人头上插着、手里抱着,背篼里背着各色鲜花,从蜿蜓曲折的林间小径上漫着歌儿,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此时,村头寨口,挤满了人群,争先恐后把采花人接到家中对唱。据说,谁家接到今天采的花,谁家就把幸福和吉祥接到家。

采花节

真正的节日活动是在五月初五举行。这天,四邻八村的藏族姑娘盛装出行,她们穿着华丽多彩的手织绣花裙,胸前挂着锃亮的银盘,头上插满鲜花,打扮得比鲜花还美;小伙子们也穿上节日服装,三五成群地向博峪河边的广场拥去。老人们互敬哈达、美酒;小伙姑始们尽情歌舞,孩子们高兴地互相追逐嬉戏。整个博峪河畔一片欢腾,一片花香,直至日落西山,有时还要燃起篝火,尽兴尽致到次日早晨。

在这个节日里,采花姑娘们被视为吉祥幸福的使者。所以人们总喜欢在这一天将她们请到家里,姑娘们便在这些人家里跳舞唱歌,祝愿主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居住在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的博峪藏区, 便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欢快的采花 节。采花节习俗在博峪藏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也是一项投身自然,祭祀山神的民间传统节日。

采花节活动是由“抢水”拉开序幕的。节日第一天日出之前,人们纷纷奔往附近山间泉水旁抢泉水,有的双手捧水痛饮,有的背水回家洗发、洗身。相传这一天日出之前的山泉喝了可消灾祛病,沐浴可给人带来吉祥。

采花节

“抢水”结束之后,各家父母便将女儿尽善尽美地打扮起来。博峪藏区素有甘肃的“西双版纳”之称,山清水秀,藏家女儿大多长得美貌秀丽,加之精心地打扮,个个美如天仙。她们在节日这天头顶叠成数层的青色新头帕,并用彩色饰带匝着;宽袖子的花裙层层相套,层层露出,有达到七层之多的;胸前穿由红珊瑚串成的胸衣,佩以汤盒大的玛瑙银盘;耳带银耳坠,头发梳成数十条细辫,穿红绸裤,小腿缠以洁白的“缠子”,脚蹬绣花鞋。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村寨的乡亲们盛装来到寨口为上山的姑娘们送行。节日期间,出嫁在外的年轻媳妇都要回娘家,同娘家寨子的姑娘们一同由哥哥、弟弟陪同上山采花,没有亲兄弟的姑娘可由堂兄弟陪同。上山的姑娘们在寨口先在 “奥老”(领队)的带领下向前来送行的人们唱《告别歌》,大意为:“花神”在召唤,我们上花山,采回鲜花献亲人。人群也随之歌唱,吹唢呐,放鞭炮,送她们出村庄 ……途中,过小桥向花山走去时,姑娘们还互相唱歌问答一些有关山花的知识,唱起《上山歌》。 采花地点一般选在本地区最高、最负盛名的神山“刺儿坎”上。穿山越岭进入百花盛开的花山上后,姑娘们支锅做饭,小伙子们便来到山峰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象征保护“花神”的新的木刀、木斧、木箭等,祈祷“花神”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气候温湿的博峪藏区,“花神”充当了村寨、部落“保护神”的角色。

采花节

祭祀完毕,采花开始了。姑娘、小伙子们结伴,边歌唱花神边向漫山遍野的花丛中走去,采集那些洁白的枇杷花、火红的杜鹊花、粉红的马兰、红艳的芍药花……直到这些美丽的鲜花插满了姑娘的发辫。这时,小伙子们饮酒歌唱,并攀上山崖,折下香柏枝、野菜、药材等装满背兜……到傍晚时分,人们升起篝火,围着篝火边吃边尽情跳舞、歌唱,往往通宵达旦。

当第二天东方发白时,欢闹了一夜的年轻人们,吃罢最后一顿饭,整理好头上的花环,背起帐篷、药材、香柏枝等向山神唱起《离别歌》,人们随着歌声下山。当下山的队伍路经村寨的桥头时,他们会遇到早已等候在此的乡亲们。桥头上,由村寨选出的三名歌喉出众的中年妇女此时手捧龙碗边唱边向采花姑娘敬酒,以《敬酒歌》为她们洗尘。

采花节

采花姑娘接过酒,边饮边回以《谢酒歌》 ,并要回答三位妇女用歌声提出的各种有关人生哲理的问题。

村寨人将采花姑娘簇拥到打谷场上后,大家拉起手,围成圈,跳起当地特有的“罗罗舞”。圈首,领舞的姑娘手摇串铃作导引,舞蹈的人群根据她串铃发出的不同节奏,变换着队形和舞步……采花节是花神的祭节,是女儿的盛会。人们在花与歌的海洋中,祈祷幸福,祈祷吉祥。[1]

采花节

藏族“采花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西北高原陇南山区博峪山寨居住的藏族人民,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当地已流传五百多年的“采花节”。 据老人讲:在很久以前,博峪地方很穷,人民生活非常艰难。有一天,来了一个叫扎海的青年,他的智慧象泉水一样明清,品德象雪山一样崇高。他热情地教当地人开荒种地,还常常将观测到的气象变化预报给人们。在他的帮助下,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国王知道后,要他到王宫为国王效劳,遭到了青年的拒绝,国王准备杀害他,在紧急的关头,有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想出了一条妙计:让扎海换上姑娘的衣服,在姑娘们唱着欢歌上山采花的掩护下,瞒过盘查,逃进了深山。后来,达玛与扎海结成了幸福的伴侣。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终于被国王杀害了。因为他们遇难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每到这天,姑娘小伙子都到这里采花、跳舞、对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代代相传下来。

采花节

这天,人们要用日出前打来的泉水洗脸、洗发、盛装的姑娘在小伙子的陪同下,踏着羊肠小道,互相盘问着唱起了“上山歌”。当他们来到各种色彩的“花海”时,祭过“花神”之后,开始采摘各处花朵,又欢块地唱起“采花歌”。姑娘们还把那洁白的枇杷花戴满了全身。黄昏,他们围坐着篝火旁,吃着可口的野餐,尽情地歌唱、跳舞,在月亮的陪伴下度过了欢乐的夜。

第二天破晓他们满载着象征幸福、欢乐的鲜花和香柏枝开始踏上归途。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早就等候在山脚下。老人们为采花队每人准备了一碗青稞酒,祝福他们平安归来。欢乐的人群,把采花姑娘迎进村寨。在鼓声、鞭炮声中,姑娘们踏着清脆的马铃声,又跳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圆圈舞”,开始祝福活动。最后,采花姑娘将采来的鲜花分送到嫁娶迎亲的人家,祝愿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祝愿他们所生的孩子象扎海一样勤劳勇敢,象达玛姑娘一样聪颖美丽。

采花节

洞中采花节 初一一早,老爸向全家宣布,“今天我们去普安的采花洞过采花节!”驱车近3个小时,来到了普安县青山镇,爸爸的一个熟人领着我们向公路旁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开进去。同行的人告诉我们,这附近的少数民族过采花节,一般都是在一个叫石桥河的地方,那里好几个洞都叫采花洞,采花节又叫采花坡,原来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年轻人,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皮,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

经过近半个多小时的颠簸,在离我们最近的山腰上,有一个很大的溶洞,这就是附近最大的一个采花洞,所以也是每年采花节最热闹的洞,最多的时候有近千人来“游方”。

等到了下午1点左右,采花洞已经聚集了几百人,姑娘们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和身边的伙伴悄声讨论在远处偷眼打量自己的小伙子;那边的小伙子则在其他同们的怂恿下,在小摊贩那里买来小吃,红着脸请相中的姑娘吃,只要姑娘接下了,人群中就是一阵欢呼。也有喜欢载歌载舞的,更是不放过这个展示的机会,只要有人起个头,不管是民歌还是当下流行的歌曲,都有人应声而歌,应声而舞……到了下午四五点,姑娘小伙子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每个参加了集会的年轻人的梦里肯定是五彩和甜蜜的。

采花节

白马藏族人采花节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都要举办“采花节”来庆祝端午,这个习俗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博峪乡地处甘肃、四川的交界处,距离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仅一山之隔。

“采花节”每次举行两天,初四一大早,博峪乡7个山寨的小伙子们佩带漂亮的腰刀,穿戴整齐,姑娘们浓妆艳抹,穿着艳丽的衣服,背携壶浆,各自聚集一地,向北方的“七姐妹山”祈祷过后,开始载歌载舞,向这座山进发。

一路上隔一段路程都要举行歌舞“歇场”,这是姑娘小伙子们展示歌喉的好机会,向亲戚、朋友、恋人唱祝福的歌。一路边行边唱,到了“七姐妹山”的时候,已近傍晚,人们便在山上燃起篝火,姑娘小伙们手拉手翩翩起舞,尽情欢舞,直到天亮。次日中午,姑娘们用采来的鲜花精心装扮自己,头上、辫子上、手臂上、背上全都挂满鲜花,然后开始下山。下山的路上照例举行歌舞“歇场”。到了村口,等候的老人挡住采花姑娘们对歌、敬酒,然后全寨人来到寨中空地,同全村老少跳舞、对歌、敬酒,相互祝福,祈祷村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白马藏族旧称“白马番人”,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但其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都与藏族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使用汉字;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世代农耕;男女都留辫子,长年头戴白色圆顶的毡帽,帽上插着白色的雄鸡尾翎,身穿对襟长袍,服饰与别的民族大不一样。舟曲县的博峪乡是白马藏族一个重要聚居区,全乡4000多人全部是白马藏族。

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采花节”是博峪白马藏族人的一个盛会,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个贫苦人家有六个姑娘,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小姑娘上山采药时受伤,被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所救,还把她背回了家,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她带领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药治愈民间伤病。

采花节

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一起葬在附近一座开满鲜花的山上。当地人为了纪念达玛和六姐妹,就将博峪的七座山称为“七姐妹山”。为了纪念她们,年轻人在吉祥的端午节都要结伴上山祭扫七姐妹的坟墓,采吉祥花带回家,慢慢地,“采花节”就成了博峪人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采花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慢慢地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每年端午节都有不少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原来的“采花节”都是由各村村民自发组织,每隔三年乡政府出面将各个村联合起来,组织一次大型的“采花节”。如今“采花节”已经变成了一个融文化、经济、旅游、体育、宗教、民俗为一体的民间盛会。

抢水:采花节的第一天,人们前往附近的山泉旁,用双手捧水痛饮,或者打水回家洗发、洗身。传说节日的那一天,山泉中的水有消灾怯病,可给人带来吉祥。

采花节

抢水活动结束,人们就开始准备第二天上山的采花,各家父母将女儿精心装扮,美貌秀丽的藏族少女美如天仙。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人们便为上山的姑娘们送行,姑娘们唱着《告别歌》在领队的带领下向山里进发。路途气氛活跃,大家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问答或者唱起《上山歌》。到了刺儿坎上,姑娘们支锅做饭,男人们在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木刀、木斧、木箭,祈祷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完毕,采花开始了。姑娘小伙子们结伴向花丛中走去,采集那些花儿插在姑娘们的发辫上。 第二天,在上山的人们唱起了《离别歌》,下山后,村庄里的乡亲们都已经等候在那里,由迎接中的妇女边敬酒边唱起《敬酒歌》为上山采花姑娘们洗尘。姑娘们则唱起《谢酒歌》。人们一起跳起了当地的罗罗舞来欢庆节日。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的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须的工

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人种的繁衍,一方面是加强生命个体的发展,使其得到保护和延续,另一方面是群体的繁殖和力的增强。远古人类不仅凭借崇拜某种自然力以保护个体的生命,而且还靠崇拜某种自然力,企求种族的繁衍。藏族一直生活在高原缺氧,白雪皑皑的群峰雪岭之间,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他们对生殖人口增加的要求十分强烈,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就是产生了众多的生殖文化现象,诸如对白石、神湖、神山、神箭的崇拜无一不是生殖文化的例证。其中藏族节日文化中的采花节,赏花节是以花为取喻生殖文化信念的活史。

“花”在文学中,特别在民间文学中,不仅在藏族,而且世界各民族都有花与女性密切勾联的例证。在民间的一些隐语里,它常被指代女性的性器官,这种现象后来通过文人的吸收,多见于通俗文学之中。

以 “花”为主的节日

采花节

采花节是博峪藏族的传统节日。博峪藏族生活的区域是古代邓至羌的生存之地。博峪、插岗、铁坝、拱坝、八楞历来被称为拱坝五部,各有干余人、是不与外界通婚的自成体系的典型森林部落。这五部在晋以后属岩昌国,是党项集团最基本的骨干成员,元朝时期属岷州卫的西固军民千户所,清属卓尼杨土司领辖,解放初期定为藏族的一支。

博峪五部藏族保存了自己传统的语言,习俗,其中最盛大的节日,则是农历五月五日纪念“珠玛柁底”(猴子采花)的采花节。

采花节是从四月十四日开始,所有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女子,都必须参加歌舞集训。五月四日一早,每家至少派一男一女去拜敬神山,适龄妇女未到的必须重罚。每位女子须由一位至亲的男子陪同,如兄弟、堂叔,母舅等。男人们背着刀枪干粮,举寨约集山上。上山时禁止调笑,每至一处有神的岩、泉、男子叩首焚柏香,并鸣枪敬神;少女则相聚跳舞,唱起颂神吉词。

至神山之顶,女子聚会歌舞乐神,男子则聚焚香柏。此时要奠祭他们最大的两位神祇,牧羊大神与既是祖先神,又是战神猎神的山神。祭唱的歌词,最重要一首是歌颂本部落先祖珠玛(猴)是如何变成人的。其歌词大意是:在开天辟地的时候,人本是猴子,和其它野物差不多。但猴子比野物聪明,会穿树皮、会用石头打鹿,才变成人。最早是靠谁打鹿为生的,那时没有粮食。起初是用石头打,后来用木棍打,再后来用了箭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粮食原来是草籽籽,野果子,是珠玛(猴)采来的,才变成粮食……。

这支祭祀主曲,无伦是在敬神,宴饮歌舞之际,均不可缺。正由于此,他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来祭奠纪念“珠玛柁底”。在博峪五部藏族中的插岗,铁坝两部在过采花节时,还选人扮成猴,披着树皮,到每寨每户中串跳祝福,人们对之恭迎敬送并慷慨赠酬。

五月四日上山的人们,在向大神献祭之后,各家有血亲的男女就分开了。是夜全体人员宿在山上,既是对远古生活的回忆,也是以实际行动祀奠先祖。第二天即为初五,人们晨起下山,沿途采花,载歌载舞,小伙子和姑娘们挑寻情侣,女子纷纷用采来的花装缀自己,一时间歌满翠微,情溢山泉;

归寨时,由无儿女之家“接花”。接花的人家先闭门,邀请留寨者与采花归来的少男少女隔门对唱。先是采花人在门外唱道:“千花万花都送给你家,祝福你家多儿女。”门内的人则多般盘问,诸如“门上门下有啥?”“门是怎样做的?”等等。唱开门后,接花人家要用酒食酬谢采花人。

然后,众人携花到寨中大坝里,女舞男歌开始“对花”。诸如问哪一样花开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等等。此时,男女尽情欢笑,博峪藏民以花赠无子之家乞福,乞子是为祝祷生殖兴旺。这不但因花是先祖图腾物珠玛采来的,而且花是结籽,结果的,为生育繁殖的象征。

采花节的来历

编辑

关于采花节的来历,民间还流传一则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博峪是个偏僻的穷山庄,人们用野菜猎物充饥,树叶兽皮做衣。一天,山庄里来了个名叫莲芝的聪明美丽的姑娘,她教会人们开荒种田,纺线织布,并采来百花为乡亲们治病。有一年五月端阳,她去采花,不幸遇上狂风暴雨,死在雪山花树下,人们便把这天定为采花节来纪念她。以后每年五月初四这天,藏族姑娘由自己的亲兄弟陪同,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高山上去采花。姑娘们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少,用送行的歌儿把她们送到村口,祝愿她们一路平安,顺利归来,采花姑娘们也用歌儿来表达自己要克服千难万险,采来鲜花献亲人的决心。

采花路上,姑娘们用对歌的形式相互盘问,饶有兴味,一路行走一路歌,到了采花地点,就出现了山花满坡的动人场面。傍晚时分,人们又围着熊熊篝火,开始了通宵的对歌活动。第二天黎明,姑娘们用采来的花儿整齐地插在头上,围成一个美丽的花环,在返回的路上,又用怀念的歌声向莲芝姑娘告别:

百样鲜花采齐了,把莲芝姑娘丢下了。百花开端了,我们届时又来了。碧绿的草坡留给你,鲜艳的花儿陪伴你。含着眼泪离开你,明年今天再看你。

当采花的队伍进村时,等候在村头的人们立即鸣枪致意。父母亲拿着新颖的头饰衣物,孩子们提着干粮,前往相迎。采花的队伍,边走边唱,由全村男女老少送到一座大厅里,人们送来青稞酒,为她们洗尘,姑娘们又手挽手,肩并肩地再次歌舞,表示对莲芝姑娘的怀念。

歌舞结束,上山采花的姑娘开始向全村寨的人家赠送节日礼物,接受礼物的人家便拿出自己家里最好吃的食物招待姑娘。晚上,全村寨又把采花的姑娘和小伙子请到一起,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

广东翁源县有培育兰花吗

夏末时节,周宁县浦源镇端源村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晚香玉花卉种植基地里,50亩晚香玉娇艳欲滴,幽香扑鼻。花农们正抢抓花期,在一座座花棚内采摘、搬运,及时供应市场。

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高山立体小气候使得这里常年凉爽宜人。立足这一自然优势,该县全域布局高山冷凉花卉产业,种植面积2700多亩,产业链产值近3亿元,带动近千人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遍地花香 种出亿元产业

8月24日,走进周宁县盛周花卉基地,花农们正忙着采收、分拣、包装多头小菊,准备销往广东、上海等地。据介绍,该基地花卉种植面积400多亩,以百合花和小菊为主,花卉年产量达800多万枝,产值1000万元。

近年来,周宁县立足实际,精准定位,编制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花卉产业“三链”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强化资金和用地保障。县里先后引进无锡向山兰园、盛周花卉、三杉科技等30家花卉苗木企业,建成大花蕙兰、香水百合、多肉植物等一批生产基地,形成从种苗培育到种植、从销售到展示的花卉产业链,产值近3亿元,“小花朵”长成亿元产业。

四季花开不断,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基地刚成立时我就来务工了,每年收入有3万多元,家门口上班真好!”在盛周花卉的包装车间里,村民魏倩芳一边包装多头小菊一边说。

受益的不只村民小魏,位于“鲜花产业带”上的溪坪村,通过与福建盛周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向企业租赁20亩大棚发展花卉产业,带动50余人就业,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

周宁县还争取上级花卉产业资金1800多万元,县级配套扶持资金500万元,对建设设施大棚、冷藏保鲜库、自动化设备及创龙头、创地标等给予相应奖补,并配置“大棚贷”等金融产品,鼓励引导花企加大投入、补齐短板。目前已培育省、市级龙头花企2家。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400多个小农户掌握种花本领、分享产业效益,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科技支撑 花卉种质“芯”突破

在七步镇后洋村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培室内,女工们正认真地进行多肉种苗的培育、筛选。

“我们基地以研发多肉种子为主,每年有上百个新品种在这里问世。”基地负责人陈寿强说。该公司于2021年开始种苗的培育生产,目前,大棚种植种苗量达200万颗,车间储备种苗达1000多万颗,今年已销售500多万颗种苗,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随着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周宁县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开展新品种研发、种子种苗繁育,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花卉产业技术创新主体,实现从“种花人”到“育种人”转变。

为此,周宁县投资6500万元,建成“金种子”保种和孵化培育中心、花卉组培中心,与福建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开拓高山冷凉花卉种质“芯片”。

三杉生物科技公司成功掌握89个多肉品种培养基配置、生根生长等一揽子技术;向山兰园拥有农业农村部认证的18个植物新品种权,大花蕙兰种苗占全国市场60%份额;天蓝蓝公司收集200多个杜鹃花优良品种,种植养护、嫁接造型等技术领先业界;盛周百合与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共建“园艺种苗繁育应用示范基地”。

目前,周宁县花卉企业已研发培育新品种86个,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2项。

延长链条 花经济四季常开

“我们的‘夏鹃’,花色丰富,花型多样,赶紧下单啦!”25日晚上7点,在“天蓝蓝花之乡”抖音直播间内,主播王永光正铆足了劲带货,开播几个小时销售额便超过1万元。

2012年,王永光返乡创业,在坂坑村成立福建天蓝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上百个杜鹃花品种。受疫情影响,花卉基地线下销售受到冲击,公司与坂坑村委联合探索线上微拍堂直播销售模式,通过电商拍卖杜鹃盆景。目前,天蓝蓝公司已进行了上千场直播,售出杜鹃3万多棵,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搭乘电商发展快车,周宁县不断培育壮大花卉产业基础。近年来,该县打造“周宁有鲤”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发展“直播经济”以及“旅游+花卉”“电商+花卉”等新业态,向山兰园、天蓝蓝、三杉生物等一批花企在抖音、快手平台人气火爆,电商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荒地变花园,游客络绎不绝,村集体入股创收近20万元,带动3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坂坑村党支部书记宋玉春介绍,依托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该村连续举办五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实现“花旅联姻”。

鲜花种植催生了赏花经济。周宁因地制宜,串联“花鲤小镇”“百亩荷塘”“油菜花海”“杜鹃花海”等热门花旅目的地,游客一年四季皆可“观花海、逛花市、赏花艺、过花节”,2021年吸引游客60多万人次。

紫荆花的别称

不是有,而是很多。详情请看下面这篇报道: 近年来,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气候资源,把以兰花为龙头的花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农业支柱来培育,积极探索符合翁源兰花产业发展的模式,以诚招商、以商促商,推动兰花产业发展,努力向“中国兰花第一县”和“中国兰花之乡”的总目标奋进。

产业神话 全国第一

翁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南部。南临广州,北靠江西、湖南,是珠江三角洲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粤北南大门”。

翁源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为山地丘陵地带,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山水奇秀,物产丰饶。

据有关资料记载,翁源是世界兰花原生分布点之一,全县七镇一场均有不同品种的兰花生长。在全国31种兰属植物中,翁源就有10多种。

1998年,有十多年种兰经验的台商张建邦先生在翁源朋友的引荐下,来翁源考察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兰花资源,开始在江尾镇仙北村试种兰花,这正是翁源花卉产业发展的开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张先生在翁源培植的兰花由于叶面油绿、无黑斑、根粗茎壮、花儿个大色艳、抗病性强,成品花运到珠江三角洲销售时,被抢购一空,而翁源也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兰宝地。

2002年,珠三角较大型的花卉企业绿科环球有限公司首先进入翁源创办了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台湾九翁企业集团2002年在仙鹤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利用高山气候培育兰花为主的九仙寨自然生态渡假村。目前,全县有台湾九翁企业集团、绿科环球有限公司、长春兰蕙公司等27户台资花卉企业、广州华力园艺有限公司等8户外资花卉企业,当地颇具种植规模的专业种植户已有150多户,通过专业种植辐射引导的种植户达2000多户。翁源已形成了 “国兰洋兰并进,科研生产并举,精品大众并存,外商农民并种”的生产格局。全县兰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600多亩,仅在江尾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就建成了长5公里多,面积5000多亩的“兰花长廊”,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兰花第一县”。兰花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销售额达1亿元,兰花销售量占广东兰花出口的4成,为国家创外汇200多万美元。

翁源以兰花为龙头的花卉产业迅猛发展,创造了产业发展的神话,在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当地的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以诚招商 以商促商

翁源在致力打造“中国兰花之乡”过程中,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认真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积极发展”的方针,制订了发展花卉产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在花卉招商工作中,翁源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不断优化环境,积极为客商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增强招商引资竞争力。为使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该县成立了花卉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解决全县花商在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兰花种植最为集中的江尾镇“仙鹤花卉长廊”,成立了客商项目跟踪服务协调小组,建立项目全程服务责任制,每一个项目都由指定的镇政府有关人员跟踪服务,大力协助客商开展工作。同时还成立了治安巡逻队,日夜巡逻,保证“仙鹤花卉长廊”的安全。

以诚招商,以商促商,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增加了客商投资的信心,不少客商不仅对原项目增加了投资,扩大了规模,还主动宣传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其他客商前来投资置业。

积极探索 致富一方

兰花产业实现了全国第一,将来又如何发展呢?“兰花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必须是致富千家万户的产业,才有广阔和长远的发展空间”,这是翁源**领导人的认识。但兰花种植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每亩需投入成本约10万元左右,普通农民是无办法参与的。如何摸索出一条符合翁源兰花产业发展的道路,让高投入、高回报的兰花产业成为造福农民、致富一方的事业,翁源的**领导对翁源的兰花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为寻求适合翁源花卉产业发展的模式,2006年4月,翁源县委书记邓小杰率团赴浙江省参观考察号称“中国兰花之乡”的兰溪市,在听取兰溪市领导有关兰花村建设及兰花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后,参观了被誉为“中国兰花第一村”的兰溪村。通过考察认识到要借鉴兰溪发展兰花产业、创建兰花专业基地和专业市场的经验和做法,兰溪市兰花种植“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发展模式,要结合翁源实际推广。

通过多方考察论证,翁源决定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仙鹤花卉种植基地有限公司为依托,尝试“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签约种植,确保农民投资的低风险。以公司为支撑建设兰花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中心发展专业户,以专业户为重点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发展兰花生产。引导农民科技种花,开拓市场,为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配套服务。公司对贫困专业户,从技术、资金、农资、种苗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包销合格产品。在外商的带动下,当地有150多户农户成为兰花种植专业户,种植面积1000多亩。通过外资企业带动,当地涌现了一批种花致富的典型。

江尾镇仙北村的村民陈现夫,开始时在仙北村台商开设的兰园里打工,学种兰花。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在2001年,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成为当地第一个搭棚种植兰花的专业户。目前,他的兰园面积已发展到20多亩,年纯收入8万元以上,兰场总价值达300万元。

为鼓励农民种植花卉,当地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例如江尾镇政府规定: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扶持当地农民发展花卉种植,镇政府对种植花卉一亩以上的农户,按每亩500元进行补贴;协调好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对农户发展花卉种植给予优先照顾,每户可得到5万元以下的贷款;对花卉种植专业户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的安装给予最大的优惠;为农户提供技术援助,翁源县兰花协会每年举办四期技术培训班,并根据农户的需求,邀请专家和技术员现场指导,为农户排忧解难;为农户穿针引线,提供销售信息,解决销售问题,使群众打消顾虑,放心参与花卉产业的发展;实行激励机制,对花卉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宏伟蓝图 世界品牌

物质和精神因兰花而提升,自然有更远大的目标。翁源的兰花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后,为形成品牌效应,该县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翁源)暨第五届广东省兰花博览会、中国国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讨会及中国兰花产业研讨会等盛会。同时,通过行业协会,积极动员组织花卉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翁源兰花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兰博会,展出的荷、蝶、梅精品令各界人士大为赞赏,花卉基地培育出的兰花品种在全国及省内外兰花博览会上获得的特别金奖、金奖、银奖等奖项累计60多个。“余蝴蝶”、“寒梅香”、“韶关第一荷”、“北江荷”、“仙鹤锦”等一批珍稀兰花铭品开始享誉兰界。2007年,翁源国兰在 “2007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之一,并荣获“最佳效益奖”。

面对蓬勃发展的兰花产业,翁源县委、县政府将眼光放得更长,目标看得更远。

2005年10月,翁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花卉产业的决定》。提出以翁北片的江尾、坝仔两镇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扩散,用3-5年时间,建设3-5万亩以兰花产业为龙头的花卉生产基地。

翁源花卉产业发展目标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红三角”花卉交易中心和珠三角后方花卉生产基地,还要成为中国花卉的世界品牌。2005年12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兰花生产最为集中的江尾镇为兰花专业镇。为完善花卉产业规划,确定区域布局,2006年3月,翁源花卉产业管理部门制订了《翁源县花卉产业五年(2006-2010年)发展规划》,介绍了该县以兰花为龙头的花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指出了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明确了发展花卉产业的总体目标及实施总体目标的主要措施,确定了花卉品种区域布局,勾画出了翁源兰花产业发展的红线图。

如今,翁源兰花不但销往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而且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2008年11月18日,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翁源县为“中国兰花之乡”。展望未来,翁源不仅仅是“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兰花第一县”,翁源兰花也将代表中国成为世界花卉的知名品牌。

紫荆花的文化都有哪些,是什么来历???

紫荆花的别称

紫荆花的别称,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含义。而紫薇花是一种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花,花期很长,所以有百日红的称号,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分享紫荆花的别称的相关内容,一起跟随我来看看吧。

紫荆花的别称1

紫荆花别称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艳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

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洋紫荆又称红花羊蹄甲,国外称之“红花骆驼蹄树”,属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树高可达10米,枝条开展下垂。花朵大,可达10至12厘米,花瓣倒卵状矩圆形。每朵5瓣,其中4瓣分列两侧,相互对衬,而另1瓣侧翘首昂头于上方,花形有些像兰花状,有近似兰花的清香,故又被称为“香港兰花树”。

紫荆花性喜温暖,易于繁殖,加上许多香港人把它视作“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因此被香港同胞广为栽种。每逢春暖花开季节,树上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灿若红霞。

因1997年7月1日香港不再被英国租借,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的紫荆花雕塑,其希望的花语是:中央政府希望内地与香港,就像紫荆花一样和睦、骨肉情深,永久地在一起,不被任何困难分离。

紫荆花的别称2

有关紫荆花的历史典故

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1898年6月19日,《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民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

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

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

见紫荆花》一诗中写道: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虽笔墨不多,但游子思归、忆念故里之情却溢于言表,感人至深。说到紫荆花,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香港。香港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岸,珠江口之东,与广东省的深圳市毗邻,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根据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如期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0年4月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开始实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区旗和区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就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花、旗分别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呈圆形,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中间图案也是红底白色五星花蕊紫荆花,寓意与区旗相同。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1898年6月19日,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爱国群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1965年,紫荆花有幸当选为香港市花。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它来源于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 。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紫荆花又叫红花紫荆、洋紫荆、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以上就是关于花节的采花节的来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