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常德的十大景点你去过几个?

   2023-02-12 02:26:27 网络540
核心提示: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辖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 历史 的文化名城,是国

"柳城"常德的十大景点你去过几个?

常德,古称"武陵",别名"柳城",是湖南省省辖市,湖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一座拥有二千年 历史 的文化名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湘西北铁路枢纽城市。常德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前列,经济总量常年保持湖南前三甲,常德正致力于打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全面发挥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职能。

常德桃花源 旅游 区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彭山景区

湖南澧县彭山景区,是由1000亩湿地、2000亩水域、3000亩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国家级 旅游 景区、国家五星级休闲庄园、中国最美农庄、湖南省乡村 旅游 示范点,也是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创作基地、常德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整个景区以原生态、 健康 养生 、保护自然为理念,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享有“生态胜景,大爱彭山”之美誉。

清水湖

ry"清水湖 旅游 渡假区位于汉寿境内,与长常高速为邻,跟长沙1小时车程。渡假区以清水湖为依托,聚湖水之灵秀,以丰富多样的服务,齐全的配套设施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来青水湖享受世外桃源般的休闲时光。清水湖 旅游 渡假区休闲 娱乐 项目丰富多彩,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现有项目有:高尔夫、KTV、垂钓、游泳、快艇、游轮、棋牌、羽毛球、人工沙滩,健身之余,可与朋友行走在绵延的绿草地,置身于自然天成的花园。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澧水中流、武陵山脉尾端,西距石门县城八公里。它以丰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与宜人的自然景色相融合,是集佛教圣地、闯王陵园、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的 旅游 佳境。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全国20家森林公园示范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 旅游 区,现有灵泉禅院、闯王陵、洗墨池、玉玺井、善会墓、圆悟塔、碧岩泉等景点。

澧县城头山 旅游 景区

城头山 旅游 景区是国家4级 旅游 景区,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城头山镇。包括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农业大观园和城头山风情小镇四大部分。一期依托城头山古城遗址,以文物保护展示为基础,兴建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二期以保护和诠释稻作农耕文明为主要特色,形成一个以 旅游 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农业、体验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大观园。城头山风情小镇依托城头山镇打造一个 旅游 景区的风情小镇和整个景区的服务配套功能集散地。

柳叶湖

柳叶湖位于古城常德东北,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 旅游 休闲度假区,是常德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的省级 旅游 度假区,被誉为“长沙的后花园、张家界的姐妹花”。柳叶湖总体规划面积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度假区的基本定位为休闲度假的城市乐园,特殊定位为水上运动的国际赛场。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由于 历史 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0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县0将文庙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涔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的澧县境内,是以涔水永久性河流和山门水库、王家厂水库库塘湿地为主体,以自然河流、库塘、河心洲滩、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和环湖森林组成的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规划面积27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40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6.63%。公园湿地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和水产养殖场四大湿地型。

花岩溪

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常德市境内、与闻名遐迩的桃花源一山相连,面积45平方公里,距常德城区50公里,水陆空交通极为便捷。1996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级 旅游 度假区;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家 旅游 局授予全国首批“”级景区。海内个致力于 旅游 文化研究的专家们,先后给花岩溪冠以了“中国白鹭之乡”、“江南休闲胜地”、“湖南的西湖”、“常德的千岛”、“水彩画的王国”、“红尘中最后一方净土”、“真正的世外桃源”等美誉。花岩溪民风淳朴,习俗古老。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

王家厂水库水利风景区王家厂水库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澧县西北部,距常德市约80公里,澧县县城30公里,东邻岳阳楼、西连张家界、南邻桃花源、北及长江三峡等风景名胜景区。景区依托的王家厂水库常年水面5万亩,总库容2.78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航运、 旅游 ,以及多种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景区自然景观一部分涵盖库区的水域风光双珠岛、百岛湖、七林草原、古城岗、太青山、岩门溪、洞市滩、天然浴池,宋鲁湖,一部分涵盖库围的山林风光刻木山、宝塔山、天供山。

湖南常德石门县哪些姓氏是土家族?周、杨、邱、张是不是?

太青乡简介 太青乡位于澧县西北山区,东接甘溪滩镇,北靠石门县太平乡,西抵石门县三圣乡,南联洞市乡。2005年合村并组后辖11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集雨面积12000公顷,山林面积6243公顷。200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0065亩,其中水田13231亩,旱地 6834亩。农业人口17163人,农业户数5349户。太青乡是1995年10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太青、东门两乡合并而成。 经济发展迅猛 2004年底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5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608万元,农业产值7042万元,人均纯收入2544元。 农业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传统农业基础地位。种植方面继续发挥山区特点,抓好油菜生产,建好玉米生产基地,以庭园经济开发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科技兴农。养殖方面以养殖业为经济增长点,专门成立了各种养殖协会,通过协会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促进发展,初步形成了牲猪和山羊2个养殖小区,涌现出了一批种养大户,从而促进了全乡农业经济的发展。依托太青茶场和精制腊味厂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全乡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方向转变。 工业方面坚持工业兴乡战略,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集镇化。通过改体改制,以澧县燕山化工厂为龙头的氧化铁颜料“生产航母”和澧县燕山化工厂引进河北晨虹漆业集团、澧县八达公司的硫酸钡生产带等30多家私营企业逐渐占据了工业主体。澧县太青山泉饮业有限公司、太青茶厂、太青精制腊味厂等一批私营企业正在这里发展壮大。 林业主要是项目养林、以林补农。一是进一步搞好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建成绿色经济带。二是积极争取德援项目造林、国家生态林、退耕还林等利国利民工程项目的实施。仅退耕还林全乡面积5000多亩,每年得到国家补助100多万元,人平增收上百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撤区并乡后,新建了高标准乡政府办公大楼,经过多年配套,办公条件在全县属一流水平。乡政府所在地探峪集镇2公里公路得到了硬化,拉通了路灯,实行了小城镇开发,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九年一贯制的太青中学迁址工程初具规模,修建了3栋教学大楼,配套了大礼堂、食堂、男女学生及教职工宿舍,各项建设逐渐完善。全乡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邮电通讯等事业蓬勃发展,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资源优势丰富 有丰富的地下矿产,主要有铁矿石、重晶石、烟煤、白云石等,储量分别为铁矿石100万吨、重晶石20万吨、烟煤40万吨、白云石7771万吨。海拔1100米的太青山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所生产的太青茶叶以条索扁直、清纯淳厚、有地域香而闻名省内外。“澧峰”“八仙”牌太青云峰1988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金奖,1994年被评为湖南省“湘茶杯”名优茶金奖,同年又获第五届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1995年在常德市茶叶评比中被评为“十大名茶”之一。现有茶园面积2000亩,年生产名优茶400担,普通绿茶4000担。太青山因其陡、险、奇吸引了许多游客,还被赋予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巡抚洞等108处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我的认为在湖南省石门县,周、杨是土家族的姓氏,而且是大姓氏。邱姓有可能是土家族姓氏。

附:

湖南常德太青山(乡)杨氏居民源流的推测

我是杨氏子孙,祖籍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去年清明我们举家回乡祭祖,偶尔和长辈谈起当地杨氏族人源流,我对有些提法存在疑问,最近上网搜集资料求索,略有收获,于是尝试猜想湖南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氏族人源流。

一、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 —祖辈口口相传的氏族源流

湖南很多杨氏人称自己的祖先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到湖南的,有的甚至很明确地指出从江西居吉安府吉水县东安乡杨家庄出发迁来的。湖南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氏族人的近代祖先口口相传的说法和上述情况一致,当地的杨氏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在迁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前,那里只有少数人家。

但从以下因素分析,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姓其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其主流是土家杨氏。1、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多选择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深入湘北山区的人数不多;2、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与土家族聚居地接壤;3、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使用西南官话,语言、民俗遗存与土家族相近却与江西迥异;4、武陵山脉原汉族改土家族杨氏的传承时间长且范围覆盖常德澧县太青山(乡);5、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接近但同时也与土家族接近。从上述种种因素分析,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姓的源流或许不单一来源江西,其主流是土家族杨氏。

二、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深入湘北的人数少。

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在两湖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湖南北部的家族中,江西移民占60%左右,中部有80%强,而西部只有41%。常德位于湖南北部,以此推算移民约占60%,而移民多选择在两湖平原肥沃的荒芜土地上定居,选择在常德西北部的山区落户的移民,估计不会超过40%。

三、与土家族聚居地相连

土家族居住地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地处武陵山脉东北部,如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连线,这个三角区域正是我国土家族最密集的土家族聚居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临近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松滋市多个土家族乡,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与湖南石门县子良乡,湖南石门县太平镇两个土家族人口较多的乡镇接壤(太平镇土家族人口在60%以上)。

四、语言、民俗保留大量土家族遗存,却没有明显的江西遗存。

1、语言与赣方言迥异。

常德北部的方言是西南官话属北方语系,与赣方言完全不属于一个语系。

大多数土家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只有少数偏远聚居地还完整地保留着土家语。使用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几乎涵盖所有土家族人聚居地。

2、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民俗保留着土家族的遗存。

①从我父亲保存的珍贵照片看在上世纪60年代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还穿着具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服饰。

②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老房子建有火塘(部分地区称火坑),具有土家人火塘的特点。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深秋、冬天和初春火塘里的火种保持至少半年。在我脑海里还残存着70年代父亲带我回乡探亲,冬天围塘烧水、取暖的儿时记忆。直至今天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居民还用火塘烧水、做饭。

③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直至现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丧葬仍由道士主持,仪式繁复。

五、武陵山脉杨氏的传承

1、 “七字杨”(再正通光昌胜秀)是当今全国杨姓各世系中最大支派。

杨姓是汉族改土家族的,是现今当地土家族的八大姓之一。杨氏八十二世:杨再思,唐未、五代时期“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湖南靖州人。生于唐咸通十年(869)农历六月初六日,卒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农历十月二十六日,寿88岁,葬于贵州省黎平县长岭岗。亲立“再正通光昌胜秀”杨氏字辈,为天下“七字杨”的共同祖先,其后裔遍布世界,是当今全国杨姓各世系中最大支派,“靖州杨氏”始祖。生十子,政隆、政韬、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钦(俭)。

八十三世:杨政韬,思公次子,字怀玉,镇胡耳,授武功大夫。系黔东、湘西、渝南“土家族杨氏”始祖。生四子,通声、通威、通盛、通温。

在土家族杨姓的神龛上标了宗族源流:“四知遗训自关西,七字流芳由宋北”,字背排列是“再正通光昌胜秀”。是杨再兴的后裔,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业,再往上是隋朝的开国杨氏帝王家系。土家杨氏的辈分和山东曹州(曹县)杨氏、山西代州、陕西华阴、神木杨氏的族谱可以序上。

2、“七字杨”杨氏祖先的历史记载

由于杨再思的事迹没有载入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人们对“七字杨”祖先杨再思的史实和族别争论较多。杨再思的事迹宋史有记载,历史确实有杨再思其人。《资治通鉴》描述:“承磊族人杨再兴(疑为杨再思之误)以其地附于楚。”十峒首领"最早的出处在《宋史•诚徽州传》:“诚徽州,唐溪洞州。宋初,杨氏居之,号十峒首领,以其族姓散掌州峒。”。关于杨再思的族别,有说是汉族的、有说是侗族的,这些说法不影响湘川黔边杨氏融入土家族的事实。

秀山杨氏的老祖宗们为了“赶苗拓业”来到秀山,在1984年恢复民族成分时,秀山杨氏均为土家族。方志记载: 淳佑十二年(1252年).今属四川的平茶、邑梅.石耶诸洞内讧,杨通晟(杨再思九世孙)奉诏率诸子平定后遂有其地,世为土长。

至今分布在湘、黔、川、鄂、桂、豫等七省市十一个地区七十余个县(市)杨姓同属于始祖杨再思的后裔。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地处武陵山脉东北边缘,杨再思的后裔后裔聚居地覆盖了太青山(乡)全境,据此推断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姓或是杨再思的后裔。

2、太青山(乡)杨姓的班辈排行或与土家族相关。

从民族融合的情况看。杨氏迁入秀山之前,这一带已有了以土家先民为主的一些民族居住。杨氏的南北面分别是田氏土司和冉氏土司长期统治的范围。杨氏进入这一区域后,朝廷授命冉氏土司节制邑梅、石耶、平茶、地坝4个杨氏长官司,而田氏土司则节制省溪的杨氏长官司和提溪长官司等小土司。因此,杨氏统治的这一区域,其上受制于土家族的冉、田二姓大土司,其下又统治着众多的土家臣民,作为来源于侗人的杨氏,自不能不顺应时势,变服从俗而治之。经年积月,这支侗人自然便融入到土家人当中。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民族关系中常见的一种规律。

父亲说,太青山(乡)杨姓有3支,我们这支班辈是:“一站子登顺,永远正太兴,君明开美景,万方佩朝廷,华国文章大,福禄自天生”。其中顺、正、华、国、文、章等多字与土家族班辈相关。

4、杨幺族人或是常德北部山区居民

杨姓族人很少提及南宋初年活跃在常德地区的农民起义首领杨幺,而这位义军首领极有可能与世居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有血脉关系。义军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纲领道把农民起义推到了一个新高峰。几百年来杨幺被诬为勾结北齐的奸贼、被诬为匪,其实不然,看了下述括号内史书记载的文字,您应该清楚杨幺是有民族气节、有抱负的英雄,杨氏应以此为荣。(李成命辩士说杨幺,协力略地,以倾宋室。杨幺骂曰:“吾之所以倔起于阡陌,盖欲内涤瑕秽,外歼丑虏,此心耿耿,神人共知。李成逆赋,屈膝虏延,虔刘蒸民,吾切齿久矣!汝速归,毋污吾刃”。)南宋初年在洞庭湖、澧水、沅江、资水流域转战的杨幺族人极可能在以后历次战祸中迁到湘北山区避祸。

六、土家族的血型。

湖南血型分布特点与江西很接近,一方面印证了明未清初的江西迁湖南的史实,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湖南的A型血比例要比江西高约2%,我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或许源自土家族。有资料显示在湖南的重要少数民族土家族,其A型血占:37%。

七、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姓氏多见于土家族。

太青山(乡)的姓氏有杨、张、陈、田、李,这些姓氏既是汉族常见的姓氏,也是土家族常见的姓氏。

八、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先民极可能虽然经战乱,但是从来不曾离开故土。

逃避战乱是人们离开故土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史以来近代历经最大战乱莫过于造成3500多万中国人伤亡的日本侵华战争了,我父亲、母亲的家乡都曾经经历这场兵祸。

发生于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是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在常德的战事是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战事之一,中日军队对常德的争夺一直打到1945年。大部分老百姓以逃难的方式逃避战争。据我父亲回忆日本侵华战争也波及到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当时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山高林密,常有豺狼甚至老虎出没,日本兵前来扫荡,当地人只要离开村寨逃入山林,日本兵就不敢轻易进入。据当过军人的父亲回忆,日本兵抓了自己家里的猪,当场屠宰杀了吃后,有两名村民以为日本兵退去,就下山那些猪下水吃,结果被两名殿后日本兵发现,点射打死了两名村民。日军撤退以后,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村寨。单兵作战了能力高、灭绝人性的日本军队尚不能赶尽杀绝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在冷兵器时代的洪武皇帝军队更不可能赶尽杀绝那些世居世居山野,没有犯上作乱的常德澧县太青山(乡)居民。

母亲的家乡也曾经经历日本侵华战争的兵祸,外公赴缅甸作战,虽然外婆带领一家人从广东台山逃难到韶关,战后辗转到了广州,但是广东台山的很多居民一直在台山经历着战祸,从未离开过。

故土难离、生生不息,可以推断千百年来生活在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相当部分杨氏原住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他们与迁入者共同壮大杨氏家族。

九、改土归流的影响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的字辈谱众多,有的一条村竟存在3种以上不同的字辈谱。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的字辈谱可上溯300多年的清朝康雍乾盛世。清朝雍正年间全国广泛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雍正9年已基本实现废除了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可能推动了土家族杨氏族人的汉化步伐,加速提高其汉文化水平,土家族杨氏文人群体因此壮大,纷纷开始自主编写字辈谱。

十、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的猜想

以上的资料说明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氏源流极有可能主要来源于祖先为汉族的土家族杨氏。根据上述情况,我尝试猜想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姓氏族源流如下:

1、江西填湖广

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到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移民可能不多,江西填湖广不可能是这一地区的单一杨氏源流,甚至不可能是主流。

2、土家杨姓原住民

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土家族杨姓估计是这一地区杨姓氏族构成的主体。

3、湖区杨姓氏族迁移

相当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湖区杨姓氏族,为躲避战祸,向山区迁移,与当地土家族杨姓氏族、江西填湖广的杨姓氏族融合。大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湖区的居民使用西南官话,他们可能为躲避历代战祸(包括洪武年间的战祸),从湖区就近迁入常德澧县太青山(乡)。

我认为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来自当地土家族杨姓原住民、常德北部湖区杨姓氏族、江西迁入杨姓氏族。这些杨姓族人融合构成了现代该地区杨姓氏族的主体。

十一、部分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的杨氏源流误判的推测。

从江西迁入杨姓不可能是常德澧县太青山(乡)杨姓单一源流。推测常德澧县太青山(乡)部分杨姓氏族误会源自江西吉安的原由如下:

1、从常德北部湖区迁入山区的杨姓氏族,可能集中在江西填湖广时期迁入常德澧县太青山(乡),由于有江西填湖广的史实支持,这部分从常德北部湖区迁入的移民极有可能让后人误会为是在同时期从江西出发迁入湖广的移民。

2、明朝时期江西吉安籍宰相较多(包括杨士奇、杨廷和等),在明清两朝,人们很可能以祖籍江西吉安(宰相故里)为荣,不排除部分源流模糊的杨姓氏族移民(包括已融入汉族,自称为汉人的土家族杨姓氏族)推断自己源自江西吉安的可能。

从我儿子算起,我们家已经离开祖籍地3代了,我们的乡情、血缘正在不可避免地被稀释。在物理距离上,我们离我们的祖籍太青山,已经渐行渐远了。人是不能忘记过去的,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因此我尽可能多地把祖先的历史捡回来,尽管有些我或许捡错了。为挽救一些即将磨灭的记忆(尽管记忆终将消逝),我撰写了此文,算是立此存照吧。

我是一个离开祖籍地的杨姓小字辈,对家族源流确实知之甚少。尽管我本着溯本清源,弄清自己家族源流之心,尽可能在网上搜集客观资料,用心地撰写本文,但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资料掌握也不全面,本人知识水平相当有限,本文或许存在大量谬误和胡乱猜想的地方,权当抛砖引玉,恳请大家批驳、指正。

以下引用网上资料:

石门县各姓氏共401姓。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姓氏,上万人的有覃、陈、王、唐、向、黄、伍、郑8个姓,千人以上的有吴、文、邓、丁、曾、盛、万、夏、邢、柳10个姓。另外,同姓不同民族的主要有:李姓土家族12666人,张姓土家族12418人,田姓土家族3132人,彭姓家族1589人。

族谱是封建社会注重家庭世系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族谱本来是记录宗法大家族血缘系统的,但后世无论大家小族,大多修谱。因此,族谱是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族谱内容是记录本家族世系,从先祖一直到当世人,分辈记录,明确族人间的关系,。在族谱中,全面记载一段时期内一个宗族父系亲属的全部人口姓名,生卒年月日时,所有同姓人,都按辈排列,不分贵贱尊卑,只对显赫人物有专门详细的生平事迹介绍。每部族谱,都有该姓姓氏来源、分支繁衍、世代迁徙的历史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考察价值。

对上述引用的两段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姓氏的描述我存在疑问,我在《2013湖南常德高考享受少数民族优惠加分考生名单公示【二】》中发现土家族杨姓考生竟多达41位,都可以组成一个班了,周姓也不少,可推测周、杨两个姓氏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土家族人口是很多的,应该有近万人,只不过可能由于汉化的原因,周、杨两个姓氏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土家族没有占该姓氏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我的认为在湖南省石门县,周、杨是土家族的姓氏,而且是大姓氏。邱姓有可能是土家族姓氏。

以上就是关于"柳城"常德的十大景点你去过几个?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