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的理化性质

   2022-09-25 12:13:33 网络1050
核心提示:【中文名称】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酚基丙烷;双酚A;2,2-二酚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丙烷;4,4`-(1-甲基亚乙基)双酚;4,4`-异亚丙基双酚【英文名称】2,2-bis(4-hydroxyphenyl)pro

双酚A的理化性质

【中文名称】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酚基丙烷;双酚A;2,2-二酚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丙烷;4,4`-(1-甲基亚乙基)双酚;4,4`-异亚丙基双酚

【英文名称】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bisphenol A

4,4'-(1-Methylethyliden)bisphenol4,4'- Isopropylidendiphenol

【InChI编码】 InChI=1/C15H16O2/c1-15(2,11-3-7-13(16)8-4-11)12-5-9-14(17)10-6-12/h3-10,16-17H,1-2H3

【毒性】大鼠经口LD50 4200mg/kg。

【性状】白色针状晶体。

【溶解情况】溶于醋酸、丙酮、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醚、苯和碱性溶液,微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用途】用于制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酚氧等。大量应用于生活塑料制品中,包括饮用水瓶,婴儿奶瓶等。同时也应用于金属表面的涂层,使罐头食品不易恶化、变质。

【毒性】有毒,及严重的不确定副作用,LD50 4200 mg/kg。2008年7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最新得出实验数据显示,当成年人或婴儿接触到塑料中允许含量水平以下的双酚A后,可以将其迅速转换并从体内排出,不会危害健康。

【制备或来源】在巯基乙酸、含氯乙酸、氢氧化钡等催化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由苯酚和丙酮缩合而制得。

【其他】受热到180 ℃时分解。 1、 摩尔折射率:68.16

2、 摩尔体积(m3/mol):199.5

3、 等张比容(90.2K):519.7

4、 表面张力(dyne/cm):46.0

5、 极化率(10-24cm3):27.02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3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互变异构体数量:3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0.5

7、 重原子数量:17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209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双酚A可以使其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尤其能防止酸性蔬菜和水果从内部侵蚀金属容器,因此广泛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牙齿填充物所用的密封胶、眼镜片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 双酚A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成为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的物质。因此,其安全性问题成为了公众的关注的焦点,但其应用存在争议。

安全性研究及争议

在国内外双酚A的毒性研究资料主要为动物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关于双酚A毒性作用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人体试验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

资料表明,双酚A属低毒性化学物。动物试验发现双酚A有模拟雌激素的效果,即使很低的剂量也能使动物产生雌性早熟、精子数下降、前列腺增长等作用。此外,有资料显示双酚A 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可明显增加动物卵巢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发生。同时,研究显示,双酚A与小白鼠患哮喘相关联,初步人体实验显示孕妇在妊娠早期受双酚A影响可能会导致婴儿感染哮喘。

中国科学家专门针对双酚A对男性内分泌的影响进行了以人体作为试验对象的研究。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一组在中国工厂里暴露于双酚A 环境中5年以上的男性工人,与另一组5年之内没有暴露于双酚A环境中的工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双酚A环境中的男性工人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对照组的4倍,且出现射精困难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7倍。本研究结果是关于长期暴露于双酚A环境对健康有害的第一项直接证据。

但有研究表明双酚A并不是人类致癌危险因素。虽然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塑料奶瓶等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可能会影响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并对儿童大脑和性器官造成损伤,但是迄今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婴儿或者儿童因摄取PC奶瓶释放的双酚A成分而受到伤害。

研究表明,制造塑料容器的PC材质可能会释放有毒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然而,塑料容器是否真会释放双酚A,仍存在很大争议,各界学者说法不一。

使用及争议

双酚A对健康有害已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结论,政府立即禁止双酚A的使用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含双酚A的塑料容器,在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正常使用。

但在“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引导下,人们一直以为: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接触的双酚A浓度很低,不足以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直到20世纪80年代,官方沿用标准方法检测双酚A之后给出的结论仍然是:只有当双酚A的剂量远远高于当前人体内的含量时,才有可能引起器官衰竭、白血病和体重急剧下降。在这样的认识下,双酚A被人们放心地广泛应用。在民间与厂商、官方之间久拖未决的“低剂量双酚A有害还是安全”的争论中,各大化工厂商仍在不停地生产各种含双酚A的产品,并远销海外。由于关于双酚A的各项研究结果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事件,许多国家都对这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整顿。比如,美国已经率先禁止婴儿奶瓶等食品和饮料容器中使用化学物质双酚A;加拿大政府令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双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料婴儿奶瓶;法国参议院人员也开始制定双酚A禁止政策;中国卫生部等六部门也于2011年5月30日下达禁令,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业界反应

加拿大最大的运动产品零售商Forzani Group从其500多个商店撤下了所有含有双酚A的水瓶,其它零售商则紧随其后;

沃尔玛超市以及其他一些主要零售商,已动手将含双酚A的食物容器下架;

一些婴儿用品商店也在逐步淘汰含有双酚A的产品;

有生产厂家开始宣传推广不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

各国的双酚A限制法规

瑞典:2013年3月,瑞典法典公布了法规SFS 2012:991,禁止3岁以下儿童食品包装涂料和涂层中含双酚A(BPA),新规修订了食品法规2006:813,并将于2013年7月1日生效。

挪威:最早将双酚A纳入受限物质的应是原定于2008年1月1日生效,后因许多议题尚未达成共识而延期的挪威RoHS指令,在其对消费性产品中的禁止使用的10种物质中就包括双酚A(BPA)。

加拿大:2008年10月18日,加拿大宣布双酚A为有毒化学物质,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双酚A列为有毒化学物质的国家,并禁止在婴儿奶瓶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双酚A。

美国

1)联邦:2009年3月份提案禁止在“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容器”和“其他食品容器”中使用 (BPA)。这一禁令在正式通过180天后开始生效。

2)纽约州萨福克县:2009年4月2日公布的决议将于90天后开始生效。根据此法律,在萨福克县任何人不得销售或为销售提供含有BPA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婴儿奶瓶和儿童饮料容器。

3)伊利诺斯州:2010年7月1日起,任何人不得销售、为销售提供、分销或为分销提供含有双酚A的运动水瓶,或适用于3岁或以下儿童的儿童食品容器,不论该容器是否装有食品或饮料。

4)马里兰州:规定儿童护理品不得含有双酚A或其他任何致癌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物质,同时生产商须在产品上标注不含双酚A。违反上述规定每项可被处以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中国:2011年5月30日,卫生部等6部门对外发布公告称,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苯酚丙酮缩合催化剂研制及应用通过对双酚A核心催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双酚A技术攻关中一直未能突破的核心催化剂技术难题,率先在天津完成了万吨级双酚A长周期工业试验。由于该项目研制的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在江苏省内推广后,彻底解决了无锡树脂厂两套引进装置的改造与国产化问题,使用该项目所研制的催化剂,2.5万吨/年双酚A日本引进装置少排废渣480吨/年,苯酚丙酮单耗大大下降。新催化剂从2002年应用至2005年7月,新增销售6.72亿元,出口创汇2573万美元。

2005年2月23日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氧树脂工业的年均发展速度达到了20%以上,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环氧树脂工业3%的平均增速。这样的发展速度有力的刺激了中国双酚A生产的发展,其中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25000吨/年装置,产品受到国际化工巨头首肯,同时还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双酚A生产工艺。但双酚A在中国仍属幼稚产业,面对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纷纷介入的跨国公司,中国双酚A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各方的大力扶持。

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是目前中国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在国内主要用途是制备环氧树脂。历史上,中国环氧树脂生产厂家都自己生产双酚A,当时市场上并无双酚A商品供应。改革开放后,用户对环氧树脂质量、品种有了高的要求,当时无锡树脂厂、上海树脂厂纷纷展开双酚A生产工艺的研究。为了革除长期沿用的硫酸法生产双酚A的工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无锡树脂厂、上海染化二厂、大连油漆厂几乎同时开展了离子法双酚A的试验工作,同时也想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计划引进双酚A的先进技术来发展中国的双酚A,可是这两条前进的道路都遇到了困难。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查文海介绍:前者在进入500吨/年工业试验时,遇到后处理设备、技术过不了关的问题;后者逾越不了西方国家限制对华输入战略性技术关键的防线。在这样的形势下,无锡树脂厂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从波兰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离子法生产双酚A的工艺,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解决了环氧树脂发展中遇到的原料上的困难,使国产环氧树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塑料奶瓶PP材质已占主角,PC奶瓶已渐渐退出市场

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欧盟从2011年3月1日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国内现绝大部分超市已经将PC标志的奶瓶下架,多数在架的奶瓶为标志为“PP”材质的奶瓶。

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瓶底标志是“pp”还是“pc”或者是数值“5”还是“7”,这些数值是塑料材质的代号分别有如下对应:

1: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3:PVC 聚氯乙烯

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4:PE 聚乙烯

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5:PP聚丙烯

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 聚苯乙烯

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PC其它类

常见水壶、太空杯。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1使用塑料奶瓶消毒别超100 ℃

2使用数月需要更换;国内有双酚A限量规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昨天告诉记者,双酚A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同时抗摔性能好,不容易碎裂。而对于食品包装中用的双酚A,中国有国家标准规定。

据介绍,中国只有一份适应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就是GB 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就是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

董金狮指出,这个是国家强制标准,按规定每种PC塑料制品都必须要检测双酚A这个项目的,并且限量使用。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PC材料,一般双酚A就不会超标。但如果奶瓶使用回收的废旧光盘、工业塑料来制造,就很容易导致双酚A超标。

董金狮说,在超市里销售的大品牌塑料奶瓶还是比较能让人放心的。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最好选玻璃奶瓶。如果使用塑料奶瓶,消毒时温度不要超过100 ℃,不用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消毒。塑料奶瓶在反复消毒后会磨损老化,溶出的双酚A就会增多,所以使用几个月就要更换。

除了玻璃奶瓶,还可以选择PP、PPSU等材质奶瓶,而这些都是不含双酚A的安全材质。宝宝3个月以前完全可以选用玻璃奶瓶喂奶,3个多月后小家伙开始想要自已抓握时,就换用PP或PPSU的塑料奶瓶。PPSU呈茶色,晶透还耐180℃高温,不过价格也昂贵许多。一般的工薪阶层,最适合的还是PP的,虽然不是很晶透,但比PC安全,绝对不含双酚A,价格又相对PPSU稍低,比较实惠。 中国关于双酚A的禁令

2011年4月20日公布卫生部官网,卫生部正在就《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公告事宜》公开征求意见。据该征求意见称,拟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同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

2011年4月20日从卫生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发出的《关于征求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用容器公告意见的函》中获悉,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现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

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5号)

新规定称,拟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不过,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Bisphenol A,又称双酚A 或BP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原料,这些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如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双酚A可通过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迁移至食品中,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了其迁移量。科学研究表明,食品相关产品中迁移的双酚A极其微量,尚未发现双酚A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现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

二、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其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三、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生产企业要按照本公告要求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四、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婴幼儿奶瓶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本公告要求的违法行为。

特此公告。

塑料制品标识

建议人们在购买和使用塑料产品(尤其是婴儿产品)时注意查看产品说明标签中是否含有这种化学物质成分,尽量选择不含双酚的产品。

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俗称涤纶树脂),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使用时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会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2号” 代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HDPE),多用于制作盛放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容器。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3号”代表聚氯乙烯(PVC),很少用于食品包装,最好不要购买。

“4号”代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为生产保鲜膜、塑料膜等常用材料。保鲜膜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聚乙烯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因此,应避免使用保鲜膜包着食物表面进行加热。

“5号”代表聚丙烯(PP),用于生产微波炉餐盒。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6号”代表聚苯乙烯(PS),常用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的生产。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易致癌。

“7号”代表聚碳酸酯(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如果你购买的塑料容器的编号为7,可通过下列方法减少危害的发生:①使用时勿加热;②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容器;③不让容器在阳光下直射;④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因为双酚A会在第一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⑤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⑥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如果,你仍担心塑料产品在高温下会带给人体伤害,那么建议最好别用它装高温液体,改用陶瓷、钢杯、玻璃杯等其他材料的容器来盛装,这样不仅可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还能因减少使用石油化学产品,让环境更美好。

一次性纸杯可以放微波炉吗?一次性纸杯国家标准是什么?

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热敏纸是没有危害的。

在持有热敏纸收据5秒钟且手指干燥的情况下,有大约1微克的双酚A会沾到食指和中指上;在手指潮湿油腻的情况下,会比干燥的情况多吸收10倍的双酚A。如果一个人每天反复接触热敏纸10小时,大约会接触71微克的双酚A。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设定的双酚A每日容许摄入量为0.05毫克/千克体重,据此实验条件,以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成年男子为例,如果每天反复接触10小时热敏纸,他的双酚A日摄入量为0.001毫克/千克体重,远在安全范围之内。

扩展资料

热敏纸的选择

1、外观:如果纸张很白,说明纸张的保护涂层和热敏涂层不合理,添加了过多的荧光粉,比较好的纸应该是微微泛绿。

2、火烤:用火烤的方法也很简单,用打火机在纸张背面加热,如果加热后,纸张上现出来的颜色为棕色,说明热敏配方不太合理,保存时间可能会比较短。

3、阳光照射:将打印出的纸张用荧光笔涂抹后放在太阳底下晒(这样可以加速热敏涂层对光的反应),哪种纸最快变黑,说明可保存的时间越短。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称购物小票毒性很低 每天接触10小时亦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敏纸

塑料的种类 作用 用途?儿童玩具所哪种回收后用做什么?

一次性纸杯可以放进微波炉吗?

一次性纸杯分为耐高温和不耐高温。

如果它们能耐高温,杯底是有标记的,但一般不能耐高温,所以不能放进微波炉。与不锈钢杯或陶瓷杯相比,纸杯和塑料杯的耐热性与不锈钢杯相差甚远。一般只适合装60度以下的温水或冷饮。如果用高温微波炉加热,可能会释放出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双酚a,溶解到水或饮料中进入人体。但网上传言的“纸杯比塑料杯毒30倍”并不靠谱。

不提倡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目前,这两种杯子的质量和工艺在国内还缺乏严格的国家标准,现有标准也没有强制性,所以很多含有双酚a或重金属、铅超标的“问题”纸杯、塑料杯横行。既然阻止不了,那就得从预防入手。在防止不合格杯子造成危害的过程中,不要将初级纸杯、塑料杯放入微波炉加热。

一次性纸杯可以做蛋糕吗?

最好不要,因为纸杯里的一些物质受热会发生反应,纸杯会变软。做蛋糕最好用高温纸杯。

一次性纸杯国家标准

杯口15毫米以内不能印图案。

此前,一次性纸杯只有行业标准,缺乏国家标准。这一国家标准(GB/T 27590-2011)对纸杯的原料、添加剂、包装、印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最受关注的是首次提出了印刷位置的要求,规定纸杯外侧印刷图案应轮廓清晰、颜色均匀、无明显色斑,但“杯口距杯体15mm内不得印刷,杯底距杯体10mm内不得印刷”。

杯口不印刷是对消费者的保护。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食品级油墨的概念,也没有可以用来接触食品的印刷油墨。喝水时嘴唇接触杯口,印刷图案中的油墨可能会被摄入,尤其是含苯的油墨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同时,杯子套装时,杯底有印花图案,容易把颜色蹭到另一个杯子的内壁上,所以底部也要求没有印花。

荧光增白剂不能人为添加。

在原料上,为了避免有毒溶剂的产生,国标规定纸杯不能有异味,不能使用回收材料。原材料中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规定。不在范围内的添加剂,如荧光增白剂、工业石蜡、工业滑石粉等,不能用于纸杯的生产加工。

用塑料容器盛食品有健康隐患吗?

种类太多了,能分成热塑性、热固性;一般塑料、工程塑料······

生活中长遇到的像瓶子什么的一般下面都有标号。玩具估计ABS的可能性大,因为安全些,玩具有行业标准的,要满足很多实验才可以。回收的话融掉加上添加剂重新做要求低点的东西。另外:

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你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最好不要购买

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有有害物质产生,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

保鲜膜别包着在食物表面进微波炉

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

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

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

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PC其它类:水壶、水杯、奶瓶

PC胶遇热释双酚A

使用: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对付双酚A的清洁措施

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因此,不应以PC水瓶盛热水,以免增加双酚A(万一有的话)释放的速度及浓度。如果你的水壶有编号为7,下列方法可降低风险:

●使用时勿加热。

●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

●不让水壶在阳光下直射。

●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因为双酚A会在第一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

●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

● 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健康小提议

你若仍担心塑料产品在高温下会带给人体伤害,那么建议最好别用它装高温液体,改用陶瓷、钢杯、玻璃杯、纸容器等其他材料的容器来盛装,这样不仅可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还能因减少使用石油化学产品,让环境更美好。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饮料瓶、保鲜膜、塑料奶瓶、微波炉餐盒和刚被取消无偿使用的塑料袋等等。

你会拿用过的饮料瓶子当水杯用吗?你知道哪些塑料容器盛放热水会释放有毒致癌物质吗?其实读懂标识就可以。

把塑料制品底儿朝上,您会看到一个三角形符号,这就是塑料回收标识。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识显示的是该制品的最主要的、基本的材料。塑料制品底部的这个小小回收标识就像是每个塑料容器的“身份证”。

在我国,塑料制品标注回收标识是非强制性的,一些正规的大品牌企业为了方便塑料制品回收,已开始标注。专家认为,虽然这一标识主要是为了便于回收再利用,但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标识知道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是什么材质制成的,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

使用范围:

“01”———PE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专家指出,饮料瓶不能循环使用装热水,这种材料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时易变形,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科学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会释放出致癌物,对人体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要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盛装其他物品。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

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和以前免费使用的塑料袋多是由此种材料制成,可耐110℃高温,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带有该标识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易变成细菌的温床,清洁不彻底,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03”———PVC(聚氯乙烯)

这种材质的塑料制品易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容易致癌。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前,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05”———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可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惟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因此餐盒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06”———PS(聚苯乙烯)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有害化学物质。并且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07”———PC(聚碳酸酯)及OTHER(其他类)

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水壶、太空杯等。如果你的水壶上的塑料标识编号为07,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射。另外不要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

标识来源:

由于塑料品种及其制品形式的多样性,要快速有效地识别回收废料的种类并不容易。为解决这一问题,早在1988年,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就发布了一套塑料标识方案,见图2-1。

该标识中间的数字和下面的单词表示该制品是用何种树脂制成的,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识的是制品的主要的、基本的材料。标识可根据制品的大小,按比例放大和缩小。可直接成型或印刷在制品上,印刷的颜色一般为黑色,也可以是其他醒目的颜色,要求不易褪色或脱落。回收标识的位置一般压在制品的显著位置,如容器(或瓶)的底部或外侧,袋的正面,箱的4个侧面等。

这种标识方法已经广为接受和引用,美国、日本等塑料回收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塑料制品生产厂商必须在其产品上标注这种标识码。我国也于1996年12月制订了与之几乎相同的标识标准GB/T 16288-1996《 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并于2008年10月重新修订实施GB/T 16288-2008《 塑料制品的标志》。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塑料品种的识别变得简单和容易,有利于回收厂家使用先进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技术,从而降低回收成本。

塑料保鲜盒、塑料奶瓶、5加仑PC桶、塑料杯……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塑料制品,这种轻巧好看的产品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来自石油副产物的塑料制品,近年引起相关国际组织持续关注,长期使用塑料制品可能造成健康隐患的言论不时出现。对此,全球医学界尚未有明确定论,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立法,严格监管和限制塑料制品中的某些成分。

那么,越来越懂得维护自身健康的现代人,该如何看待塑料制品的安全,又该如何安全使用食品塑料容器呢?我刊为此采写了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可能致癌物质”——双酚A备受争议

2007年3月,美国一家环保组织——美国加州环境研究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该研究把“新安怡”等五大全球畅销奶瓶加热至80摄氏度,并连续24小时保持该温度,发现奶瓶析出可能致癌的化学物双酚A。

双酚A被普遍用于制造诸如婴儿奶瓶的聚碳酸酯塑料中,也用来制造耐用的环氧树脂,大多数食品包装罐和饮料罐的内涂层都用了环氧树脂。该研究认为,在使用过程中,塑料会分解并释放出双酚A到其所盛放的食物和液体中。双酚A属可能致癌物质,可能导致肥胖、过度活跃症、免疫系统失调、儿童性早熟等。

事实上,消费性产品中的双酚A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争论在国外早已存在,并且在国际上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工业界坚称双酚A是安全的,而环保人士说动物试验的结果并非如此。

事实上,包括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哈佛风险评估分析中心、美国环境保护机构、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日本国家健康科学协会在内的权威机构都曾就该问题作出评估与报告,并支持适量的双酚A应用,他们认为从消费性产品中析出的微量双酚A远低于能对成人或小孩构成危害的水平。美国青少年产品制造协会助理会议经理Wendy Roller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提供了一份关于双酚A安全性的声明。该声明指出,双酚A的安全性早已得到世界许多政府和科学评估的证实,在它被广泛使用的50多年间,并没有发生任何危险。2008年9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经过新一轮的评议后也宣布,双酚A是安全的。

但在此前,美国的另一家政府研究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在对人的脂肪组织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得出了与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不同的结论。这项研究发现,双酚A会干扰人体内一种防范糖尿病、心脏疾病和肥胖的激素发挥作用。批评双酚A的人士说,150多项科学研究显示,非常低水平的双酚A也是有害的。

正反两方争执不下,使得人们对于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的“安全”结论不敢完全放心,双酚A成为消费者心中新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美国已有几个州正在考虑限用双酚A。而一些敏感的制造商也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不含双酚A(BPA)”的产品。

去年10月17日,加拿大政府将双酚A列入危险化学物质清单,宣布着手起草条例,禁止进口、销售及广告宣传含双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料婴儿奶瓶,并将采取行动限制双酚A释放量。此举使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一个采取监管措施,限制在婴儿奶瓶和某些食品包装物中使用双酚A的国家。

世界最大的零售公司沃尔玛随后也宣布,将提供更多无双酚A的产品,并打算今年初停售双酚A婴儿奶瓶;美国塑料水壶生产商Nalgene也表示,将逐步淘汰含有双酚A的产品。

虽然到目前为止,除了加拿大政府外,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欧盟和中国并没有限制这种化学物的使用。但也有专家指出,以上相关信息已经告诉人们,远离双酚A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态度。

“黑心桶”曾充斥我们的生活

桶装水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5加仑PC桶每天都陪伴着我们的生活。由于至今没有国标,致使“黑心桶”一度泛滥。据业内人士透露,在2006年质检总局启动QS塑料包装认证执行以及广东省着手草拟《聚碳酸酯(PC)饮用水桶》地方标准以前,整个行业的“黑心桶”现象比较严重,仅广东地区,就有六成桶厂生产“黑心桶”。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饮用水桶制造企业制桶时不仅大量添加非食品级回收桶,甚至100%使用非食品级废料。非食品级废料包括光碟、阳光板、针筒等。有关专家介绍说,光碟、阳光板、针筒等原料属于工程级原料,不适应于吹塑工艺,直接添加根本做不出PC桶,但造假者将这些原料进行改性,也就是改变其分子量,使之适应吹塑工艺。例如光碟,首先把它打碎,用强酸把印刷的油漆洗去,然后漂白、塑化、造粒,变成再生料,以用于制造PC桶。由于用这类再生料生产的桶韧性差、不耐用,于是造假者又发明了“增韧剂”,用以改变材料的抗衰性能,所有这些添加剂,又同样都是非食品级的。许多生产低价桶的工厂用的都是这些再生料。

桶装水行业已经发展了十几年,每年相关职能部门都将水抽检不合格的名单公之于众,却从未见容器不合格的名单公布。一位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虽然中国的桶装水市场增长迅猛,日益庞大,但在包装容器的标准与监管方面则相当滞后。造成行业造假泛滥的原因来自现有标准过低,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滞后,这会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损害。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PC桶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没有不允许生产使用的禁令,而废旧饮用水桶回收利用不力也使整个行业存在隐患。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水桶的使用寿命是1~8个月,而且绝对不会二次使用到食品包装中,回收后都会降低其使用级别,用作生产其他用途的塑料制品。而我国目前对损坏、淘汰的PC饮水桶尚没有特别好的回收再利用措施,更没有限制其回收品再次被用于食品包装容器中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制定新的PC桶标准刻不容缓。2006年5月,广东省瓶装饮用水协会已经向省质监部门申报了聚碳酸酯(PC)饮用水桶的地方标准,期望可以与质检总局的QS塑料包装认证双管齐下,共同为桶装水行业的安全保驾护航。期望聚碳酸酯(PC)饮用水桶的广东地方标准能在今年内出台。

食品包装:PP较安全

除了奶瓶、5加仑桶,我们每天更多接触到的是用来存放食物的塑料盒、塑料袋、塑料餐具等。这些用品,必须是采用“食品级原料”制造而成,绝不可含有非食品级的染料和回收料,否则将有可能释放出有毒物质。消费者在购买此类用品时,要留意产品的标签。规范的塑料容器都会在产品底部或者标签上说明该产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所有的食品用塑料容器基本可分成七个类型。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不能加热,不可反复使用。

HDPE(高密度聚乙烯),用于装牛奶、果汁,也用于装清洁、沐浴产品。

PVC(聚氯乙烯),受热时容易产生有毒物质,目前较少用于食品包装。如果用于食品包装,接触食品的内衬面必须是复合聚乙烯等食品用塑料。

LDPE(低密度聚乙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

PP(聚丙烯),能耐高温,微波炉餐盒与食品储藏、保鲜盒一般都用它制造。

PS(聚苯乙烯),用于快餐盒、碗装泡面盒、一次性杯子、塑料泡沫等,受热会产生有害物质。

PC(聚碳酸酯),用于水壶、水杯、奶瓶、水桶。

食品用塑料材料中以PP比较安全。国际两大食品保鲜盒巨头特百惠及乐扣乐扣的产品就是使用PP原料。

市面上一些颜色深、暗,且价格便宜的食品容器,大多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再加工的再生塑料,为了掩盖废旧塑料的老化变色,加工时加入了非食品级染料,不能用于盛装食品,更不能加温。

总之,使用塑料制品盛装食品时,消费者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塑料容易释放有毒物质,要尽量避免使用;而用聚丙烯(PP)、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造的塑料瓶比较安全,可以反复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双酚A的理化性质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