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措施有哪些?

   2023-05-12 23:54:21 网络300
核心提示: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据研究显示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约为21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6%。在“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如何摘掉“高碳”帽子?1、五大路径: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消除建筑运行碳排放,减少建材碳排放,优化调整建筑流线和功能

建筑行业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措施有哪些?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据研究显示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约为21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6%。在“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如何摘掉“高碳”帽子?
1、五大路径: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消除建筑运行碳排放,减少建材碳排放,优化调整建筑流线和功能,使用超高能效设备及能源替代。
2、实施方案:降低成熟建造技术造价,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挖掘本土低碳建筑材料,优化区域建筑能源应用,加强建筑信息化管理。
我挑选了10份建筑行业碳中和深度资料,包括行业标准、评价导则、专家及院士PPT、先进案例等内容,大家可以搭配文章使用。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碳排放“大户”。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6%。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16%。在“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如何摘掉“高碳”帽子?
01
建筑碳中和五大路径
1、提升建筑节能标准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建筑节能经历了五个时代(如下图)。
不同建筑的节能效果根据当时实行的标准必定有较大的差异,尤其节能设计标准的一个重点就是提升围护结构性能,以降低冬季采暖的热需求,尤其对于北方集中采暖地区,按照不同阶段标准设计建造的居住建筑,其供暖热需求差别能达到3倍以上。因此,对现有存量建筑进行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图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与国际接轨,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2019年发布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向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2、消除建筑的运行碳排放
除了直接碳排放外,由于建筑的电力热力供应造成的间接碳排放是建筑相关碳排放中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碳排放,并进一步实现零碳或碳中和,是建筑减排和实现碳中和的主要任务。
为此,必须改变电力和热力的生产方式,努力实现电力热力生产的零碳或碳中和。核电、水电、风电、光电以及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火电都属于零碳电力。
如果使这些电力成为我国的主要电源,只用少量的燃煤燃气电力作为补充,再依靠一些二氧化碳捕捉和贮存的技术,回收燃煤燃气火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有可能实现电力生产的碳中和。
图源《江亿院士:我国建筑碳达峰与碳中和》
江亿院士在2021年成都绿建大会上作的“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的报告中,提出“光储直柔”建筑将成为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支柱。
基于我国自然条件情况,在未来我国发展大比例的风电光电的电源结构背景下,建筑部门要实现碳中和,就应大力发展建筑表面光伏发电,同时,让建筑消纳周边地区的风电光电基地的零碳电力。而建筑实现灵活消纳可再生电力的关键是柔性用电,即“光储直柔”。
3、减少建材碳排放
现在每年的城镇住宅和公建竣工面积维持在30~40亿m2之间,但每年拆除的建筑面积也已经将近20亿m2。这表明我国房屋建造已经从增加房屋供给以满足刚需转为拆旧盖新以改善建筑性能和功能。
“大拆大建”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模式。持续的大拆大建,将持续导致对钢铁、建材的旺盛需求,钢铁和建材的生产也就将持续地旺盛下去,由此形成的碳排放就很难降下来。
图源《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因此,改变既有建筑改造和升级换代模式,由大拆大建改为维修和改造,可以大幅度降低建材的用量,从而减少建材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建筑产业应实行转型,从造新房转为修旧房。这一转型将大大减少房屋建设对钢铁、水泥等建材的大量需求,从而实现这些行业的减产和转型。
4、优化调整建筑流线和功能
从需求侧来看,优先采用降低能源负荷的手段,优化调整建筑流线和功能,尽量采用免费措施即不涉及工程造价的措施,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
其次,可以采用热工性能更符合气候特点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如外墙、门窗、屋顶、遮阳,从源头上降低建筑的能源需求。同时,采用绿色、低碳、轻质的建筑材料,能够降低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
5、用超高能效设备及能源替代
如LED灯、变频水泵、磁悬浮冷机等,以及智能化管理手段,如智能充电桩、智能设备启停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深度节能减排。此外,通过加强运行调试和运营管理,避免技术堆砌,以结果为导向实现超低能耗建筑。
图源《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
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储能(电池储能、冰蓄冷、相变材料等)、地源水源热泵、生物质发电、吸收式热泵等技术充分利用本地的可再生能源及余热余冷,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碳排放。
02
建筑碳中和实施方案
1、降低成熟建造技术造价
高性能的外围护结构是从源头降低建筑用能需求的较为成熟的关键技术。然而,中国高性能的门、窗、外墙长期存在依赖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等问题。通过技术引进、产业本土化、工程作法创新等手段,可大幅降低高性能外围护结构等成熟技术的造价,是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关键方向。
2、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图源《BIPV技术白皮书》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储能、智能充电等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新兴技术。从产品设计、技术性能、经济性等方面来看,这些新兴技术尚未成熟,仍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大力支持。大规模推广和利用有利于建筑碳中和的新技术,将拓展建筑碳中和的技术选择,可加速建筑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3、挖掘本土低碳建筑材料
近年来,盛产木材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探索纯木结构等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并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然而,中国木材短缺,不适合走纯木建筑的技术路线,而应尝试探索竹材、夯土等因地制宜的绿色、低碳、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并加强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发展,结合装配式技术,推动中国建筑材料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贡献力量。
4、优化区域建筑能源应用
在类似中央商务区(CBD)、旅游度假区、创新产业园区等的区域内,建筑用冷、用热、用电需求量大,采用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将消耗大量一次能源。应结合本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满足区域用能需求。
5、加强建筑的信息化管理
图源《建筑行业减排路径和科技创新启示》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长期落后于其他行业,而建筑碳中和的实现有赖于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的提升。通过建筑信息化技术推动建筑行业标准化和智慧化的管理,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效率,实时追踪并有效管理建筑碳排放。

如何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本增长与经济效益矛盾。绿色施工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由于管理方法与施工技术的限制,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有关资料显示,同一项建筑物运用绿色建造技术的手段与传统的建造技术手段,其成本要比传统的建造技术高5%-10%,国外相关建筑公司人员也提出采用绿色施工会使得成本增加。按照现阶段的国内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实施绿色施工常意味着增加成本,减少噪音扰民、降低环境污染等通常需要增加一定设施与人员投入,或需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其次,是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滞后。建筑施工具有土地附着性、材料加工性、设备依赖性、技术移植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点。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时当期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制度化、规范化差,难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成本上升,使绿色施工经济
性效果更差,形成不良循环。
第三,受到现行管理机制制约。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该模式使总承包可在更大范围、更大跨度内灵活地进行系统资源优化与统筹,为全面履行绿色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国内,建筑产品的产业链上存在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分割局面,总承包会受到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制约,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与变更存在困难,且系统外的调整涉及到多方利益,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使绿色施工受到制约。
第四,绿色施工技术支撑仍不足。现有的相关导则、标准多是对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规定。多为措施方面 的要求,定性多,定量少。具体工程的操作中,仍缺乏相应的详细的绿色施工规范与标准,尤其是量化方面指标,使具体操作有难度。绿色施工方面还需要加强定量研究,完善相应的具体绿色施工工艺标准。绿色施工关键技术与设备技术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第五,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缺乏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市场激励机制也是造成绿色施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而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加以促进及管理。
推进绿色施工的对策建议
推进绿色施工的对策建议
第一,改变传统施工模式,依靠科学管理、技术创新降成本,增效益。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可能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通过技术、管理和节约增加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很多措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会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现代绿色施工技术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施工,以最少的机种和台数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任务。
第二,加强配套理论与支撑技术研究。加强相关标准量化指标的研究。加强绿色施工相关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研究,淘汰落后工艺与技术,加快施工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加强绿色施工配套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科学研究。加强绿色施工效果和效益的评价研究。
第三,加强政策性引导与激励,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法规与制度。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制定促进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采用财政(增加绿色施工措施费)、税收(减少税收)等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
第四,绿色施工技术支撑仍不足。现有的相关导则、标准多是对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进行规定。多为措施方面 的要求,定性多,定量少。具体工程的操作中,仍缺乏相应的详细的绿色施工规范与标准,尤其是量化方面指标,使具体操作有难度。绿色施工方面还需要加强定量研究,完善相应的具体绿色施工工艺标准。绿色施工关键技术与设备技术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第五,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缺乏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和市场激励机制也是造成绿色施工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而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加以促进及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在我国现阶段,自从我国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以来,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不断的颁布和发展,比如说《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各个省、市甚至县中都出台了相应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水平,可以说我国现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建设企业、监理部门、政府的监督部门以及用户的监督等多个环节。其中,建设企业主要负责工程的建设,同时建设企业还要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负责,一项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由建设该工程的建筑企业负责。监理部门主要负责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一些微观的质量进行管理,同时还协调整个工程的进度,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主要是通过监督对整个建筑工程主要的一些质量行为进行监 督,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结构部位,从而在整体上维护公共的利益。最后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要受到用户的评价与监督,一项建筑工程的质量应该严格的符合用户的实际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政府的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相关的单位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在一些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建筑工程在没有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就进行开工的现象,甚至一些单位本身的资格或者技术能力根本不足以承担该建筑工程的建设;一些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以及绘制时也缺乏相应的审核,从而导致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图纸中存在问题而造成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现象。在对建筑工程的方案进行设计时,有的设计单位为了尽量的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以及加快建筑工程的进度,所以就会忽略建筑工程中的一些细节,而就是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的建筑市场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导致的。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全面,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够全面就会造成建筑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制度的保障,从而出现行为 不规范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我国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筑工程在进行承建以及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遵循相关的规范条例,特别是在建筑工程的承建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走后门”的现象。
第二,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总是将该工程进行层层的转包,从而从中获取利润。
第三,建设单位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总是特意的压低价格,同时还将一项建筑工程分给多个企业进行施工,这样就会导致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片面追求工程的进度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如果要进一步的提高其施工质量,那么就必须合理的安排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保证其施工速度以及施工进度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不能单纯的追求施工进度而忽略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而忽略了施工质量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大难题。相关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应付检查或者追去所谓的工程倒计时等,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总是一味的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却忽略了自身建设单位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以及施工设备的质量问题,从而导致了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的性能无法解决快速施工带来的一系列质量问题,最终也就导致了建设的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三、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制化和标准化 对于建筑工程相关的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来说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我国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的成熟经验,从中汲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的加强我国工程质量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工程质量的社会咨询服务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对建筑过程中监理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风险管理以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强制性的担保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上一些主体要素的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多引进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人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全方位的挖掘这些人才的潜力,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最后,国家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保证与建筑工程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国际相接轨,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国际化以及法制化。
(二)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三大体系,促进市场的良性运作 众所周知,一项建筑工程的建设是由多方共同参与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建筑工程前期的决策与设计、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施工原材料以及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等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从根本上保护建筑工程的质量,我们就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三大体系是指各建设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社会监督保证体系以及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其中社会监督保证体系又包括工程保险和建设监理等方面。在工程质量监督 管理三大体系中,建设主体质量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化,进一步的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其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正常的运转,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以及培训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的工作来说属于一种法律性、技术性以及经济性比较综合的管理工作。因此这对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水平,相关的部门应该进一步的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一方面,相关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应该对监督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方法和手段进行熟练的掌握,对于质量监督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法规或者一些标准规范也应该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保证自身在实际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另一方面,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的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及时掌握和运用社会上一些新兴的监督管理知识和技能,保证自身的监督管理能力与时俱进。最后,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如果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进一步的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水平高、能力强以及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全面的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使自身的监督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最终提 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完善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手段或方法,进一步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效能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决定了建筑工程在提高自身质量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所以这就要求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网络化以及现代化。对于监督方法而言,应该促进其向着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的过程中,及时的对涉及到的一些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现代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使用的技术装备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增强监督管理的效率,最终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能。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探索,保证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以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式进一步的增强监督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建筑行业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措施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建筑行业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措施有哪些、实现绿色施工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如何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