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怎么养殖紫菜的生长环境

   2022-12-15 20:48:44 网络1080
核心提示: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红藻纲,红毛菜科。藻体呈膜状,称为叶状体。那你知道紫菜要怎么养吗?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紫菜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紫菜的养殖方法 紫菜栽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紫菜生产规模小,苗种培育、海上养殖和加

紫菜怎么养殖紫菜的生长环境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红藻纲,红毛菜科。藻体呈膜状,称为叶状体。那你知道紫菜要怎么养吗?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紫菜的养殖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紫菜的养殖方法

紫菜栽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紫菜生产规模小,苗种培育、海上养殖和加工等生产环节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主要表现在:

1.紫菜种菜的选择缺乏科学性,种菜自产、孢子自采、苗种自养,种质严重退化

2.养殖技术落后

3.紫菜加工是软肋,缺乏市场竞争力。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优良、高产、抗逆紫菜品种建立优良品种苗种培育操作规程和海区栽培操作规程建成从种质选育、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和精深加工整个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紫菜种质更新和改良,加快紫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

技术指导

1.紫菜良种培育技术研究:开展紫菜的体细胞克隆、人工诱导等生物技术研究,选育出纯合度高、优良性状稳定的品种。

2.紫菜良种苗种大规模产业化制种技术研究:开展选育出的良种贝壳室内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和促熟等培育技术研究。

3.紫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示范:根据紫菜栽培特点和象山地区海况条件,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紫菜新栽培模式及可供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4.紫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紫菜一次,二次深加工新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逐渐形成育苗、栽培、加工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养殖紫菜的技术要点

细心考察供苗单位

优质种苗是紫菜丰收的基础,要考察育苗单位种藻是否来源于上一生产季节健康养殖海区、是否经常进行种质更新、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情况、育苗期间病害发生情况等,如本人对育苗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可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员、专业技工等进行现场考察。

精心选择栽培垳场

根据上一生产季节的总结,紫菜栽培垳场不能选择水流过于缓慢的海区,因为紫菜是靠海水流动带来的营养盐生长,水流过缓以防紫菜生长营养不良,生长速度过缓,同时又不能选择在水流过于湍急的海区,以防止水流速度过快冲倒筏架。选择的栽培海区应符合滩面平坦、比降小、海水流速10cm/s~30cm/s、含氮总量200mg/m3以上、大潮汛干露4小时~5小时的区域,确保紫菜的正常生长。

加强苗网的管理

苗网张挂应避开海区绿藻附着的危险期,苗网运输过程中应用透水透气的布帘、毯子等遮盖,防止雨淋和日晒,保持网帘湿润。网帘张挂选择在涨潮前进行,网帘以3层~5层重叠张挂在筏架上,刚张挂的网帘如离涨潮时间较长,可喷洒海水以保持网帘湿润。养殖户应每天进行巡视管理,注意不使网帘松动或过分下垂,浮泥硅藻较多的海区或在小汛期应及时洗网或晒网,防止幼苗捂伤或单孢子无法附着。

实时监测海水PH值

PH值是影响苗网出苗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各养殖户在栽培垳场选好之后,在考虑水体流速、营养盐、干露时间等的同时,要对养殖区水体的PH值进行定期监测,一般建议每3天测试一次,如测试值超过紫菜生长的许可范围,建议重新选定安全的栽培垳场。

紫菜的生长环境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

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紫菜的分布情况

分布在沿海地区。

福建、浙南沿海多养殖坛紫菜,北方则以养殖条斑紫菜为主。

紫菜之乡霞浦县地处闽东,是福建最古老的县份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最早养殖海带、紫菜的地区,早在元朝时期,就有霞浦人养殖紫菜的记录。是中国的紫菜之乡,拥有“霞浦紫菜”国家地理标志。

紫菜的养殖技术

1、建立场地:种植紫菜时,需要选择在水源充足且风浪较小的地方建立养殖场所。2、育种栽培:准备面积为6平方米的条状网帘,再把紫菜孢子附在网帘上,然后将网帘放入即将涨潮的海水中。3、养护方法:定期巡查紫菜养殖场所。

紫菜如何种植

1、建立场所

紫菜是海藻,主要生长在海水中,养殖紫菜时,需要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风浪较小的海边建立养殖场所,且海区中要含有较多的氮磷元素,然后要准备由尼龙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网帘,且网帘的面积约为6平方米。

2、育种栽培

养殖紫菜时,需要在每年的9-10月时收集孢子,可以将紫菜的自由丝状体喷洒在网帘上方,再把网帘放入到海水中,并且要尽可能的将网帘拉平整,以免紫菜生长不良,而且要对离涨潮地较远的网帘喷洒海水,保持湿度。

3、养护方法

养护紫菜时,需要定期巡查养殖场所,如果发现网帘上附着较多的其它藻类,就要及时收网并进行清洗,以免浪费资源,等待30-40天的时间,紫菜幼苗就会长满网帘了,此时需要每天让网帘露出水面约1个小时,促进紫菜旺盛生长。

养殖坛紫菜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养殖要点?

紫菜栽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紫菜生产规模小,苗种培育、海上养殖和加工等生产环节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主要表现在:

1.紫菜种菜的选择缺乏科学性,种菜自产、孢子自采、苗种自养,种质严重退化

2.养殖技术落后

3.紫菜加工是软肋,缺乏市场竞争力。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出优良、高产、抗逆紫菜品种;建立优良品种苗种培育操作规程和海区栽培操作规程;建成从种质选育、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和精深加工整个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紫菜种质更新和改良,加快紫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 1.紫菜良种培育技术研究:开展紫菜的体细胞克隆、人工诱导等生物技术研究,选育出纯合度高、优良性状稳定的品种。

2.紫菜良种苗种大规模产业化制种技术研究:开展选育出的良种贝壳室内果孢子采苗,丝状体培育和促熟等培育技术研究。

3.紫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示范:根据紫菜栽培特点和象山地区海况条件,建立一套安全、高效的紫菜新栽培模式及可供大规模生产应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4.紫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紫菜一次,二次深加工新技术,并进行工业化生产。逐渐形成育苗、栽培、加工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1.选育出紫菜优质、高产、抗逆品种1-2个

2.建立紫菜良种培育中心,苗种培育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3年内良种育苗能力达到6000亩

3.开发紫菜良种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和海上栽培模式技术;建立2000亩良种紫菜大规模栽培区,示范区良种的亩产比传统野生品种提高30%以上;辐射区良种亩产比传统野生品种提高2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5%以上。

4.引进先进的深加工设备生产线1条,研发相应生产应用技术,开发紫菜休闲食品、紫菜饮料等2-3新产品。

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培养贝壳丝状体在 2.3月到9月进行。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

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

①调整光强。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

②施加营养盐。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

③控制水温。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和秋季提早降温影响,保证按期采苗。

自由丝状体培育是把果孢子置于玻璃瓶内培养,使其自然生长成丝状体。培养期间的生态条件与同种紫菜的贝壳丝状体基本一致。自由丝状体多作为育种手段进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为生产方式仍局限于个别地区。 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叶状体约经半年时间培育后,至翌年春季可用机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鲜菜。鲜菜经切割、清洗制饼和干燥后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调原料,也可经再次加工成为罐头和其它食品供直接食用。

紫菜养殖影响贝类吗?

一、养殖海区。坛紫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依靠海水运动带来的,因此,养殖海区以潮流畅通的开放和半开放式沙泥底海湾为佳,流速以15~30厘米/秒为宜,潮位从中潮到干潮4米线以上为好,海水氮含量为100~200毫克/米3,养殖海区无工业废物排入。

二、筏架装置。采用插杆式筏架,1台筏架一般由14根插杆毛竹、21个浮筒、42条吊绳、20片条帘、2条浮绠和4个桩组成。先在岸上将浮筒固定在浮绠上,浮筒平行排列,间距为4.8米,再运到预定海区,由缆绳拉紧固定在前后4个桩上,接着在浮绠两边各设置7根插杆,杆上部等距绑上吊绳,每对杆吊撑3个浮筒,浮筒间设置条帘。

三、采苗。选择在中潮区且大干潮能保持干露3~4小时的区域。采苗时间以白露后、秋分前的大潮期较佳,尽量避免高温(27℃以上)对壳孢子的附着和萌发的不利影响。

1.采苗密度 采用海上泼孢子水法,10层条帘叠在一起进行采苗,按21张网帘(5米×4.8米)为1排,采1排网帘的壳孢子一般为5亿~7亿个。染布式采苗可减少1/3。

2.采苗方法 将“贝壳苗”在傍晚运至急流处挂于船舷并入水0.5米进行流水刺激;次日凌晨6点前拉上船内,加满新鲜清洁海水,制成壳孢子水;中午11~13时(即潮平前后)对准网帘均匀泼洒,若11时泼完后可重加新海水于12时后再泼洒1次。

四、管理。

1.分帘 采苗后7~10天可见苗,见苗后即可进行分帘。

2.日常管理 ①检查帘架的安全情况,发现帘架损坏要及时修补。②调整网帘干露时间适时晒帘。壳孢子采苗下海后,由于一方面苗小、密度低,另一方面网帘沉水时间长,容易着生硅藻和浒苔等,影响紫菜出苗和生长,因此应采取晒帘的方法予以清除。另外适时的干露或晒帘能有效控制紫菜的病害发生。

不影响贝类,有些贝类应该还能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在保证养殖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风浪、潮流度,以水质肥沃、水体交换流畅的海区为好,一般大潮干潮时深4~20米,海水比重1.015~1.023,pH7.8~8.4,流速0.4~2.3节,这是紫菜养殖的理想海区,底质以能使桩基打牢的软泥或泥沙底质为好。养殖海区要求无污染性工厂排泄物,道路畅通。

二、养殖筏架的设置为了解决全浮流式养殖网帘的紫菜干露问题,我们主要使用平流式养殖方式。平流式养殖方式结构接近翻转式,主要由两条浮梗形成一行,把网帘有秩序地固定在浮梗中间,网帘与浮梗间距保留在20~30厘米。在两条浮梗上适当布置浮子25~30个。浮子呈实心圆柱状,用泡沫塑料制成,平时网帘和浮梗一直浮在水面。该方式不设干露装置,只需每水采收紫菜完毕后,把网帘运到岸上干露1~2天,然后重新挂到海区,直到下一水紫菜采收。

三、采苗在秋季待海水水温下降到29℃以下(最适27℃)时,可进行条斑紫菜采苗(一般在9月初~9月中旬)。采苗后,在100倍显微镜下,网帘的附苗量达到每个视野50个以上壳孢子就达到生产要求。

四、养成期的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 采苗后下海放养至第一次收割的40~45天(紫菜长20~25厘米)为小苗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出苗量(即萌发率),促使小苗早生、少掉苗,减少杂藻附生,这一时期是养成过程的关键。刚采苗下海放养时要勤晒网,每两天要干出晒网2~3小时,紫菜小苗萌发后逐步延长晒网间隔时间及网帘干出时间,一般每3~5天干出一次,晒网3~5小时,以保障紫菜藻体的正常生长。

2.收割期的管理 采苗后经45天左右的放养,紫菜长至20~25厘米时可收获。这期间是保证紫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应勤收割,在收割时应适当控制剪苗比例,第一次收割剪下藻体全长的2/3。适当把紫菜拔疏,以利于藻体的长成,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关于紫菜怎么养殖紫菜的生长环境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