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在水产养殖作用与用途

   2023-05-24 04:17:56 网络420
核心提示:一、食盐用于病害防治1.鳖:①用3%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②用400ppm的食盐和400ppm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鳖5分钟,可防治水霉病;③用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约1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

盐在水产养殖作用与用途

一、食盐用于病害防治

1.鳖:①用3%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②用400ppm的食盐和400ppm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鳖5分钟,可防治水霉病;③用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约1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

2.黄鳝:①用400ppm食盐和400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②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③用3%-4%食盐水浸洗5分钟-10分钟,可防治打印病;④用3%-4%食盐水浸洗病鳝5分钟-10分钟,可防治蛭病。

3.泥鳅:①用3%-4%食盐水浸洗5分钟-10分钟可防治水霉病;②用5%食盐水浸洗病鳖约1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③用500ppm食盐水和500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白斑病。

4.鳗鱼:①用0.7ppm食盐水浸洗鱼体50小时,防治水霉病和烂尾病并发症;②用0.5%-0.8%食盐水药浴,可防治鳃腺炎;③用1%-2%食盐水浸洗鳗苗10分钟,预防爱德华氏病。

二、鱼种、鱼卵的消毒

鱼种下塘前,可用3%-5%食盐浸泡5分钟-10分钟,可杀灭鱼种体表上的水霉菌、寄生虫和黏细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提高鱼种下塘后的成活率。用这种方法进行消毒既方便又安全。另外,用1%-3%的食盐水浸泡带卵鱼巢20分钟,可杀灭鱼卵上的水霉菌。

三、商品鱼的远途运输

在成鱼运输中,水温低于20℃时,水的食盐浓度为3‰;水温20℃左右时,水的食盐浓度5‰;水温在26℃时,食盐浓度为7‰;可以提高成鱼运输的成活率。

四、食盐可用于拌料

食盐有助于消化,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特别是在投喂冰鲜鱼之前,先拌入部分食盐(每50公斤冰鲜加1-2公斤食盐),一方面可去掉冰鲜鱼中的污水,另一方面起到杀菌的作用,还可以被鱼类摄食而增加机体无机盐。

五、增加溶氧量

食盐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可减少溶氧消耗、净化水体。因此在抢救泛池时,若无增氧设备或来不及增氧,可向池中泼洒黄泥水加食盐水(每亩用黄泥10公斤,加水调成糊状,再加食盐10公斤的水溶液,拌匀后泼洒)或单独按10公斤/亩泼洒食盐水,也有一定效果。

六、诱捕池鱼

在捕鱼诱饵中加入0.5%左右的食盐,并将这种饵料直接投入捕涝水面,能较快的诱集到鱼群,然后可按常规捕鱼法进行捕鱼。

氯化钠在水产养殖有什么作用

要,但是要放的食盐是不加任何碘或其他添加剂的天然海盐。

盐对鱼类的影响大体有五个方面:

1、消毒杀菌

不同的比例能治疗和防治不同的鱼病,主要是对鱼体表的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进行消毒。

2、辅助药物的治疗

盐能促进鱼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

3、平衡渗透压

我们都知道,鱼体内外的含盐量是不同的,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通过加盐可以补充因伤口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或因鱼只新到一个地方后对水质的不适应进行缓解,也就是调节渗透压。

4、净化水体

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5、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

注意事项:给鱼儿放盐还有一点就是要适量。要根据鱼儿是否能承受为前提,合理的放盐。千万不要为了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就高浓度的放盐。这样一来细菌是被消灭了,然而鱼儿也会奄奄一息,也会因此而死亡的。

扩展资料

热带观赏鱼的饲养,若水质处理好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饲料。当前,常用的鲜活饵料有水蚯蚓、水蚤,较为价高及有催熟作用的是血虫( 摇蚊幼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及成体。比较方便的是人工饲料,有片状和颗粒状。还有一类就是鲜配饲料“人工汉堡”,主要成分为牛心、虾肉、蔬菜、复合维生素及药物等,用家用拌肉机打碎混合成浆,铺成薄片冰冻切粒投喂,汉堡饲料已成为五彩、七彩神仙鱼的主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热带鱼的养殖条件

自来水养淡水鱼,需要加盐吗?

在水产养殖中氯化钠(食盐)用作消毒 剂和杀菌剂、杀虫剂。其水溶液可用作高渗剂,通过药浴法 改变病原体或其附着生物的渗透压,使细胞内液体发生平衡 失调而死亡或从固着处脱落。主要用于防治鱼类细菌、真菌 或寄生虫等疾病。chloride.【化学式】NaCl。【氯化钠用途】主要用作消毒剂和杀菌剂、杀虫剂,还可防治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褐血症。其水溶液可作高渗剂,通过浸浴发以改变病原体或其附着生物的渗透压,使细胞内外液体发生平衡失调而死亡或从固着处脱落。【氯化钠用法与用量】(1)1%~3%浸浴淡水鱼5~20分钟,可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竖鳞病、真菌病等。(2)0.5%~0.7%全池遍洒可防治鳗鲡烂鳃病、烂尾病、体表溃疡病和水霉病等。(3)防治虹鳟水霉病,幼鱼用1%浸浴20分钟,成鱼用2.5%浸浴10分钟。(4)防治翘嘴鳜鱼水霉病用1%食盐加食醋数滴浸浴病鱼5分钟有较好效果。(5)4%浸泡鱼巢和孵化工具0.5小时,可预防异育银鲫孵化中的鱼卵水霉病。(6)3%~5%全池遍洒防治罗非鱼水霉病、红头病及烂鳍病。(7)对孵化环道中鱼苗的气泡病用250~500g/m³水体遍洒,停水15分钟,4小时后再泼洒1次,连续3次,可治愈。(8)池塘中的鱼种气泡病可用本品1.8~2.7g/m³水体全池遍洒治疗。(9)由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鲫鱼、鮰鱼、罗非鱼等褐血症一般可用25~50g/m³水体的氯化钠进行防治。(10)治疗蛙红腿病和蝌蚪出血病、赤皮病可用10%的本品浸浴10~20分钟。(11)3~5g/m³水体全池遍洒可防治蝌蚪气泡病。(12)2%~5%浸浴病蛙10~15分钟可治疗棘胸蛙烂嘴病。(13)龟、鳖用3%~5%浸浴2~10分钟,可防治白斑病、绿毛龟颈部溃疡病及水霉病。(14)3%~10%浸浴病蟹3~5分钟,连续1周,防治蟹步足溃疡病、烂肢病、真菌病。(15)患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可用下列方法治疗:提离和放回海水各10分钟,置淡水中10分钟,再转入35%的海水饱和溶液中,成贝浸浴30分钟,幼贝浸浴15~20分钟,再提离,阴干片刻,然后重新放回海水中养殖。(16)淡水育珠蚌的烂斧足病防治,可先把病蚌双壳上的污物和藻类洗去,再用3%的本品浸浴15分钟左右。【使用注意事项】本品浸浴时,不宜在镀锌容器中进行,以免中毒。

鱼塘消毒撒盐可以吗.

您好,自来水养淡水鱼,是需要加养盐。因为自来水里的盐分是特别少的,而鱼的生活又离不开盐,所以用自来水淡水鱼加盐是有必要的。加盐的好处:

1、调节水渗透压: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减轻鳃和肾脏的负担,提高鱼的抗病能力。

2.抑制细菌的繁殖:加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不良结果,加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阻止细菌进入鱼的体内。

3.净化水体: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4.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

盐可以,但是盐的作用只是初期抑制常见病菌的滋生,对于后期感染效果不明显。修整、改造好的池塘要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漂白粉、清塘灵、生石灰等,其中生石灰的消毒效果最好。池塘消毒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池塘的水深要保持在1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50~80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对常规鱼类苗种要进行并塘。鱼种并塘一般选择水温在8℃~10℃时进行。在并塘前要对鱼种拉网锻炼1~2次,拉网动作要轻快,避免鱼类受伤,防止鱼种下塘后感染各种体表传染病。一般情况下,每亩水面可放养体长规格在10~12厘米的鱼种2万~3万尾。

扩展资料:

日常管理

1、加强巡塘: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活动行为。尤其是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避免泛池死鱼情况发生。

2、控制密度:应做好轮捕工作,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以免进入梅雨期渔塘载鱼量过多诱发各种病害。

3、管好投入品:梅雨季节饲料、渔药、肥料等投入品极易发生霉变,这些投入品应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可使用过期的配合饲料或药物。

4、其他管理工作:做好养殖日志,完善三项记录。还要做好防汛、防旱、防逃、防偷等工作,确保各环节万无一失。

以上就是关于盐在水产养殖作用与用途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