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手表的工作原理

   2023-05-26 00:23:09 网络620
核心提示:宝玑的陀飞轮原理与技术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直到1920年代,德国的Albert Helwing (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技术部门主任)发明“浮动陀飞轮”(flying tourbillon,或称

陀飞轮手表的工作原理

宝玑的陀飞轮原理与技术持续了一百多年,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直到1920年代,德国的Albert Helwing (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技术部门主任)发明“浮动陀飞轮”(flying tourbillon,或称为“飞行陀飞轮”),它是一种没有支架(bridge)陀飞轮,为的是让陀飞轮尽可能地扁一些(as flat as possible).这一种自由立式框架(free-standing cage)是Albert Helwing发明的目的 。

Albert Helwing回忆他的发明时说:框架的重量仅700mg,没有人相信它足够有力。因此我在框架的一侧也系了一条,重量是250克。这样,在通往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入口厅展示箱内,我悬挂了这个浮动陀飞轮装置,这一挂就是4个星期,所有的批评言论通通沉寂下来······

陀飞轮名表赏析

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表的创意在于,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

陀飞轮名表赏析

换句话说,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它的调节控制器,即是其摆轮、游丝和擒纵器,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

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笼框”上,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

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原因之一便是“笼框”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另一原因是,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

什么是陀飞轮手表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制造商 - 一块手表调速路易·宝玑先生发明于1795年的法国陀飞轮(所谓的特殊伯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速擒纵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是音译和翻译相结合。宝玑发明的飞轮机构,以便修正由重力对手表零件的力的误差。

飞轮的机械表的制造工艺代表了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一起,并且可以旋转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旋转,以使重力对机械表的动力“擒”的影响最小化,提高行驶的精度。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因为它一直看动态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腕表的创意,将在绕轴框架内的框架(运输)擒纵摆轮的轴心做360度的旋转。因而,原来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这样,当在搁在桌子位置,擒纵机构不变,从而导致不连续与擒纵部件的时间变化产生的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纺丝若方位角误差份一起将相互抵消,从而消除误差。目前1分钟飞轮通常转动360度,同时也提供了理想的旋转速度。

陀飞轮手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即结构-Tourbillon)于1795年由瑞士发明制表师亚伯拉罕 - 路易·宝玑和钢铁。其飞轮结构必须是“飞轮旋转框架”(陀飞轮的托架)和“飞轮固定”(陀飞轮桥)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的桥)必须旋转的飞轮。根据不同的组合中,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中心和飞轮摆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中心)同轴偏心(也称为非凡轴,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即第二个结构-Flying陀飞轮)是1930年左右,德国的制表大师阿尔佛雷德Helwig没有“飞轮固定”陀飞轮腕表制造成功,提高了这个谜团和动态艺术美种表在操作过程中。 “平衡公鸡”仍与该组合中的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飞轮表还具有同轴和偏心两类。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陀飞轮)从东方钟表大师 - 中国人民桥邰宇(桥邰鱼)于1993年在香港首创的“天仪轩”发明和手工取得成功。它不仅是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腕表,像所有取消了“飞轮固定”,并奇迹般的“飞轮旋转框架”也被取消了起来(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这个成员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这种新的结构必须与飞轮还第一代和转动第二代飞轮表“摆轮夹板”改变不与飞轮的第一次旋转,大大减轻了飞轮的重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增加摆轮的直径,以提高定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动态艺术表达水平。飞轮表制造历史,桥邰与第一选择,以取代原来的蓝宝石玻璃制成的金属“摆轮夹板,”在此之前组件连接到“飞轮框架”。由于运行时,此表是更加神秘,让国际社会被称为“强制性的神奇陀飞轮”(桥的神秘陀飞轮)和“中国陀飞轮”(中国陀飞轮)。

请问 手表中的陀飞轮是什么解释?

俗称“鬼推磨”,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陀飞轮名字来源于法文Tourbillon,有“漩涡”之意,最早在1795年由宝玑先生所创。陀飞轮其实是一种尽可能抵消地心引力对钟表擒纵系统中的机件造成的误差的装置,一般1分钟转360度,这也是它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先来了解为什么手表会产生误差?因为手表是非常精密的仪器构成,当它处于垂直状态的时候,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手表的每一次摆动,无论是多细小的动作,其中的调节控制器,也就是摆轮、游丝和擒纵器,都会随之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误差由此产生,久而久之,手表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如果可以尽可能抵消这个误差,就不需要频繁的调时了,陀飞轮应运而生。

陀飞轮的工作原理是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框架内,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并能够互补误差。但是为了保证运转的精准,制作陀飞轮的材质重量必须0.3克,只相当于两片鹦鹉毛的重量,同时是整个装置所含的数十分之一。

陀飞轮的工作原理

很不错的表。陀飞轮是一种手表结构,这种结构里多了一个叫陀飞轮的装置,由于地心引力的存在,再好的机械手表都会存在走时微快或微慢的情况,为了尽量消除这种问题,手表厂商在表里放入陀飞轮装置,用以自动平衡这种由于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微弱时差,但是能够做到的是比一般非陀飞轮手表更加精确,要完全精准是不可能的。

分为自动上弦和手动上弦

  如果把擒纵轮、杠杆(Lever,即马仔)和摆轮及游丝全部置于一载台(carriage),而载台的小齿瓣受第三轮(the third wheel)驱动,使载台旋转。置于摆轮(balance)上方的第四轮被固定(the fixed fourth wheel)且与载台轴杆(carriage shift)同心。擒纵轮的小齿瓣(escape-wheel pinion)与第四轮互相咬合。

  因此当载台旋转时,擒纵轮的小齿瓣绕着被固定的第四轮转动,如此一来造成小齿瓣的旋转并以正常的方式操纵了擒纵轮和摆轮(附图:陀飞轮原理)。

  整个上述构造被称为陀飞轮框架(cage),这些元件一起做恒定地转(rotate constantly),以稳定的速率—1分钟、4分钟甚至6分钟—转完一整圈,那么不论表在哪一个垂直位置,此一陀飞轮调速器都以完全相同的的时间转动一圈,这么一来,因地心引力的位置不同,一位置产生的误差将被另一位置所产生的相等大小之误差所抵消。事实上,陀飞轮并不能消除位置误差,只是将误差平均化,但是尽管处于垂直的位置,陀飞轮的载台周期是恒定的。

以上就是关于陀飞轮手表的工作原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