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什么时候上太空的?

   2023-06-12 09:10:20 网络1010
核心提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搭载的火箭一级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

杨利伟什么时候上太空的?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搭载的火箭一级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200秒整流罩分离。

460秒二级主发动机关机,587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199.14公里、远地点高度347.8公里的椭圆轨道。入轨后,飞船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推进舱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对太阳定向,并在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公里圆轨道。

10月16日6时54分,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从飞船中走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扩展资料:

个人经历: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儿时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利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州五号飞船

了不起的杨利伟作文500字

中国太空飞人杨利伟相信大家也不陌生,现在一起来看看他的 励志 故事 吧。我为大家力荐了杨利伟的人生励志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杨利伟的励志故事篇1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杨利伟的励志故事篇2 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43岁的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应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个梦想,期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领悟和训练,他最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十分神圣的职业,自我个性期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透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个性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蔡?眯牧税桑 ?"杨利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潜质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到达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齐,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潜质,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征服太空:铸华夏中国魂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正因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到达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我。这不仅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刻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高尔基的 名言 ) 杨利伟明白,自我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 报告 ,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作出一系列动作,进行妥善处置。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了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能够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发奋。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回到地球,持续时刻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刻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此刻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立刻能够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状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之后,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行第一。 正正因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户外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 方法 ,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我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完美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十分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个性完美。"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工作感想) 祖国至上:情切切天地间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回到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群众。在这个群众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我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们一向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刻。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做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齐,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我在太空的状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持续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就应具备的素质。" 是的,应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好宣传,一再期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透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刻。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刻,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样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性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我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发奋工作,时刻准备理解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2008年7月22日,总装备部举行将官晋衔仪式,"航天英雄"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8月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杨利伟的励志故事篇3 英雄的内心 杨利伟就坐在我对面,飞天成功后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他平静如常,就像在火箭升空中,他的心跳依然是每分钟76次,没有丝毫紧张。资料称,国外航天员在火箭发射时的瞬间心跳到达每分钟140次仍属正常。他如此大勇,如此沉着冷静,使我肃然起敬。我问他:"你到发射场看过发射实景吗?数百吨的燃料送火箭起飞,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想过这中 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 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咱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之后,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回到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他1米68的身高,体重一向持续在64公斤。他钟爱吃肉,不钟爱吃蔬菜,却偏偏不能多吃肉,为了持续体重不增长,只能吃营养配餐。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饮料不敢喝,领悟航天理论一学就到深更半夜12点,只能大口大口喝浓茶。唯一例外的是,发射那天早上,本来安排他吃点面条算了,他说:"不行,我得吃点肉,不然上天肚子饿了没劲儿。" 生理极限的挑战 太空在作家的笔下是神奇而又美妙的,但是对于杨利伟来说,却要承受生理极限的挑战。他说,火箭上升的感觉是地面模拟不来的,起飞两分钟后,开始感觉有些难受。入轨后,舱内的小东西开始飘浮起来。杨利伟感觉自我的头朝下,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太空错觉,于是强迫自我不好倒过来,不管怎样样都要战胜困难,很短时刻,错觉感消失了。其实每个小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刻,飞船能够和地面进行画面传输。每次杨利伟都把自我固定在摄像头前,生怕自我漂浮起来,地面捕捉不到他的身影会着急。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看到的航天英雄总是被束缚在座椅上,持续着一种姿势。尽管动作幅度越大,空间户外病的折磨就会越强烈,产生头晕、恶心、无力、头痛、错觉等。但是为了给后人积累 经验 ,杨利伟尝试了所有可能做的动作,去体会在太空的感觉。21小时的飞行任务中,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在太空的时刻太短暂了,我要尽可能的体会操作,为后续任务带给技术支持,用摄像机拍下美丽的画面,用双眼去看咱们美丽的家园"。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白天黑夜交替而过,地球的边缘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明亮的阳光映射在飞船的太阳能帆板上,舷窗外的地球一会儿披着蔚蓝色的外衣和淡淡的云彩,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 最惊险的一段 我问:"你在操作本上写了什么字?电视上看不清。"杨利伟笑笑说:"我就是想表达一下自我的感情---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你的太空之旅最惊险的是哪一段?" 他说,就算回到地面吧。飞船像一个火球般急速下落,当飞船一进入"黑障区",窗外随即传来空气被压缩的强大呼啸声,飞船与大气层产生了巨大摩擦,发出轰轰的撞击声,一瞬间飞船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舷窗外看到的仿佛是《西游记》太上老君那熊熊燃烧的炼丹炉。好在飞船内还持续着常温。飞船与地面无法联系,晃动很大,没有人指导该如何去做,每一个动作只能靠经验和感觉。40多公里的"黑障区"穿过后,飞船的速度已降到约每秒200米,降落伞打开......我走出舱门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我为祖国自豪。" 背后的故事 杨利伟和妻子张玉梅都是辽宁绥中人。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德元是建国初期中文系 毕业 的大学生,母亲魏桂兰是中学语文老师,家中书香墨染使杨利伟从小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浓厚的求知欲使他的领悟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冒险事件让父母急出一脑门子冷汗来。之后,杨利伟考上航校当上飞行员,成为绥中县的小名人写进了县志,张玉梅对他也就略有所闻。 "那你们是怎样走到一齐的呢?"我问。玉梅爽朗一笑:"是婆婆先给我提的。我姐姐和姐夫都在军用机场工作,我是天天看着飞机起飞,伴着轰鸣声长大的。我从小就崇拜解放军,就想当兵,可眼睛不好,没当上兵就工作了。我和婆婆都是辽宁绥中中学的教员,她主动给我提起这件事,也给我讲了杨利伟当飞行员职业的危险性。" "那么说,这是婆婆一眼相中你的。" "我自我没当上军人,给军人当媳妇也行。"玉梅爽快地说,"咱们一见面,双方感觉都很好,书信来往感情加深,1990年底结婚了。我比利伟小一岁,今年37岁。我29岁时生的儿子,是我给儿子起名叫杨宁康的。" 发射任务前夕的 国庆节 ,航天员们有3天的假期。杨利伟的父母从辽宁绥中老家来到北京,假期过后,部队政委挽留二老:"多留几天,不管是不是利伟首飞,两位老人来一次不容易,正赶上这次发射,让他们到指挥大厅看发射吧。" 2003年12月14日晚上7点多,利伟从发射场打来电话说,今晚他要早早睡觉了。也没说他是不是去首飞。其实,当天下午指挥部已经作出由杨利伟担任首飞航天员的决定。他几次排行都是第一,作为航天员他是荣幸的。 21小时的离别 玉梅看着大屏幕上,一边耸立着整装待发的火箭,另一边就是杨利伟,穿着航天服坐在飞船里,眼中透出自信的目光和百倍的勇气。"我默默地为他祝福,心里全是成功的信念,咱们一家人谁也没哭",玉梅回忆道,"倒计时开始:10、9、8、7、6......我看见他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身边响起了掌声,之后火箭点火起飞,我的心比火箭飞得还快!我知道大家都和我一样激动,我只想他顺利完成任务,快点安全归来。" 21小时的离别既短暂又漫长。玉梅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16日凌晨,降落伞打开的瞬间,指挥大厅里的航天员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噢"了一嗓子。与此同时,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张玉梅,发现杨利伟打开降落伞的时候,她笑了,她知道利伟要回来了。我问她:"杨利伟此刻是航天英雄,你怎样想?" 玉梅说:"在我眼里他还是他,大家都关注他,我觉得荣誉属于祖国,是祖国送他上太空。航天员出征太空代表的是国家,是13亿中国人。当然,我会继续支持他再次出征太空的。" 1. 孝心少年励志故事2. 关于孝心的励志故事3. 激励学生小故事4. 青春励志人物5. 爱国故事的读书笔记

杨利伟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无论谁提起您,总要竖起大拇指称赞到:“好样的,航天事业的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这天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让外国人震撼的日子,相信这天对您来说一定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对于您,我就像阅读一本《百科全书》,有一千零一个疑问,您在飞机上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太空是什么样的……

十月十六日早晨,您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自天外归来,您首次在太空中度过了二十一个小时,成功返回。是您这位英雄,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当您走出舱门时轻轻的微笑和“神州五号”发射时的冲天巨响一样,震撼了中国和世界,当您在太空上飞行的二十一小时里,亿亿万万颗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和那颗在太空中遨游的中国心一起跳动。我们屏息,我们期待,我们欢呼,我们流泪,之后,您带回了中国的愿望,世界的赞叹,您——回来了,中国——成功了!

灿烂的阳关洒满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您正从航天城的大门走出,刹那间,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了,航天城霎时变成了“狂欢城”,一张张脸上都写满了笑意。这笑,是您,这位伟大的航天英雄带来的。

杨利伟叔叔,您的成功给中国铺上了一层前进的阶梯。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之时,身在外国的中华儿女异口同声地说到:“别人再不敢小瞧咱们了”。在日本,华夏儿女抓起电话喊到:“我要为‘神州’干杯”!在新加坡,龙的传人从心底呼唤:“飞翔吧,伟大的中华民族”!

杨利伟叔叔,您真了不起,给中国与成功之间铺上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我崇拜的宇航员杨利伟作文

英雄杨利伟人们从古至今就有飞天梦,就有想探险宇宙的梦想,这些年,中国总算圆了这个梦。

杨利伟叔叔是中国航天第一人,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倍感自 豪。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所有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这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因为中国首次载人卫星快要发射了。

人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五号送行,为杨利伟叔叔送行。

身穿航天服的杨利伟叔叔登上了航天飞机。

“十,九,八,七……一”,航天飞机腾空而起,很快突破大气层。

当电视台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时,所有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有的人甚至热泪盈眶。

杨利伟叔叔在宇宙飞船上为我们全世界人们做着报告,为我们开辟宇宙新天地。

杨利伟叔叔为中国人圆了飞天梦,从此,宇宙上有了中国人的脚印。

但是,英雄背后的故事或许我们都不知道。

宇航员训练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在仅限的食物下生存,把比自己重9倍的东西压在身上……而且杨利伟叔叔还十分勇敢,如果卫星发射不成功,那他肯定得牺牲了。

换了我,我肯定不敢冒生命危险去太空的。

而杨利伟叔叔却相反,他不怕死勇敢地为祖国忘我奋斗,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

所以,杨利伟叔叔是个伟大的英雄。

杨利伟成功的背后故事 (6年级作文400—500字)

英雄的内心 杨利伟就坐在我对面,飞天成功后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他平静如常,就像在火箭升空中,他的心跳依然是每分钟76次,没有丝毫紧张。

资料称,国外航天员在火箭发射时的瞬间心跳达到每分钟140次仍属正常。

他如此大勇,如此沉着冷静,使我肃然起敬。

我问他:“你到发射场看过发射实景吗?数百吨的燃料送火箭起飞,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想过这中 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 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

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

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接着,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返回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

他1米68的身高,体重一直保持在64公斤。

他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却偏偏不能多吃肉,为了保持体重不增长,只能吃营养配餐。

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饮料不敢喝,学习航天理论一学就到深更半夜12点,只能大口大口喝浓茶。

唯一例外的是,发射那天早上,本来安排他吃点面条算了,他说:“不行,我得吃点肉,不然上天肚子饿了没劲儿。

” 生理极限的挑战 太空在作家的笔下是神奇而又美妙的,可是对于杨利伟来说,却要承受生理极限的挑战。

他说,火箭上升的感觉是地面模拟不来的,起飞两分钟后,开始感觉有些难受。

入轨后,舱内的小东西开始飘浮起来。

杨利伟感觉自己的头朝下,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太空错觉,于是强迫自己不要倒过来,不管怎么样都要战胜困难,很短时间,错觉感消失了。

其实每个小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飞船可以和地面进行画面传输。

每次杨利伟都把自己固定在摄像头前,生怕自己漂浮起来,地面捕捉不到他的身影会着急。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航天英雄总是被束缚在座椅上,保持着一种姿势。

尽管动作幅度越大,空间运动病的折磨就会越强烈,产生头晕、恶心、无力、头痛、错觉等。

但是为了给后人积累经验,杨利伟尝试了所有可能做的动作,去体会在太空的感觉。

21小时的飞行任务中,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在太空的时间太短暂了,我要尽可能的体会操作,为后续任务提供技术支持,用摄像机拍下美丽的画面,用双眼去看我们美丽的家园”。

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白天黑夜交替而过,地球的边缘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明亮的阳光映射在飞船的太阳能帆板上,舷窗外的地球一会儿披着蔚蓝色的外衣和淡淡的云彩,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

最惊险的一段 我问:“你在操作本上写了什么字?电视上看不清。

”杨利伟笑笑说:“我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你的太空之旅最惊险的是哪一段?” 他说,就算返回地面吧。

飞船像一个火球般急速下落,当飞船一进入“黑障区”,窗外随即传来空气被压缩的强大呼啸声,飞船与大气层产生了巨大摩擦,发出轰轰的撞击声,一瞬间飞船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舷窗外看到的仿佛是《西游记》太上老君那熊熊燃烧的炼丹炉。

好在飞船内还保持着常温。

飞船与地面无法联系,晃动很大,没有人指导该如何去做,每一个动作只能靠经验和感觉。

40多公里的“黑障区”穿过后,飞船的速度已降到约每秒200米,降落伞打开……我走出舱门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我为祖国自豪。

” 背后的故事 杨利伟和妻子张玉梅都是辽宁绥中人。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杨德元是建国初期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母亲魏桂兰是中学语文老师,家中书香墨染使杨利伟从小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浓厚的求知欲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冒险事件让父母急出一脑门子冷汗来。

后来,杨利伟考上航校当上飞行员,成为绥中县的小名人写进了县志,张玉梅对他也就略有所闻。

“那你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我问。

玉梅爽朗一笑:“是婆婆先给我提的。

我姐姐和姐夫都在军用机场工作,我是天天看着飞机起飞,伴着轰鸣声长大的。

我从小就崇拜解放军,就想当兵,可眼睛不好,没当上兵就工作了。

我和婆婆都是辽宁绥中中学的教员,她主动给我提起这件事,也给我讲了杨利伟当飞行员职业的危险性。

” “那么说,这是婆婆一眼相中你的。

” “我自己没当上军人,给军人当媳妇也行。

”玉梅爽快地说,“我们一见面,双方感觉都很好,书信来往感情加深,1990年底结婚了。

我比利伟小一岁,今年37岁。

我29岁时生的儿子,是我给儿子起名叫杨宁康的。

” 发射任务前夕的国庆节,航天员们有3天的假期。

杨利伟的父母从辽宁绥中老家来到北京,假期过后,部队政委挽留二老:“多留几天,不管是不是利伟首飞,两位老人来一次不容易,正赶上这次发射,让他们到指挥大厅看发射吧。

” 2003年12月14日晚上7点多,利伟从...

作文杨利伟我好羡慕你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沉睡着一条巨龙。

它拥有最辉煌的历史,最古老的文化和最壮丽的河山。

它,就是中国。

而今,在金秋十月,在太阳升起的时刻,巨龙,不再沉默。

当神州五号喷射出胜利的火焰时,杨利伟,这个朴素平凡的名字,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记忆。

是你,将世界航天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和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骄傲!你的成功恰似一颗闪耀的珍珠,当人们赞叹它的时候,是否想过它成长的艰辛与漫长?在通往荣誉殿堂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你披荆斩棘。

你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个个障碍。

在你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和坚强。

而当你微笑着走向世界,所有的艰辛和磨难只能衬托出你从容不迫的风度。

杨利伟,中国为你而自豪!每个炎黄子孙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有着共同的愿望——腾飞。

你,更是如此。

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天空的向往,你在自身的平安与祖国的荣誉之间作出了抉择,没有犹豫,没有徘徊,你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航天英雄”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奉献与牺牲。

当人们惊叹于你的精神时,你却笑着说:“作为一名中国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和牺牲。

”没有华丽的词句,一切都平平凡凡,而真诚恰恰出于平凡,它不用轰轰烈烈、感人肺腑,只是出自你的心底,你那颗炽热的中国心。

杨利伟,我们衷心地感谢你!你在鲜花和掌声中,从容地驾驶着神州五号飞船,满载着中国人的爱与希望,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腾飞而起,飞向浩瀚的宇宙,飞向美好的未来。

杨利伟,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攀科学高峰,让东方的巨龙再次焕发青春的光彩。

杨利伟,我想对你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在那古老的东方,一条沉睡的巨龙必定会为你而腾飞,向世界展示它的风采!

求一篇写杨利伟的文章!题目叫‘您,让我佩服’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返航了。

航天员杨利伟绕行地球14周,圆了华夏子孙千年的飞天梦。

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杨利伟迈出返回舱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光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不错,这是杨利伟叔叔“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是他和全部的科研人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让世人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曙光,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杨利伟叔叔,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飞天第一人”,并不是因为他机遇好,而是因为他拥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拥有伟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成功的背后,杨利伟叔叔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杨利伟叔叔是个爱动闹子的人,他在训练中并不是蛮干的。

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一些极具挑战、严格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自豪地说:“杨利伟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

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8.5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近10倍的压力。

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

要“飞天”,就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人的超重耐力。

在离心机的左边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是用来报警的。

如果航天员在训练中感到不适,就可以按按钮叫停。

但是,在每次离心机训练时,杨利伟叔叔都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从未碰过这个按钮。

在杨利伟叔叔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对记者说:“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着完全体现出杨利伟叔叔的自信和认真的态度。

杨利伟叔叔身上的那股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劲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我感动的杨利伟作文

俗话说,最真诚的慷慨就是欣赏。

我最欣赏的人是杨利伟,杨利伟给我们中国人造出了奇纪。

2003年10月15日,这天是我们中国人最自豪的日子,一个伟大的时刻将写进中国人的史册,“神舟”五号火箭高高挺立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凌晨4时,人们冒着严寒,来看即将让我们中国人出人头地的英雄是谁,人们欢喜若狂的欢呼着这位英雄,身穿太空服的杨利伟正前往发射场地,杨利伟从容镇定,一点也不紧张,他马上就要把我们十三亿人的梦想点然了,成千上万的人在住视着杨利伟。

杨利伟瞪上了火箭,最后的到记时,10,9,8,7,6,5,4,3,2,1。

火箭发射的声音斯破了大雾的凌静,全中国人欢呼着这一伟大的时刻。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在太空傲游了21时,回来了。

我感动的杨利伟。

介绍杨利伟的英文作文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s first manned space spacecraft vessel 'October 15, 2003, China'. Chinese Millennium dream finally came trueYangLiwei, man. He stayed in space for 20 hours, the next morning land safely. He filmed a lot of space in the picture, 1965 June. &quot. Yang Li-wei became the first Chinese boarded space. This important event not only inspires every Chinese person. And the whole world was shockedLand 5th' board space. He not only to China but also to the world an enormous contribution. The next step in our national plan in a few years on the Moon

当孙悟空遇见杨利伟 900字作文谢谢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一天正在莲花台上修炼,突然一阵强风吹过,紧接着,一个脑袋尖尖、身体长长,还披着白色外衣的怪物冲天而起,眨眼间就与他擦肩而过,差点儿把堂堂孙大圣掀回下界。

孙悟空勃然大怒——自打从石头里蹦出来,有几个妖怪敢这般羞辱我孙大圣?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追! 孙悟空驾起筋斗云就追。

谁知那家伙飞得实在太快,怎么也追不上。

就这么追呀追呀,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石头”,悟空躲闪不及,被砸得眼冒金星,掉往下界。

来到下界,只见地面上有好多手捧鲜花、高举标语牌的人,牌子上写着“杨利伟,加油!”“‘神舟五号’,加油!”的字样。

悟空一见大怒,好啊,原来是杨利伟和“神舟五号”这两个妖精在攻击我,我这就找他们算账去! 正在这时,孙悟空发现很多报纸上都印着杨利伟和“神舟五号”的字样,他立刻买了一张。

读完报纸之后,悟空才发现原来自己误会了杨利伟。

他是中国的第一个宇航员,而“神舟五号”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哪里是什么妖精!那个砸到自己的“石头”,不过是运载火箭返回大气层时掉下的碎片而已。

“啊呀,如今人比天神更厉害,不会法术竟然也能上天?佩服佩服!”悟空把报纸揣在怀里,一溜烟飞上天,找杨利伟道歉去了。

写杨利伟的英语作文

杨利伟(Yang Liwei)"When I boarded the Shenzhou-5 spacecraft for the first time, I couldn't help feeling excited, I decide that I must fly it."------said by Yang Liwei.Colonel Yang Liwei is an astronaut, and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stronaut Team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orn on June 21st,1965 in a teather's family in Suizhong Country of Liaoning Province,Yang Liwei had a happy childhood with his parents.Not only was he a good student in school,but he also had a gift for math.He won a lot of math petition prizes.After graduating from middle school,Yang Liwei continued his studies at the No.8 Aviation College of the Air Forc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graduated with a Bachelor's degree.Later,hebecame a fighter pilot.Several years later,because of his excellent manifestaion,Yang Liwei was among 14 persons chosen from 1,500 pilots for astronaut training.Yang Liwei did very well and passed astronaut tests in 1996 and 1997.Then he became one of three astronauts for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After a series of hard trainings and tests,Yang Liweibecame China's first astronaut on Oct15,2003 at last.Being the first Chinese to travel in space,Yang Liwei is a hero of our nation in our heart and mind.He devotes himself to Chinese space program.Whenever we review the moments which Yang Liwei was traveling in Shenzhou-5 in space,holding our national flag in hand, we will be proud of our country and think highly of Yang Liwei.I believe that China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in space flight in the future.杨利伟 “当我登上了神舟五号飞船首次,我不能不感到激动,我决定,我必须驾驶它飞行."------说杨利伟。

杨利伟上校是一名宇航员,他也是一个成员的宇航员小组的解放军。

出生于1965年6月21日在teather的家人,绥中国家,辽宁省,杨利伟了快乐的童年与他parents.Not不仅是他一个好学生在学校,但他也有礼物math.He韩元很多数学竞赛prizes.After毕业中学,杨利伟继续他的学业在八号航空学院,空军的人民解放Army.He研究非常艰苦,毕业,学士学位。

后来, hebecame战斗机飞行员。

几年之后,由于他的出色manifestaion ,杨利伟是14人选择自1500飞行员宇航员training.Yang伟也非常好,并通过测试的宇航员在1996年和1997.Then他成为3名宇航员的中国第一载人航天flight.After了一系列艰苦的培训和测试,杨Liweibecame中国第一位宇航员在Oct15 , 2003年上。

作为第一个中国旅游的空间,杨利伟是英雄我们国家在我们的心和mind.He用自己的中国空间program.Whenever我们审查的时刻这是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在太空中,我们举行国旗在手,我们将自豪我们的国家和高度评价杨Liwei.I相信,中国一定能取得更大进展,在太空飞行的未来。

我心中的英雄——杨利伟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杨利伟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英雄——杨利伟”。

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返航了。

航天员杨利伟绕行地球14周,圆了华夏子孙千年的飞天梦。

经过21小时的“太空之旅”杨利伟迈出返回舱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不错,这是杨利伟叔叔“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是他和全部的科研人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让世人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曙光,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杨利伟叔叔,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飞天第一人”,并不是因为他机遇好,而是因为他拥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拥有伟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成功的背后,杨利伟叔叔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1996年,经过严格选拔,杨利伟叔叔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他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30多门功课要从头学起。

一向不甘落后的杨利伟叔叔废寝忘食地发愤学习,初来的两年,晚上12点前从没睡过觉。

接下来的航天环境适应性更为艰苦,但杨利伟叔叔苦练加巧练,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顺利地通过了各项严格的训练。

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叔叔以其优异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确定为首飞人选。

由杨利伟叔叔的这些感人事迹,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

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围着操场跑4圈,走1圈。

什么?老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跑这么多,那还不累死我们啊?但想归想,做归做,毕竟“师命难违”嘛,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始了极不情愿的“跑程”。

第一圈,第二圈还好,我还能硬撑下去,可是到了第三圈,累得实在不行了,心里直打退堂鼓。

就在这时,有几位同学终于跑不动了,退了下去。

这时,有好多同学纷纷效仿,也跟着退了下去,这时,我的脑海里也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坚持跑完还是半途做逃兵?这时,我想到了杨利伟叔叔的事迹,我感到非常惭愧,想想,自己连“围操场跑四圈”这样简单的锻炼都坚持不下来,还从何谈起向杨利伟叔叔学习,更不用说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鼓起勇气攒足劲继续跑了起来,终于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拖着疲惫双腿的我终于跑完了全程。

是杨利伟叔叔的这些感人事迹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们青少年身上不正缺少了杨利伟叔叔身上的那股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劲头吗?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有信心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杨利伟叔叔是我们少年儿童的楷模,他是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更是我心中敬佩的英雄!

Ladies and gentlemen:We are glad to have such a good chance to visit Hong Kong with our hero Yang Uwei. And I'll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Yang Liwei to all. Mr Yang was born in Suizhong, Liaoning Province. Mr Yang has a happy family, he and his wife with his 8-year-old son. He used to be an excellent pilot with an experience of 1350 hour s flight. Many years ago he had a dream, that is to step on the moon. We are sure that his dream will e true. Yang Liwei is the first astronaut who flew in space in China. We are proud of him!That s all. Thank you!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了不起的杨利伟作文500字

以上就是关于杨利伟什么时候上太空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