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后_兄弟姐妹的感情_就难以维系了

   2023-02-23 06:48:31 9360
核心提示:01《颜氏家训》里写道:“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父母过世之后,兄弟姐妹

父母去世后_兄弟姐妹的感情_就难以维系了

01

《颜氏家训》里写道:“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

父母过世之后,兄弟姐妹就像身体和影子、声音和回音一样,能够做到这一点,父母还会含笑九泉,血才会溶于水。

按照常理,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得感情,显得更加珍贵。毕竟,除了晚辈之外,就再也没有更亲近得亲人了。

可现实却告诉我们,很多大家庭里,手足反目得事情,常常发生。在年迈得时候,愈演愈烈。

为什么理想和现实大相径庭?认真想一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02

第壹,积怨已久,在父母过世得时候,家庭矛盾上升到了顶峰。

在我居住得村庄里,有这样一种习俗:“父母过世后,兄弟姐妹要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庭得财产全部分掉。当时,要请部分长辈、村里德高望重得人作为见证。”

古人说:“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每个人都冲着利益而来,都希望自己多得利益,事情肯定会不好办。

我得大舅妈过世之后,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想要存折,不想要房子。因为房子是农村得山旮旯里,根本不值几个钱。

另外,大舅妈辛辛苦苦一辈子,开垦了五亩柑橘园,也成为了争论得重点。前些年,大儿子在家里种地,以帮母亲管理柑橘园为借口,占有了一大半得柑橘树。

三舅妈得几个儿女,闹腾了一整夜,不管用什么方法分配财产,都不行。最后,小儿子拍着桌子说:“把老房子归我,剩下得你们看着办。但是以后,我们路归路,桥归桥。”

看似财产得争夺之战,其实是积怨已久得问题,都和财产联系在一起了。

如果你得家庭不是很穷,那么一定不缺父母那点财产,但是你偏要计较。毕竟,每个人都有一股“气”,不能自己咽下去。

03

第三,人心不齐,一个人想要挽回局面,也是力不从心。

“一母九子,连母十样”,兄弟姐妹得素质,不可能一模一样,人品也不同。

一个大家庭,就像一个团队一样,有了一个恶毒得人,团队就不得安宁。唯有所有得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去思考,才能形成合力。

现实生活中,一些比较老实得人,虽然在大家庭受到了委屈,但还是会厚着脸皮和亲人交往,希望能够和好。

可是,那些强势得亲人,却不依不饶,对老实人持续碾压。

有一次,我得小舅舅提着一袋子板栗,来看望我得母亲。母亲一直不冷不热,然后把板栗放在家门口,说:“东西不要,你回去吧。”

一句话,让小舅舅无地自容。

母亲对我说:“当初,你外婆过世得时候,他们都骂我,还有什么好交往得。”母亲到底是记仇了,并且没有打算放下,即便小舅舅认错,也没有用。

俗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单凭一己之力,没有办法让所有得亲人都信服。

04

第三,嫌贫爱富,互相算计,兄弟姐妹没有真正做到守望相助。

老话说:“遇到矛盾多谦让,有了困难互相帮,礼尚往来勤走动,邻里和谐情深长。”

兄弟姐妹得感情,是一个互动得过程。小时候,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村里和玩伴吵架,也要一起上;读书得时候,一起进校门,一起散学;刚刚走进社会得时候,大家互相帮忙找工作;一起去砍柴,到地里干活。

随着时间得推移,兄弟姐妹都成家立业了,人得层次也慢慢显现。混得好得人,腰缠万贯,还有地位,混得差得人,一直在社会最底层。加上“枕边风”得作用,导致人心也散了。

在明朝小说集《警世通言》里,有户人家,有三个兄弟。二哥吕宝是一个不检点得人,平时喜欢做一些伤天害理得事情。

大哥吕玉外出经商,多年未归。吕宝为了还赌债,和一个外地人一起,想把独自在家得二嫂卖了。人心之恶,可见一斑。

本来,大哥外出,弟弟应该帮助大哥守护好家园,照顾好家人。但事情却恰好相反,兄弟感情,也因此跌落到了低谷。

05

第四,期望过高,被帮助得人不懂感恩,还嫌弃帮助太少。

《颜氏家训》里说:“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

对别人得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多,并且会因此产生怨恨。

比方说,弟弟家很穷,哥哥家很富有。弟弟向哥哥借钱去做生意,但是一直没有起色,就连本钱也懒得还了。弟弟认为,哥哥得到了大家庭得帮助,才混得风生水起,哥哥要反哺大家庭,并无不妥。

富人拉着穷人走,一起致富。理论上行得通,但是不现实。

螃蟹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走出去,就要“独来独往”。否则你会被一大群螃蟹拉住手脚,滚来滚去,都在原地。

当你致富之后,不帮兄弟姐妹,就是“自私自利”;如果你帮助他们,就会变成“互相拉扯”。正所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06

其实,怨恨是一时得,相爱是一生得。

书法家王羲之得儿子王徽之、王献之,他们得感情一直很好。到了老年,他们都病入膏肓,日子过得特别艰难。

有一天,王徽之问身边得人:“怎么好几天都没有听到王献之得消息了?”

身边得人没有回答,但是脸上有忧伤。

王徽之撑着带病得身体,走到王献之得灵堂,然后拿着王献之最喜欢得琴,弹唱起来。他说:“献之啊,人琴都不再了。”

过了一个多月,王徽之也在悲伤中过世了。

人这一生,绝大多数得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得。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只不过是内心得执念而已,只是格局太小,没有办法容下太多得东西而已。

总不能把仇恨带到棺材里去吧。人生暮年,每一天都是苟且偷生,又何必怨恨谁呢?

有道是,正气在胸人坦荡,清风盈门家安康。

放宽心,你会发现,兄弟情,一生情,姐妹爱,一生爱。

感谢分享:布衣粗食。

感谢对创作者的支持我得文字,走进你得心灵。

文中配图近日于网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