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2022-06-13 07:41:04 网络960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

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台湾花卉深加工,花卉旅游,花卉配套产业的发展现状,模式。

花卉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两点,其一就是气候条件和你的设施,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上培育适合的花卉品种才发展花卉最基本的条件,我不知道你是哪里的,如果你处于华南或者长江一带那适合培育的品种很多,发展潜力大,第二就是你的销路问题,加入你有背景在市政或者园林局的话,那肯定是稳赚不赔,花卉讲究的是一个时效性,花开能给大家看的时间不长,也就是说要在那个时间段把尽可能多的花卖出去这才是难点,如果销路搞不好基本不用考虑了,仅仅靠着附近零星的花店进货很难维持,与蔬菜类相比,虽然现在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吧,但是这是受中国各地自然灾害和人为炒作的影响,不会是一个长久的现象,花卉好比现在刚刚发展的旅游业,都属于高一层次的消费,现在人民收入是越来越多,虽然很慢,但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还是比较热衷于送花或者是喜欢这种送礼方式,政府现在也搞面子工程的绿化美化等等,长期来看,花卉还不错但是我提醒你,花卉属于自然产业必然存在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危险,忘考虑周全、有什么不懂得可以追问,希望能帮到你

根据前瞻产研究院《中国花卉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

一、台湾省花卉生产简况

就单位种植面积来说,花卉已成为利润最高的作物。台湾省现有花卉生产面积1万公顷,其中绿化苗木和鲜盆花各占一半,产值80多亿新台币。生产栽培种类40余种。生产花卉10%外销,90%内销,人均年鲜花消费15美元。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菊花、兰花)、香港(枝叶类)、美国(干花、苗木)、荷兰、意大利(盆景、苗木)及中国大陆(观叶植物)。现在花农1.5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产区以彰化县最多,其次为台中、嘉义、台北等地。台湾把花卉业视为“朝阳产业”,计划在10年内建成世界“热带花卉王国”,向“企业化、精致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台湾省花卉产业特点

1. 重视花卉品种开发利用

(1)育种

台湾省育出的蝴蝶兰、一叶兰、拖鞋兰、金花石蒜等名牌品种独具特色,闻名世界。我们考察台湾省农试所、农友公司都开展育种研究,已育出耐热的康乃馨品种,农友公司在一、二年生草花育种方面已见成效,产生了显著效益。

(2)品种改良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引进国外新品种,进行筛选、选育后直接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如切花类香水百合、切花玫瑰、菊花、唐菖蒲、康乃馨、鹤望兰、火鹤花观叶植物,如天南星科、棕榈科现代小盆花,如观赏凤梨、西洋杜鹃、微型玫瑰、矮种一品红等。

(3)本省花卉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台湾省气候优越,花卉资源丰富,如一、二年生花卉、蕨类植物、切叶类、干花类合理开发利用。由于重视开拓新品种市场,品种更新快,花样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重视栽培技术提高

(1)产期调节

花期调节技术在菊花和蝴蝶兰上已大规模生产应用。如菊花,台湾省70年代采用每日4小时以上连续灯照,电耗较大80年代研究采用分区间歇电照每日2.5小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目前正在研究采用化学药剂(激素)替代灯照处理技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蝴蝶兰、唐菖蒲、百合、满天星等花卉在彰化县已做到周年生产供花。

(2)修剪技术

玫瑰以春季摘蕾控制夏季切花生产量,以提高品质。现研究采用折枝处理技术,提高切花品质,使每年每株出口支数由一般栽培的8支提高到14支。

(3)无土栽培 目前采用袋栽方式,可以在不增加设施投入前提下,提高品质,防止污染。

(4)外销切花保鲜贮运技术 如农试所、嘉义技术学院都进行蝴蝶兰、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等切花保鲜贮运技术研究。

(5)病虫害防治 除了推广无病毒苗,无土栽培外,目前致力于生物防治研究。

(6)设施化机械化程度较高

80年代发展单纯遮阳设施栽培,现有大面积装配有喷雾、自动拉帘、滴灌的玻璃温室栽培。花卉种苗生产采用穴盘机械化育苗,鲜切花分级包装、唐菖蒲种球采收均采用机械化操作。

3.花卉种苗生产手段先进

组培技术在花卉种苗生产应用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如兰花、非洲菊、满天星、火鹤花工厂化育苗花卉组培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组培苗广泛应用于生产。

4.重视花卉艺术商品开发

重视开发园艺系列产品,如花盆、花瓶、器具、介质、包装装饰品等,并重视花卉包装,提高附加价值。艺术插花水准较高,盆艺栽培较为普遍。

5.运销体系完善,资讯系统先进

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产销咨询服务系统,能迅速提供国际市场营销情况,全省现有4个花卉电脑拍卖市场,台北市花卉拍卖市场,设备现代化、电脑化、管理制度化,实行“公平、公开、公正”价格竞争机制。

三、台湾省花卉业成功经验

1.能充分利用本省地理及自然条件,发展自己独特的花卉拳头产品 重视品种改良及育种工作,育苗手段先进。

2.花卉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现代化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花卉科研、生产、销售、教学结合紧密,形成良性循环

大学、研究所、改良场、乡镇农会组织的产销班,层次分明、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科研及教学切实解决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流通管理体系 保证了花农的最大利益,是台湾省花卉业进步的根本保证。

以上就是关于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