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2023-02-11 23:06:46 网络730
核心提示: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如果有一天,自己所在的环境不幸失火了,你究竟该不该逃生?往外跑一定是对的吗?哪里能逃、哪里不能逃?当地震来临时,该如何避难?台风来临前,又该做好什么准备?掌握基本正确观念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如果有一天,自己所在的环境不幸失火了,你究竟该不该逃生?往外跑一定是对的吗?哪里能逃、哪里不能逃?当地震来临时,该如何避难?台风来临前,又该做好什么准备?掌握基本正确观念,为了自己与腹中宝宝的安全,提高在紧急灾难发生时的生存机率,孕妈咪一定要阅读这篇文章。

医师提醒孕妇要注意的原则

孕妇逃生或避难,要注意哪些事情?

蔡依儒医师与吴非凡医师表示,万一遇到紧急灾难,孕妇逃生方式与一般未怀孕的人大致相同,可参考本文消防署所教导的注意原则。此外,也要注意几件事:

必须保持镇定,不要慌张。如果面临紧急情况太过紧张与焦虑、过于担心胎儿,而使呼吸急促(在呼吸过度的情形下,二氧化碳被大量呼出体外,可能会导致低碳酸血症及呼吸性碱中毒),孕妇更容易心悸、手抖、手麻,也可能会昏倒,更不利于逃生,所以当孕妇遭遇重大危机时,要比平常更勇敢、更镇定。

如果孕妇一氧化碳中毒,容易导致低血压,进而造成子宫内胎儿缺氧、胎儿窘迫,增加胎儿的死亡率。所以为了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率,事前预防很重要,例如:热水器不要装在室内或不通风的阳台,以免热水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保持空气流通很重要。一旦有头昏、恶心、四肢无力、嗜睡等症状,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应打开门窗,并尽快离开现场。

孕妇如果喜欢爬山,也要多加留意

根据卫福部疾管署的网站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孕妇短期到高山旅游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仍建议孕妇不要到海拔3600公尺以上地区。不过蔡依儒医师则认为,如果怀孕前没有常登高山的习惯,怀孕后最后不要到2400、2500公尺以上的山区。

短期的中低海拔山区旅行,如果注意好行走安全与留意自身状况、活动量不要太大,假如孕妇本身没有特殊医嘱,倒没有一定不行。但是也必须量力而为,毕竟如果需要就医,要下山到医院也需要一段车程时间。

其实,只要在1500公尺以上的环境,人体最大摄氧量可能就会开始减少;如果平常比较少爬高山、在身体尚未适应的情况下,就到达海拔2400、2500公尺以上的山区,一般成年人皆有可能出现高山症。高山症的症状为头痛、虚弱、肠胃不适等,如果为轻症,大多会自行缓解;少数严重者则可能导致脑水肿、比较容易有高血压或子痫前症。假如孕妇长期居住在超过24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由于低氧张力及气压不足,胎儿有可能生长迟滞、早产、出生低体重等。因此,建议孕妇应避免在极高的高度,承受额外的缺氧压力。

建议孕妇尽量不要去医药缺乏的地方或偏远地区,如果有突发事件或意外,会比较棘手。

孕妇比较容易有吸入性肺炎?

蔡依儒医师指出,怀孕时子宫往上顶到胃,导致胃排空速度变慢,一旦受伤,比较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无论是食物或水呛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或是火灾时的烟雾,也可能使孕妇比一般人容易呛咳);此外,一般孕妇也容易有胃酸逆流的症状。

孕妇腹部受创,会使子宫受伤?

蔡依儒医师表示,一般来说的确是这样,但也要看孕期。12周以前,子宫还在骨盆腔内;大约12周时,变大的子宫逐渐进入腹腔;大约20周时,子宫宫底大约是到孕妇肚脐的位置;怀孕后期,则高达胸骨及肋骨下方。所以在12周以前腹部受伤,大多不会影响子宫,但12周后腹部受伤,子宫也可能会受伤。

孕妇到急诊室,有什么资料要先告知医师?

孕妇有外伤,送至急诊室,有什么资料要先提供给医师参考?吴非凡医师指出,如果意识仍清醒,建议告知医师自己的怀孕周数、是否有腹部撞击或伤害、之前产检的情况(是否有特殊病情,属于高危险妊娠产妇)、胎动与子宫收缩的情况(例如:次数、强度、频率)、是否有 *** 出血或破水、之前的妇产科病史(包括怀孕次数、自然产/剖腹产、流产次数)、是否有其他心肺疾病、目前使用的药物与药物过敏史;或是如果陪同家人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也请告知医师。

先稳定孕妇的生命征象是最重要的,只有孕妇健康、生命征象稳定,才有健康的宝宝。

该不该提前剖腹产?

蔡依儒医师指出,急救后,如果孕妇的情况稳定,要持续评估孕妇是否有骨折、内脏受伤或是出血,也要观察子宫、胎盘或胎儿是否受伤;也要做胎儿监测,看看是否有胎盘早期剥离、胎儿窘迫、前置胎盘或子宫破裂等问题。

此外,如果孕妇接受心肺复苏术4分钟,胎儿应在第5分钟娩出,急救时间越久,胎儿的存活率明显下降。

24周前生产,活产率很低;如果怀孕超过24周,则依母体受创情形与怀胎周数,由妇产科与急诊科医师会诊,医师再根据有无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等问题,来判断究竟是要安胎、或是要提前生产。

可以照X光或电脑断层(CT)检查吗?

如果孕妇因灾害或意外而受到创伤,可以照X光或电脑断层(CT)检查吗?蔡依儒医师表示,大部分放射线检查,对胎儿的影响都有限。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医师大多会先建议孕妇照MRI核磁共振(照MRI核磁共振没有辐射曝露的问题,以照软组织为主,对胎儿来说很安全),除非少数特殊状况核磁共振不适合,医师觉得有必要,才会照单次电脑断层扫描。

基本上,X光辐射剂量很低,如果医师觉得有需要,怀孕仍可照X光;电脑断层的辐射量较高,身体各部位的电脑断层辐射量也不同,但是即使是辐射量较高的骨盆电脑断层单次照射,也都还不到危险的标准。因此孕妇不用太担心,万一因为急难灾害受到创伤,检查时还是要以医师的判断为主。以下图表为身体各部位X光与电脑断层照射剂量,以及危险剂量的相对比较范围: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消防署传授正确逃生避难观念

万一发生火灾,该怎么办?

周文智组长表示,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先冷静确认现场火灾状况。其实火灾要看现场状况而定,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应变方式、火场瞬息万变,没有绝对一致的逃生步骤,但是有一些基本观念可以厘清。周文智组长不鼓励孕妇灭火,建议以保全性命、求生为主。如果手机在身上,应打119通报。周文智组长强烈建议,家家户户都要装设「住宅用火灾警报器」,才能提早获得更多逃生或避难的时间。

倘若已经装设「住宅用火灾警报器」,当听到「住宅用火灾警报器」的火灾警 *** 响起时,首先必须叫醒同住的家人、冷静观察现场,然后大致上可分为以下二种不同情境的应变方式:

*听到火灾警 *** ,确认发生火灾后,进行逃生时:

如果开门发现没火、也没烟、也没感到热,确认好逃生出口(向下逃生),保持冷静、慢慢的走出去建筑物,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而且在没有火、烟、热的情况下,更不用蹲低姿势走路(要求孕妇大腹便便还要蹲低走路,在实际执行上可能会有些困难,而且也没有必要。)

逃生过 烟或热 请往火烟热反方 生:

逃生过程遇到火、烟或热,就不要强制逃生;继续硬著头皮逃生,可能比较容易罹难。这时候应退回来,关上安全门,不让火、烟窜进来。万一门有缝隙,可随手拿报纸、或书、或衣服、或毛巾去塞门缝,以免烟可能会蔓延进来。并应水平找第二个逃生出口。假如连第二个逃生出口也因火、烟、热而受阻,无法逃生,则要再退回远离火源的空间,例如:阳台、窗户,最好是以「消防队容易找得到自己、而且没有起火的相对安全空间」,关上门(也可以塞门缝),等待救援。

另外,发生火灾时,不能搭乘电梯。因为火灾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容易被卡在电梯中。

此外,有些人往楼下通路受阻,就会想改往楼上跑,但火灾发生时,一定不能往上跑,因为火与烟会往上窜,浓烟平均每一秒可上升大约3~5公尺,但人每一秒上升大约0.5公尺,所以人根本跑不赢。

周文智组长指出,曾经有一次,有两个人在火灾中努力逃生,结果却不幸在楼梯间罹难;楼上住户没逃,却幸运生还。因此,周文智组长语重心长地表示:「『认真、拼命』逃生,不表示比较容易躲过灾难,保持冷静、镇定、正确应变观念,才有比较高的生存机率。」

关于火灾,如何有备无患?

周文智组长建议,平时没发生火灾时,以下原则可供参考:

如果住家阳台有装铁窗,建议加做逃生窗,如果为了防止小偷而将逃生窗上锁,全家人都要知道逃生窗的钥匙放在哪里,而且最好每半年练习开一下逃生窗,确认逃生窗可以正常使用。

必须加装「住宅用火灾警报器」。

瓦斯炉应加装安全装置,例如:防空烧装置、泄漏自动遮断开关。

可思考家里有哪些地方比较危险?例如:使用延长线时,同时使用太多电器,超过电力可负荷范围,却没跳电,就可能会发生火灾。此外,如果屋龄超过20年以上,可以的话,建议装潢时将老旧电线一并更新。

平常比较少用的插头不用时可以拔掉(但拔插头时请注意,不能直接拔电线,要拔插头本身)。

关于火灾,应注意重点?

孕妇不可以跳楼逃生,如果逃不出去则建议退回相对安全区域等待救援。手机可以直接拨打119,如果没有讯号则打112。周文智组长指出,打完电话通报发生火灾后,建议「最好不要挂断电话」,持续与119保持畅通,直到安全被救出,因为当下没有比这通119还紧急的事了。不挂电话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了解彼此的最新进展情况,也可以使受困孕妇比较安心。

周文智组长强调:「发生火灾时,不可以躲在浴室里。」因为浴室的门大多为塑胶制,受热容易变形,火烟热就容易窜入而造成伤亡。此外,也要远离火、烟、热,如果有火、烟、热,逃生成功其实以运气成分居多(即使以低姿势逃成功,其实大多是侥幸)。一定要注意的基本观念是:「警铃响,开门没火、烟、热,正常走出去;警铃响,开门有火、或烟、或热,就关门往第二个出口逃生,如果所有逃生出口都受阻时,请关门并退回没火烟热的相对安全空间等待救援。」

建议平时就准备好「家庭逃生计画」,想想「在什么情境下该怎么做」。如果逃不出去,就退回相对安全区域避难。制作家庭逃生计画也可以上网打关键字搜寻「消防署 家庭逃生计画」作为参考,并以自家的实际情况为主。制作「家庭逃生计画」有一个「1216」口诀,基本原则为:画1张简单的居家空间平面图、规划2个逃生出口、讲好1个家人集合的地点、每6个月定期演练一次。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万一发生地震,请「就地避难趴护住」

相较于火灾,地震比较有一致的避难步骤顺序,也就是:第一步骤:「趴下」→第二步骤:「掩护」→第三步骤:「稳住」(抓住桌脚)。因为根据调查,地震大部分受伤的原因是被屋内物品掉落、倒塌、移动而受伤,强烈晃动时只有几秒钟时间可以保护自己,建议时常训练这三个步骤来使地震发生时,应变反应更迅速。

就地避难重点是要保护头部、尽量压低身体、远离可能会砸下来的家具或物品;如果在户外,则要小心路树倒塌或招牌、花盆掉落,并远离工地或已有损害的建筑物;如果正好在海边或河口,应往高处避难,以防海啸来袭的可能。

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开车,建议立即打开双闪灯,慢慢减速靠路边停车,并且要特别注意招牌等掉落物。停车时,应观察周围情况,并在车中等待,等到地震停止后,再继续行驶。

周文智组长说明,地震必须采「就地避难」,地震发生时不要跑,以免被东西砸伤,第一步骤的「趴下」,孕妇也可以慢慢将身体压低(以不压到肚子为主),第二步骤的「掩护」最好是躲到桌子下,万一全身进不去,则以头部优先进去。

然后第三步骤「稳住」,则是建议手最好捉住桌脚,万一桌子移动也慢慢跟着移动,尽量让桌子保持在头部上方保护自己;如果地震发生时,附近没有合适且可供躲避的桌子、或是孕妇肚子太大这样躲实在很难受,则建议靠著柱子坐下,拿书或包包或任何随手可取得的物品放在头上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书或包包或任何随手可取得的物品,也不要花时间去找,应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保护头部,直到地震结束。并且注意地震时要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裂的玻璃窗割伤。

关于地震,如何有备无患?

将家具固定好(例如:固定在墙壁上、或使用支撑架固定在天花板上等),有助于预防家具倾倒。家具底部也可以加装止滑垫;电视也应尽量放在较低的地方并且固定好。

上下两层叠放的家具,上层可用L形金属零件或支撑架固定,上下两层的连接处再用金属零件固定;如果是左右两侧对开的柜子门,也可以加上扣环锁住。

卧室内的家具与床铺之间,应维持安全距离。花盆等物应做好妥善固定措施;柜子的摆设方向,应尽可能使其「万一倒下,方向与床铺平行」,才不会导致孕妇被压伤。

关于地震,应注意重点?

如果睡觉时发生地震,建议先留在床上就地避难,可用枕头或棉被暂时保护头部。不要躲在床旁边,以免床移动压到自己。

地震的当下要「就地避难」,请等到「主震结束后」,要离开这栋建筑物前再依序进行下列事项:「①可先穿鞋以免踩到碎玻璃→②确认周围的人都已经离开,有人受伤要互相扶持→③确认瓦斯已关→④简单拿贵重物品→⑤拿紧急避难包→⑥关大门与电源。」所以这表示,有些人「地震时,第一时间跑出去开门,以免门框变形」,并非正确的行为,建议等主震过后,要出去时再开大门,才不会受伤。万一真的因为门框变形而出不去,只是暂时受困等待救援,但生命是保全的。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台风来临时,该怎么办?

台风来临时,应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出门。绝对不能前往海边、河边或溪边或堤防上观浪或戏水,也不能爬山;如果在路上看到断落的电线,不能用手去摸,应通知电力公司。在家可关好非必要开启的窗户与门。

关于台风,如何有备无患?

台风来临前,建议注意电视或广播或网路新闻(或打166、167收听气象录音电话),随时收看或收听台风消息,了解台风动向;如果在外面遇到紧急情况,应打119或紧急求援电话112。

先准备好蜡烛、手电筒、电池与手机电池,以备停电时的不时之需。

检查门窗是否稳固,必要时可考虑加钉木板。应将房屋外或庭院内的悬挂物取下或加强固定,例如:花盆或广告招牌等,庭院内的树木应加支架。请清理附近水沟渠道,以免堵塞积水。

可先准备大约3、4天的粮食,比方干粮与蔬果等,以备不时之需;并可先储水备用,以免万一断电停水后无水可用。

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

燃烧瓦斯请保持通风

周文智组长表示,吸入1口一氧化碳,大约必须吸入250口氧气,才能取代掉一氧化碳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如何确认一氧化碳中毒呢?必须先辨识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如果在使用瓦斯或热水器等燃烧器具时或之后不久,自己与同住家人都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沉沉、想睡觉、打哈欠,那就很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了(如果只有孕妇一人自己想睡觉,其他家人没有任何症状,则可能不是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如果怀疑是一氧化碳中毒,当下处理步骤为:先打119→关瓦斯炉或热水器,开窗让室内保持通风(可将悬挂在热水器附近的衣服移开),然后再离开现场。一旦新鲜空气进来,一氧化碳的浓度就会下降。

关于一氧化碳外泄,如何有备无患?

当瓦斯或热水器等燃烧器具燃烧不完全时,容易产生一氧化碳,所以周文智组长指出,建筑物要先保持通风,有些人误以为「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洗澡时必须打开浴室的窗户或打开浴室的门」,其实是「燃烧器具附近」必须保持通风(例如:热水器旁边不要悬挂太多衣物,也不要关上热水器所在地阳台的窗户)。

预防瓦斯气爆,该怎么做?

简单来说,气爆是指「瓦斯漏气,弥漫在屋内,达该瓦斯爆炸浓度时会发生爆炸」。如果在开灯前,闻到浓浓瓦斯味,一定不要开灯,以免气爆。此时该做的,是先关瓦斯,再「轻轻、慢慢」地开窗或开门(太快用力开门或窗,可能会摩擦生热,反而引发气爆),让新鲜空气进来,使屋内瓦斯浓度下降。如果不放心这样做屋内是否还有残留的瓦斯,也可打119询问。

紧急避难包,如何准备?

周文智组长表示,避难包主要是为了地震后,要离开建筑物去其他地方避难所使用,所以最好是放在出门时最容易拿到的地方,例如:放在玄关附近。建议每家都有一包。孕妇要准备的紧急避难包,内容物大致上与一般未怀孕的人相同(如果拿取方便,也可放入孕妇手册等物)。避难包的内容物要视个人需求并与家人讨论而定,也应定期更新。除了建议准备防灾地图以外,以下为其他可供参考的原则,例如:紧急粮食、御寒保暖衣物、医疗与清洁用品、贵重物品等。以下分别简单说明:

*紧急粮食: 防灾食品、饼干、真空速食食品、瓶装饮用水,最好有3天份。

*御寒保暖衣物: 轻便外套、橡胶手套、内衣、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

*医疗与清洁与其他用品: 优碘、棉花棒、纱布等,并可带肥皂、面纸、常用药等(注意药品时效与保存方式)、手电筒、毛巾。

*贵重物品: 身分证、健保卡、存摺影本、少许现金与零钱。

周文智

学历:台北科技大学土木与防灾研究所硕士

经历:消防分队长、技士、组员、科员、股长、技正、科长、警监视察、专门委员、组长

现任:内政部消防署火灾预防组组长

吴非凡

经历:高雄荣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嘉义长庚纪念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嘉义长庚纪念医院急诊科总医师

现任:嘉义长庚纪念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蔡依儒

学历:长庚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博士候选人

经历:台湾妇产科医学会专科医师、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妇产部生殖医学科研究员医师、高雄长庚纪念医院总医师、高雄长庚纪念医院住院医师

现任:嘉义长庚纪念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生殖医学科施术医师

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后苏醒前兆,哪些人不能做心肺复苏

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编辑本段]【方法】1.有效心脏按压:要求产生适当血流,频率100次/分,压/放比相等,中断按压时间控制在5秒钟以内。

2.双人,单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1秒钟以上,并要见到胸部起伏。

4.电除颤:用单向波电除颤时,每给300J(双向波能量为150J)电击后即行5组30:2 CPR,2分钟后再检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气,直接按压100次/分。

6.进一步生命支持:心脏起搏用药首选肾上腺素,也可单用加压素替代第一剂第二剂肾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腆胴。

1.新2008指南最大修改之处:

*将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有过去的15:2改为30:2(I级推荐)

*理由:中断胸外心脏按压明显降低出院生存率,而过度通气会造成神经受损,强调"应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患者(新生儿除外),不管是单人法还是双人法抢救,按压与呼吸的比例统为--30:2

*除此以外,仅针对新生儿或者双人法儿童CPR,其比例则改为15:2

*而一旦建立了高级人工气道,急救人员不再需要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交替实施,即30:2比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以连续100次/分的频率进行心脏按压,同时以10次/分的频率持续人工通气,各唱各的调,按压/通气不再交替进行.

2.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新指南进一步突出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的重要性,要求向抢救者说明(I级推荐).胸外按压必须做到"用力"(能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快速"(按压频率100次/分).应允许胸廓充分回弹,尽量缩短每次胸外按压的间歇期

*新指南建议:在所有抢救努力过程中,包括实施高级生命支持的手法 诸如气管插管.反复除颤.给予复苏药物以及重新检查病人时,均应尽量减少中断胸外心脏按压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为了保证按压的效果,新指南提出当多名急救人员到场时,BLS每2分钟或做完5个CPR周期后,而ACLS每3-5分钟(因不再需要按压/吹气交替),急救人员应轮换"胸外按压者",换人应在5秒钟内完成.相互轮换之前快速检查病人的循环征象,动态评估CPR的效果

*有关心搏骤停的快速判断,除了评价病人的无反应性:包括意识突然丧失.自主R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肢体活动和咳嗽反射均丧失外,新的改进为临终前的异常R亦按心脏停搏对待.急救人员应询问旁观者,特别注意将临终呼吸作为心搏骤停的标志之一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生命急救|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他妈妈如果会,他本可以活着

心肺复苏是一种是用于挽救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生命的重要急救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包括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两大技术,其主要作用为依靠正压通气和按压的方式达到人工呼吸和循环支持的目的。

一般来说对于心跳呼吸停止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真正能恢复自主循环的很少,所以通常建议不要随意终止复苏直到急救人员接手,除非患者有自主运动出现(有不少材料提到每五个循环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但实际上这意义并不太大,反而检查会导致按压终止影响复苏)。

而对于哪些人不应该做心肺复苏,只有一句话:没有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就不应该做心肺复苏。所以,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适应症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一般人,遇到有人无意识倒地,没有呼吸(必须要判断呼吸)一般就可以认为是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不要贸然施救。

吃饭嬉戏打闹

一群小孩在吃饭的时候说话、打闹,突然有位小朋友气道被异物卡住了,情况紧急该如何做?

错误的做法:前两天有个新闻报道的关于6岁男童吃花生被噎,妈妈倒背急甩不幸身亡,就是普通人一般潜意识里觉得异物被卡在喉咙里最好的急救方法就是倒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母亲倒背救急儿子不幸身亡

正确做法:婴儿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流程:

婴儿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流程

婴儿急救法:

1、背部叩击法: 采取背部叩击法如图下:抱起婴儿----使婴儿仰卧于手臂上----翻转成俯卧位,固定下额角打开气道-----用另一手手掌部在肩胛骨之间背部快速叩击5次。

背部叩击法

2、胸部叩击法: 两手及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为仰卧位,头部向下----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部冲击按压,深度为胸部先后径的1/3----重复5次------不能解除梗阻,继续交替进行5次背部叩击和5次胸部叩击。

胸部叩击法

3、取异物:

取异物

4、胸部按压法 :对于无意识、意识不清或是在背部叩击和胸部叩击实施中发生意识丧失的气道梗阻婴儿采取:婴儿心肺复苏法。有关婴儿心肺复苏法,前面文章有介绍可以去了解下,这节不做重复介绍。

成人气道梗阻急救流程:

成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流程

成人急救法 :

1、背部叩击法 (鼓励患者大声咳嗽------救护员站到患者一边,稍靠近患者身后----用一手支撑患者胸部,排出异物时让患者前倾,使异物能从口中出来,而不是顺气道下滑-------用另一手的掌根在两肩之间进行5次大力叩击------背部叩击法最多进行5次。

背部叩击法

2、腹部冲击法 (不适用孕妇和肥胖患者等) 也就是标题中说的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简称海姆立克急救法。

互救法 : 患者立位或坐位-----救护员站患者身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令其弯腰,头部前倾-----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握拳手的拇指侧抵患者剑突和脐之间-----另一手抓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为一个循环-----可以与背部叩击交替进行。

腹部叩击法

自救法:原理和互救法一样如下图:

腹部冲击法

椅背法

3、胸部冲击法:适宜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话患者如孕妇和肥胖者。 救护员站患者身后两臂从患者腋下环绕其胸部-------一手握空心拳,拇指指置于患者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另一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

胸部冲击法

4、胸部按压法: 对于没有意识的气道梗阻患者可采用 心肺复苏法 进行胸部按压,前面有关于心肺复苏讲解,这里不做重复。

胸部按压法

其他比如通过使劲咳嗽使得异物咳出来只能作为辅助方法,可以闻点臭味、刺激性味道来让患者咳嗽呕吐更有感觉和力度。

以上就是关于有备无患!当火灾、地震、台风来临时… 紧急状况时,孕妇避难求生守则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