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6-10 00:06:53 8170
核心提示:文章摘要:本文总结了“十二五”国内氯碱行业发展成就、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氯碱行业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氯碱 “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全文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全文     一、我国氯碱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1.氯碱行业发展现状     1.1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主要氯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部分产品产能也已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生产大国。     2015 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 163 家,总产能达到 3873 万吨/年,其中离子膜法产能 3818 万吨,约占 98.6%,相比 2010 年,总产能增幅在 28.2%。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内蒙古、新疆、河南和浙江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 61.5%。     2015 年底,我国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81 家,总产能达到 2348 万吨/年,其中电石法产能 1918 万吨,约占 81.7%。产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山东、天津、陕西和河南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 62.2%。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增长放缓,退出产能日益增多。“十二五”期间,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 15.5%和 16.0%分别下降到 6.7%和 4.0%。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氯碱行业改变了以往只增不减的发展态势,并且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不断被强化。我国氯碱行业在快速外延式发展之后也不得不直面市场规律带来的小规模、分地域装置淘汰问题。“十二五”期间,约有835 万吨烧碱产能和 625 万吨聚氯乙烯产能退出市场。     1.2 产业集中度提高 产业布局逐步合理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烧碱企业产能规模 10 万吨/年以下(含 10 万吨/年)的比例由 2010 年的 15.4%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9.08%,产能 40 万吨/年以上(含 40 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 2010 年的 17 家增加到23 家,产能占比由 27.1%提高到 37.7%;聚氯乙烯企业产能规模 10 万吨/年以下(含 10 万吨/年)的比例由2010 年的 9.4%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4.8%,产能 40 万吨/年以上(含 40 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 2010 年的17 家增加到 22 家,产能占比由 45.8%提高到 55.8%。     行业分布逐渐清晰。东部省份氯碱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东南部沿海地区也是我国氯碱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依托下游产业的需求支撑和相对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消化。此外,东部地区氯碱产业也探索出与化工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和农药等行业结合的跨界发展新模式;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氯碱行业整体布局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已成为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则在烧碱下游氧化铝行业发展的带动下,烧碱装置能力增长较为明显。东、西和中部地区不同成长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氯碱产业带已逐渐形成。     1.3 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交易方式多样化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利用海外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烧碱每年出口稳定在 200 万吨以上,出口遍及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聚氯乙烯出口到印度、俄罗斯、东南亚和中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 PVC 出口量同比“十一五”增长约 40%,进口量减少约 30%。同时工业盐、乙烯基原料等资源进口已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对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聚氯乙烯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电子交易与现货贸易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物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为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打开了新的通道,为行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选择。     1.4 生产工艺不断优化 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能源和资源消耗有所降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隔膜法装置不断淘汰退出,烧碱离子膜电解槽膜极距改造节电效果明显,氯碱生产过程的余热余压得到进一步利用,相比“十一五”末,行业万元产值耗能源和耗水量分别下降了约 23%和 47%。“十二五”     期间,新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的简单扩大,更多的采用了大型装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促进了能耗、资源消耗和成本的下降,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综合处置,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膜法除硝技术、聚合离心母液废水处理技术、电石渣脱硫技术等末端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三废”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以及低汞触媒、高效气相除汞技术、盐酸解吸技术、含汞废水处理技术等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不断应用,行业环保和汞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通过产业链设计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实现氯、钙和钠资源的多次利用,以及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使得资源整合利用更优化,产品结构更合理,环境更友好,效益更明显。     2.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     2.1 氯碱行业产能过剩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地区项目投资拉动,新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增幅明显。同时,下游行业的消费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但增速明显滞后于产能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的产能过剩有所加剧。此外,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区域性过剩,地区分布不平衡。“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新扩建烧碱产能主要是为了实现氯资源的平衡,配套建设的一些主要耗氯产品,例如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含氯芳烃系列产品、氯乙酸、氯化石蜡、三氯氢硅、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产品的产能都呈现了过剩迹象。中西部地区已成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品的主要供应区域,而主要消费区域则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产能扩张与下游消费区域分布的不匹配造成大量聚氯乙烯和固态烧碱货源需要从中西部地区通过“西货东进”、“北货南下”长途跋涉流向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地区。     2.2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     氯碱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不只是凭借某单一产品的规模实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碱氯平衡”和产品结构的总体竞争力。我国目前有机氯产品、高档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对氯碱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开发力度不够。聚氯乙烯产品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产品少,聚氯乙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应用领域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的领域尚未完全开拓,导致产品在传统应用领域过度竞争,在新兴应用领域竞争不足,不适应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要求。     2.3 效益下降,发展形势严峻     2015 年底,我国烧碱和聚氯乙烯开工率分别为 78%和 68%。“十二五”后期,开工率虽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是行业盈利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5 年期间氯碱行业全行业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面高达 50%以上。“十二五”前半期,上下游行业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氯碱行业的步伐加大,对原有的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冲击。“十二五”后半期直至进入“十三五”,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品消费增速下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主要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低位震荡,氯碱行业盈利状况不会得到太大改善,企业将面对更加严峻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仍旧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压力,特别是北美页岩气技术和中东廉价油气资源带动了相关氯碱产品的出口。随着中国氯碱产能的释放,出口量不断增加,初级产品海外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由于中国是最大的氯碱产品消费市场,国外公司通过技术封锁和在周边国家设厂,争夺新兴国家和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方面形成较大压力。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意识的推动下,行业装备技术水平缓步提升。例如,烧碱生产用离子交换膜已经成功实现国产化,已在 10 多家企业进行评测和推广应用;未来可能带来技术变革的氧阴极技术和催化氧化制氯技术,同样已取得了一定研发进展。行业在产能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要求日益提高,自行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装置不断得到应用。但与此同时,国内氯碱行业技术创新与国外氯碱强国仍有一定差距。我国氯碱产品市场呈现需求层次低、市场空间大、结构不合理的特征,而技术创新又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过程,使得相当部分氯碱企业以旧技术、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取短期利益,而且同类比拼,无序竞争,客观上限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相比发达国家的氯碱企业,国内氯碱企业大部分仍是生产型企业,对先进技术和工艺存在普遍存在“拿来主义” 思想,我国氯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支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还很不足。     国外发达国家均走氯碱行业与石化行业相结合发展大型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尽管我国煤化工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乙烯和丙烯来源多元化,我国由于长期缺乏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总体的协调性,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发展缓慢。有限乙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聚氯乙烯产业的总体竞争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难以实现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经营集约化。     二、“十三五”期间氯碱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1.氯碱行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1.1《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对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总的汞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50%,是现在少数几个仍旧开采汞矿的国家之一,其中,聚氯乙烯行业是我国汞用量最大的行业,汞使用量占全国使用总量 60%,需要使用大量含汞触媒。2013 年 10 月 10 日在日本熊本市举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预计 201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对我国生效,其中约定了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到 2020 年单位产品汞使用量要比 2010 年下降 50%等条件。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是我国开展履约工作最重要领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聚氯乙烯产量和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汞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如不采取有效的削减和减排措施,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不仅面临着履行国际公约的压力,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1.2 美国页岩气开发对我国氯碱行业未来发展形成持续压力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和产量大规模增加,正在成为可能影响全球能源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如今,页岩气正在成为全球乙烯市场的新生力量。北美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产品为普遍以轻质原料为裂解原料的美国石化生产商提供了充足的、具有价格优势的原料。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早已让北美成为全球石化低成本的区域之一。美国乙烯生产的崛起,甚至对极具价格优势的中东乙烯市场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以美国页岩气开发为基础的轻烃制备乙烯进而生产聚氯乙烯,相比目前原油路线以及我国电石工艺路线的聚氯乙烯产品,可节省近一半的成本,市场竞争优势尤为突出。若照此发展,美国页岩气开采向下游延伸到成熟的石化产业链,则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国际氯碱的地位。凭借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更加有利于美国氯碱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和布局,这也必将对中国氯碱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巨大的挑战,甚至会对我国聚氯乙烯市场造成冲击。     1.3 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低碳化考验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启了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碳时代之旅,世界各国将共同行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2014 年 9 月,中国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则(2014-2020)》国家专项规划,确保实现 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45%。氯碱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也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约三分之一的氯碱企业配套建设自备热电,年发电量约在 400 亿千瓦时,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3140万吨。履行国际公约,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决定行业“十三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新变化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0)多边框架下的谈判在过去的十多年停滞不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展开新的贸易框架谈判。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将各占世界经济 GDP40%左右的份额,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却并不在其中。当前多边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正处在贸易体系的转折点。贸易规模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则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力度。发达国家谋划重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2、氯碱行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     2.1 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氯碱行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经济在经历 30 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已经正式告别高速增长步入到“新常态”阶段。氯碱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历年产品产量增长与 GDP 增长保持高度关联性。“十三五”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速度发展,下游需求仍保持一定的增速,这使得我国氯碱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规模增长迅速,呈现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显著特点,这也导致了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发展阶段时,仍旧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布局相对分散、产能结构性过剩等一系列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十三五”,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以创新为驱动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由氯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跨越需要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     2.2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氯碱行业国际贸易迎接新机遇我国氯碱产品出口主要流向与“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基本相符。当前我国烧碱每年出口量基本稳定在200 万吨以上,出口国家基本涵盖了“一带一路”的 64 个国家。烧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材料,为这些国家的基础产业,如化工产品、纺织、印染、有色等行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重要补充。同时,我国聚氯乙烯每年出口量在 100 万吨左右,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量约占总量的 90%,特别是印度、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已成为我国聚氯乙烯贸易的重点国家,仅出口印度就占到总出口量的 30%2015 年中国人均消费烧碱 22 千克,消费聚氯乙烯 12 千克。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一带一路”国家对烧碱和聚氯乙烯需求潜力巨大。     2.3 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约束     发展清洁生产、绿色化工、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和必然趋势。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环保政策、规范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取消电价优惠政策实现差别电价以及行业准入等具体产业政策上。对氯碱产业特别是聚氯乙烯产业特性而言,能源、原材料、资源结构和技术装备对聚氯乙烯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比较大。“十三五”期间,国家仍将可能采取的是宏观经济调控下的高价能源政策。同时,随着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电价政策等改革的深入推进,初级基础原料和能源、矿产资源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带来基础生产资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相应上升。     在环保方面,从生产环节来看,氯碱行业产品品种多,相应产出的副产品也较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较多,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聚氯乙烯是最重要的耗氯产品,其耗氯量约占全国氯气产量的 40%,影响电石法聚氯乙烯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汞污染防治。随着中国汞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国际《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即将对我国生效,电石法聚氯乙烯汞污染防治问题的重要性更加显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