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大虾怎么做好吃,爆炒大虾的家常做法

   2023-03-23 10:06:36 网络1000
核心提示:爆炒大虾怎么做好吃材料南美对虾,牛肉酱,料酒,酱油,鸡粉,油,辣椒,姜片做法1.锅中倒油烧热,放入辣椒和姜片。2.放入南美对虾翻炒片刻,加入半匀牛肉酱,翻炒均匀。3.加入料酒,酱油翻炒,(尝一下口味重的可以再加点盐)。4.炒至汤汁收干,加入

爆炒大虾怎么做好吃,爆炒大虾的家常做法

爆炒大虾怎么做好吃

材料

南美对虾,牛肉酱,料酒,酱油,鸡粉,油,辣椒,姜片

做法

1.锅中倒油烧热,放入辣椒和姜片。

2.放入南美对虾翻炒片刻,加入半匀牛肉酱,翻炒均匀。

3.加入料酒,酱油翻炒,(尝一下口味重的可以再加点盐)。

4.炒至汤汁收干,加入少量的鸡粉,即可装盘盛出。

青萝卜炖牛肉能和大虾一起吃吗?

虾的蛋白质含量很丰富,但是吃虾时还是有很多禁忌的,很多食物不能和虾一起吃,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中毒,虾和牛肉能够一起吃,但是和维生素C的水果就不适合了。

一、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虾肉中含有高浓度五价砷化合物,其本身对人体无害,但若同时服用大量维生素C时,五价砷会被还原成三价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会导致急性砷中毒,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吃虾时不要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如柠檬、柑橘等。

二、鞣酸含量较多的食物

因为虾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如果同含鞣酸量较高的食品一起吃,不仅会降低虾肉的营养成分,而且会使其中的钙类与鞣酸结合,生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物质,导致呕吐、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因此,茶叶和柿子、葡萄、石榴、山楂等含鞣酸较多的食物,不宜和虾一起吃。

三、不能和虾一起吃的其他食物

南瓜:虾和南瓜同食会引起痢疾,可以用黑豆、甘草解毒。

果汁:吃虾喝果汁会导致腹泻。

黄豆:虾和黄豆同食会消化不良。

红枣:虾皮和红枣同食会中毒。

金瓜:虾和金瓜同食会出现拉痢。

番茄:河虾与番茄同食容易出现食物中毒。

猪肉、鸡肉:海河虾子万万不可同猪肉、鸡肉同食,同食会产生肝肾衰竭。

四、虾的吃法有哪些?

茄汁明虾

原料:明虾半斤、青豆两勺、笋丝少许、生姜、葱、糖、番茄酱、生粉盐、味精适量。

做法:

1、大明虾剪去头须及长脚洗净沥干,笋、青豆洗净备用。

2、烧红锅,下油,爆香姜和葱,放入明虾两面煎至金黄五层熟,加入料酒,盐,少许清水加盖焖三分钟加番茄酱烧至汁浓,即可上盘。

3、烧红锅下油,笋丝及青豆翻炒加盐,味精,湿生粉勾芡待滚后淋在明虾边,便可食用。

油爆大虾

原料:活大河虾350克,酱油20克,葱段2克,醋15克,白糖25克,熟菜油500克,绍酒15克。

做法:

1、将虾剪去钳、须脚,洗净沥干水。

2、炒锅下菜油,旺火烧至九成热(冒起青黑色的烟),将虾入锅用手勺不断推动,约5秒钟即用漏勺捞起,待油温回升到八成热,再将虾倒入复炸10秒钟,使肉与壳脱开,用漏勺捞出。

3、将锅内油倒出,放入葱略煸,倒入虾烹入绍酒,加酱油(不要太多,多了影响虾的颜色,不美观)、白糖及少许水,颠动炒锅烹入醋,出锅装盘即成。

青萝卜炖牛肉能和大虾一起吃。

白萝卜:白萝卜忌与胡萝卜、橘子、柿子、人参、西洋参同食。

牛肉(瘦):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白萝卜:白萝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美食,含有丰富的维A、维C、淀粉酶、氧化酶、锰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亚硝胺,从而起到抗癌作用。对于胸闷气喘,食欲减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疗作用。

扩展资料:

牛肉(瘦):牛肉中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

同时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还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以及体内的营养等成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萝卜炖牛肉

以上就是关于爆炒大虾怎么做好吃,爆炒大虾的家常做法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