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表(水溶液里)

   2022-12-28 06:51:14 网络1130
核心提示: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

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表(水溶液里)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我们称之为饱和溶液。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意味着溶剂为水,比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认为是具有同样的意思。溶解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一种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由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温度、溶解过程中所伴随的熵的变化以及其他物质的存在及多少,有时还与气压或气体溶质的分压有关。因此,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好能够表述成:“在某温度,某气压下,某物质在某物质中的溶解度为xxxx。”,如无指明,则温度及气压通常指的是标准状况(STP)

溶剂通常分为两大类: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溶剂种类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溶其所似”。意思是说,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在有机化学中一般会用到的溶剂有丙酮、乙醇、水和苯。

水以及非极性溶剂是不能互溶的;如果你非要这么做,它们也不会形成均一的混合物,最终会分离为两层,又或者是形成看起来像牛奶一样的乳浊液。

溶解性

①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溶解是物理变化。

③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固体)

难溶(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0℃) <0.01g 0.01~1g 1g~10g >10g

④利用溶解性可有以下应用:

a、判断气体收集方法

可溶(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取气法

如:CO2而H2,O2溶解性不好,可用排水取气法。

b、判断混合物分离方法

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性明显不同时,可用过滤法分离。

如:KNO3(易溶)与CaCO3(难溶)可用过滤法分离;

而C与MnO2二者均不溶NaClKNO3均易溶,都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溶解度算法: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通常为水)

单位: g/100g水

[编辑本段]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 , 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④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 (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 (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 (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 (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 (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性口诀五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溶解性口诀六

钾钠铵硝溶

强溶弱不溶

特例:1.高氯酸的钾,铷,铯盐溶解度很小.

2.高氯酸银溶解度很大,5570 g/L

3.氟化银溶于水,且溶解度较大.1800 g/L

一斤盐溶解于一斤水中,最后能得到两斤重量吗

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与分析能力。3、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学会设计三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准备:盐、糖、小石子、墨水、淀粉、油、冰糖、水、玻璃棒、热水、汤勺。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故事导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从前森林里有一只小毛驴,它要运一袋盐过河,走到河中间的时候一不小心滑到了,盐泡进到水中,当它上岸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而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食盐在水里真的消失了吗?2、通过食盐溶解的视频,让学生发现食盐真的在水中消失了。从而引出溶解的概念。如果一种物质,能像盐一样,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就说它在水中溶解了,这种现象叫溶解。3、盐能在水中溶解,那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呢?拿出实验材料,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当猜到油和淀粉的时候,有学生出现分歧了。教师趁机说:“那怎样才知道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引出实验。二、活动一:试一试(1)小组实验:分别把少量的盐、糖、小石子、墨水、淀粉和油加到水里,搅拌,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实验材料 食盐 糖 石头 墨水 油 淀粉你的猜想实验结果(2)小组交流、汇报。(3)师小结: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溶解的。三、活动二:创设情景,引入探索。1、非常抱歉,今天老师的喉咙有点痛,为了不影响上课,先喝一杯糖水,说完在纯净水中加入糖块,喝一喝,说怎么不太甜?2、教师设问:加了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4、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教学设想: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5、小组讨论,猜想假设(1)小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呢?(2)猜想假设:搅拌、加热、把冰糖弄碎,可能会加快冰糖溶解。(3)谈话: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讨论中猜想出加快溶解的方法,并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四、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课件展示:(实验要求:①确定小组实验课题;②认真操作,细心观察;③填写好实验报告单。)2.小组成员商量,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课题和报告单。3.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汇报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4.教师小结: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能互相配合,动脑筋想办法,并亲自动手实践,用搅拌、加热、把物体弄碎的方法使物体加快了溶解。活动记录:实验材料 冰 糖猜想方法(教学设想:探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探究方法集体商定,相互交流;探究过程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学生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综合运用,解决问题1.叙述:用搅拌、加热、把冰糖弄碎的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溶解。2.提问:怎样做才能使冰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呢?3.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汇报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4.教师小结:先把冰糖弄碎放入杯中,再倒入热水,最后用筷子搅拌,可以使冰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教学设想:学生再次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解决了提出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六、联系生活,拓展知识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2.小组讨论,进行汇报。3.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加快溶解方法的运用。(冲剂饮品、茶水、肥皂)(教学设想: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运用于生活实践。)七、欣赏——领悟1、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水体:浩瀚的大海、幽雅的湖泊、奔流的大河、潺潺的小溪、飞下的瀑布、神奇的涌泉……2、让学生谈谈感受。3、教师发出倡议: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八、作业拓展:回家后把茶叶泡在热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Pr中 胶片溶解 和 交叉溶解 有什么差别?

一斤盐溶解于一斤水中,最后不一定能得到两斤重量。首先要判断一斤水和一斤盐混合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物理反应:

如果只考虑物理反应,那这其中就不会有任何新物质产生。而且一斤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完全溶解于一斤水里面的。不管怎么说,一斤盐在一斤水里,这二者相加,肯定符合1+1=2,所以这个混合物的重量就是2斤。

化学反应:

如果要考虑化学反应出现的变化,这个看似简单的1+1=2就肯定不成立了。化学反应不是两种物质简单相加就能保持总量不变那么简单了。因为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

这新的物质有的活泼,有的不活泼,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有的看得见的物质,不容易称出总量,有的看不见的物质,倒是很容易称出总量。到底是1+1=2,还是1+1大于或者小于2,可以说,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扩展资料:

一斤食盐溶解于一斤水中,最后是得不到两斤重量的。用质量守衡定律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都偏离了问题的本质。质量守恒定律是指的“质量“,而提问的是数量问题,这就跑偏了题目。我们知道水和盐混合后,是不产生化学反应,然而水和盐混合后,对任何器具的腐蚀特别强,即触即蚀。

很快就会损耗一部分。所以最后是得不到两斤重量的食盐溶液的。最后是否等于二斤,则要考虑在此过程中是否反应产生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食盐溶于水是物理变化,并没有产生气体。

只是因物质分子间有间隔,在溶解过程中体积稍微变小,若考虑空气浮力的话,总重量会有极小变化。因物体体积越小,所受空气浮力越小,则重量比原来略大,但质量不受浮力影响。

若考虑分子运动,水分子会通过运动而部分扩散到空气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分蒸发,则总质量略小于二斤。事实上,在溶解过程中,蒸发的水分极少,几乎可忽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守恒定律

1、原理不同:

(1)“交叉溶解”

是在淡入剪辑 B 的同时淡出剪辑 A。交叉溶解过度效果是先把轨道后面的剪辑B的入点先加载透出,然后再加载轨道前面的剪辑A的出点,然后再在这个过程中做了透明度的过渡。

(2)“胶片溶解过渡”

是混合在线性色彩空间中的溶解过渡(灰度系数 = 1.0)。把混合在线性色彩空间中的溶解过渡。

2、适合的情况不同:

(1)如果希望从黑色淡入或淡出,也很适合在剪辑的开头和结尾采用“交叉溶解“。

(2)“胶片溶解”过渡以更现实的方式进行混合;适合于想溶解应有外观的时候。

扩展资料:

渐隐为黑色过渡:

“渐隐为黑色”使剪辑 A 淡化到黑色,然后从黑色淡化到剪辑 B。

注意:在剪辑的开头或结尾使用“渐隐为黑色”也将影响下方轨道上的视频,因此当希望获得简单的目标剪辑淡入/淡出结果时,有时会出现意外结果。此交叉溶解过渡可能更适合此用途。

渐隐为白色过渡:

“渐隐为白色”使剪辑 A 淡化到白色,然后从白色淡化到剪辑 B。

抖动溶解过渡

“抖动溶解”使用抖动算法将剪辑 A 淡化到剪辑 B。可以指定以下任一选项:

1、边框宽度增加抖动大小。默认值为零。

2、边框颜色确定用于抖动的颜色。默认值为黑色。

3、抗锯齿质量默认为关闭。

参考资料来源:ADOBE官网-Pro中的视频效果与过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R(adobe premiere)

以上就是关于不同物质的溶解性表(水溶液里)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