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初级护士》试题(3)

   2022-12-27 23:38:56 网络640
核心提示:A、 皮试部位可取前臂掌侧上段 B、疑似阴性可用原液重做 C、注射后可让病人散步20min返回观察反应 D、配皮试液应有固定的溶液 59、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

卫生资格《初级护士》试题(3)

A、 皮试部位可取前臂掌侧上段

B、疑似阴性可用原液重做

C、注射后可让病人散步20min返回观察反应

D、配皮试液应有固定的溶液

59、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60、青霉素引起血清病反应的`临床表现是:

A、 胸闷、气促、发绀

B、血压下降、四肢凉

C、头晕眼花、四肢麻木

D、发热、关节肿痛、淋巴肿大

61、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是:

A、肺水肿

B、脑组织充血

C、脑组织缺氧

D、毛细血管扩张

62、哪项除外,属于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A、 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

B、胸闷、气急、濒死感

C、全身淋巴结肿大

D、皮肤瘙痒、荨麻疹

63、肌肉注射引起硬结的主要原因是:

A、同时注射多种药物

B、病人肥胖

C、针头细小、进针深度不够

D、末做到一慢

64、为病人静脉注射时,推药有阻力,抽之有回血,无肿胀,但病人有痛感,可能是: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阻塞

C、静脉痉挛

D、针头斜面部分穿透下面血管壁

65、使用青霉素正确的方法是:

A、青霉素过敏者再次用药时须重做过敏试验

B、试验结果阴性者,今后再用时可免做过敏试验

C、青霉素外用时可不做过敏试验

D、注射之前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

66、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穿刺的用物:

A、10ml注射器

B、9号针头

C、无菌手套

D、压脉带

67、病员张某,因TAT试敏阳性而采取脱敏注射法,在第2次注射后出现气促、紫绀、胸闷、伴频危感,面色苍白,意识丧失。下列处理哪项除外:

A、 停药、平卧就地抢救

B、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C、给氧气吸入、激素治疗

D、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

68、使用药物前,哪项除外则不能应用:

A、变色

B、发霉

C、沉淀

D、遇光变质

69、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阻塞症状呈:

A、头昏眼花

B、气促濒死感

C、四肢麻木

D、血压下降

70、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使用肾上腺素的目的下列哪项不妥: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收缩血管、减小外周阻力

C、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

D、升高血压

71、王某,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下列措施哪项错误:

A、 报告医生,修改治疗方案

B、告知病人、家属、以后要再用青霉素一定重做试敏

C、在体温单、床头卡或门诊卡醒目注明青霉素阳性标记

D、做好急救准备

72、哪项不是皮内注射忌用碘酊消毒皮肤的原因:

A、因碘对皮肤有刺激性易引起假阳性反应

B、避免以后出现局部色素沉着

C、避免脱碘不彻底影响局部反应的观察

D、避免与碘过敏反应相混淆

73、臀部肌肉注射时,定位哪项除外均是错误的:

A、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上

B、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外,二指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内

C、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4处

D、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在线的上1/3处

74、下列哪项不是给药原则的五个准确的内容:

A、准确的药物

B、准确的剂量

C、准确的方法、时间

D、准备地点

75、给药中护士的职责哪项有误:

A、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的原则

B、评估病人情况

C、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D、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76、静脉注射后的评价标准哪项不妥:

A、严格查核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

B、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评估病人的用药反应

C、注射时病人诉疼痛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注射

D、控制药物注入的速度

77、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时,常用的静脉哪项不是:

A、额上静脉

B、头静脉

C、眶上静脉

D、颞浅静脉

78、小儿头皮静脉的特征哪项错误:

A、血管呈微蓝色

B、管壁厚不易压瘪

C、血流方向向心

D、注药时阻力小

79、小儿头皮动脉的特征哪项错误:

A、血管有搏动

B、血流方向离心

C、血液呈暗红色

D、注射时呈树枝状突起

80、股静脉注射操作哪项不妥:

A、 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

B、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并消毒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

C、在腹股沟中1/3交界处,左手示指触及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在其外侧 0、5cm处垂直刺入

D、抽动活塞见暗红色回血,可注入药物

81、不是静脉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是:

A、刺入过深

B、刺入过浅

C、针头斜面末完全进入血管内

D、皮下脂肪过多

82、下列不同病人穿刺时方法不妥的是:

A、 水肿病人——先按揉局部,使血管显露

B、 休克病人——从穿刺部位上方向穿刺部位推揉使血管充盈

2020-10-09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26)

本电子版内容如与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文本有出入,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文本为准。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Standard for Venous Industry based Eco-industrial Parks(On trial)2006-06-02发布2006-09-01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i目次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定义4基本要求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6标准实施前言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本标准规定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条件和指标。根据生态工业的特征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由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部分组成,并进一步细分为20个指标。随着生态工业理念和实践、废物资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标准将适时修订完善。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6月2日批准。本标准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3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环发〔2003〕208号)。《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环发〔2005〕114号)。《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HJ/T181-2005)。3定义3.1静脉产业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3.2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3.3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4基本要求4.1基本条件(1)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各项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2)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3)入园项目及园区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和开发的技术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已对园区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评审。(5)园区建设符合国家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相关要求。(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已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的论证,并经当地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批准实施。4.2指标注:带*的指标为选择性指标,根据各园区废物种类进行选择。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5.1常见指标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以行政管理部门相应的指标数据和计算方法为准。5.2定量指标数据采集环境类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监测方法执行,非环境类指标的数据采用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5.3计算方法5.3.1人均工业增加值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它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计算公式:人均工业增加值(万元/人)=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5.3.2静脉产业对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静脉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园区工业增加值的百分比,综合反映静脉产业对园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公式:静脉产业对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5.3.3废物处理量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处理废物的总量。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4废旧家电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废旧家电资源化量占园区废旧家电处理总量的百分比。处理总量:指报告期内园区处理的废旧家电总量。计算公式:废旧家电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5报废汽车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报废汽车资源化量占园区报废汽车处理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报废汽车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6电子废物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电子废物资源化量占园区电子废物处理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电子废物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7废旧轮胎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废旧轮胎资源化量占园区废旧轮胎处理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废旧轮胎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8废塑料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废塑料资源化量占园区废塑料处理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废塑料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9其它废物资源化率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其它废物资源化量占园区其它废物处理总量的百分比。其它废物:指除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电子废物、废旧轮胎和废塑料以外的废物。计算公式:其他废物资源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指标解释:指园区最终排放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通常指实施资源化后仍无法避免产生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是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主要方式为焚烧和安全填埋。计算公式: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1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指标解释:指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吨/万元)=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2入园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解释:指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入园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3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指标解释:指园区具备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能力,处理处置设施在园区内外均可。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4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指标解释:指园区具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5园区环境监管制度指标解释:指园区环境监测及管理制度健全,具备环境应急反应能力,建立了环境应急预案。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6入园企业的拆解和生产加工工艺指标解释:指入园企业的拆解和生产加工工艺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7园区绿化覆盖率指标解释:指园区内各类绿地的总面积占园区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园区绿化覆盖率(%)= *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8信息平台的完善度指标解释:指园区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程度。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发布废物交换信息、再生产品的交易信息三个方面。其中创建局域网占30%,发布废物交换信息和再生产品的交易信息各占35%,要求信息平台的完善度达到100%。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5.3.19园区旅游观光、参观学习人数指标解释:指园区接待观光、学习人员的总数,通常以年为统计期。数据来源:统计部门,园区管理部门5.3.20园区编写环境报告书情况指标解释:指园区定期编写环境报告书的情况,通常一年一期。该指标要求编写的环境报告书真实反映园区环境质量状况、资源与能源减量使用、废物减量排放等方面内容。数据来源:统计部门,环保部门6标准实施本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6丨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1、输液源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我们知道,决定一场战役胜败的,不仅在于有多少战斗力强的士兵,也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威力强劲的炮弹。

能够把这些决定胜负的“能量”投放到战场上,至关重要。

在医学上,药、液体、营养、电解质、白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甚至血液等等,都是治病的能量。

如果这个系统失效,结局是什么呢?

输液源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19世纪,英国霍乱爆发。这种病导致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就是能量投放系统失效。

我解释一下。

得了霍乱的病人会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的病例,几个小时就可能脱水而死。

病人无论吃进去啥,喝进去啥,立刻就会拉出来。腹泻又造成了严重脱水,体内电解质也会发生紊乱。

这个时候,怎么通过口服这个原有的能量投放系统,补水、给药、给营养呢?

这个系统失效,自然就会危及生命。

1832年,相当于清朝道光年间。有个英国医生托马斯(Thomas Latta)想到:既然全身的血管是连在一起的,那么把液体通过血管输进去,不就可以解决能量投送问题了吗?

虽然这个理论很早就存在,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实施过。

托马斯反复地做试验,做研究。最后他实现了。

托马斯尝试着把煮沸的盐水输进病人的血管里。煮沸是为了通过加热来消毒。

当时,托马斯的病人是一个得了霍乱的老年女性。她意识微弱,眼眶凹陷,皮肤苍白。这都是严重脱水的症状,病人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托马斯说:“我都担心还没有准备好输液的器械,病人就会马上去世。”

但是,当液体一点一点进入到她的血管时,这个病人的脉搏逐渐变得清晰有力。半小时后,病人的声音开始变得坚定。病人说:“现在,我最需要的是睡一小会儿。”

这个技术,发表在1832年6月23日医学著名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 )杂志上,这种方法开始传播。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托马斯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但是当时很多理论还不完善。

比如,盐水的浓度应该是多少?电解质是什么比例?如何正确消毒?所有这些关键因素在当时都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一直到70年后,当电解质平衡理论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阐释之后,静脉输液技术才迅速推广开。

到了1972年,美国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1980年,这一学会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从此,INS标准成为了世界各地静脉输液治疗的指南。

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2014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静脉输液国家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从此,静脉输液技术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安全。

静脉输液就是这样从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2、输液技术广泛迭代

比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怎么给药呢?这些病人全身的皮肤都烧坏了,怎么找血管呢?

这个时候,医生可以深静脉穿刺。

也就是从颈部,或者从大腿根,或者从锁骨下,把一根无菌导管放到深部的、更粗大的血管里,输送药物。

再比如,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病人,化疗药有刺激。用表浅的血管就容易得静脉炎,就需要刚才说的这些深部大血管。

但是,化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每次都穿刺,病人太痛苦了,而且也不安全。

那怎么办呢?

以后每次给药,把药直接打到这个“港口”里,然后药就能进入人体了。这样的装置,不仅安全、无菌,还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洗澡、游泳。

输液港示意图

再比如,肿瘤病人的用药,经过血液稀释,人体代谢之后,能达到癌症组织的药物浓度就低了很多。

如果加大药量,药物浓度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加。

肿瘤科的医生就开发出介入治疗。

也就是把导管直接放置到供应肿瘤组织的那根血管里。局部给药,既增加了药效,还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比如,静脉营养。

在我国,有一个著名的“无肠女”的病例。这个女孩因为大面积肠坏死,医生不得不切掉了她所有的小肠。

我们知道,营养主要是通过肠道吸收的。病人没了肠子还怎么活呢?

讲到这里你应该猜到了,就是通过静脉把营养输进去。

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电解质,这些生命必须的能量物质,按照合适的比例,计算好热卡混在一起,通过静脉血管输送到她的身体里。

在这条新通道的支持下,她健康地活了30年。其间,她还成功怀孕,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这都是静脉输液带来的奇迹。

毫无疑问,今天的静脉输液技术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治疗技术。

我们应该记得,这项技术源于人类危难之际,它挽救过无数生命。从此,医生利用这条新通道,把能量、把生的希望投放给人体。

3、各种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目的是解决新问题。

举几个你熟悉的例子:

比如,在我国每年有110多万早产儿出生。这其中就有很多离开母体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

在母体内孩子可以获得温度,还可以从母体摄取营养。一旦离开母体怎么办呢?

既然生出来的孩子不能再回子宫,那就换条思路:在体外模拟一个“子宫”。

用一个恒温的早产儿温箱,保持恒定温度、湿度,同时给孩子营养、补液。

这样一项技术,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的新生命。这个温箱就是一种新思路。

新生儿温箱

再比如,尿毒症病人的肾没办法工作了,体内的毒素也就清除不出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清除这些毒素。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可以利用分子弥散原理,让这些毒素物质排到体外。替代器官的功能,同样也是一条治病的新思路。

对于病情不适合透析,或者能够有机会等到捐献器官来源的病人,还可以肾移植。

在未来,还有可能利用人工制造出新的肾脏,完全解决器官来源和排异问题。这都是新思路。

4、 医学就是不断地转换思路,开发新技术,寻求新通道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因为战争,东巴基斯坦有大量的难民涌入难民营。

当时正值雨季,霍乱爆发了。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尤其是儿童,在短期内感染上了霍乱。

这个时候,静脉输液却行不通了。

为什么呢?

因为几百万人需要同时输液,到哪里找这么多医生护士呢?又如何保证输液安全?

而且,每天一套输液设备加上液体,就要上百块钱。如果几百万人同时需要,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国家,怎么承担?

这个时候,曾经帮人类抵抗霍乱的新思路——静脉补液,遇到这次的霍乱却成了死路。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再次寻找新通道。

医生们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转回消化道。

经过研究发现,即便在腹泻的时候,肠道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吸收。

在今天,儿童腹泻,多数情况通过口服补液就可以解决了,只有严重病例才会需要静脉补液。静脉输液未必比口服来得更快。

每项医疗技术都有各自的适应症,有各自的优缺点。

今日得到:

1、在医学上,药、液体、营养、电解质、白蛋白、氨基酸、葡萄糖,甚至血液等等,都是治病的能量。给药途径,本质上就是一种“能量投放系统”。

2、病人病情的危急程度,是倒逼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静脉输液就是这样从最原始、最初级的阶段,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832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试着把煮沸的盐水输进病人的血管里,救治了一些霍乱的病人。

70年后,当电解质平衡理论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得到阐释之后,静脉输液技术才迅速推广开。

1972年,美国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1980年,这一学会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INS标准成为了世界各地静脉输液治疗的指南。

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2014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静脉输液国家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4、静脉输液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让医生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能量投送通道。

比如,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肤都烧坏了无法找血管,采用——深静脉穿刺

比如,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病人,化疗药有刺激,用表浅的血管就容易得静脉炎,就需要深部大血管,而且化疗一次很痛苦,采用——“输液港”的技术。

比如,肿瘤病人的用药,经过血液稀释,人体代谢之后,能达到癌症组织的药物浓度就低了很多。如果加大药量,药物浓度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会增加,这时采用——介入治疗

5、比静脉输液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带给医学的一个思路。这就是在治病过程中,总能遇到一条老路在新困难面前走不通了,那么,就必须开拓一条新路。

6、纵观医学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在老路走不通,或者走不好的情况下,医生必须转换思路,从而诞生的。这些新技术的出现,目的是解决新问题。不同的技术具有各自相应的适应症,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这些技术让医学目标越来越逼近患者需求。

7、在未来,还有可能利用人工制造出新的肾脏,完全解决器官来源和排异问题。这都是新思路。医学就是不断地转换思路,开发新技术,寻求新通道的过程。

8、 重点:. 静脉补液诞生于霍乱,它是一个新的能量投放系统。 . 新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打开新思路的过程。

9、发现一条走不通的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卫生资格《初级护士》试题(3)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