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圣王翬《春夏秋冬》花鸟图

   2023-05-10 08:33:03 网络1090
核心提示:康熙三十年(1691年),60岁的 王 翚由其画学弟子、时任兵部左侍郞的宋骏业推荐,以布衣应诏供奉内廷,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完成,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其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且与

清代画圣王翬《春夏秋冬》花鸟图

康熙三十年(1691年),60岁的 王 翚由其画学弟子、时任兵部左侍郞的宋骏业推荐,以布衣应诏供奉内廷,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完成,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其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且与 王 原祁二人有“画圣”之称。60岁以后,由于求画者甚多, 王 翚的作品多为应酬之作,难免粗制滥造,还出现了不少代笔画。又由于其技法纯熟,形成了一定的格式,下笔往往带有习气, 不及以前的作品生动清新。

王 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祖上五世均善画,曾祖 王 伯臣,善画花鸟,祖父 王 载仕,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父亲 王 云客也善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 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得到 王 鉴、 王 时敏的提携和悉心栽培, 王 翚的画艺骤进,声名鹊起。在游学于 王 时敏时, 王 翚摹仿李成、董源、巨然、赵令祉、米友仁、黄公望、吴镇、倪瓒、 王 蒙、曹知白、陈汝言等宋元名家的典范图式,笔墨纯正,色彩清新,熠熠生辉,号称“集宋元之大成”。

王 翚的山水画既师法古人,又师法自然,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创立了所谓南宗笔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故 王 时敏称“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为一”。在 王 翚35岁到60岁之间,其作品最为精彩,技法精巧,清丽工秀,有“合南北为一手” 的独特风格。时与 王 时敏、 王 鉴、 王 原祁、吴历、恽格齐名,被称为“四 王 吴恽”,又称“清六家”。

此画王翬早期作品四季花鸟图,在春夏秋冬四季自然景观之中配以工笔花卉禽鸟。此画为王翚的孤品,四副画代表不同季节,是以人们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鲜花,飞鸟等自然界生灵做为表现,寄寓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此四幅画气韵高古,作品看起来饱满而又灵动,画面典雅中透出浓艳,画风工笔勾勒老辣,一花,一枝,一叶,一鸟都栩栩如生,落款清晰朱砂印章深刻,四季呈现色彩优美,极富创意,也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目前中国文史馆都没有王翚花鸟鱼虫有关记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画法

我国在近代史刚开始的时候,被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被“强盗”们抢去了不少举世无双,让他们格外眼红的好宝贝。虽然近年来有的国家面子上挂不住,会多多少少的展示其慷慨大度的大国作风,将他们曾经略夺的东西象征性的送还一点点。

也有不少东西被政府或者个人通过拍卖买下来之后带回国家,但是仍然还有很多原本属于我们的古董宝贝流落在国外,甚至已经成了国外某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首当其冲的就是明朝永乐大帝的宝剑。15世纪制作于明朝皇家兵器工坊的永乐大帝宝剑,本来是永乐帝赠与西藏活佛的礼物,保存非常完整,制作很是精良。后因战乱不知流落何处,却在1991年的时候,有消息证实英国皇家机械博物馆出资10万英镑,将这柄剑从民间买了过来,并且把它当做了镇馆之宝。

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也有很多中国古代的瑰宝,像康熙皇帝的玉如意,这已经是历史价值稍低的宝贝了。

而像《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这些从龙门石窟中抠下来的珍贵历史遗产,因为被盗凿而变得千疮百孔。

此外,这里更是有五代时期董源的《溪岸图》,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绘画的世界三大名迹之一,现在也成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宝贝。

日本是在近代对我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在盗走文物这方面,日本做得也是最为过分。毕竟,他是想着将整个中国都收入囊中的野心无比大的。拿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来说吧,博物馆一号展厅名为“中国雕刻”,共有26件南北朝与唐代文物。

而其东洋馆的第二层五个陈列室,其中更是有多达187件中国的各个朝代的各种珍贵文物。而在中国绘画书法陈列室里,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明代朱端的《寒江独钓图》、清代赵之谦的《花卉图》都在其中陈列。这些也只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国外各大博物馆里,源自我国的珍贵藏品还有很多,这些藏品时时刻刻彰显着西方国家在那个时期的丑恶行径,也狠狠抽打着中国的脸面。希望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提升,有朝一日,终能将那些被别人夺走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拿回来!

清,邹一桂《玉堂富贵图》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清朝画家中有没有蒋南沙这号人物啊

《玉堂富贵图》轴,清,邹一桂作,绢本设色,纵197cm,横96cm。

此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还用石青衬底。牡丹敷以淡粉,用重粉点染边缘,显得晶莹剔透、庄重典雅。整个画面热烈而秀雅,韵味十足。

汉代皇宫有“玉堂殿”,后世以“玉堂”指翰林院,“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的意思是职位高升指日可待。“富贵”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指富裕而显贵的意思。民间常以兰花象征玉堂,牡丹花象征富贵,这两种花卉图借喻玉堂富贵,祝愿职位高升,富裕显贵的意思。

邹一桂(1686年-1772年)清代官员,画家。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擅画花卉,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清史稿》称他“画工花卉,承浑格后为专家。尝作《百花卷》,花题一诗,进上,上深赏之,为题百绝句”。著有《小山画谱》、《大雅续稿》。

感谢收看,阳阳说画致力于为您呈现精美画卷。

欢迎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

有,他本名蒋廷锡(1669年-1732年)江苏常熟人。字扬孙,一字西君,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卒后谥文肃。中国清代画家。擅长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曾画过《塞外花卉》70种,被视为珍宝收藏於宫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经延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1669—1732)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蒋廷锡把陈梦雷的名字涂掉,写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共收医书520卷,采集历代名医著作,为中医学类书之冠。著《青桐轩秋风》、《片云诸集》。卒年六十四。康熙五十七年(1718)作《牡丹扇面》,康熙五十九年(1720)作《岁岁久安图》、《桃花鹦鹉图》。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轴,现藏中国美术馆;《花卉图》卷,现藏南京博物院。

以上就是关于清代画圣王翬《春夏秋冬》花鸟图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