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刹车片执行标准新国标好还是老国标那个好

   2022-08-31 10:02:34 网络540
核心提示:汽车刹车片执行标准新国标好。新国标要求将标签中的摩擦系数改为“设定摩擦系数”,并对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重新作了规定。新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主机配套测试方法——拖曳试验(又叫克劳斯试验),与老标准所用的测试设备也完全不同,能够更好的反映

汽车刹车片执行标准新国标好还是老国标那个好

汽车刹车片执行标准新国标好。

新国标要求将标签中的摩擦系数改为“设定摩擦系数”,并对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重新作了规定。新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主机配套测试方法——拖曳试验(又叫克劳斯试验),与老标准所用的测试设备也完全不同,能够更好的反映制动片的摩擦性能。在我国标准持续更新的过程中,行业会越来越规范。

简单粗暴的解释一下“拖曳距”Trail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注意哪些事项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扩展资料:

危化品使用场所安全检查“十要点”

1、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志、职业危害告知卡;

2、产生可燃蒸汽、有毒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与其他区域隔断;

3、产生可燃蒸汽、有毒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采取有效抽排风;

4、散发可燃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5、使用易燃液体和散发可燃蒸汽的作业是否远离火源热源;

6、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使用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7、是否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进行敲打、开启、搅拌作业;

8、是否违章使用白电油等挥发性溶剂擦拭、清洗生产设施设备;

9、生产线使用危险化学品是否采用专用容器瓶分装并标示;

10、生产车间是否超量存放危险化学品(远远超出当天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启动涉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的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了解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我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1.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负直接管理责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遵章守纪的责任。

2.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配备安全生产专职或 *** 管理人员,指定作业负责人以及作业监护人员。

3.应当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应当配备并建立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设施和监管制度

5.应当配备足够的救援设施,包括救援设备和呼吸装置等。完善作业条件和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包括氧气、有害气体检测设备。

6.应按规定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7.应当对作业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

8.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工作的人员须经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

【简介】:

1.定义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2.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封闭、半封闭设备: 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地下有限空间: 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地上有限空间: 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3.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作业人员进入有缺氧危险、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中毒或粉尘危害等危险的所有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安全防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之前,我们要先对其进行通风,确保空间空气含氧量在19.5%以上,并对空间进行彻底清理,在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对有限空间进行持续的通风,并且要使用气体检测仪对有限空间中的气体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有限空间缺氧或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增加, 如果有异常情况出现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撤离有限空间。

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要输送器具应该采用绳索吊送,严禁上下抛掷。在进入工作空间之前要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如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防化服等。在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空间作业时,应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如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重型防化服。如果我们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灯具和工具。

密闭空间之外应有人进行监护才可以进行工作,监护人应严格履行其职责,不得随意离开现场,在密闭空间之外还需要准备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如果发生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援。

5.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原则有哪些

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络方式。

不见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不作业。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位号)、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票”不符不作业。

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劳动防护着装和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原则的内容与要求是:

1. 凡进入或探入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场所作业,统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 进入有的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票”。、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基层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3. 车间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票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同落实安全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4. 车间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5. 有限空间作业票一式二联,每一联由监护人持有,第二联由车间留存。有限空间作业票不得涂改、代签,保存期一年。

6. “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 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6.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

原发布者:sky大河俊

人员职责-有限空间作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③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④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⑤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2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安全审批表“按照严格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方式。.作业监护人的职责2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

7.受限空间作业有哪些安全作业规定

1、安全隔绝 设备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

设备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2、清洗和置换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清洗后应进行空气置换,并随时监测氧气和其他危险气体的含量、用压缩空气进行置换,应考虑到盲端的置换,置换后的氧含量应达到18~21%、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及其他危险气体浓度符合GB Z2-2002规定。

3、通风 要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4、定时监测 (1) 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有限空间再次作气体采样分析,验证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许可要求。

若不符合,必须按以上置换、清洗或通风作业程序直到符合作业安全要求为止。(2) 采集的分析样品要有代表性,应保留在气体取样器内并至少保留4小时甚至直至作业结束。

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其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GB Z2-2002规定。(3) 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2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同时取消作业证;作业现场经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其结果符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要求后,须重新开具作业证,方可继续作业。

(4)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逐项登记;完成作业离开有限空间时,应清点作业工具、材料的数量并全部带出,不准留在有限空间。(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5、照明防护措施 (1) 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3)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4)带有未加防护的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6、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 (1)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2)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

(3)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

(4)在设备内动火作业,除执行有关动火的规定外,动焊人员离开时,不得将焊(割)炬留在设备内。(5) 有限空间外要备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物资。

7、监护 (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2) 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

(3)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须阻止作业。(4)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人数,并与作业人员验证或者确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5)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保管。

(6)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7) 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在空间外显眼位置悬挂安全作业警示牌。

(8) 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确保通畅的作业联络方式。(9)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系上安全绳,以便紧急时被拖曳施救。

(10) 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救护人员确保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

扩展资料:

受限空间作业危害识别: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部门应针对作业内容,对受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这篇文章是之前写过的一个东西的收纳。有利于简单理解两轮车里这个参数的意义,当然这背后复杂的物理逻辑涉及到动力学、分析力学的知识,关于拖曳距的影响,其是两轮车动态领域里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影响往往是和其他参数(如头管角度、重心分布等)综合进行的,这里不进行展开,先简单粗暴的理解理解一下:

关于自行车前轮的拖曳距,在百度上可以找到非常标准的解释,摩托车更是经常应用:

“拖曳距指的是前叉转向轴线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跟前轮轴到地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

拖曳距Trail是关系车辆操控特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对车俩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时的灵活性有很大影响。

如果一个自行车有较长的拖曳距,那么稳定性和指向性一般会变的很好,能轻松保持直线行驶,并且影响脱骑行的稳定(但是脱把骑行不只是这一个参数能解决),不易因路上的小障碍物或者颠簸而改变方向。前轮会有一定的自回正能力,当然另一方面来说,转向时也会遇到相对较大的阻力,简单的说,会更适合巡航。

如果拖曳距较小,那么转向就比较灵活,过弯时反应很快也更省力。但相反也意味着稳定性较弱。适合路线多变且非常复杂的环境,比如竞赛和弯道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曳距设定长些虽然有利于循迹和稳定性,但有很多限定,例如不能忽略的一大个点就是重心恒定前提下轴距的减少,从而影响到前轮制动器的制动安全,当前轮制动时(比如鼓刹或碟刹),如果因为曳距太长使得轮胎接地面过于靠后,这时制动时前翻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点要注意。这不是结论,因为影响因素不只单一的拖曳距。

举个通俗好理解拖曳距这个名字的例子。

为什么叫拖曳距(Trail),刷新一下观念:

前轮虽然在我们车子的最前方,但是当我们骑车驱动自行车前行的时候,往往我们的力量不是推着前轮往前,而是前叉在“拖曳着”前轮向前。

很奇怪吗?举个例子,超市的购物车的轮子,我们用力向前推的时候,轮子变到了轮子支撑轴的后面,是不是变成了拖着这几个轮子而不是在推着它们了?

为什么手推车要这样设计?因为拖曳着轮子时,轮子不容易改变方向,而是倾向被拖曳力量的方向稳定住,如果力量在轮子的后面向前推时,非常容易因为轮子位置的不稳定性而发生摆动。用超市的购物车来解释看起来容易理解,但是这只是一个比喻。因为两轮车的情况实际上不是这种简易结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轮子被拖曳时,会有很多的振动,专业一点叫振荡吧,这是两轮车不能接受的,不过先为了简单理解,就不展开了。

我们知道汽车有四个轮子,整体不用过多的担心平衡上的问题,两轮车则会倾斜甚至倾倒。汽车的循迹性和转向性会受到一些悬挂参数的影响:前束角,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越野车还可以通过负值轮毂改变轮距。两轮车不太一样,可以选择调节的参数不多,但除了操控外,稳定性与平衡和安全的联系更为紧密。不考虑极端的情况,四轮车在常规行进过程中,驾驶者是高度稳态的,虽然轮胎、底盘和悬挂是动态的但是整体重心也相对的更稳定,风险多来自意外和失误,而且安全功能完善,大多数轻微事故乃至碰撞后驾驶者的坐标系里的Z轴没有变化。两轮车在常规行进的过程中车辆和驾驶者都是动态的,二者的重心关系都是时刻变化,反过来重心的变化也会改变行驶状态,在高速的时候还影响到气动外形从而变得愈发复杂,风险随时都可以发生,没有太多的防护伤害等级都偏高,事故往往让驾驶者的坐标系完全混乱。一个路面凹陷,开车因为打电话可能就颠簸一下,两个轮子的车很可能因为分心来不及双手去准备应对就会引发摔车。

又有点扯远了,回到主题。多数两轮车有一个特征,头管角度也就是前轮在转向时围绕旋转的轴线是向后倾斜的,类似汽车悬挂里的主轴后倾。基本上没有这个轴线是完全垂直于路面的两轮车。为什么呢?做成这样会怎样?假设你直线行驶,路面一点点的原因给前轮施加了一个侧向力,如果没有一个反向力,前轮就会一直偏移下去。所以除了骑手的控制外,需要一个力矩补偿让其调回方向,但这个力矩不衰减的话,又会让车轮转到另一个方向,于是不停的调节,没有稳定性可言。速度高的情况,一点把手的晃动可以导致不停的摇晃甚至摔倒,操控极为疲劳。

在我们向前以一定速度推动推购物车时,我们会发现转个向非常的困难,会拐很大的弯,这就是拖曳距过大的反面作用;这时候我们停下来把购物车向后拉一下,让轮子变到轮子固定轴的前面,拖曳距变为了负值,就很容易就拐弯,不过这时灵活性太大,也很难在轮子重新移到后面之前让购物车保持一条直线前进。

接下来从购物车的比喻回到自行车。自行车几何中拖曳距的作用想必知道有多重要了。那么拖曳距多少合适呢。。。

解答这个问题是一种研究,但想直接获取答案不太现实,当然经验的数字往往都会有的,很多文章都会有个数字的。如果寻求的答案到此为止,那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足够了。

至于多少拖曳距设定合适,需要理论和经验的双重判定。个人习得经验是,各种车型合适的拖曳距设定起来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数学和力学模型,并且还有其他参数的综合考量。还有一个有趣的复杂性因素在于减震和转向系统对这个参数的动态影响,简单的理解就是当减震下压时头管角度的变化导致了拖曳距的变化,以及转向时这个参数值的随时变化。当然为了寻求一个平衡的结果,依靠测试是最直接的,最后我们往往看到的结果就是一些车型的角度几何十分接近。但在设计和修改新产品时,仅仅套用经验是不够的,因为其他参数的变化,例如重心位置、质量分布、其他零件尺寸的调整、轮胎参数的调整等,都可能使得原来的几何不再是最可靠的答案。从而还是需要结合理论动态模型去调整,这部分是比较考验实力的部分,也往往容易忽略。

至于深入的分析车子参数的影响,从上世纪开始,从牛顿力学开始,以及虚功、拉格朗日量、哈密顿量的等的物理辅助,已经深入的研究了车辆的动态,分析诸如拖曳距的影响从直管的理解提升到了系统稳定性分析,例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数学概念,以及随着轮胎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也有很多基于轮胎的一些模型(例如Pacejka)。这篇简文的讨论到此为止不去展开了。

截至2014年底,声学所共有在职职工8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12人、副研究员及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57人。共有2人入选“万人计划”,15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数十人在国际组织和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任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仁和、侯朝焕、李启虎、汪承灏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姓名最高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入选时间王秀明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2 颜永红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2 乔东海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3 杨 军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3 刘碧龙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7 慈 松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8 隋富生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09 鄢社锋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0 郭 栋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0 李军锋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0 周若华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0 王 文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1 周士弘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1 高 艳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2 高永康 博士 研究员(自然科学) 2013 资料来源: 截至2014年底,声学所在北京的9个研究单元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嘉兴市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声学技术转移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等 设备设施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湖试测试分析实验平台包括新安江实验场的双体实验船、拖船等5台(套)大型共享设备,负责承接院内、外各单位的湖上水声测试任务,提供平台和场地支撑服务。室内测试分析实验平台包括中科院声学计量站、科学装置运行服务中心等所属的共享仪器设备与设施,负责提供声学计量与水池测试等服务。“所级中心”有共享仪器设备与设施共26台(套),总价值约5887万元。这些共享仪器设备在“所级中心”的统一管理下,由各平台开展设备共享运行服务工作。 声学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共享仪器设备设备名称主要功能所属单元室内测试分析实验平台1 12通道噪声和振动测量系统用于声学和振动分析研究的小型便携式多通道测试系统中科院声学计量站2 4通道噪声与振动测量系统用于多种振动和声学信号测试分析3 AUTOSEA软件基于统计能量法的结构振动、声学设计软件4 ANYSIS软件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5 SYSNOISE软件用于声振耦合分析的分析软件6 音频声学混响室提供声波尽可能扩散且混响时间足够长的声场环境7 音频声学隔声室用于测定楼板、墙壁、门、窗、板材等对固体声和空气声的隔声性能8 音频声学全消声室提供声学自由场和低噪声测试环境9 音频声学半消声室提供半自由场空间的低噪声测试环境10 音频声学测听室用于鉴定、评价、测试音频信号的音质效果11 声学换能器校准系统可实现换能器阻抗、发射响应、接收灵敏度、指向性等参数测量12 水声换能器比较法测试系统可实现换能器阻抗、发射响应、接收灵敏度、指向性等参数测量13 高压岩石三轴动态测试系统进行简单快速的岩石试样三轴实验系统14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表面三维形貌显微像,压电力及电畴显微像、磁力静电力显微像、摩擦显微像等15 消声水池在有限水域空间实现“无限”声场的水声测试环境科学装置(设备)

运行服务中心 16 消声水池移动测试平台配合消声水池实验17 消声水池精密测试行车18 消声水池升降回转装置19 低频测试系统用于水听器灵敏度测量20 可加压移动式水声测量系统可实现加压条件下的换能器性能水池(或湖上)实时测试21 水声综合测试仪可用于16路单个换能器或16路波束形成器声学性能同时测量22 换能器特性参数测试仪可用于16路单个换能器或8路波束形成器声学性能同时测量湖试测试分析实验平台 23 实验壹号无动力双体试验船用于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测试新安江实验场24 实验贰号科学调查船用于拖驳实验壹号和抛锚,可进行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及拖曳试验25 实拖壹号拖轮用于拖驳实验壹号和抛锚,可进行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26 实验2号无动力单体拖曳试验船用于各种声纳设备的静态、动态测试27 092号工作艇用于交通和各种声纳设备的动态测试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图书馆成立于1964年,是服务于声学所及其相关科研教学单位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小型专业型图书馆,馆藏主要为声学及其分支学科和相邻学科的理论研究及信号处理方面的文献;另有一些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方面的文献。截至2009年底,馆藏中文图书9千余册,西文图书8千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3千余册,西文期刊合订本8千余册;本所学位论文8百余册。年平均新增图书400余册;期刊阅览室目前有中文刊80余种,外文刊20余种。购有万方、IEL、ScienceDirect多个数据库资源。 校企合作 2014年,声学所嘉兴工程中心和嘉善电声研发中心立足当地电声产业,在扬声器数值仿真分析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发了扬声器异常音在线检测仪,该设备期望以机器换人方式,取代目前的人工听音,解决这一长期困扰电声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 国际合作 2014年,在国家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期间,签订两国政府间各个领域多项协议,声学所与斯里兰卡文化部郑和沉船水下考古合作项目纳入其中,并得到院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批复。

2014年,声学所出访136人次,来访65人次,成功举办了“国际声与振动会议”、“国际压电晶体超声大会”等国际会议,参加了UDT、第九届ACM国际水下通信网络会议、第43届国际噪声控制工程会议、2014年度国际通信学术会议、168届美国声学学会会议、Oceans 2014等国际会议,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韩国、瑞士、阿曼、俄罗斯、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刹车片执行标准新国标好还是老国标那个好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