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应该遵循哪些国家标准

   2023-05-12 20:06:23 网络1050
核心提示:一般的商业软件(不含嵌入式软件)不涉及军方的话,参照这3个标准,当然1、 GB/T 25000.51 -2010 《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 SQuaRE) 商业现货( 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2、 GB/T 1

软件测试应该遵循哪些国家标准

一般的商业软件(不含嵌入式软件)不涉及军方的话,参照这3个标准,当然

1、 GB/T 25000.51 -2010 《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

( SQuaRE) 商业现货( 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2、 GB/T 16260.1-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1 部分:质量模型》

3、 GB/T 16260.2-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2 部分:外部度量》

嵌入式软件参考的GB/T 30961-2014 嵌入式软件质量度量 国家标准

至于军标的话就更多了,如果一般的企业不涉及军工的话,前3个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嵌入式的可能会用到嵌入式的标准。

当然以上是针对软件测试应该涉及到的软件质量要求的标准,其他软件开发类的国标我就不在这里列举了。

制定统一的软件行业标准是什么意思

1、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本标准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

标准研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标准研制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 (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准体系。核心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划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件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价值

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

2、倡导使用基准数据估算软件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

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标准试点应用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从2012年开始试点应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划等场景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件成本估算专家)。采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标准发布

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最新进展

经推荐,该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 牵头,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划号:20151553-T-469

2、北京市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1、规范研制背景北京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范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以支撑、规范、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2、规范的价值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3、联盟标准《行标应用指南(预算场景)》1、编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中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准中没有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准的应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2、编制目的与范围本指南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系列应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件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及本指南中,软件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件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件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件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件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件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和基准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应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对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在全国范围的某一行业内统一的标准,其中制定统一的软件行业标准是指对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的意思,它包括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两种。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测试应该遵循哪些国家标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