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备好,上好,评价数学课

   2022-06-20 12:30:59 网络540
核心提示:课堂教学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好课,备课是关键,只有备好课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上好课,那么怎样备好课呢?怎样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资源,这是我们每个老师所非常关注的问题,当课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个老师还要去进行反思,去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备好,上好,评价数学课

课堂教学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好课,备课是关键,只有备好课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上好课,那么怎样备好课呢?怎样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资源,这是我们每个老师所非常关注的问题,当课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个老师还要去进行反思,去对自己的的课作出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反思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一讲:怎样备好一节课

备课要关注什么?

1.到哪里去¬—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要围绕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我们的教材来设计教学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要到哪儿去,我们的方向是什么?

2.我们在哪儿—关注学生的实际。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更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学习学知识?这些我们都要关注的。

3.怎么去呢—写出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

4.到了没有—自我反思。我们这样设计能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课标、教材和学生。也就是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标要求,面对学生实际去进行的设计。

现在我们从以下三个话题讲一讲如何备课:

一、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考虑学生基础现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刻画这一目标的关键词是了解(认识)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刻画这一目标的关键词是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指好奇心 求知欲 自信心 成功的体验 克服困难的意志 科学严谨的态度 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些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厚重,主要是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的,所以课上得很丰满。

录像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孙雪林老师的《圆的周长》片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道圆周率、圆的周长怎样算。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极限的思想,化曲为直的思想,不仅关注了科知识的层面的,对于数学的思考、方法也很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也做得很到位。

到底怎样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确定三维目标呢?

1.如何落实知识目标。备课时,看看教材有哪些知识,想到课标在这方面有哪些要求,用课标中的理念演绎教材中的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孙老师的课中知识目标与原来也不是很一致的,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也就是不仅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而是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把数学活动落到了怎么探讨圆周率的问题上,知识目标落到了圆周率意义的理解上。知识目标的把握上,作为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本质的问题来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很容易把握,看看教材就能知道有哪些知识,我们主要是思考怎么样让学生去理解,再挖一挖它背后的东西就行了。

2.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过程往往比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对老师们来讲需要下点儿力气来解决的问题。在圆周率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感悟、去发现,为学生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不是表层地理解知识。根据长方形长和宽与周长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也一种固定不变的关系。而不是急于得出圆周率的结论,孙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测量误差的原因,同学们在分析误差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出:怎么办呢?学生提得也很好,“我们多测量几次”,特别有一位学生提出:多测量几次求平均数,这是一种统计思想,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状态。割圆术体现了极限思想。孙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它远远地比让学生获得圆周率的知识或者知道圆周率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这个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无疑地它为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挖掘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去考虑,比如说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很多老师就这样想: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要知道什么?现在要知道平行边形的面积.?怎么样去知道呢?这时候就想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与代数,我们就想:在这一节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方面能做些什么?空间与图形,我们就想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我们就想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等等。也就是根据教材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这里也明确了一些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及数学思想方法。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是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是探究新知识及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3.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与其它目标很自然地整合。有的老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像贴标签似的,是为了目标完整补上去的,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甚至有的老师在备课中根本就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一重(重知识目标)二淡(淡化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无(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标设计,而二三两个目标恰恰就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目标。象圆周率的教学,一般老师都是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是3.1415926-3.1415927之间,然后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祖冲之伟大,好像爱民族的情感悠然而生。我们来看孙老师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他在介绍史实的时候不孤零零地提出祖冲之,首先告诉大家,科学探究的常数第一人不是中国人,是阿基米德,很客观地介绍历史,接下来他又数形结合地介绍了刘徵,介绍刘徵时用了一个小课件,他问学生;你们说这样做有误差,有没有办法来探索圆周长和直径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精力都很集中,他推出了刘徵和割圆术,第三个才谈到祖冲之,他怎么把祖冲之请出来的呢?他说祖冲之是站在前人的巨膀上,才有今天将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7位的辉煌的成就,他为什么这样介绍?祖冲之不是拔地而起的,一个科学的探索需要漫长艰辛的过程。他又补充:更有后来,众多的中外数学家,他们呕心沥血,有的经过一生的探索和证明得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孙老师四个层面的介绍,不是简单地介绍圆周率的史实,而是客观公正地介绍历史,在介绍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蒙发了学生对中国数学文化的感悟、理解,尤其谈到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完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在用心用情告诉学生未来的探索的道路还是艰难的,你们要不断地去追求,我们就是后来者,我们有着历史的责任。我觉得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进入学生心田。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合得非常好。

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其中1、2两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第3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4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们来小结一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课标、教材,全面理解课标。

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整体把握三维目标,不能割裂。

教学目标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二、怎样分析学生,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我们的课程理念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不是降低目标以适应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很重要,了解什么?从哪些方面了解?可以从四个方面了解:一要了解学生是什么?学生已有哪些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比如说学生要学习小数除法,他已经知道整数除法。怎样考虑生活经验,要考虑生活经验能不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比如小数加法,让学生算1元2角3分+2元3角6分是多少比较容易,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而计算1.23+2.36却容易算错,这时借助元对着元,角对着角,分对着分,就不容易出错,就是备课时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二要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也就是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困难,学生已经知道的就不要反反复复地去讲,哪些内容学生不知道的,就需要老师讲解的或者引导学生探索的。三要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也就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老师备课时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样的内容或什么样的方式感兴趣,他们有什么需求?比如讲比的分配这一节课之前先感受一下,比的分配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呀?引入新课的情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对本节课探究的欲望有大的关系。你对小孩子不了解,以成人的眼光、以老师理想化的东西去讲课,可能有些精彩的提问学生视而不见,面对你认为非常好的素材学生可能觉得没劲,老师和学生是有代沟的,老师经常是拿自己的经验来看待现在的学生,我当时怎么上学的,或者后来教学把自己的经验改变了,认为我当初是这样来学习的,学生也是这样,其实这不是学生的真实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学生和前几年的学生都不一样了。四要了解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方式学习数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数学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

用什么方法了解学生。1.课堂观察,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观察,这是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老师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变化。2.问卷调研。如教学圆周长之前问卷调查学生,看有多少学生知道圆周率?有多少学生会求圆的周长?3.作业反馈,通过作业看学生哪些方面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作业设计很重要,要能全面检测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要求。4.课间访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老师下课之间和学生聊聊,抓住几个问问,这节课你感觉怎样?

学生都会了怎么办?

有个老师在教9的乘法时,课前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学生越上越不感兴趣了,课后她找了两名学生进行访谈:孩子,上完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9的乘法口诀我都会背了,上课我有点烦了。师:那你们9的乘法口诀是怎么会的呢?生:我的家长在家都教我了。教师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追问:学生真的会了吗?他们会到什么程度呢?教师对另一个未教的班进行测试,统计的结果是这样的:

分类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写对 25人 56.8%

全写出来但表达不规范 5人 11.4%

写出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 11 25%

写出少部分 3 6.8%

对于这种大部分学生都会了的课,到底还教不教?要教该教给学生什么呢?学生会了的,都属于死记硬背,像对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这样的口诀容易混淆,像七九、八九、九九又记忆不清。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口诀的记忆的方法的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由学生自由说出九的乘法口诀,再带领学生研究口诀,通过找进规律和手指操来记忆口诀,最后再应用口诀。

我们来看看老师调整教学思路后教学片段。(《九的乘法口诀》视频片段),教师要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难度较大的内容,学生不会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段教学视频(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学生出现问题,出现了真的困难,对老师有了哪些调整,她给学生搭了一个脚手架,通过画图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弄清这个8要用两次,我们再来看看她调整后的教学视频。(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这位教师用线段图、树技图进行分析,使学生在直观图中弄清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8为什么要用两次。发现学生的问题,你要重新再设计,再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真问题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除了图解方法,当然还有别的方法,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操作、演示等等。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非常重要,知道学生哪儿会,哪儿不会,我们应该在哪儿给他置一个脚手架,像图解、操作、演示等都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量关系,当了解学生后,要再度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来搭好脚手脚?

1.用好素材。2.创设良好的情境。3.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平台。4.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

了解学生是我们备好课重要的前提,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也是一切教学的归宿。

三、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下面我们以新授课和练习课两节课为例讲一讲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新授课

传统的新授课是五个环节,称为五步教学法,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在继承前面的很好的经验,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设计一节课时是不是也要关注学生呢?怎么样关注学生,为学生的活动来设计呢?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怎样的变化?

1.情境创设。有的专家说:情境创设是一面承重墙。不是可有可无。

2.数学活动。包括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老师的讲解等。过去老师讲的那一段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3.汇报交流。在小组讨论、个人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又一次是互动的时间,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接纳别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

4.拓展应用。把探索得出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这些是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思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怎样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呢?我先来看一节课(北京市昌平中心小学赵东老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视频片段)

赵东老师的课抓住数学的本质不放松,关注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节新授课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注意什么?

1.情境创设很重要。赵东老师创设的魔盒的情境特别好,好在哪儿呢?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二是有数学味,输入的是数,输出的也是数,跟数学问题有直接的关系。三是能从情境中让学生提炼出数学问题,学生看到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马上就会想到:这个输出的数是怎么变成的呢?怎样会变成这样一个数呢?四是能促进学生发展,要有挑战性,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怀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输出的数与输入的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怎样表示它呢?

情境创设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兴趣,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要有挑战性,要体现数学思考、数学活动的情境才有意义。

再补充一下:

生活情境:把生活中学习素材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孩子们身边的、现实的、有趣的生活情景拿来也可以

认知冲突情境:一上课,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引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非要探究不可。

知识迁移的情境:根据数学知识发展创设的情境,

童话故事情境:在童话故事中呈现数学问题。

总之,情境的创设得为教学服务,得为数学学习服务,它的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

2.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赵东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老师总是抓住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魔盒进去的是一组数,出来的时候是另外一组数,你总这样一个进一个出,学生就会发现左边输入的数是任意的,而右边输出的数不是随便的,是有一定的规律,是变化中有不变的规律的,在这个时候字母就出现了,这时候就突显出字母的作用,让学生用最简洁的方法表示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3.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像魔盒左边输入的一串数和右边输出的一串数是一一对应,而且通过一一对应实际上是中学的函数思想,老师没有讲,实际上蕴含在其中了,将来到学生学到函数的时候最容易体会。

4.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一条主线,也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是什么?是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魔盒的游戏,学生在探究:我怎么才能用一种最简洁最概括的方法来把输出的数表示出来呢?老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而且这种方法是多样的,那它就要有一个碰撞、有一个交流,老师在这儿做特别好的地方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利用起来,那这个重点达到一个突出,难点达到一个突破,使学生明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而且表示一个数量关系,重点是从知识角度考虑的,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的。而难点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的,学生在学习这个问题中可能比较难,就是难点,找准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只要用心,无处不生花。

练习课

我们平时练习课是怎么上的?布置学生做习题,做完后评讲学生做题情况,学生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是不会,然后再练习,我们把练习课上成做题课,纠错课,老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北京市北京小学王伟老师《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视频片段。

教师创设给数排队的然后把它们都说成小字兵,让他们之间相互找朋友,这样学生上起来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主动思维,兴趣盎然。练习课也好,复习课也好,这里边也蕴含着老师精心的设计,给数排队,渗透着一定的规律在里边,有些规律对这节课的教学有关系,那么就通过学生的眼睛把它揭示出来,还有些规律对这节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是一种孕伏,比如说,随着它那个数字队伍的扩大,实际上就是一组等差数列的出现,但是,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把这个作为一个秘密隐藏起来。老师最后的总结鼓励学生,说数字家族有很多的秘密,你只有掌握扎实的本领才能去发现。练习课既要巩固的效果,也要有进一步发展的效果。找朋友如16、19、35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大尺子找数的位置非常直观地两数之间的间隔,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习课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旧知识的技能练习,而应该是有新颖性、有趣味性、有挑战性,关注情境的创设、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关注基本技能的落实,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怎样备好一节课?

1. 根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依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写好教案。

现在讲一讲三种课型备课基本框架

新授课教案应包换: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练习课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复习、组织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总结评价]

一节学完整结构的复习课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实践(巩固应用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每单元一次综合性反思,就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思考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借助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一个新开端。本节课“字母表示数”,首次为学生开启了代数知识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石,其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儿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感受到永远也读不完从而产生探究新方法的需求,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方法形成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发现用字母表示数,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85-87页解方程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方程的初步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同学们结合图片素材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表达式、表示公式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洋葱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有一首儿歌,我怎么也说不完,你们来帮我好吗?(出示PPT主题图及儿歌)

二、探究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齐读儿歌《数青蛙》,师:你们能把儿歌说完吗?那大家能不能想办法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呢?指名回答:生1:几只青蛙几张嘴。生2: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那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首儿歌呢?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适当说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指名汇报:a只青蛙a张嘴 ……大家真厉害。一句话就帮我把难题解决了。这里的字母都表示了什么?对:这里的字母都用来表示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那么这里前面的a表示什么(青蛙的只数)后面的一个a表示什么(青蛙嘴的数量)。前面的a和后面的a一样吗?(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字母表示的是相同的数)。

2.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1)刚才大家用含字母的一句话概括了青蛙的只数和嘴的数量,那看完了这几句儿歌后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PPT出示)。先让学生讨论后交流:①a只青蛙a条腿(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不同,不能用同一个字母)。②a只青蛙b条腿(看不出来b是a的4倍)。③a只青蛙4×a条腿。

(2)引导分析: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后说出:不管a表示几,有1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说1个4,有2只青蛙就有8条腿,也就是2×4,青蛙的腿数始终是只数的4倍,有a只青蛙,就有a个4条腿,列式就是4×a,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儿歌?指名回答:a只青蛙a×4条腿。

(3)通过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探讨的青蛙的只数与嘴的数量以及腿的数量关系,你们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儿歌?(PPT)(同桌先说一说后指名说)。(强调说明只数与眼睛以及腿数的关系)。(完整的儿歌。)

最后师引导生说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

三、猜年龄

播放洋葱视频,算的狗蛋爸爸的年龄,学生算,狗蛋爸爸的年龄比他大30岁,你们能算出狗蛋爸爸的年龄了吗?分析狗蛋1岁时,狗蛋爸爸多大?狗蛋十岁时,狗蛋爸爸多大?……如果用一个式子表示狗蛋爸爸的年龄,狗蛋爸爸的年龄怎么表示?(a+30)在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中,a表示的是什么?a +30又表示什么呢?那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看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字母表示数)如果a表示狗蛋爸爸的年龄,狗蛋的年龄怎样表示。

走进生活

1.设奶粉每袋p元,桔子每袋q元,则买10袋奶粉、6袋桔子共需 ( )元。

2.师:每袋奶粉p元,10袋奶粉该怎样表示;桔子每袋q元、6袋桔子多少钱?共有多少元?(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用字母表示量,后接单位的和差形式要用括号括起来。

3.师:买1 千克苹果,每千克m元则共花了( )元。让生独立完成然后课件演示,最后是强调: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写在字母左边

4.b个蛋糕平均分给a个学生,则每个学生分到( )个。让生独立完成然后课件演示,最后是强调: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如b÷a通常写成 b/a。

尝试练习

1.小玲的年龄为c岁,她爸爸的年龄比她的3倍小 1岁,请问她爸爸的年龄是( )岁

2.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每时c千米,它开了2小时之后,又行驶了5千米才到达目的地,请问甲地距离乙地( )千米。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找生汇报,最后集体反馈结果,再用课件展示。

四、巩固练习

1.练习簿的单价为a元,怎样表示100本练习簿的总价?(练习簿的总价=练习簿的数量x单价)所以100本练习簿的总价为100xa元,即100a元。

师强调: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 ” 来代替。数和字母相乘,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x100写成100a,一般不要写成a100。

四、合作讨论

请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已学过的,碰到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具体要求:1.用文字写出你们组所要表述的数学规律。2.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这个数学规律。3.指出在这个算式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方式表示下列数学规律吗?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先让生说一说。再用课件展示)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师引导生自行总结)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感到了用字母表示数非常简洁、方便,那你们知道人类历史第一个开始用数字的人是谁呢?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七、作业:

(一)、下列表述中,字母各表示了什么?

(1)买10件衬衣需10s元;

(2)底面积为50㎝2的长方体的体积为100b ㎝3。

(3)教师抽查了班里20﹪学生的作业,共有20﹪x本。

(二)、若小玲的年龄为c岁,她爸爸的年龄比她的3倍小 1岁,则她爸爸的年龄是 ( )岁。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a只青蛙    a张嘴   

                  2×a只眼睛 4×a 条腿 11+28

              狗蛋年龄(岁)爸爸年龄(岁)

                                  1+30

                                  13+30

                                    a+30

教学反思:本节课,尝试洋葱微课进行教学,学生很喜欢,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积极性也高,而且课程中的难点被洋葱视频分解的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视频中还有提问,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由于我的教师资格是数学,但是由于学校缺语文老师,我也就一直带语文,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希望语文也有这样的视频帮助我们,谢谢!你们辛苦了。

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

洋葱数学微课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设计及执教者:保山070聂甜甜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17、18页。

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打下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我班四年级的学生对加法的知识点掌握较好,疫情假期间本省不实行网课直播教学,只是进行布置简单的预习,因此我在假期间已发至家长群,让孩子进行了初步的预习。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巩固理解并会用字母去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课件、洋葱小微课:(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时间说明:疫情假期间已发至家长群,让孩子进行了初步的预习,5月6日正式复课。

教学过程:

一、课上播放洋葱微课《加法交换律》以及《加法结合律》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洋葱小微课《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又见到了咱们的“老朋友”狗蛋、小锤和三角君啦!那看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你来说一说。

生举例回答:

(1)我知道了加法交换律是什么。

(2)我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3)我会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今天这一节课呢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王国,我们一起去探索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里面的奥妙吧!

二、创设情境

1.谈话激趣: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唤起生成:(出示情境图)

生成问题:

(1)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案预设:已知李叔叔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求的问题是:李叔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本课前进行简单复习,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

三、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交换律

师:根据图中信息,求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师板书。)

40+56=96    56+40=96

(1)初步感知

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相等吗?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40+56 = 56+4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验证猜想

导语:这个猜想正确吗?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验证一下。

学生分小组验证,并汇报。(要求:每人说出一道算式。)

(3)引出“加法交换律”

师: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真厉害,你能给这条规律起个名字吗?

“加法交换律”。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改变枯燥的记忆方式,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咱们用汉字表示加法交换律只有我们中国小朋友能看懂,怎样表示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看懂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让其他国家的同学都能看懂。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用字母能更简单明了的表示“加法交换律”。

(3)字母表示:a+b=b+a

3.探索加法结合律

师:我们班同学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加法交换律,那么我们帮助李叔叔解决第2个问题?

(出示情境图课件)教学例2.

出示问题:

(1)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我们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案预设:已知李叔叔上第一天骑了88km,第二天骑了104km,第三天骑了

96千米。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追问: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3)学生交流,是怎样列式的?(要求:用两种不同的加法算式解答)

算式:(88+104)+96     

质疑:你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先算什么?

算式: 88+(104+96)

(4)比较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8+104)+96=88+(104+96)

(5)练习: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69+176)+2869+(176+28)

155+(145+207)(155+145)+207

质疑:从上面这些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在得出(28+17)+23=28+(17+23)后,我没有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这样的等式,而是出示了类似结构的几组等式,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思考这些等式之间是否相等。从中发现规律,得出规律。

(6)质疑:三个数相加,是不是都存在这样规律呢?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生举例)

(7)总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设计意图]在学生形成数学模型猜想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写出更多具有类似结构的算式组。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利用洋葱微课里的《随堂小测》练习题,用积累金币和班级优化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学生积极性高,亲身体验收获的快乐,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对加法交换律运用的灵活性。

五、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及时的总结评价,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励,促进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和        结合律

40+56  =  56+40      (88+104)+96=88+(104+96)

  字母表示:a + b  =  b + a          ( a + b )  +  c = a + ( b  + c )

教学反思:

在数学分科教学中,我初步了解到洋葱学院,里面的微课生动形象,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一直想分享给学生看看,于是在4月份,我就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部分微课录下来然后分享在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结合学生预习反馈情况,因此我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节课进行。本节课我利用洋葱微课进行教学,学生认真专注,聚精会神观看视频,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可以通过洋葱动画微课解决,学生做的随堂小测全部正确,而在授课时,我再利用希沃白板课件、班级优化大师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巩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一节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初为人师,在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例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用语单一等。今后我也将会不忘初心,在心愿生根发芽的地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另外利用洋葱微课教学已有一段时间了,每次在下课我都会提前进教室准备好洋葱微课,短暂的几分钟动画教学却能把整节课的知识点讲解清晰,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如果哪一节课不播放洋葱微课,学生还会问我:“老师,怎么这节课不播放啦?”渐渐地,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洋葱微课的陪伴。对于洋葱学院真的是大赞!感谢洋葱微课以及老师们!如果能有一年级数学的微课就更好啦!课后我也向同事推荐洋葱学院,希望有更多的人使用洋葱微课,在今后我也会利用好它辅助教学,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有魅力。

新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掌握代数式的简写方法。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欣赏世博会相关图片。

2、说说会徽中字母的含义。

3、回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事例。

一、唤起生活经验,揭示课题。

1、出示扑克牌,说说其中的A、J、Q、K所表示的值。

2、揭示课题:扑克牌中的这几个字母分别表示几个确定的数,字母可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课件呈现四只小猴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1)出示1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提问:摆1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

(2)继续依次出示2个、3个、4个用小棒摆成的三角形,启发学生用相应的乘法算式表示所用小棒的根数。

追问:摆6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个呢?

(3)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棒的总根数的?引导学生总结出数量关系。

(4)出示第5只小猴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思考: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板书:a×3)

(5)这里的a、3及a×3分别表示什么?

(6)你知道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领会: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

2、游戏“猜年龄”,感悟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

(1)悄悄地问一名学生的年龄,板书:b、b+15,问:是b表示老师的年龄呢?还是b+15表示老师的年龄?

(2)引导学生领会:从式子b+15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这位学生大15岁。

(3)列举学生的岁数和老师的岁数,后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500吗?

小结: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字母b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的数,但只要b确定了,b+15也就确定了。

(4)师:如果用n表示老师的岁数,同学的岁数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如果同学是b岁,那么老师就是b+15岁;如果老师是n岁,那么同学就是n—15岁,在这里b+15和n—15既可以表示同学的岁数,又可以表示同学和老师我们两人岁数之间的关系。

3、用字母表示公式及简写规则。

(1)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3。你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板书:C=a×4,S=a×a)感受用字母表示公式的简洁性。

小结:字母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等。既简明概括,又方便记忆和运用。

4、课件呈现简写规则。

(1)用课件介绍简写规则。

(2)看课本第106页关于规则的介绍。

(3)跟同桌说说在这些规则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4)强调: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1与任何一个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a2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5)结合例题,进一步体会简写规则,并板书。

三、快乐“数学世博行”,巩固练习。

1、海宝的考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强调:“x×x”的简便写法。

(2)判断对错。

强调:a×a表示两个a相乘,应该记作a2,边板书边讲解:2a=a×2=a+a,表示的是两个a相加,不仅读法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2、出示数学世博园的路线图。

(1)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

(2)课件显示:从入口出发到 ,要走 米。学生口答。

4、“快乐生活馆”,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错误。

5、“动感音乐厅”。

(1)念儿歌“数蛤蟆”。

(2)用字母概括出儿歌。

6、介绍数学家韦达。

《用字母表示数》,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新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我们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有这样的几点思考: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着“转化”思想,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然后教学运用这个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定下了这一课的主要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单,明了,快捷等优越性。

2、让学生在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中,逐步建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的设计意图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呈现的主题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体会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很多数。

2、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尽管学生没有进行过有关代数知识的学习,但孩子们已具备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既能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数,同时又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从而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促进学生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及优越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数量关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3、生成新的学习经验,用数学的方式认识生活。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模型逐步构建。这时我们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思,从只有一个字母的式子到含有两个字母的式子,从只有一步的简单数量关系到两、三步的数量关系,孩子们的认知在逐步走向深入。

教学流程的安排

(一)、课前谈话师组织学生进行谈话,调节课堂气氛,并逐步引入新知。

(二)、新知探究

1. 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2. 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3.教学利用字母公式计算。

4.教学小结。

5 . 课堂练习

6.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7. 教师总结

(三)综合应用

新人教版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一、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如,谢老师以学生和自己的年龄关系导入课题,用青蛙儿歌深入课题等,这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家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有效性。

二、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谢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教师的年龄先是用数字算式表示,通过谢老师的循循善诱,不断挖掘,学生出现了用含有字母、含有图形、含有汉字、含有符号等算式表示。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自然舒畅。学生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谢老师非常自然的挖掘得淋漓尽致。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如此。

三、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谢老师在整堂课中,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激活,个别学生有所飞跃。

如,数字算式向字母算式的过度,让待进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如,先是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用字母a表示学生年龄,则老师的年龄为“a+13”.谢老师在后面创设了要求学生用字母b表示教师年龄,则学生的年龄为“b-13”.顺逆结合,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练习中“两盒粉笔用2x表示,2x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在谢老师的引导下,2x可以表示面积、体积、重量、单价等。很好的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渐渐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善于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如,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腿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用字母不仅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很舒畅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展示世界最长寿老人的记录,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具体问题中,用字母表示数的范围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较好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加缜密轻而易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老师以“导、学、练”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很好的条件。如,有效的课题导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用字母表示学生的年龄和教师的年龄层次分明,思维活跃的练习题等。相信老师们法眼如炬,在听课中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细说。

注重教学细节,彰显严谨教学风格

所谓“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细节”也就是很细小的要点。如,谢老师课中连一个运算符号都不忍心落下,知识点讲解的清澈明了,学生自然是学友所获:2×a=2*a=2a

如,一个学生在介绍青蛙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不慎落了只数两字,谢老师也予以提醒。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在教学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老师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最有力的教育。听了这节课,谢老师的教学魅力深深感染了我,相信老师们也有同感吧!

以上就是关于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备好,上好,评价数学课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