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理财呢?

   2022-06-02 17:32:24 网络1130
核心提示:我们俗话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理财这件事情,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趁早的了解和学习,毕竟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因为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如果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注重与理财的话,那么仅凭我们将来退休的那点

父母应该如何理财呢?

我们俗话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理财这件事情,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趁早的了解和学习,毕竟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因为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如果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注重与理财的话,那么仅凭我们将来退休的那点微薄的退休金也很难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相比我们父母那一代人而言,在理财这件事情上,我们有很多的选择,因为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往往会将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用于自己开销之外,更多的选择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但是现在对于我们而言,除了选择存在银行之外还有很多的理财产品或者是保险以及购买房产等方面,那是这些理财方式究竟哪一样是适合自己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要量力而行。

如果自己是属于那种比较稳健类型的,那么在理财方面我个人还是建议将自己积攒下来的闲钱直接的存在银行或者是直接的购买国债,因为这样的风险型更小,虽然说回报是比较低的,但是能够让自己心里面更有底,但是如果选择购买理财,或者是选择购买房产等方式那就一定要对所购买的理财和房产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同时心里也应该做好各种各样的风险评估和预判,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理财上我个人认为鸡蛋是不能够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也在理财上,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内心的那种冲动与盲目。

理财力从小教!父母必须了解这三件事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理财老师,如果家长不行使这个职权,而让债主、奸商、警方,甚至骗子来替你进行理财教育,那恐怕就悔之晚矣。

第一步:储蓄是理财的基础

储蓄是理财的基础。如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区分“投资”和“消费”;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从哈佛出来的人,有很多人很富有,他们就是严格遵守哈佛教条:先完成储蓄30%工资的硬指标,剩下才消费。

储蓄是理财的基础,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也比较简单,一步一步来:

在孩子上小学前,送他一个漂亮的存钱罐,告诉他多余的零花钱可以丢进罐子里。每存进去一分钱都是孩子长大一步的标记。

在孩子10岁后,鼓励他拥有一张储蓄卡,这是存钱罐的升级版。不但有存款利息,也方便家长的监督,还满足了孩子当大人愿望,其乐无穷。现在小孩子办理储蓄卡非常简单,如平安银行可以直接用孩子的身份证或户口本由监护人陪同直接开卡即可,卡片的所有功能和成年人的卡片完全没有区别。办理好后,为防止孩子随时动用卡里的钱,还可以为孩子办理零存整取,在开户时约定每月固定存入的金额,利率也会高于活期存款。

第二步:清晰记账,明白理财

清晰记账,明白理财是子女理财教育的第二步。

很多世界富豪对于子女的记账和开支管理都要求严格。众所周知联合国大厦是石油大王洛克非勒捐赠870万美元建造的,但他给孩子每个星期的零花钱只有25美分。每周周末,每个孩子都要把记录清晰的现金日记账给父亲审查,记录清楚、能说明消费用途的才能获得下周的零用钱和5美分的奖励。

和富豪们的理财教育一样,在孩子上小学后学习加减乘除法(一般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家庭记账本就大有可为了,可以记录孩子每个星期的收入支出情况。

孩子在记账的时候需要家长引导和帮忙总结,犹如给学习独立行走的孩子一根拐杖。记账的情况与下周的零花钱发放直接挂钩。赏罚分明的制度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另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电子账单档案,建设“电子财务小管家”,记录储蓄预算,总结过去一个月、一年的支出情况,帮助孩子明确账务,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第三步:学会整合财务资源,增加财富

最后,注意“节流”的同时,“开源”的教育同样重要。

孩子在上中学后,理财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就是孩子的理财学习目标了。比如家长现身说法,将家庭的资产情况整合给他看,从自身的角度,向孩子展示理财的'重要性和理财的艺术。通过平安集团推出的一帐通家庭账务整合平台,显示的家庭各种资产和分配(如下图所示),教孩子各种理财工具的概念和功能。

如保险是为了规避家庭风险的;存款是应急和灵活使用的;股票和基金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的;社保账户是为了将来养老做准备的;信用卡是提前支出,是一种短期负债等等,让孩子提前建立资产配置综合理财的概念。

更进一步,可以帮孩子建立自己的一账通账户,将他的银行卡、为他购买的保险及将来的学费账户连接起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小富翁”,有自己的账户、存款,还有父母准备的保险、基金等资源。如何运用自己的财产,儿童现金流游戏、大富翁等游戏可以帮忙。

孩子上高中后,对理财金钱的认识更深刻,学会钱生钱的方法就是理财课程的主题。家长就可以具体辅导,从一帐通翻开自己的基金账户,向孩子演示基金策略和投资理由,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投资意识。如果孩子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帮他专门开设账户,进行模拟股票或基金投资。当然首先要教会稳健投资的技能,如在基金定投的时候,选择一些稳健型如保守配置型、债券型的基金进行组合投资风险就会非常小。

孩子的理财教育复杂而多变,但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理财老师,除了引导之外,别忘了最直接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在教孩子理财的同时别忘了理好自己的财。

如何教父母正确理财

「小朋友做家事要给钱吗?」、「零用钱该给多少才够?」、「小孩大学毕业了,还要供应他生活开销吗?」、「怎么样让小孩子不要乱花钱呢?」很多父母心中都有这些疑问,到底要如何建立子女的理财观念?

一味的要求节俭跟一味的放纵都不好,尽早养成对金钱正确的支配态度,是有方法的!一本 《理财力,从小就要教》用大卫 ‧ 兰西一家人及朋友的例子,告诉父母们如何透过 10 个观念搭配方法让孩子们自行订目标、工作、储蓄,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下我与大家分享其中的 3 大篇章,工作、支出、预算。我们会发现其实日常教养中的小细节往往隐藏着教育子女的关键…

工作篇 – 不给零用钱才有用

从小就建立「有劳才有获」的观念非常重要,作者一家 3 个小孩在家从小就必须工作,来获得「酬劳」( mission ) 作者 大卫 ‧ 兰西 强调不要让「零用钱」进到小孩的辞典里,让他们养成「无须代价就有钱拿」的观念,而改用「酬劳」,并解释:「薪酬来自劳动,工作才有钱赚」当子女明白必须先工作才有钱赚时,买玩具前就会先考虑:「那笔钱是做了多少工作赚来的」也因为玩具是用他自己工作赚来的,每样都是他们的成就,而非理所当然的权利。

幼儿可以做的工作

这件事要「从小」开始,当然对于年幼儿童,要把家事控制在一定数量以下,大约 3 件就可以了,要孩子们工作换取酬劳,可不是要家长们开间血汗工厂,工作量要足够让孩子们觉得这是一项成就,又不会多到让他们觉得不可能完成,以下是书中列的几个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家事:

● 收拾玩具

● 把脏衣服丢进洗衣篮

● 整理自己的床铺

● 配对袜子

● 饭前帮忙摆碗筷 ( 大人监督下 )

实际工作内容当然可以由家长自行调整,只要列出一张家里小朋友可以做到的家是清单,并标出各项的酬劳即可,或许孩子的反应会兴奋得出乎你意料之外呢!

发酬劳时要 把握时效、制造效果,对于未满 7 岁的孩童,在尝试 酬劳制度时,必须在他们一做完工作就立即给酬劳,这样他们才可以把「完成的工作」和「酬劳」,两件事联结起来,其实…说实在的,让四岁小孩整理自己的房间,大家大概都知道是父母帮他收好大部分的玩具,他自己收个两、三件,但对这年龄层的孩子,目的是要让他们建立工作心态,只要孩子能明白自己被交办什么事,并了解怎么样才算完成 一件事这样就很好了。

当孩子做完家事,你去检查时必须炒热气氛!High一点!当小朋友整理完房间,会希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打扫房间的人,乍看之下不禁令人莞尔,但父母表现出兴奋之情其实有两个效果。

1. 让孩子知道你以他们的努力为荣

2. 让他们为自己勤奋工作感到自豪

此时再将「酬劳」发给他们,他们不会觉得这是「白白得到」的,而会认为「这是我将事情做好所获得的酬劳」。

工作目标 – 花钱去

奖励这个年龄层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带他们「自己赚」的钱去买东西!你能想像当他们把自己赚来的钱拿给柜台结帐时,心里有多么地自豪吗?当孩子能走进玩具店自己挑玩具,并用自己的钱支付时,变化就在他们身上产生了。

支出篇 – 钱花掉就没了

「爸~拜托你啦!我这次一定能赢!再给我一点零钱就好了!」当作者的女儿在游乐园向他这样央求时你猜他的反应是什么呢?没错!他告诉女儿:「蕾巧,钱花掉就没了如果你已经将说好的钱花玩了,今天就只能玩到这里了」

有些家长看到者可能会觉得:「天啊!那孩子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怎么办?」「难不成单纯逛都不能玩了吗?」「念个几句,还是可以给他一点吧?毕竟只是小朋友啊!」

其实…看着小孩因为他自己的决定而受害,对父母来说其实是很难受的,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当小孩子们撒娇,父母很难不心软,也很难不去想:「他们只是小孩嘛」但在后果不至于失控的情况下,让孩子们遭遇一定的挫折是必要的,只不过需要调节好「痛苦指数」,要足够给他们教训,又不至于造成永久的伤害,像例子中的蕾巧,对一个 6 岁的小孩来说,进到游乐园玩完第一个游乐器材后,就没钱玩接下来的。只能看着姐姐精打细算的考虑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他会因此恨上他爸妈一辈子吗?想必不会 ( 当然一个礼拜可能会的XD )

支出篇 – 避免乱买东西的好方法

多等一个晚上!这招其实各个年龄层都适用!在打算花大钱买东西时,先等一个晚上,就可能让决定彻底翻盘,作者一家也奉行这个规矩,当蕾巧 13 岁时,有一次和妈妈出门买东西时,看上一件很喜欢的衬衫,但一直下不了决定,蕾巧比了好一阵子,最后正准备买下这件衬衫时,妈妈劝他先把这件衬衫留着,等明天再决定要不要买。

当时蕾巧还再三要求店员发誓,在她隔天来之前千万不能把它卖掉,大家猜结果如何?她一回到家就发现,自己好像没那么想要那件衬衫了,第二天甚至忘了这回事,后来当然也没有再回去找那个店员了,过了几年,类似的情形到蕾巧大一时又发生了,只不过这时母亲远在两百哩外,蕾巧必须自己面对,她在店里看到一件很喜欢的羊毛衫,但要价 120 美元,是一大笔开销,她想起了「等一个晚上再做决定」于是她这次也照着做,到了第二天,她发现她还是很想要那件羊毛衫,于是他回到店里将其买下且接下来的 5 年都常常穿。

先等一个晚上再做决定,就不会那么有压力,因为隔天再做决定,你就能空手离开商店而一走出去,往往我们的脑袋才会恢复清醒如果隔天醒来还是觉得很想买那东西可能真的很值得,那就买来好好享受吧!

预算篇 – 运用 机会教育

让小朋友也学预算,在开始与小孩谈的预算规划时,作者对于读者们有个要求,必须每个月都做一份家庭预算规划,如果连家长自己都不愿意做 当然也无法教小孩,孩子们需要看到「你在规划家计」,并「遵守」自己教导他们的原则,每月规划预算,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作者有位朋友和先生每个月都会讨论家计,而他又是家里的电脑通,周六早上都会补上网路银行的进度,并对照预算表进行确认,每到周六上午,她的四岁女儿艾比都会看到她坐在餐桌前,桌上摆着 预算表、现金信封 跟计算机,艾比知道妈妈在做什么,这时她也跑去游戏间,将玩具收银机拿来,摆在妈妈的电脑旁边,艾比会跟妈妈一起坐个约10分钟,问些金钱相关的问题,还会从自己的玩具收银机拿出塑胶币,给妈妈说:「这给你当预算用」这时她的妈妈则会拿出长长的清单,给艾比看家里每个月必须处理的财务,我们可以想像,艾比一生可能都会认为每月规画预算,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而这一切只是来自每周六上午的对帐。

从帮忙支票学到要省电,当作者的大女儿德妮丝快要十岁时,有一次作者在填写当月要付款的支票,那时德妮丝靠过来,用细细的声音问:「爹地在干什么呢?」作者一开始只觉得女儿有点打扰到他,但当他转过头,看到一个睁大双眼、充满好奇心的面孔,他想:「这是一次机会教育!」他决定教德妮丝写支票,想像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德妮丝在写电费支票时,当他填上「238 元」(美元)后,竟停下来看著作者,原来她因为电费如此的高感到讶异,于是作者告诉她:「这还只是一个月的金额喔」女儿回道:「难怪妈咪在我们要出去玩时,总叫我们要把门关好,以免浪费冷气」德妮丝不仅学会如何写支票,更对家中的财务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有这个认知后她知道了。

妈妈平时的叮咛的重要

这不省下了一直教孩子要省电的口水吗?希望下一代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吗?理财力请从小教起!书中举了相当多的例子,能够很简单地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书来看看喔 ~ 【理财宝-理财】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理财力,从小就要教:告诉你为人父母必须了解三件事】

父母是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启蒙老师

大部分人都不会帮父母理财。成家后,大家都会用心管好自己小家的财务,虽然也都会给父母钱,但是谁还会去具体的干涉父母的财务状况呢?

我觉得,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他们理好自己的财是很重要的,不要等他们没钱了,伸手找你帮忙时,你才意识他们的财务危机。

我已经是近30岁的人了,父母也都50+。现在因为带着儿子影一与我父母同住,逐渐发觉他们财务上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感而发。

1,购物不精打细算

我爸妈属于把钱看的很轻的人,去超市不看价格,菜市场买菜也不问价格,买东西更不会货比三家。而且便宜没好货的观念根深蒂固。

这点呢,我又不好直说你买贵了,那样他们心里会不舒服。我的做法是时常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买的.日用品或食品吗?我在网上一起帮您买了吧。省的您出去跑一趟了。然后我会在1号店网购,并且告诉他们价格,好让他们知道其实可以很便宜。当然时令蔬果还是会去市场的,但是油、米、饼干、咖啡之类的,可以网购的。并不是一定要教会他们网购,只是想让他们稍稍在意一下价格,不要总被宰啊。

2,出门打车

写这个,是因为最近两个打车软件实在太火了。老妈不会开车,她自己出去时总是打车的,她开始总是拒绝学习使用嘀嘀或是快的打车软件,说麻烦。结果我带着她打车用了几次后,看着实实在在的优惠,她终于同意让我教她了。其实她的顾虑就是,不想绑定银行卡,她不放心网络安全,所以我把我的卡绑定在她手机上了,她就没有意见了。

3,炒股

很奇怪的事,他们这一代的老人,不懂得其他理财方式,但是会炒股。小炒怡情,大炒伤身。所以我没有劝老妈不炒股,只是劝她少投入,玩玩而已。而且发现她们炒股完全就是凭感觉啊,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所以我只能是在关注股市和经济政策时,给她一些信息或意见。当然我也是菜鸟,只是偶尔和她讨论一下下,保证不投入过多资金就行。

4,储蓄

爸妈50多岁了,储蓄还是有几十万的。以前就是放在活期,或者放在定期后又提前取出来,浪费了不少利息。我在询问过她们大项的用钱计划后,先后给他们的储蓄分配在了5年定期、3年国债、和货币基金里。要说这货币基金,我可是费了不少口舌,才说服他们的。而且一再保证,赚了是他们的,赔了算我的。这才同意放了15万在货基里,替代活期存款。现在老妈也会时不时的上网看看收益,很高兴呢。

5,保险

这一项是我马上要着手进行的,给他们买保险,并且每年做健康检查。我对保险并不是很了解,给自己买的是纯消费型的重疾险和意外险。给老人是不是要买分红险呢?不管怎样,这个要研究起来了。

6,工资收入

把工资收入放在最后写,因为这个我确实没问过。从小到大,老妈不上班,老爸养家。我不知道老爸赚多少,但是我觉得我是被富养的幸福女儿,现在也依然啃老中(他们不肯收我给的生活费。)但是我觉得他们的退休金应该也不会多,所以替他们存养老金的计划还是要走起的。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理财观念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一档非常著名的电视节目叫《变形记》,节目大的设计就是来自城里的孩子和来自农村的孩子交换身份、离开父母独自体验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来自城里的孩子普遍在金钱上更加挥霍,而村里的孩子则总是精打细算的用每一分钱。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钱财上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理财观念起着启蒙作用。父母的不良理财行为可能对孩子理财观念的是树立起负面作用。

      1、宠溺无度花钱无限制

      如今很多夫妻都只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家里的掌中宝。孩子需要钱时只要一开口,就把钱送到手里。对于孩子花钱的金额和方式也不做过多的干涉。在宠溺过度的襁褓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拮据,也不知道信用卡里刷的钱从哪里来的。在他们眼里,需要钱就问父母要,最多一通脾气父母就被驯服了,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带着这种想法长大,孩子当然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2、神奇的信用卡

      第二大错误就是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信用卡,却从来不告诉他们信用卡的工作原理。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张能满足自己欲望的神奇的卡片。这难保他们长大成人后不滥用信用卡。在拿钱出来消费的时候,至少应该向孩子解释一下使用信用卡月底是会产生账单的,信用卡的预支是需要还款的。这样在孩子心理就不会产生偏差的理解。

      3、不谈钱

      很多父母几乎不会跟孩子谈论钱的话题。他们认为让孩子过早的和钱打交道,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们对钱的话题退避三舍是极其错误的。每次外出,父母可能会反复叮嘱孩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但就是从来不和他们谈钱的话题。在很多家庭,父母不向子女解释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告诉他们钱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谈钱是一件很粗俗的事。

以上就是关于父母应该如何理财呢?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