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写的印度游记转发一下

   2022-06-14 13:29:28 网络750
核心提示:我们这次旅行是与以往一样的自由行,计划时间是13天。选择印度作为 旅游 目的地的原因:一是当地气温暖和;二是印度有许多著名的 历史 遗迹;三是当地讲英语。 旅游 的路线是:中国广州--印度阿格拉--斋浦尔--德里--广州(我们没有计划去瓦拉

几年前写的印度游记转发一下

我们这次旅行是与以往一样的自由行,计划时间是13天。选择印度作为 旅游 目的地的原因:一是当地气温暖和;二是印度有许多著名的 历史 遗迹;三是当地讲英语。 旅游 的路线是:中国广州--印度阿格拉--斋浦尔--德里--广州(我们没有计划去瓦拉纳西,有人说没有去瓦拉纳西就等于没有去过印度。后来在德里机场遇到一对驴友,听他们讲述那里的情形,确实令人心惊胆战!这证明不去那里是正确的决定)。出发前,孩子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看了很多有关印度游的攻略,其中包括中国游客写的和外国游客写的英文攻略。还借了多本关于介绍印度的书。其中最实用的是《lonely planet(简称LP)印度》(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出的,1100多页,32开,我们后来在很多景点看不同国别的人,拿着这本不同语言出版的书在翻看)。

第一天早上我们全家冒着大雨,于凌晨5点从广州的住处坐预定好的神舟专车出发到白云机场搭乘南航飞机去印度。经过6个半小时飞行到达印度德里,由于飞机延误了2个多小时,我们没有赶上原来在网上预订的德里到阿格拉的火车(经济损失不大,4个人的车票大约 70多。而且,印度的火车票对65岁以上长者打4.8折,后来发现他们的地铁也很便宜,大致相当于人民币2毛钱左右一站)。只好重新在德里胡马雍火车站买票,然后在火车站附近一家餐馆吃晚餐。进餐馆居然要安检!坐下后发现印度特色了:苍蝇成群!到处脏兮兮的!这可是周围最大的最干净的餐馆了。我们觉得菜的味道有些怪!大多数菜都放了较重的香料。价格倒很便宜,4人只花了500多卢比。快开车拉!我们赶快进入火车站,奇怪了!怎么火车站没有人检票!车站随便进(后来还发现车上还几乎不查票)!等找到我们的S11车(Sleepper--无空调卧铺)一看又奇怪了:车厢门口贴着一张长长的乘客名单!赶快找到我们座位,那里居然写的都不是我们的名字!我们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印度人用英语告诉我们:那是将来等我们下车后来坐我们座位的人名单!上车后发现:车厢非常破旧,大概是几十年前造的吧?而且又暗又不干净。不久,我们旁边坐了一帮(大概6-7个)模样类似农民工那样的印度人,大概都是20多-40多岁左右。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可他们的英语距标准英语相去甚远(不管是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有很重的口音,很多词带有俄语那种弹音!不是精通英语的人,很难猜到他们在说什么(比如,有个小贩在车上不停叫“玛格忍”,你猜是什么?是magazine!“卡(qia),卡夫”—茶,咖啡!)。他们好奇地问我们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在后面的行程中经常被问到),又问是否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服兵役,能上什么网等。还问我们是否坐火车来的印度。我们说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大为吃惊!说印度只有高贵的上等人才能坐飞机!从德里到阿格拉正常只有2小时,结果晚点1个小时,不过这也是此行3趟火车唯一晚点的一次。我们到达阿格拉军营火车站(AGRA,印度最著名的景点-泰姬陵所在地),又坐TUTU车(如果不熟悉,最好坐那种预付费的TUTU,或者砍价三分之一以上)到达网上预定的旅馆N.homestay(旅馆的费用大致是每间房--双床或大床 200多元,这也是LP上推荐的),有免费早餐,是西餐。洗漱设施齐全,就是没有拖鞋。电视没法看,要么是印地语,要么是直接转播的世界各国的英语节目(英语节目我看起来费劲)。卫生间也有手纸--之后发现所有同档次旅馆均备有手纸,并非网上传说那样,高级宾馆都没有手纸,因为印度人都用左手解决大便问题,不用手纸。所有便池左边均备有移动式水龙头倒是真的。据说:和印度人握手必须用右手,递东西也要用右手,以示尊重,因为左手是用来洗PP的。到达目的地时是印度时间(以后均指此)晚上10左右。

第二天上午坐TUTU车去阿格拉堡(又称阿格拉红堡,因为德里也有一个红堡,据说德里的差一些)。阿格拉堡建于1565年,是印度最精美的莫卧儿堡垒之一,曾经有10位国王生活其中,因此,它是一个王宫。据说印度曾经有500多个国王,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国王。它是世界 历史 遗产之一。旁边有一条亚穆纳河(YamunaRiver),从红堡的外面看,围墙(或称城墙)有30-40米高,2-3米厚,是红色的石头堆砌的,里面重要部位是白色大理石建筑的。总面积大概有几十亩,或近100亩,比起北京的故宫小多了,也远没有那么精致。里面是一个个的院落,是二层的红石头建筑。其中一个院落叫公众大厅,是处理国家政务的地方。正上方设有一个王座,其实就是一块1米多宽,2米左右长,30公分厚的大理石(远不及故宫太和殿的龙椅柔软舒适)!可能是因为印度天气炎热的原因吧。还有一个私人大厅,它是用于接待达官显贵或外国使节的。我们在参观途中遇到两件有趣的事!当时我们4人,身边只带了700多卢比(1元RMB兑9.5

卢比),准备到景点门口去换些卢比,结果没有见到比较正规的兑换点!环顾四周,到处都有兑卢比的印度人,但那些人都是宰人的!正在着急时,发现旁边有两个美国人,上去一说我们的情况,他们说自己早上刚兑了卢比,就爽快地答应兑给我们100美元以解燃眉之急,结果他们以较高的比率(1美元兑64卢比左右,比机场的50多高些)给了我们。找美国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像印度人那样宰人,而且他们说的英语很地道、很入耳!第二件事是,我们参观完阿格拉堡后准备去JAMA清真寺,路上见对面来了两个中国人,赶快上前问路,结果他们居然用英语回答!原来是韩国人!去年我们在吉隆坡也见到了一群中国人,我们问了要去的景点路线(他们刚去过),他们也问了我们他们要去的景点路线。交谈之间发现:他们不仅是中国人,还是成都人!

第三天上午,我们一行4人在阿格拉乘长途 汽车 去40公里外的法塔赫布尔西格里(Fatehpuer Sikri)城堡参观。它位于一个小村落--法塔赫布尔村旁边。建于1571-1585年间,曾经是阿克巴的首都。现在也是世界 历史 遗产之一。主要建筑也是以红色石头为主,小部分重要场所是白色大理石建筑。里面有一个白色大理石建的清真寺。总面积也有几十亩地。

第四天早上,我们一行4人去了最为著名的泰姬陵参观。那是一个很大的院落(也许面积有几十亩)。它是建于12世纪的一个神庙,后来改为陵墓的。主建筑是40米高白色大理石建的。进入泰姬陵正门,面对的是一个长方形的长长的蓝色大水池(颜色有点象九寨沟的那个水),经过水池旁边的路,前方就是一个巨大的红色石头的高台,上面耸立着巨大、豪华的泰姬陵四方形、穹顶的主建筑。据说泰姬陵完工时,所有工匠被砍去双手,原因是担心他们为别人造出比泰姬陵更美的建筑,还有传说是把他们的双眼挖掉。但这都是传说。泰姬陵的门票是最贵的,本地人是20卢比,而外国人是750!在这里,我们成了外国人,只好认了。就要离开阿格拉了,不得不说一说它的街道和环境。它的确就象网上传说的那样:街道两旁(有时街道中间也有)到处的一堆一堆的垃圾,还不时见到有浑身污秽的猪在里面找食; 汽车 驶过,或遇上刮风,那就是垃圾翻飞,尘土飞扬的场景!街道两边还时不时发现污水长流(倒少有“横流”的)。行人走在街道上,还时不时飘来一股股尿骚臭!因为男人们可以自在地在小巷里到处方便。街道也很狭窄,一般两车道的,少数4车道的宽度。有人说到印度游是治疗“洁癖”的最好良方!这一点不假。我到德里火车站的当时就巴不得立即离开这里回国!当然这是不可能。以后几天慢慢就适应些了,没有那么强烈地想离开了。在阿格拉待了两天之后,我就猜想一件事:那些印度人用布严严实实的包着头(一部分人),是不是因为灰尘太大了的原因呢?我们每天回到旅馆都是真正的“灰头土脸”!我的帽子上都是厚厚一层灰!

第五天下午,我们在阿格拉堡火车站乘火车去下一站--斋浦尔(Jaipur),它是拉贾斯坦邦的行政中心。火车站离阿格拉堡只有几十米远,在火车站门口清楚可见阿格拉红堡。该火车站建于1915年!也多为红色石头建成。这次乘坐的火车与上次截然不同!车厢内设施类似我国动车,只是比较旧(有部分内容本人已在微信中提到,可以跳过)。我们享受的待遇也是大大出人意料!车内不仅比较干净,还开着轻微的冷气。乘客大多衣冠楚楚,乘务员是清一色壮小伙子,穿着干练的短袖衬衫。开车不久,先送上一大瓶矿泉水;过了约莫30分钟左右,再送上一份西餐,分量不是很大,女士可能够了,男士则不足。又过了差不多同样的时间,送上小吃一份;再过差不多同样时间,送上一份橘红色的带辣味的什么热汤;再过了半小时左右,来猛的啦!直接上了两份套餐!是盒饭那种盘,每个盘里有4-5种食品和饮料,两份装着不同的内容!那些乘务员不停地发东西,又不停地收拾餐具。所有给我们送来食品,与街上餐馆100多卢比的差不多了!我和老伴的车费才200多卢比,因此,我们心中就产生了一丝担忧:你们再这样发下去,车票钱就没啦!再说我们也享受不了这么多东西啊!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食物我都没有打开(除了盒装的酸奶,所有食品都用锡箔纸封住或裹着)!我们其中一个成员几乎没有动它们。食物主要有:咖喱鸡、米饭、酸奶(冰镇的)、饼(那种死面,加了什么豆子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非常不喜欢这玩意儿,但似乎他们每顿都有的)等。好在他们终于以一盘茴香的形式轮流传给各位乘客,各位乘客自取一勺后随意给些小费结束了这顿火车上的晚餐(MEALS ON WHEELS,这估计也是这家公司的名字,只是不知道这家公司怎么盈利的)。饭后不久我们就下车了(车程约3

个小时左右)。据说晚餐是他们的正餐,就是这样丰富。他们很多人不仅吃素,而且只吃两餐(奇怪的是很多印度人长得人高马大的又胖,当然也有与我们差不多的)。车上查票的情况值得一说。这次乘务员拿着厚厚的打印名单,非常认真地逐一核对乘客的车票,然后打勾。我想,如果中国也这样检票,假票就没有用了。到了斋浦尔以后,我们坐TUTU车到了预订旅馆Arya Niwas(也是LP推荐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整个旅程中遇到的性价比最高、最好的旅馆!进门一看:大理石的地板和楼梯,几乎一尘不染!房间也如此,设施一应俱全,只是残留着装修后的一丝气味。价格也是 200多点一间房。

第六天。由于昨晚被火车餐的冷热夹攻、再加上那些食物中浓烈的香料气的袭击,我们4人中3人都来不起了!我们决定放假一天!早餐的自助餐,我们只吃土司面包和牛奶,以及煮鸡蛋和水果,再也不敢碰这些印度菜了(主要是那种奇怪而且浓烈的香料气味令人生畏)!早餐后在草坪上晒晒太阳,然后睡觉。到下午5点左右,我们就上街去找中餐或美国那种西餐(从此我们也开始了一日两餐制—倒不是因为钱的原因,因为没有饥饿感)。终于发现一家披萨店,我们进去好好吃了一顿。账单显示是1900多卢比,即4个人吃了 190多。细看:税占了24%,还有服务费10%!后来发现所有餐馆的税都这么高!

第七天上午,我们参观斋浦尔城内的一处景点,叫城市宫殿(City palace),类似一个庙宇,有4层楼,每层由狭窄的通道相连。都是古建筑风格。门票300卢比,有点贵,但它包含了杰加尔古堡(Jaigarh Fort)的门票钱。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在不远处的风之宫殿(Hawa Mahal—palace of winds)。它的占地面积不大,但比城市宫殿大一些,也都是古建筑,还有一些古炮。之后,我们参观了附近的简塔.曼塔(Jantar Mantar)天文台,它也是世界 历史 遗产之一。它建于1728年,1901年进行了翻修。占地面积不算大,里面主要建有各种与天文和测时刻有关的设施。

第八天上午,我们坐TUTU车去了斋浦尔郊区的琥珀堡(Amber palace),那也一个红色石头建筑群,位于半山腰。游客可以乘坐大象上山,当然也可以沿着石阶上去。进入城堡的高高大门叫太阳门,门内是一个广场,广场是用来展示战利品的,广场对面的石楼是王室成员们观看展示的房间窗口。琥珀堡也是一个军事建筑,有又深又长的沟壑,据说从来没有被攻破过。沿着工事可以一直走到山顶。山顶上还有一些建筑,是制作武器用的。明天就要离开斋浦尔拉了,我对它的印象是:比阿格拉环境略微好一些,但具有明显的印度特色(你懂的),城市规模比前者大些。下午,我们又乘火车去最后一站—德里。火车是那种双层的,车上连水也没有发一瓶!这次在车厢门口的乘客名单上找到我们的名字了(这趟车是网上预订的,我们是中途上的车)。到了德里,我们住进网上预订的一家在市中心的旅馆,叫Wood Castle,房价大约2000多卢比,内部设施倒是比一般的guest house齐全,都是实木装修,比较干净,但竟然没有窗户,看样不是LP推荐的,真是不能住,住在里面象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

第九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德里市区的莲花寺(Lotus Temple),又叫巴哈伊寺(Bahai House of Worship)。它是由伊朗裔加拿大建筑师于1986年设计建筑的(比较新的)。这实际也是一个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干净,清静很多。莲花寺是一个白色大理石修建的巨形莲花,由27瓣莲花组成,意在将所有的信仰融合到一起。旁边有一个蓝色水池。进入寺内前要先脱鞋,然后排队进入,寺内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或景观,只有一排排大理石座椅,大家进入后都坐下静修一会,然后离开。我们之后参观了顾特卜高塔(Qutb Minar)公园。那是一个以古迹为主的公园。里面有最著名的顾特卜高塔,是一座阿富汗风格的高塔,建于1193年。塔身雕刻着精美的古兰经文,高度近73米,底部直径15米,顶部只有2.5米。塔身分为5层,每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另外还有一座没有完工的塔,只有一层,大概6-8米左右高,据说是那个建筑师没有建成就死了。另外,公园里有很多松鼠,其他多个公园,包括阿格拉红堡也到处都见到松鼠。

第十天,我们换了一家更高档的宾馆,叫RegentGrand,也在市中心,离地铁站更近些。房价是5000多卢比,在印度就算是很贵的了,前台说把我们两间房中的一间免费升级为更好的房型,但到最后一天才发现那间升级后的房型才是我们订的房型,这以前是从来没碰到过的情形。酒店有免费的自助式西餐早餐,但相比之前的Arya Niwas差,也完全不如国内同档次酒店的早餐(这家酒店在携程上标为4星)。早餐后,乘地铁去参观胡马雍(Humayun’s Tomb

)。它是建于16世纪的一座陵墓。规模还是比较大,面积大概有几十亩。除了陵墓还有许多红色石头建成的房子。整个陵墓园的风格与泰姬陵相似,也是进园后有一个水池和开阔地,再向前就是一个红色石头建的高台,高台上的方形圆顶建筑物就是陵墓。陵墓的拱形外壁采用白色大理石和红色石头建成。实际上,泰姬陵是参照胡玛庸而建的,不过,我们是参观泰姬陵在先。前者要豪华,精致,漂亮很多!面积也要大一些。今天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经反复查阅资料,我们决定破费一顿,于是坐TUTU车找到一家位于高档酒店叫BUKHARA的餐厅就餐,到了门口,居然拉不开门!再看门口的告示,说要晚上7:00才开门!游荡了10几分钟,终于可以进去了。首先要安检!然后门童(其实年龄也不小,我不知该怎么称呼)还要登记客人信息才能进入。里面确实显得高雅,清静,干净。顾客和服务生都显得彬彬有礼。我们坐定后,服务生给每人先上一大瓶矿泉水,我们一看那分量,总共只要了一瓶(好在只要了1瓶!后来才知道单价250卢比!)服务生给每人递上一个圆形的大木板,我们一看:啊是菜单呀!再看看菜品单价,很一般的菜,单价都在1000卢比以上,2000多,3000多,4000多一份的菜大大的有啊!既然来了就不能退缩啊!而且今天是过年呢。于是点了三份主菜,一份烤鸡(大约四分之一只鸡不到)、一份烤羊肉(分量也不大)和一份素菜,一份甜品和一份主食(就是馕那类的东西)。最后结账时发现:我们几人带的现金全部搜起来只有将近6000,不够!好在可以刷卡,一共是7448卢比!相当于 700多,关键没有吃什么东西啊!其中税就1000多,还有10%的服务费。其实那两种烤肉与小馆子里味道无二!

第十一天。参观阿克萨达姆神庙(AkshardhamTemple),建筑是粉色和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它是一个免费的景点。其内部堪称集印度神话人物之大成,有两万尊雕刻的神像和稀奇古怪的塑像(这是我后来了解到的)。管理当局有点奇怪的是不允许带相机和手机及背包挎包进去,而且寄存的东西如果丢失,最高只赔50卢比!我们无论哪个的手机可远不止50卢比,其中还有iPphone6呢!我决定自己不进去参观了,负责看管大家的行李。他们3人进去看了大约2个小时,据说里面还是很精彩的!

参观完神庙后,这次我们打破以前的惯例—在离境前购物,以便花光所有的外币(美元除外),而是提前购物。先去了德里最大的一个购物中心(名字忘了),然后去逛了月光市场。我们一到月光市场就想立刻离开它!真是避之不及!那是一个街道狭窄,人头攒动,嘈杂无比,杂乱无章的地方!到处是兜售小饰品和小商品小贩,远不像它名字和书上描绘的那样美好!

第十二天。参观国王大道及附近的总统府和印度门等景点。这可能是全印度最干净整洁的地方啦!宽阔的大道两旁铺了2米左右宽的黄沙作为人行道(不知为什么这样)。大道的两端分别是印度政府办公区和景点印度门。道路两边种植了很多花草,据说最后一任总督曾经雇请了418名园丁来打理莫卧儿风格的花园!总统府两侧分别是北秘书处大楼和南秘书处大楼,靠近马路的地方,隐约看到的是外交部和财政部等部门的门牌,马路边停着一些车头上用红色字写着“政府用车”,可能是为了方便群众监督的吧?远远看到有两个欧洲人走进了有卫兵把守秘书处,我们也走了进去,但第二道门就不让进了。离总统府很远就有栅栏和守卫人员不让靠近(据说每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总统府附近的花园对公众开放,我们的参观不在这个期间)。大道的一侧有白色的圆形建筑,据说那是议会大厦。大道一端与总统府遥相对应的是印度门,我们参观完总统府后坐TUTU车到的印度门。大道两边有宽阔的草坪和树林,有很多游客在那里游玩,晒太阳,但没有能坐的椅子,当地人铺上布,席地而坐。也有人直接躺卧在草地上休息(在其他景区也经常见到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休息)。

第十三天。终于熬到回国的时候了!我们的飞机是11:40起飞。早上我们到宾馆前台去联系出租车(在印度的城市里几乎看不到出租车—有顶灯那种,偶尔能看到出租车站,那里停着一些没有顶灯的车。可能被TUTU挤压了吧?)前台的态度一直很好,但都想占点便宜(我们已经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早上听一对中国夫妻说过,他们到机场的出租是600,当我们去的时候,他居然说,4个人需要2辆车,每辆900!一共1800!我们看时间还早,就说自己乘地铁去机场,他又拿个计算器在那里装腔作势的算,然后说至少1200.我们没有理他,真的乘地铁去机场,结果4个人一共才花300卢比!花的时间还不到一小时。马上就要回国了,还有两件事是必须要说一说的,一是印度虽然脏乱,一些 旅游 景点甚至到处是骗子,但所有城市的治安还是不错的。我们经常是晚上8-9点还在昏暗的大街上往住处赶,多次都是晚上10

点左右才回到旅馆,却从来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不知与他们的街道上和火车上,到处是挎着冲锋枪或步枪,手枪的警察有没有关系呢(德里有个什么城市中心区还架着机枪呢)?第二个事情,听说印度的穷亏人没有“仇富”的心理,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教育:是因为自己上辈子做了坏事,这辈子才受苦,受穷。

终于写完啦!写工科文章的人,也就这样了,多包含!

2016.2.16.于广州

关于印度买火车票预定的问题 —重金悬赏

印度北部第二集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知道泰姬陵的,只记得当时被它唯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连泰戈尔都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不管那个建筑有多美,首先它的故事就足够美,就足以牵引人们前往——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妃子能赢得一个国王如此的爱戴?

在动身印度之前,我们就计划从网上购买从新德里到阿格拉的火车票,因为泰姬陵坐落于离新德里1.5小时车程(火车快车)的阿格拉邦。

阿格拉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帝都。由于网站需要印度本地电话号码注册,我们无法在网上买到,直至到了印度,由于行程紧凑,也没能叫当地的朋友购买。所以,泰姬陵的行程一直都悬在半空。

参观完新德里的巴哈伊灵曦堂后,我大为满足,跟先生说,如果买不到火车票,泰姬陵去不去都没关系了。那时的我感觉印度之旅可以完美地划上句号了。

后来,还是如愿去了。去了才知道,如果我当时就那么划上句号,那这次的印度之旅可真的是大留遗憾了。

泰姬陵,真的就是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

以前了解的泰姬陵只是冰山一角,爱情传说也只是这个建筑的一部分。当我亲眼目睹过,我才知道, 它的建筑之美的本身完全可以胜过它的爱情故事, 因为亲手建造这不朽之作的人不是国王,他只是下令者和出资者, 真正值得歌颂的是建筑师和工匠们。

相传身为公主的姬曼·芭奴拥有绝世的美貌,出身贵族,姑姑就是另一位皇帝的爱妃。她的家族可追溯到16世纪,由波斯迁往印度阿格拉。她19岁就和沙·贾汗成婚了,之后几乎每年生一个孩子,当她生到第14个的时候,难产致死,享年39岁。国王沙·贾汗悲痛欲绝,下令为这位爱妃建筑一座陵墓。泰姬陵就是姬曼·芭奴的陵墓,并以Taj Mahal,寓意: “ 宫廷的皇冠” 来命名。Taj Mahal 是波斯语。Taj是“皇冠”的意思,Mahal是妃子Mumtaz Mahal(姬曼·芭奴)名字的一部分。

为什么一个印度的国王会用波斯语来命名一个妃子的陵墓呢?

这要说一段历史。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吧?公元1218年起,成吉思汗开始西征,征服了当时的波斯帝国,统治了整个中亚和西亚。由于蒙古族群以游牧民族为主,不能长期固定一个地区来生活,文化无法深化和系统化,加之当时波斯文化的雄厚,游牧文化很快被波斯文化同化了。当时出现了一种民族的统称,叫 突厥化蒙古人(Turko-Mongol,Turkic-Mongol) , 即蒙古帝国统治下被突厥文化影响的中亚游牧民族。

什么叫“突厥”呢?

就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他们有本身种族特征为突厥种的,也有父系祖先出于蒙古部落或认可自己是蒙古人的,如帖木儿、巴布尔。

建造泰姬陵的国王沙·贾汗所处的王朝是莫卧儿帝国,它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伊斯兰风格, 波斯语 则是 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所以,你现在到印度旅行会发现印度语里掺杂着波斯语,泰姬陵也遵循了伊斯兰的清真寺风格。而在现今的伊朗,也能在普通民众的家庭里寻找到当时蒙古统治时所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我先生家就是其中一个。

5年前先生的继母去世,他回伊朗办理后事,家里还有很多继母生前的遗物,比如一些瓷器。我说,能带回中国的都带回来吧。他带回了几个瓷器花瓶,我看到上面的画,很是惊讶,说:“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脸孔吗?难道这是中国出口到伊朗,婆婆买的进口货?”

先生说:“不是啦。蒙古统治过伊朗一段时间,多少留下一些印迹,在一些手工艺上就会出现蒙古人。你看他们长得像中原人,其实是蒙古人。”

有时候觉得嫁给一个外国人挺有意思的,你会在不经意间知道一点历史故事,或者产生一点文化碰撞,然后激发你去阅读更多的历史。

由于波斯的语言、建筑、手工艺等被当时的印度广泛利用,国王沙·贾汗便从波斯的色拉子请来了建筑师,为他的爱妃修建了这座陵墓。

泰姬陵的全身由白色的大理石筑建而成,当你从城门口进入的时候,它正好嵌在城门口的视野之中。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国王,下了马匹或者马车,走入城门,在那一个阴暗之处,他且先缓和远道而来的颠簸,在这里站上一会儿。远远望去,泰姬陵的白色和这城门口的阴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的白,像极了传说中姬曼·芭奴的皮肤,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牵引着这位夫君前往,真的就像一位优雅的妃子在等着他。

她是那样的含蓄、优雅、灵动、清新又不失宫廷的尊贵。 那时,在国王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建筑,是爱妃的一抹倩影,是她灵魂的一缕遗芳......

走出城门,一切开始豁然开朗。修建整齐的花圃、绿植,缓和了刚才排队买票、排队安检、排队进城的艰辛。一如当时的国王,他从行宫里过来,也是如此。 有些美,值得让人付出艰辛。

沿着走道缓缓靠近这位“绝世女子”,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以至于能看清那Taj(皇冠)的细节造型,是那样的尊贵。她的光芒越来越强烈,简直让人无法睁眼。尊贵的东西永远无法让人轻而易举地获得,绕过两旁的围栏,你才真正地踏上属于她的领地。

走近细看,其实大理石并不全白,有些还有些暗淡,为什么在阳光之下就白得那样耀眼?可见这石头的品质是何等的优良,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了365年,它还是如此的光洁。

入口处的花纹和波斯宫殿里的花纹一样,是玫瑰花边。最精湛的技艺要数门口的阿拉伯语书法了。

按照视觉定律来说,长方形耸立着的门框,肉眼越往上,看到的物体越模糊越小。工匠们为了让字的视觉效果有统一的大小,他们测量出尺寸,不管在哪个区域,你看到的书法字体都是统一大小的。而实际上,在最上方和最下方的字体大小是有差别的。那么,工匠们计算大小的时候就要非常精准才能达到这种视觉效果。另外,这些书法不是画上去的,是用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镶嵌进去的。作为门外汉的我看来,这里面至少有两道极致的工序:一,在白色大理石上雕刻出书法的凹槽;二,用不同的大理石雕刻出嵌入凹槽的立体书法字母。加上阿拉伯语书法讲究整齐灵动,工匠们的技法堪称巧夺天工啊。

泰姬陵能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效果,除了它的花纹、整体的样式(清真式)之外,还因为它的长宽高都遵循一个尺寸:55米。 这是一个完全对称的正方体型,所以在视觉上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沉稳和坚固。位于四个角的塔柱也形成一种平衡,更是令整个建筑更加大气。它一直都是建筑界的瑰宝,无数的建筑师前来欣赏和借鉴这种美妙的建筑方式。

这么硕大的建筑里面之前就只放了爱妃的遗体,后来国王驾崩之后又与她合葬。听说,在最中央的棺木摆放处,旁边的围栏都镶满了各种宝石,后来英国殖民者把这些宝石全部掠夺走了。现在的棺木周围是一颗宝石都见不到了。可以想象,以宝石镶嵌的棺木,是那样的金光闪闪。爱妃已逝,国王唯有以物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意。而这似乎是所有国王——那些在尘世间不可一世者的方式来缅怀和留恋一个人的躯体,或者自己的躯体。而他们心里是那样的无力——即使是万人之上,他们终究只是尘世间的造物,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的财富、国土、子民都无法带走,他们必定是要孤独地踏上另一段旅程。而在另一段旅程里,谁又能有信心继续称王呢?

他们也许不知道他们之所以为王是有另外一个“王”(上帝)给了他们这份殊荣,有些人却无视另外的这个“王”的存在。也许是因为这样,那么多的帝王将相都产生了恐惧,他们在尘世间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而有一样东西他们和贱民一样,那就是: 死亡。

他们恐惧自己的死亡,恐惧自己丧失江山,于是就有了像秦始皇一样的人,追求长生不老,臆想能把自己的江山搬到阴朝地府。现在看着着实可笑,可又因为这些恐惧和对尘世的留恋又激发了某些人(当然不是帝王本人,那些被迫的工匠们)的天赋,他们也许不知道当时只为服从一个皇帝的命令而产生的结晶到日后,几百几千年之后,为世人所膜拜和研究。所以我说,泰姬陵的美,我们要歌颂的不是国王本身,是工匠们。

从陵殿里出来,坐在平台上,有导游在给游客们讲解。他指着某一根有花纹的柱子,说,看吧,这柱子只有三个面,往上一点你会看到六个面,再往上就有十二个面了。我们也顺着他的方向看去,果如其言,这种几何图形的构造会让人产生错觉。

在所有的世界遗产面前,你会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总会有人(多数是导游)诉说着当时的故事,如果有小道偏门的故事,大家更是听得津津有味。作为后人的我们,也不会去印证这些故事的真伪,反而因为有了这些小故事而对每一个建筑、每一个物品有了更深的连接感。

说到底,这些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说到底,我们都因为这些作品而想到了背后的创作者。那么“人”这样的作品呢?如果人都有这样的精湛技艺和智慧创造出那么多的作品,那人背后的创造者又该是有多智慧!

从泰姬陵的另一边出来,开始往外走,赶赴下一个景点。回眸一看,在大树的映衬下,泰姬陵更显清新脱俗,不禁让人不想迈开脚步,永远为她驻足。当时的国王,每一次的离开,或许也会是这般心情?

我们前往的下一个景点原先是不知道和泰姬陵有着密切关系的,没有做功课的我总是能品尝到这些意外的惊喜。

离开泰姬陵,我们前往 The Red Fort, 俗称“德里红堡”。

德里红堡国王沙·贾汗的行宫,它和泰姬陵遥遥相望,听说国王如果不到泰姬陵去,每天都会在城台上遥望远处妃子的陵墓。又听说,他年老不能下床时,只能用宝石的折光来欣赏泰姬陵。不管传说是真是假,这份心还真的让人感动。

红堡顾名思义全身都是红色的,它比泰姬陵建得更早,是更早期国王的行宫,后来国王沙·贾汗继承了这个住所。因为建于阿格拉,靠近盛产红石头的斋浦尔,整座行宫都由这种红石头筑建而成。

姬曼·芭奴虽然生了14个孩子,但只有6个存活,其他的都夭折了。存活的6个孩子里有4个是王子,2个是公主。后来,最小的王子为了争王位把所有的哥哥都杀了,还把自己的父亲软禁起来。由于国王被软禁,只能在城台上瞭望泰姬陵了,也因为失去自由无法到清真寺做祷告,在红堡内还有一个特意为他建造的小型清真寺,可谓说是堡中之堡。

这位小王子心性凶狠,其中一个公主爱上了一个非皇族的人,他直接把这位公主从城墙上扔了下去,红堡上有个房间就是这位公主的陵墓。

其实国王沙·贾汗的晚年生活不尽人意,一是因为大量挥霍国库让民众非常不满,大家都赶他下台,另一个是遭到小儿子的软禁。但是最后他还是如愿了,死后葬在了姬曼·芭的旁边,一起享用了自己下令建造起来的泰姬陵。听说,他曾有计划给自己建一座全身黑色的陵墓,和泰姬陵相邻,一黑一白。想想,一座全身黑色的陵墓,也会有另一番美感,只是这个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不过,能和自己的爱妃葬在一起也算是圆满了。

因为阿格拉是过去的帝都,在那里有多处景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两处,已经非常满足了。可能是因为泰姬陵那倾城之美,让我在回程时所遇到的艰辛都觉得是意外的赐赠。

这就要说回我们是如何买到火车票如期前往的了。

在印度旅程过去了13天之后,我们第一次坐上了印度的火车。可能大家都跟我一样,印度火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人满为患——攀爬在车顶,悬挂在车窗,到处都是人。这应该是我们接触到最经典的印度画面。

在拜托酒店人员帮我们在网上买票无果之后,我们起了大早,揣着到火车站人挤人的心理去现场买票。到了火车站,出乎意料,可能也是够早,售票处不但没有人挤人,连人都没几个,而且还有外国人窗口专供外国人买票。我们很快就买到了前往阿格拉的快车,票价每人60元人民币。

印度的火车站相对我们的火车站来说是残旧得很,但车厢内的环境还是很好的,有空调,还算舒服。我还不禁感叹:“谁说印度的火车恐怖呢?这不是挺好的嘛!”

谁知,回程就完全不是这样的景象了。

印度火车票在去程的火车站是买不到回程票的,只能到了那个站再买从那个站出发的票。我们到了阿格拉,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回程票买了。由于是旅游热门城市,即使很早,回程快车票已售罄,只有慢车,慢车需要3个小时。这时,慢车有两种票可以选择:空调与非空调。空调的每人75元,非空调的每人15元,先生问我:“选择哪一种?”

这时我又开始发挥节俭的美德了。掰着指头算了算,如果选择空调的,两人要150元,非空调的只需要30元,相差120元呢!

“要非空调的!”我斩钉截铁。

“想清楚了啊?没有空调......可能会热啊。”先生投来怀疑的目光。

“来的时候那空调冷死了,没空调温度正好,大晚上的,一开车就有风了。”我又说。

“真的想清楚了?你受得了?”先生继续考验我。

“要不......要空调的?你说呢?”我有些动摇了,习惯性又把球踢回给他。

“要不......你体验一下也好。那就要非空调的吧。不许后悔哦。”

“好!”我又坚定起来。(后来我为自己的坚定后悔了。)

买好票,又遇见了来时坐在旁边的阿富汗父子,他们也选择了非空调票,这就更增加我对非空调车厢的信心了。

可能是我成长的环境里没有体验过国内早期春运挤绿皮火车的经验,我对印度非空调车厢的想象简直是太天真了。

回程。

在站台上等着我们的火车,那响亮的长哨声,加上火车和铁轨的摩擦声,真的有点电影里80年代的赶脚。人们提着行李,等待着车厢门打开的那一刻。时不时从身边走过的小贩,吆喝着我听不懂的说辞。不知道为什么,火车站总给我一种别离的忧伤感。坐飞机也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机场就没有火车站的这种感觉。

火车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地方。特别是印度的。

车门打开了,车上已有从上一站上车的人,踏入车厢的那一刻简直是要崩溃的。

气味,一股刺鼻难闻的尿骚味儿扑面而来。我仿佛穿越回了电影画面中的80年代,这过去30几年没有经历过的、传说中的绿皮火车,我现在正在亲身经历着。眼角的余光不听使唤,竟从厕所的门缝中看见了里面的陈设——锈迹斑斑的不明物体,土黄色的不明物体,那股刺鼻的尿骚味儿,还掺杂着各种体味,从那里蔓延到了整个车厢。我赶紧收回了眼角的余光,告诉自己不要看,不要闻,更不要再想那个画面。这时先生的声音响起:“不行,我快要吐了。”

“你不是在印度生活过吗?我第一次见都还没吐。”我还挺镇定。

“中国太干净,回来不习惯了。啊,不行了,我想吐。”

我给了他一个口罩,说:“把这个戴上,等车开动空气进来就好了。忍着。”

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镇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吐,反而还安慰起别人来。

我也戴上了口罩,坐了下来。有人因为没买票乱坐了别人的位置,发生了口角;孩子们打打闹闹;车厢顶的风扇呼呼地吹着,放行李,说话......一片混乱,一片吵杂。不远处的阿富汗父子和我目光对视,也显示出无奈的表情。他们也后悔买了非空调车厢吗?

发生口角的人越吵越大,竟也没有车管人员来调解。后来邪不压正,没买票的人灰溜溜地离开了。车厢里暂时安静了一些,只是那挂在头顶的风扇,仍然呼呼地吹着。火车上还有风扇这场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了。请原谅,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在英国,后来就是中国的高铁和轻轨了。

车还没开,那从厕所里透出的气味总会一阵一阵地飘过来。我把口罩绑得更紧一些,跟自己说:“没事,旅途就是体验生活的,任何的体验都是值得的,任何的体验我都应该接受。”

这么跟自己说了之后,我感觉好多了,而且车开动之后,气味也会被风吹跑,我等待着车的启动。

车终于启动,我终于可以解开口罩呼吸一点清新的空气,尽管每次到站停车那股味道又会如期而至。

车厢里做什么事的人都有。睡觉的,哄孩子睡觉的,和孩子玩的,聊天的......有个爸爸直接把哄睡的女儿放在了餐桌板上,小女孩睡得可真香。

小贩、乞丐、无票族都可以随便上下车,这已经是二等票的非空调车厢了,那些三等票车厢的景象就不敢再想象了。刚定下了神来,有人用东西碰了我一下,回头一看,一个乞丐直愣愣地看着我,端着个盘子要我给钱。我推了推先生,示意:“要不要给?给多少?”

“不能给钱,给他面包。”他用中文说。每次出国旅行,他和我进行“秘密交谈”都是用中文。对于他来说,这是懂中文的最大益处。

我们把包里能吃的都给了乞丐。后来才知道,车上有好多乞丐,给得了一个给不了两个、三个、十个......

先生和邻座的小伙儿子攀谈起来,我们由此知道了印度火车票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在印度,正常的火车票(二等或者三等票)是非常难买到的,民众们出行得提前一个月买票,其中一个原因是人多,另外一个原因是腐败。

火车票里有一种票可以理解为 Last moment ticket,即政府控制20%的票不让车站卖出去,等普通票卖完后再高价卖这一部分的票。 这个在印度人眼里已不是秘密,对于外国人就感觉很不可思议了。

这种Last moment ticket是这样操作的:

卖完了80%的正常票后把剩余的20%分成两个10%,民众只能在列车出发前一天的上午10点—12点去买这种票,其中一个10%的票,票价是正常票价的3倍,另外一个10%的票价是4倍。

小伙子跟我们说得非常详细。怪不得我们会看到火车顶、车窗都是人的景象,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口实在太多,车管人员都无法管理那些无票上车的人。听说,遇上大的节日,三等车厢的车门永远是开着的,因为根本就关不上,人们自由出入,只要你能挂得了在车上。

“怪不得我们刚才要买空调车厢的票价那么贵呢!原来是因为这样!”我说。

小伙子说:“你们的票价还是属于正常的。政府会留一定的票量给外国游客,所以售票处会有外国人专用窗口。那种last moment ticket其实也是在为有钱人服务,他们可以出高价钱,不需要排队,知道在固定的时间去买肯定有。对于有钱人来说,钱不是问题,时间是问题。政府还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是啊,站在政府和有钱人的角度来看,真的就是双赢。可是穷人呢?

此时,连泰姬陵的美都无法消除我心头涌现的心酸感了。

正当我陷入沉思,一哥们儿开动音响,拿起麦克风唱起了印度歌来,整个车厢又热闹了。

那男子唱的都是印度电影里的歌曲,人们可以点歌,他几乎都能唱出来。我是听不懂具体的歌词,只是调子就足够让人欢快。印度歌曲,听着就想扭动身体,我也情不自禁,有着想跳舞的赶脚。而那个睡在餐桌板上的小女孩,依然雷打不动,不知道她做的梦里有没有印度以外的世界呢?

多亏那哥们儿了,缓解了车厢里沉闷的时光,一曲又一曲读唱着。我想象着自己跳出了车厢,漂浮在它的上空,车窗变得很小,看不清里面的人与物,那个我的空壳,旁边坐着我的先生,小伙子刺耳的歌声伴随着火车摩擦铁轨的声音......一切都看似很乱,很糟糕。可是当我把头探入其中一个车窗时,看到那些我不认识的人,他们都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祖祖辈辈,天天如此的生活。而我,又有什么权利去评判人家的生活呢?我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一个自以为是见过不少世面又来见他们的人。而此刻,我感谢他们让我见到生活真实的样子。

这就是人类的大千世界,而我所看到的,仍然是冰山一角。

随着哥们儿的最后一曲,车缓了下来,到站了。而下一站,我又会去到哪里,又会见到什么?

而我相信,没有期许总会有惊喜。

(敬请期待下一篇:北部第三集)

【本文完】

【游记回顾】

热身:《 印度之旅|热身:斯里兰卡的5个小时 》

南部第一集: 印度之旅|着陆南部,迎接我的众神和喇叭声

南部第二集: 印度之旅|昨日你播下种子,今日我和你收获果实

南部第三集: 印度之旅|一场突如其来的“印度婚礼”

西部第一集: 印度之旅|印度的牛津:潘齐加尼

西部第二集: 印度之旅|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我毕业于New Era!

北部第一集: 印度之旅|有一种旅行叫:去遍所有的灵曦堂

wait list排到26号不好说,取决于你乘坐的班次和时间,一般情况下还是有可能上火车的,这个号不算后。

是想去泰姬陵和阿格拉红堡吧,为什么不考虑坐车呢,印度火车票是很紧张的,坐车从德里出发到泰姬陵那里也就4个小时。

以上就是关于几年前写的印度游记转发一下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