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功秘籍分级的视频?

   2022-10-10 11:11:26 网络440
核心提示:剑法:1.六脉神剑 大理段氏的秘传绝艺,段誉曾学会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

金庸武功秘籍分级的视频?

剑法:

1.六脉神剑 大理段氏的秘传绝艺,段誉曾学会

2.独孤九剑 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狐冲

3.太极剑 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极门

4.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

5.追魂夺命剑 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学

6.达摩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

7.韦陀伏魔剑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剑法 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淳使之拒段延庆

9.玉女素心剑法 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壁

10.玉女剑法 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

11.全真剑法 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

12.玄铁剑法 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运劲之法门

13.神门十三剑 武当派武学,专攻手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

14.迅雷剑 何足道的绝学,迅捷无比

15.绕指柔剑 武当派绝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

16.落英剑法 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由落英神剑掌化出

17.两仪剑法 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

18.金蛇剑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难躲难防

19.两仪剑法 仙都派武学,黄木道人所创,'两人同使,剑分阴阳

20.华山剑法 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风剑法 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迅

22.泰山十八盘 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23.玉萧剑法 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24.狂风快剑 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25.伏魔剑 五台山清凉寺武学

26.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绝学,与华山派反两仪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27.回风落雁剑法 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

28.柔云剑术 武当派武学,陆菲青之绝学,绵绵不息

29.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

30.玉女剑十九式 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

31.点苍剑法 武林四大剑派点苍派之绝学

32.芙蓉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3.紫盖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4.石廪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5.天柱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6.祝融剑法 衡山派武学,五大剑法之一

37.衡山五神剑 衡山派绝学,一剑包一路,威力无穷

38.岱宗如何 泰山派绝招,难学无比,威力无穷

39.五大夫剑 泰山派武学,由五大夫松化出

40~56.嵩山剑法 快慢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

57.上清剑 仙都派武学

58.冲灵剑法 令狐冲和岳灵珊合创,不值一提

59.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创,一剑强似一剑

60.周公剑 一字慧剑门之绝艺,卓不凡劈桌时所使

61.无量剑法 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

62.苗家剑法 打遍天下无敌手金面佛苗人凤之绝学,招式严谨

63.连城剑法 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敌

64.雪山剑法 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多端

65.唐诗剑法 一招一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所使

66.八仙剑法 广西梧州八仙派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67.祁家剑 大内侍卫聂钺之武学

68.越女剑法 阿青所创,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妙

69.同归剑法 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创

70.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目

71.三分剑术 天山双鹰之绝学,迅快无比

72.罗汉剑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73.无双无对,宁氏一剑 宁中则所创,凌厉无比

74.沐家剑 云南沐王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75.恒山剑法 恒山派绝学,防守严密,破绽甚少

76.上清剑法 上清观之武学

77.哀牢山三十六剑 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时所使,剑法凌厉号称天下第一

78.雷震剑法 石梁派武学,青青与西洋剑士交手时所使

79.四言诗剑 杨过与公孙止交手时临时创制

80.天龙门的剑法

81.三才剑 汤沛所使之武学。

82.泼墨披麻剑法 丹青生之武学,曾与令狐冲对敌。

83.万花剑法 恒山派武学,定静师太对付日月神教所使。

84.淑女剑法 华山派武学,宁中则曾使。

85. 慕容氏家传剑法 慕容复在少室山上为挡段誉之六脉神剑而使。

86. 柳絮剑法 慕容复在姑苏曼陀山庄对付段誉时使之。

87.养吾剑

88.希夷剑

89.一字电剑 梅庄丁坚的剑法

90.七弦无形剑 梅庄黄钟公的剑法

91.吴钩霜雪明 侠客行之剑法。

92.十步杀一人 侠客行之剑法。

93.脱剑膝前横 侠客行之剑法。

94.救赵挥金锤 侠客行之剑法。

95.灭剑

96.绝剑

97.梅家剑法

98.雨打飞花剑法 昆仑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99.夺命连环三仙剑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

100.天地同寿

刀法:

1.燃木刀法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实为手刀,玄苦即善此技

2.玄虚刀法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使之杀剧盗

3.胡家刀法 胡家之绝艺,招数严谨,少有破绽

4.快刀 胡家之武学,迅快非常

5.八十一路五虎刀 范家之武学

6.反两仪刀法 华山派之绝学,与正两仪剑法合壁,威力更增

7.血刀刀法 西藏血刀门之绝学,招式狠辣

8.金乌刀法 史小翠创以克制雪山剑法

9.五虎断门刀 云州秦家寨之武学,失传五招

10.八卦刀 八卦门之绝学,严谨厚重

11.回风拂柳刀 江南史家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2.羽衣刀 太乙派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3.雁行刀法 鹰爪雁行门之武学

14.火焰刀 鸠摩智之绝艺,以真气使刀,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15.阴阳倒乱刃法 公孙止之绝艺,左手金刀之刀法

16.独臂刀法 金蛇郎君之武学,袁承志曾传罗立如

17.奇门三才刀 吴长风之武学,曾使之砍伤云中鹤

18.柴刀十八路 广西黎山洞黎老汉之武学,慕容复使之对付段誉

19.金刚伏虎刀法 陈家洛曾使之对付张召重

20.阴风刀 以真气作刀,波斯三使曾使之对付张无忌

21.六合刀 韦陀门之武学

22.慈悲刀 宁波天童寺心观和尚之武学,不伤人命

23.鸳鸯刀 骆冰之绝学,左长右短,配合紧密

24.后山三绝招 杨老令公之武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25.江南陆家刀法 嘉兴陆家庄之武学

26.夫妻刀法 林氏夫妇传授给袁冠南和杨中慧

27.狂风刀法:田伯光的速度极快之刀法

28.玄玄刀法 石双英的武功

29.地堂刀法 鹿鼎记中林兴珠曾用来大破红毛鬼

30.罗汉刀法 陆冠英的武功

31.铁门闩刀法 雪山飞狐中郑三娘的武功

32.四门刀法 阎基和商老太过招时的刀法

33.降魔刀法 少林派

棍枪法 :

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学

2.泼水杖法

3.无上大力杵法

4.普门杖法

5.太祖棒

6.六合枪

7.降魔禅杖

8.伏魔杖法 柯镇恶武学

9.杨家枪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疯魔杖法

12.蛇杖杖法

13.大夜*棍

14.小夜*棍

15.取经棍法

16.紧罗那王棍

17.大力金刚杖法 简长老

18.齐眉棒 赵老爵爷

19.五郎棍法 五台镖局李延豹

20.齐眉棍法 成璜

21.中平枪 花铁干

22.呼延枪法

23.岳家神枪

无:

1.蜀道难牌法 九翼道人

2.雷动于九天之上 九翼道人

3.渔叟钩法 北渔拓跋氏

4.盘根错节十八斧 古笃诚

5.阴阳宝扇打穴功夫 沙天广

6.城字十八破 青城派

7.打狗棒法

8.大剪刀刀法

9.倚天屠龙笔法

10.鹰蛇生死搏 华山派

11.《八口山铭》笔法 秃笔翁

12.铁蜈钩功夫 何铁手

13.《裴将军诗》笔法 秃笔翁

14.《怀素自叙帖》笔法 秃笔翁

15.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笔法 秃笔翁

16.棋盘招式 黑白子

17.六十四路轰天雷震挡法 塞北白家堡

18.呼延十八鞭 卓天雄

一阳指书 朱子柳

鹤蛇八打 云中鹤

鞭法 :

金龙鞭法 韩宝驹

百胜软鞭 伏牛派

回打软鞭十三式 太别山

八十一路三节棍 湖北阮家

布袋功夫 陈孤雁

软虹蛛索功夫 何铁手

九龙鞭法 九龙派

童家流星锤法 山西童家

拂尘功夫 李莫愁

黄沙万里鞭法 尹克西

银索金铃索法 古墓派

毒龙鞭法 梅超风

掌法、腿法 :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 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常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阴毒。

55.摧心掌 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境。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VS.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79.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0.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1.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凌厉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83.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4.千叶手 少林武学。

85.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6.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不带霸气。

87.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88.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91.虎爪绝户手 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不可轻用。

92.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93.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94.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95.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以麻雀练功。

96.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97.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98.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99.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100.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101.分筋错骨手 妙手书生朱聪自创之武学。

102.凝血神抓 陈近南之绝学,中者三日后血液凝结,无药可治。

103.鹰爪擒拿手 白眉鹰王殷天正之绝学,狠辣无比,

104.九阴白骨爪 黑风双煞误解九阴真经的武学,破人脑门厉害无比。

105.蟹钳功 褚万柳之武学。

106.锁喉擒拿手 马大元之武学。

107.缠丝擒拿手 白世镜之武学,以此换取薛神医救阿朱。

108.大力鹰爪功 荣彩之武学。

109.鹰爪力 鹰爪?阈忻胖�溲А?110.九阴神抓 九阴真经之武学。

111.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家传武学,丁当曾授与石破天。

112.三阴蜈蚣爪 星宿派武学,出尘子曾使。

113.鸡爪功 西藏密宗武学,鹿鼎记中巴颜大师的武功。

114.三阴手 昆仑派武学,倚天中西华子曾使。

115.岳家散手 花铁干的武功。

116.弹指神通 桃花岛武学,黄药师恃之在华山论剑争锋。

117.拈花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渡与鸠摩智曾以拈花指交手。

118.无相劫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无声无息。

119.一指禅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澄观老和尚曾使。

120.摩诃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1.大力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外功路子,可捏碎骨头,捏扁金锭。

122.多罗叶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3.大智无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4.去烦恼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时所使。

125.天竺佛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寂在聚贤庄使之对付乔峰。

126.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7.一阳指 大理段氏之绝学,威力强绝,点法亦独树一帜。

128.夺魄指 郑家武学。

129.幻阴指 成昆之绝学,中者阴毒附体,非纯阳内力不可消解。

130.透骨打穴 欧阳锋之点穴秘技,极其难解。

131.千蛛万毒手 殷离苦练之奇学,练时以花蛛噬体,但威力极大。

132.二指禅 桑结喇嘛所使。

133.参合指 慕容世家绝学,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4.袖中指 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5.玄天指 黑白子成名绝技,在梅庄化水为冰

136.黑风指

137.罗汉拳 少林入门第二套武功,铁罗汉所使武学,张君宝以此拳法击败何足道。

138.韦陀杵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威猛难当,玄悲之绝技。

139.五行连环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0.查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1.少林长拳 少林入门第一套武功,平凡无奇。

142.伏虎拳 少林入门第三套武功,平凡无奇。

143.大金刚拳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波罗星所盗三绝技之一。

144.太极拳 张三丰以百年修为创制之拳法,讲究圆融之道。

145.武当长拳 武当入门武功。

146.无极玄功拳 武当绝技,张召重所使。

147.美女拳法 古墓派武学,每一招皆有个美女名称。

148.长拳十段锦 华山派入门拳法,兼练轻功。

149.落雁拳 昆仑派武学,阿珂所使之杂学。

150.七伤拳 崆峒派镇山之技,内力不厚者练之将导致严重内伤。

151.灵宝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2.破玉拳 华山派武学,威力强大。

153.上清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4.太极拳 太极门之武学,似与武当之太极拳不同。

155.沐家拳 云南沐家之武学,流传甚广。

156.伏虎拳 五台山清凉寺之武学。

157.六合拳 韦陀门之武学。

158.赤*连拳 韦陀门之武学,走近身搏击路子,尉迟连与袁紫衣比武时所使。

159.苦恼拳 韦陀门之武学,据称极为难练故名。

160.八极拳 八极门之武学,秦耐之与胡裴比武时所使。

161.一十八路登堂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2.一十二路入室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3.霹雳拳 成昆授谢逊之武学。

164.斩蛟拳 渤海派之武学,洪胜海所使。

165.僵尸拳 辰州言家之武学,使时宛如僵尸,诡秘古怪。

166.逍遥游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7.铜锤手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8.灵蛇拳 欧阳峰苦研创出之武学,招招向不可思议的方位打出,宛如灵蛇。

169.空明拳 周伯通创出之武学,共有七十二招,以柔克刚。

170.金蛇擒鹤拳 夏雪宜写入金蛇秘籍为袁承志所习得。

171.百花错拳 袁士霄撷取天下拳掌武功精华所创出来的似是而非之绝学。

172.回风拂柳拳 郑长老对付谢逊时所使。

173.太祖长拳 赵匡胤打天下之武学,萧峰在聚贤庄使之对付少林二高僧。

174.鲁智深醉跌 少林派武功,马行空使之对付阎基。

175.空空拳 朱聪的绝技

176.鹤形拳 碧血中吕七先生曾使

177.孟家神拳 孟伯飞的家传武学

178.通臂拳 书剑中某太监首领曾使

179.鸭形拳 鸭形门的武学

180.燕青拳 马行空、梁子翁皆曾使

181.辽东野狐拳法 梁子翁的绝技

182.梅花拳 梅文馨、梅芳姑的绝技

183.地堂拳法 彭连虎的武功

184.二郎拳法 二郎拳门的武学

185.沧州大洪拳 铁罗汉在悦来客店与胡桂南相斗时所使。

186.鲁智深醉打山门拳 同上。

187.铁指诀 华山

188.摔跤 蒙古

189.混天功

190.大韦陀掌 少林-都大锦

191.如来千手法

192.袖里乾坤

193.闲过信陵饮

194.五岳倒为轻

195.纵死侠骨香

196.丁氏掌法

197.豹尾脚

198.如影随形腿

199.连环迷踪腿

200.弹腿

201.扫叶腿法

202.灵鳌步

203.无影幻腿

204.铁帚腿法

205.蓝砂掌 中招者需服玉肌丸

206.大伏魔拳法 周伯通在百花谷用以对杨过之黯然销魂掌

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学

2.泼水杖法

3.无上大力杵法

4.普门杖法

5.太祖棒

6.六合枪

7.降魔禅杖

8.伏魔杖法 柯镇恶武学

9.杨家枪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疯魔杖法

12.蛇杖杖法

13.大夜*棍

14.小夜*棍

15.取经棍法

16.紧罗那王棍

17.大力金刚杖法 简长老

18.齐眉棒 赵老爵爷

19.五郎棍法 五台镖局李延豹

20.齐眉棍法 成璜

21.中平枪 花铁干

22.呼延枪法

23.岳家神枪

1.金龙鞭法 韩宝驹

2.百胜软鞭 伏牛派

3.回打软鞭十三式 太别山

4.八十一路三节棍 湖北阮家

5.布袋功夫 陈孤雁

6.软虹蛛索功夫 何铁手

7.九龙鞭法 九龙派

8.童家流星锤法 山西童家

9.拂尘功夫 李莫愁

10.黄沙万里鞭法 尹克西

11.银索金铃索法 古墓派

12.毒龙鞭法 梅超风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技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 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常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阴毒。

55.摧心掌 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境。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VS.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79.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0.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1.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凌厉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83.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4.千叶手 少林武学。

85.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使。

86.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不带霸气。

87.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88.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91.虎爪绝户手 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不可轻用。

92.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93.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94.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95.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以麻雀练功。

96.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97.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98.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99.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100.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少林长拳心法

的全称为“宋太祖三十二势”,又俗称为太祖,是赵匡胤为了训练士兵而总结出的格斗经验。下面是图文解说手法,对于大家养生健体方面也有不错的辅助作用。

两脚并拢站立,眼看前方(预备势一)

两手握拳,屈肘抱于两腰测,拳心朝上,脸向左侧。眼向左侧方平视(预备势二)

要点:挺胸,直腰,两肩后张、两拳紧贴腰测。

第一节

一、马步双劈拳

1,左脚向左开步,同时两拳从后腰测伸向腹前错臂交叉,左拳在里,右拳在外,拳心对着眼观(图一之1)

2、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拳向左右换臂测劈,拳眼朝上(图一之2)

要点:开步、抡劈和半蹲的动作必须同时进行。形成马步之后,两大腿要做平,脚尖里扣,两膝里合。要挺胸、塌腰、两肩松沉,两拳于肩乎平。

二、拗弓步冲拳

两脚跟和右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左转,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在上身左转的同时,右拳先收抱于右腰测(拳心朝上),继而臂内旋,使拳眼朝上,用力向前冲,拳路比肩高,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受抱于左腰测(图二)。

要点:上述两个动作必须连贯。冲拳要用力。右肩前顺,左肩后牵。两脚脚掌全部着地。

三、蹬腿冲拳

左脚不动,右脚屈膝提起,用脚跟向前平直蹬出,脚尖勾起。同时右拳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测左拳随之成直拳向前冲,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三)。

要点:收拳、冲拳、蹬腿三个动作必须同时进行,协调一致。立地腿要站稳,两肩要松沉,左肩前顺,右肩后牵。

四、马步冲拳

左脚向前落步,脚尖里扣同时左脚前脚掌碾地使脚跟里转,上身随之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形成马步的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测右拳随即向右后侧方成立拳平直冲出,路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四)

要点:落步、转身和屈膝半群的动作必须与收拳、冲拳的动作协调一致。形成马步之后。两肩稍向后张,左肘向后牵引,挺胸塌腰。

五、马步双劈拳

1、 上动稍停,两脚不动,两腿直起。左拳从在后腰测向腹前下伸,拳背朝上在左拳下伸的同时,右臂内旋从后侧方向下、向腹前内收。收至腹前时,两臂成有外做内错臂交叉,拳心对着腹部。眼向右平视(图五之1)

5,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拳向左右抡臂侧劈,拳服朝上,拳眼向右(图五之2)

要点:于本节的马步双臂拳相同。

六、拗弓步冲拳

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右转,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在上身右转的同时,左拳先收抱于左腰测(拳心朝上),继而劈内旋,使拳眼朝上,用力向前冲出,拳略比肩高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测(图六)

要点:与本节的拗弓步冲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七、蹬腿冲拳

右脚不动,左脚屈膝提起,用脚跟向前乎直雕出,脚尖勾起。同时左拳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腰测右拳随之成直拳向前冲,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七)

要点:于本节的蹬腿冲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八、马步冲拳

左脚向前落步,脚尖里扣同时右脚前脚掌碾地使脚跟里转,上身随之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形成马步的同时,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测左拳随即向左后侧方成立拳平直冲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八)

要点:落步、转身和屈膝半群的动作必须与收拳、冲拳的动作协调一致。形成马步之后。两肩稍向后张,右肘向后牵引,挺胸塌腰。

第二节

一、弓步推掌

上动稍停,上身左转,右脚随之向前上步,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在右脚上步的同时,左拳拳心朝上,屈时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之变为侧上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又掌(图九)

要点:转身、上步、收拳推掌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推掌时,必须使腕关节向拇指一侧弯曲,以小指一侧用力向前推出推出之后,腕关节尽量向上弯曲,肘臂伸直,肩部松沉并向上顺,挺胸、塌腰,掌指高度于眉齐。

二、拗弓步推掌

两脚不动,步行不变,上身右转。右拳变掌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心朝上同时左掌变为侧立掌向前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十)

要点:左肩前顺,右肩后牵,两脚不要拔限或掀脚。

三、弓步搂手砍掌

1、 上身从左向后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掌直腕成俯掌,再转身的同时从做向后几乎摆横搂。眼随左掌(图十一之1)

2、 上动不停,左掌变拳,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同时右拳变掌,臂伸直从后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摆、横砍,眼看右掌(图十一之2)

要点:转身、搂手、收拳、砍掌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但不能过快。砍掌时,肘、腕关节都须伸直,砍掌之后,掌心略高过肩,两肩松沉。

四、弓步穿手推掌

1、左拳变掌,由左腰侧经右掌上面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在左掌前穿的同时,右掌内旋使掌心朝下成俯掌,顺左臂下面屈肘收于胸前(图十二之1)

2、上动不停,左臂内旋,左掌五指捏拢成勾手,勾尖朝下此时上身右转,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时右掌成侧立掌向前平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十二之2)

要点:穿掌于收掌的动作,转身、勾手与推掌的动作,必须分别同时进行而这两部分动作,又必须协调连贯,中间不要停顿。推掌之后,手腕要尽量向上弯曲,掌指高于后齐勾手要尽量向下屈,手背略高过肩。

五、弓步推掌

上动稍停,左勾手亦变为倒掌,左腿屈膝半蹲,成为左弓步。同时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随之成侧立掌向前几乎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十三)

要点:与本节的弓步推掌相同。

六、拗弓步推拿

两脚不动,不型不变,上身左转。左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左膝侧,拳心朝上同时右拳变为侧立掌向前几乎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十四)。

要点:与本节的拗弓步推掌相同,唯左右相反。

七、弓步搂手砍掌

1、 上身从右向后转,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右掌直腕成俯掌,再转身的同时从右向后几乎摆横搂。眼随右掌(图十五之1)

3、上动不停,右掌变拳,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同时左拳变掌,臂伸直从后由外向身前成仰掌平摆、横砍,眼看左掌(图十五之2)

要点:转身、搂手、收拳、砍掌的动作,必须协调一致,但不能过快。砍掌时,肘、腕关节都须伸直,砍掌之后,掌心略高过肩,两肩松沉。

八、弓步穿手推掌

1、 右拳变掌,由右腰侧经左掌上面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在右掌前穿的同时,左掌内旋使掌心朝下成俯掌,顺右臂下面屈肘收于胸前(图十六之1)

2、上动不停,右臂内旋,右掌五指捏拢成勾手,勾尖朝下此时上身左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时左掌成侧立掌向前平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十六之2)

要点:穿掌于收掌的动作,转身、勾手与推掌的动作,必须分别同时进行而这两部分动作,又必须协调连贯,中间不要停顿。推掌之后,手腕要尽量向上弯曲,掌指高于后齐勾手要尽量向下屈,手背略高过肩。

第三节

一、虚步上架

上动稍停,左脚尖里扣,上身右转,右脚撤回半步以前脚掌点地,左腿屈膝略蹲,右膝稍屈,身体重量落于左腿,成左实右虚之虚步。左掌变拳,在上身右转成虚步的同时,向上屈肘横举在头顶正上方,拳心朝向身体前,拳眼朝下右勾手随之变拳,臂内旋使拳下栽,屈肘附在右膝上面,拳心朝向身后,拳面朝下。眼向右前方平视(图十七)

要点:上架之拳,肘略向身后展开,下栽之拳,肘路向前牵引做虚步时要挺胸、塌腰,左脚要实踏地面,右脚虚点地面,虚实分明。

二、马步下压

1、 左脚伸直立起,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右拳从下经体前向外伦比环绕。至右前方时成仰拳平举,左拳下降至背后(图十八之1)

2、 上动不停,左脚蹬地纵起,同时上身从又向后转身,右脚在转身后立即落于左脚的原位,左脚随即落于上身左侧,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在右脚落地的同时,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由后向上抡臂,在形成马步的同时,臂外旋,屈肘以前比为力点,从上向身前下压,左臂屈肘成直角,掌心朝上,眼看左拳(图十八之2)

要点:纵跳时,先使左膝略屈,然后蹬地纵起纵起后,上身在空中向后转转身后,右脚先落地,左脚随后落地。右拳外轮与提步动作、右拳屈肘抱腰与右脚落步动作、左前臂下压与左脚轻步动作必须同时进行。

三、拗弓步冲拳

左脚跟和右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左转,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随即从右腰侧向前平直冲出,拳眼朝上,眼看右掌(图十九)

要点:与第一节、第二节的拗弓步冲拳相同。

四、马步冲拳

左脚尖里扣,右脚跟里转,上身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即向左侧方成立拳平直冲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左拳(图二十)

要点:收拳好和冲拳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形成马步后,两肩稍向后张,右肘向后牵引,挺胸、塌腰。

五、虚步上架

上动稍停,右脚尖里扣,上身左转,左脚撤回半步以前脚掌点地,右腿屈膝略蹲,左膝稍屈,身体重量落于右腿,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同时右臂向右向上屈肘横举在头顶正上方,拳心朝向身体前,拳眼朝下左拳随之内旋使拳下栽,屈肘附在膝上面,拳心朝向身后,拳面朝下。眼向左前方平视(图二十一)

要点:上架之拳,肘略向身后展开,下栽之拳,肘路向前牵引做虚步时要挺胸、塌腰,右脚要实踏地面,左脚虚点地面,虚实分明。

六、马步下压

(1) 右脚伸直立起,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拳从下经体前向外伦比环绕。至左前方时成仰拳平举,右拳下降至背后(图二十二之1)

(2上动不停,右脚蹬地纵起,同时上身从又向后转身,左脚在转身后立即落于右脚的原位,右脚随即落于上身右侧,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在左脚落地的同时,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由后向上抡臂,在右脚落地形成马步的同时,臂外旋,屈肘以前比为力点,从上向身前下压,上臂垂直,前臂平举,掌心朝上,眼看右拳(图二十二之2)

要点:纵跳时,先使右膝略屈,然后蹬地纵起纵起后,上身在空中向后转转身后,左脚先落地,右脚随后落地。左拳外轮与提步动作、左拳屈肘抱腰与左脚落步动作、右前臂下压与右脚轻步动作必须同时进行。

七、拗弓步冲拳

右脚跟和左脚掌同时碾地,使上身右转,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在上身右转的同时,左拳先收抱于左腰测(拳心朝上),继而劈内旋,使拳眼朝上,用力向前冲出,拳略比肩高右拳和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右腰测(图二十三)

要点:与前面的拗弓步冲拳相同,唯左右相反

八、马步冲拳

右脚尖里扣,左脚跟里转,上身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和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即向右侧方成立拳平直冲出,略比肩高,拳眼朝上。眼看右拳(图二十四)

要点:收拳好和冲拳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形成马步后,两肩稍向后张,左肘向后牵引,挺胸、塌腰。

第四节

一、弓步双摆掌

上动稍停,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激,上身随之左转,右腿蹬直,左腿屈膝,同时左拳在身前下伸,并与右拳一起变掌,两掌从又向上、向左弧形绕环,至左侧方时,均成侧立掌,左掌直臂平举,右臂屈肘使掌心靠近左肘,掌指均朝上,眼看左掌(图二十五)

要点:转身与两掌绕环动作要同时进行,协调一致,两掌绕环时,肩关节要放松,摆掌动作要结束肘,左掌抬高与眉齐,两肩松沉。

二、弓步擦掌

1、左脚跟稍向外展,左腿全蹲,右腿伸直,乎辅成仆步,上身随之右转,向右脚处前探。在转身的同时,左掌和左臂内旋,左臂上举成勾手,勾尖朝上同时右掌成储掌,纵身前向脚处横摆。眼随右掌(图二十六之1)

2、上动不停,右掌继续向身后按去,至身后反臂勾手,勾尖朝上同时上身前移,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在上身前移的同时,左勾手变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为力点,从后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举,肘、腕伸直,掌高不过肩,眼看左掌(图二十六之2)

要点:上述而动作,必须连贯,做仆步时,臀部尽量接近全群的小腿,上身向平辅腿的一侧伸。仆步转为弓步时,上身不要立起,要从地处向前探伸移动。撩掌时,肩要松。勾手肘腕关节尽量上屈,臂向上举,上身要挺胸、塌腰。

三、推掌弹踢

1、右勾手变掌,屈肘收抱于右腰侧,屈腕使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掌开始变拳。

2、上动不停,左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右掌成侧立掌,从腰侧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右脚不动,左脚随之向前水平弹踢,脚面绷平,眼看右掌(图二十七)

要点:收拳、推掌、弹踢必须雷同、连贯。弹踢时,先使弹踢褪屈膝,小腿后举,然后脚面绷平。膝关节猛然挺伸使小腿向前弹出,整个腿与地面平行,立地腿站稳,上身稍前倾。

四、弓步上架推掌

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和右臂内旋,屈肘横架于头顶上方,成横掌(掌指朝前,掌心向斜上方)左拳随即变掌,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左掌(图二十八)

要点:落步要轻,推掌要快。

五、弓步双摆掌

上动稍停,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撇,上身随之从有向后转,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上、向右弧形环绕,至右侧方时,均成侧立掌,右掌直臂平举,左臂屈肘使掌心靠近右肘,掌指均朝上,眼看右掌(图二十九)。

六、弓步撩掌

1、右脚跟稍向外展,右腿全蹲,左腿伸直平铺成仆步,上身随之左转,向左脚处前探。再转身的同时,右掌和右臂内旋,右臂上举成勾手,勾尖朝上老同事左掌成储掌,纵身。前向左脚处横搂。眼随左掌(图三十之1)

2、上动不停,左掌继续向身后搂去,至身后反臂成勾手,勾尖朝上同时上身前移,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在上身前移的同时,右勾手变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下,以掌心为力点。从后向下向前撩起,成仰掌平举,肘、腕伸直,掌高不过肩。眼看右掌(图三十之2)

要点:与本节的弓步撩掌相同。

七、推掌弹踢

1、左勾手变掌,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屈腕使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右掌开始变拳。

2、上动不停,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成侧立掌,从腰侧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左脚不动,右脚随之向前水平弹踢,脚面绷平,眼看右掌(图三十一)

要点:收拳、推掌、弹踢必须雷同、连贯。弹踢时,先使弹踢褪屈膝,小腿后举,然后脚面绷平。膝关节猛然挺伸使小腿向前弹出,整个腿与地面平行,立地腿站稳,上身稍前倾。

八、弓步上架推掌

右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和左臂内旋,屈肘横架于头顶上方,成横掌(掌指朝前,掌心向斜上方)右拳随即变掌,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眼看右掌(图三十二)

要点:落步要轻,推掌要快。

收式:

1、右脚跟稍向外展,右腿蹬直立起,同时上身稍向右转,左脚随之向右脚处靠拢并步,在并步的同时,两掌变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脸左转,眼向左侧方平视(收势1)

2、脸转向正前方,两拳变掌,直臂下垂,仍做立正姿势(收势2)

要点:立正收式时,头须端正,收下额,挺胸,直腰,松肩,呼吸平稳,精神振作。

【】、【】、【】

基本长拳总共多少招式?

不确定真实性

少林正宗内功

(一)静禅功 静禅功是少林气功中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僧人都会做。因为禅宗的宗旨就是空无,所以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则为安。其法分坐禅、站禅和卧禅三种。

1、坐禅法:分端坐势、单盘势、双盘势和插花势。端坐势:端坐于凳或椅上,膝关节屈成90度,全脚掌着地,两手自然放在两大腿上,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舌顶上腭,意守丹田。初学者一次可先练30分钟,以后逐渐增至一小时。

单盘势:盘腿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左脚放在右腿膝关节上面,脚心向右,脚尖向前;右脚放在左腿膝关节下。两掌在腹前平脐相迭,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均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如端弥陀印。上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初练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增至两小时。

双盘势:坐在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两腿屈膝相盘,先将右脚外踝放在左膝上,再将左脚外踝放在右膝上,两腿交叉,架身而坐。上 身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腰部放松,两手按在两大腿根部。气由丹田发,上运百会,下走背中,岔分两路,循两跨外侧下行,缓达昆仑,后达脚心,然后收于丹田。久练之后,两手可改为腹前平脐相迭,如端弥陀印。

插花势:两腿交叉盘坐于蒲盘或较宽的木具上,脚尖向前,上身端正;两手在腹前平脐相迭,如端弥陀印。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每次练半小时左右。此练法容易掌握,知者较多。

2、站禅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向里扣。两臂抬起与肩同高,五指自然分开,两掌心相对,距一尺左右,形如抱球。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下行,落于下腹,两手中指相接,掌心向里。身体保持端正,两眼微闭,目视鼻尖,意守丹田。

3、卧禅法

仰卧:仰卧于床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尖自然外撇;两手心向下,平放于两腿外侧,五指稍屈;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

侧卧:身体向右,侧卧于床上,两腿前屈,大腿与身成钝角,右腿着床,左腿放右腿上,稍向前提;两掌放身前,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着床;头稍向前钩,形似螳螂。两眼微闭,目视鼻尖,自然闭口,舌抵上腭。用鼻呼吸,意守丹田。此法容易掌握,每次练功半小时,对治疗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患有显着效果。

( 二)十段功

“十段功”又名静功十段,是内功的站禅功夫之一。其特点是静纯、放松、施意。久习可施意?疾,甚则可以意制人。其法是寻一静境入位,两足成八字并步站立;两臂屈肘,两掌环迭,五指并拢,掌心向上,附于脐下一寸入;身胸挺直,两眼微闭,视于鼻尖,用鼻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行功前先运气三周,再静施十段功法。《少林拳法精义》云:凡练静功十段者,每日早晨先内服“通灵丸”六十四粒,片刻,待药将化时,以鼻吸气,注所行功处,以意运气,意走骨髓。切不可施劲,若行力者则与动功无异。练十段功者,初,每段数息,渐渐增加,可焚香记时,每段一寸香,加至二寸香为止。日行三遍,功毕则行打洗神通,暇则自行观心,洗心诸法,十月功成。

第一段、韦驮捧杵:注想尾闾上第二节,气从背上起,直通至指端。

第二段、独立金刚:注想项后,以意领气,气从足心起,到两肘梢,绕膻中经印堂通头顶;下行到手,再归丹田。

第三段、降龙:注想顶后风府穴,以意领气,从腹起,上到单手;然后单手缓缓下放,气归丹田。

第四段、伏虎:注想风府穴,以意施气,起于背,行至前肩,再由臂至两手;然后收气归丹田,反复施之。

第五段、天地趸:注想尾闾之前、肾囊之中,以意领气从涌泉穴起,直通周身,行至百会穴;再放臂下行,经胸中线,下沉丹田。

第六段、虎坐:注想脐前任脉穴,以意领气,注贯全身,先经胸中线向上直达百会穴;后沉会阴,注两足达涌泉穴;然后收气归田。

第七段、龙吞:注想天灵盖,以意领气,从足跟起,经前中线直上顶巅;然后沉气经膻中穴,下归丹田。

第八段、御风渡江:注想脐后,以意领气,从背上起,经脊中线直通顶上,达强间穴;绕百会,经膻中穴,下归丹田。

第九段、回回指路:注想命门腰间,以意领气,从背中下经命门穴,岔绕环跳到阳陵穴,再达脚底涌泉;循路返上,经后正中线绕百

会下行膻中,缓注丹田。

第十段、观空:注想指圈空处,以意领气,发行通身,现收归丹田。

少林长拳的介绍

长拳,是一种拳术流派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把群众中流传广泛的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了长拳。长拳是以套路为主的拳术,既适合基础武术训练,又适合于进行竞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类 拳术的共同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多起伏转折、窜蹦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

经常从事长拳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发展各种身体素 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长拳中的各种手法、步法、腿法和身 法,动作幅度大,牵动关节多,使肌肉、韧带拉长并富有弹性,柔韧性大大提高;套路中许多踢打摔拿、窜蹦跳跃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可很好地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弹跳力和协调性;一套长拳几十个动作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动作又多起伏转折,节奏多变,因此强度和运动量很大,有效地提高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要求每一动作都能做到“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协调,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影响,支配各肌肉群活动的运动中枢和内脏器官活动的植物神经系统能很好地配合工作;运动节奏的变化,增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快速转换的能力和兴奋与抑制交替过程的灵活性。

初级长拳第三路编创于1957年。全套除了预备式和结束动作,分为四段,来回练习四趟,每段八个动作,合计三十六个动作。套路内容充实,包括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虚、仆、歇五种步型;手法有冲、劈、抡、砸、栽等拳法,推、挑、穿、摆、亮等掌法,盘、顶等肘法;腿法有弹、踹、踢、拍等;还有跳跃和平衡等动作。套路编排合理,由简而繁,由易到难,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套路布局和路线变化前后呼应,左右兼顾,均匀合理;在强调动作规格化、注重功力的同时,还较好地体现了攻防意识,增强了学习的情趣。

练习长拳时,在技法上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姿势准确

长拳套路是由许多动作有机地衔接组成的,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对身体各部分的姿势要求都有一定的规格,拳谚上要求做到“式正招圆” 。“式”,通常指各种静止姿势。基本要求是:头正、项竖、肩沉、胸挺、腰直、臀敛;上肢动作要挺拔、舒展;下肢动作要求稳健、匀称,轮廓清楚。“招”,主要是指由动到静,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法。它不仅要求做得有头有尾,过程清楚,而且要求身体各部位达到高度的协调、圆满、完整,各种拳法、掌法、步法、身法的变化做到路线清晰、力点准确、攻防有序。

(二)劲力顺达

要有劲力,首先要做到用力顺达,讲究发力顺序。武术中有“三节”、“六合”的说法,手和脚为梢节,肘和膝为中节,肩和胯为根节,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和谐,称为“六合”。一般来说,上肢发力应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下肢则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牵涉到上下肢的动作,则是“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使腿、膝、胯的力量,通过腰力作媒介,以送肩、顺肘而达于拳面,使上、中、下三节都贯通起来。

除了讲究发力的顺序外,还要做到发劲的刚柔变化,肌肉的松紧配合要得当。通常动作开始时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高速,这种劲力既迅速敏捷,又有弹性。

(三)节奏鲜明

一个套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形成不同的运动节奏。长拳中主要表现为动与静、重与轻、快与慢、起与伏、长与短的变化。 动与静的变化,要做到“动迅静定”,动则疾风般地迅速,静若山岳似的稳定;重与轻的变化,武术有“重如铁”、“轻如叶”之说,如震脚、砸拳、踏步等动作力沉千钧,而弧形步、跃步前穿则要轻灵,若风飘柳絮;起与伏,则是从动作的空间运动来讲节奏变化的,高的动作要挺拔,有顶天立地的气概,低的动作要沉得下去,有鱼翔潜底的本领;快与慢也体现了一定的节奏变化,不能一快到底,为了表现身法和动作的韵律,常出现以慢带快或快而轻慢尔后更快的生动节奏;长与短的变化,就像写文章点标点似的,武术中的“长句”称挂串动作,即连续完成多个动作,“短句”称顿挫动作,有时做一二个动作即停,长短相参,使节奏更加多变。

(四)精神饱满

武术中通常称作为“精、气、神”,主要指精神、意念和气质。 练套路时,首先,要精神饱满,严肃认真,思想集中,充满信心,要有假设性的攻防含义和击打形象,表现出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气概来。其次,在每个动作中,要注意手与眼的严谨配合,通过眼睛的传神会意来表现动作的攻防变化。“眼随手动,步随身行”,就是说,动作的攻防、架挡、进击、格守,眼神都在贯注中紧密配合,左顾右盼,传神会意;“眼到手到,步到身到”,当动作嘎然而止时,眼睛全神贯注,静中含动;通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使动作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意不停。

(五)呼吸得法

练习长拳时,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讲究“提、托、聚、沉”四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跳跃动作时,应该运用“提”法(吸气,提高重心);当静止性动作出现时,应该运用“托”法(短暂地停止呼吸,稳定重心);当刚脆、短促发力动作出现时,应该运用“聚”法(呼气过程);由高动作转入到低动作时,应该运用“沉”法(呼气后短暂停吸,下降重心)。这些呼吸随动作变化,运用时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慢慢体会,从反复实践中逐步掌握 .

套路动作名称

预备动作

1.虚步亮掌

2.并步对拳

第一段动作

1.弓步冲拳

2.弹腿冲拳

3.马步冲拳

4.弓步冲拳

5.弹腿冲拳

6.大跃步前穿

7.弓步击掌

8.马步架掌

第二段动作

1.虚步栽拳

2.提膝穿掌

3.仆步穿掌

4.虚步挑掌

5.马步击掌

6.叉步双摆掌

7.弓步击掌

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动作

1.歇步抡砸拳

2.仆步亮掌

3.弓步劈拳

4.换跳步弓步冲拳

5.马步冲拳

6.弓步下冲拳

7.叉步亮掌侧踹腿

8.虚步挑拳

第四段动作

1.弓步顶肘

2.转身左拍脚

3.右拍脚

4.腾空飞脚

5.歇步下冲拳

6.仆步抡劈拳

7.提膝挑掌

8.提膝劈掌弓步冲拳

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

2.并步对拳

3.还原

少林长拳全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太祖长拳”。在结束游侠生涯、成为一名职业军官后,赵匡胤为了训练士卒,总结平生武学,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了三十二势拳法。后来赵匡胤发迹,黄袍加身,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昔日士卒自觉身价陡增,于是在民间传授赵匡胤三十二势拳法,并名之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以上就是关于金庸武功秘籍分级的视频?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