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属于什么诗

   2022-08-08 22:50:41 网络990
核心提示:《长恨歌》是乐府诗行,也属于七言歌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基指竖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它形象地叙搏大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

长恨歌属于什么诗

《长恨歌》是乐府诗行,也属于七言歌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杰出的作品基指竖之一,也是祖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与叙事诗密切结合的典范之一,它形象地叙搏大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逗瞎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祝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迎难而上,取得成功,如果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还可以继续询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顾虑,我们一直都是您最坚定的朋友后台,现实当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顺心的事情也能够和我详聊,我们一直提供最为靠谱的司法解答,帮助,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困难一定可以度过去,只要你不放弃,一心一意向前寻找出路。

一千个人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无论如何都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同一件事情,大家也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我的答案或许并不是最为标准,最为正确的,但也希望能给予您一定的帮助,希望得到您的认可,谢谢!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恨歌》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译文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赏析

《长恨歌》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但这样一篇大家喜读熟诵的作品的主题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却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古人的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唐汝询《唐诗解》);另一种则认为它只是在写李、杨的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张邦基《墨庄漫录》)。而今人在这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中又产生了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该诗既有对明皇的讽刺批判,又有对李、杨爱情的同情歌颂。到底是哪一种正确呢?我们通过对一些资料的研究,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是讽喻,讽前皇之“惑”以诫今皇之“不惑”。

要真正理解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首先必须对白居易有一定的了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十一二岁时,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后又往徐州、襄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进士及第,三年后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为应制举,他与元稹闭户累月,研讨其时社会政治的各种问题,撰成《策林》七十五篇,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问题,以及他们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法,比如“弘贞观之理也,则思闻房、杜之谠议,以致升平嗣开元之政也,则思得姚、宋之嘉谋,而臻副寿。”(《〈策林〉九:〈致和平复雍熙〉》)。这说明了白居易有意成为执元和政治牛耳的人物。另外在白居易的许多诗句中也有类似体现,如“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题旧写真图》);“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赠写真者》)……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白居易想成为大政治家以一展平生抱负的愿望。

大致从青年时代开始一直到四十五岁贬官江州司马之际,白居易对封建君王抱着较大希望,有极高的参政热情,“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初授拾遗献书》),屡次上书,指陈时政,倡言蠲租税、绝进奉、放宫女、抑宦官,在帝前面折廷诤。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谕诗,锋芒所向,权豪贵近为之色变。在这种心态之下,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不能不受到影响。张伦的话说得好:“白乐天《长恨歌》备述明皇、杨妃之始末,虽史传亦无以加焉。盖指其覆华,托为声诗以讽时君,而垂来世。”(《林泉随笔》)

研究《长恨歌》的主题,亦不能离开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唐王朝,政治上的弊病已趋明显,而宪宗又有意重开纳谏之风,对开元、天宝治乱的问题也很关心,比如他曾问与白居易同时期的李绛关于“开元治理,天宝兆乱”的问题(详见《旧唐书》4288页)。可见,当时的政治热点已集中于此。因此,如果说白居易在创作《长恨歌》时对此毫不关注,而只是对李、杨爱情发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就未免有些故作惊人之论了。

另外,从《长恨歌》本身来说,也明显地体现出了作者借诗讽谏、劝勉皇帝“不惑”的意向。

《长恨歌》开篇,便直言不讳,“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个荒淫好色的封建君王形象便跃然纸上。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所载,明皇一次就“采择百余人”。

诗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又刻画出唐明皇得杨贵妃后是如何地沉迷于美色的。

又如,诗中描写杨家权势之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以至“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从侧面写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幸之至。

诸如此类的例子,全诗中可谓俯拾即是。因此,与《长恨歌》同时创作的《长恨歌传》亦说此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可谓是对《长恨歌》的最好诠释。

通过以上分析,《长恨歌》应该是以讽劝君王“不惑”为主要目的的。

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诗歌后半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在地愿为连理枝"四十四句)李、杨缠绵爱情描写的理解。这也是历代学者矛盾集中的所在。因为,此部分与前部分的主旨似乎不太相符。是白居易创作至此时被李、杨的爱情故事所感,而转变了诗的主题吗?这正是双重主题说的观点。然而,如果对白居易的创作特点进行一下研究,就可以发现,双重主题说是站不住脚的。

陈寅恪先生《元白诗征稿》第五章《新乐府》中,曾谈及元稹和白居易在创作新乐府时的一个区别:

“关于元白二公作品之比较,又有可得而论者,而元氏诸篇所咏,似有繁复与庞杂之病,而白氏每篇则各具事旨,不杂亦不复也。

……

……《白氏长庆集》壹《伤塘衢》二首之贰云: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寅恪案:‘一吟悲一事’虽为乐天《秦中吟》十首之通则,实则《新乐府》五十篇亦无一篇不然。……每篇唯咏一事,持一旨,而不杂以他事,此之谓不染。此篇所咏之时,所持之旨,又不复杂入他篇,此之谓不复。’”

可见,白居易在创作上,主题有单一性和单纯性的特点,因此《长恨歌》也不应是双重主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诗中关于李、杨爱情的动人描写呢?难道《长恨歌》的主旨就是描写李、杨的爱情吗?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白居易对唐明皇这个人的基本估价问题。

“迨于太宗、玄宗,抱圣神文武之资,用房杜姚宋之佐,谋猷启沃,无怠于心;德泽施行,不宜于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万方悦随,近无不安,远无不无伏,虽成康文景,无以尚之,载在国史,陛下熟知之矣。

臣闻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玄宗以圣文之德,致天下之肥。当二宗之时,利无不兴,弊无不革,远无不服,近无不和。贞观之功既成,而大乐作焉,虽六代之尽美,无不举也;开元之理既定,而盛礼兴焉,虽三王之明备,无不讲也。礼行故上下辑睦,乐达故内外和平,所以兵偃而万邦怀仁,刑清而兆人自化,动植之类咸煦妪而自遂焉,虽成康文景之理,无以出于此矣!”(《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八《才识兼备明于体用策一道》)

此段文字,白居易将唐明皇与唐代公认的模范皇帝唐太宗相提并论,可以说对唐明皇的评价高得可谓至矣尽矣了。

但,就在《才识兼备明于体用策一道》中还有下面一段话:

“洎天宝以降,政教寝微,寇既荐兴,兵亦既起,兵以揭寇,寇生于兵,兵寇相仍,迨五十载。财政由是而重,人力由是而罢。下无安心,虽日督农桑之课,而生业不固;上无定费,虽日峻管榷之法,而岁计不充。日削日朘,以至于耗竭其半矣!此臣所谓疲病之因缘者也,岂不然乎?

由是观之,盖人疲由乎税重,税重由乎军兴,军兴由乎寇生,寇生由乎政缺。然则未修政教而望寇戎之销,未销寇戎而望兵革之息,虽太宗不能也;未息兵革而求征徭之省,未省征徭而求黎庶之安,虽玄宗不能也。”

这一大段话,全是批判唐明皇当政时期的天宝政局的;“政教寝微”等语,也符合天宝政局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白居易对唐明皇的看法是一分为二的,肯定前期,而批判后期。对前期的肯定,不能不在诗作中有所反映,即指把唐明皇描写成一个“惑”于色而乱国的悲剧性君王,而且“惑”得深,“惑”得有些感人,实际上也有为唐明皇略作开托之意。

二、白居易的写作动机

从白居易的身世及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看出,白居易以为,一个封建君王,要能够做到像前期的唐明皇那样,关键在于:“不惑”。因为“不惑”是任用贤人的条件和前提。这就需要以唐明皇的后半生为鉴。

白居易正是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性的君王来警示今王引以为戒的。因此,诗中有些问题就容易理解了,如写杨贵妃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避唐明皇抢儿媳的史实不谈,将他们的爱情描写得纯真;或后来,写唐明皇至国破妃亡之时仍不悟,还要上演“人鬼情未了”的标准爱情悲剧,把一个何等痴情的君皇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正因为他是君主,所以他的“痴情”和“重色”才导致了国家的倾亡。

如此看来,当了解了白居易对唐明皇的看法及他的写作目的之后,便不难看出,表面上的矛盾实非矛盾,而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更为合理。

求长恨歌全注音,要标准古音的

一、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

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

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

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现在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二、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三、出处

《唐才子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唐才子传》共十卷,作者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後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

传後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但所述多有失实、谬误之处。

二、作品赏析

《唐才子传》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1、本书名以“才子”,实乃以是否擅长于诗为取舍标准,至于其人之德行、功业、身世等等一概不论。如叛臣贼子苏涣、性险躁谲怪而好利的吕温、乐妓如薛涛、女道士鱼玄机、以及其它僧道中人和布衣之士,只要以诗才见长,在本书中以传主身份出现者所在多有。

而名臣如姚崇、宋璟,硕学如颜师古等虽有诗传世,但不以诗才见称于世,本书皆不录。

2、本书入传以时代先后为序,同时代者则以科举及第先后为序。

作者欲以诗人出现的次序和诗风的嬗变阐明有唐一代诗歌的发展轨迹,摒弃历代史传先儒术而后方外,重男子而轻妇女的成例,既不以传主之职业贵贱或思想异同分等级,也不以诗人之门第尊卑或仕宦穷达分高下,这种作法在今天看来是科学的,在当时也是颇为特出的。

3、本书突出了诗人参加科举的情况,从而兀显出时代习俗。各传主有科名的均突出其及第之年,以及当榜首或主试官员之姓名,此中颇含深意。

三、作者简介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文房

带拼音的《长恨歌》

chánɡ hèn ɡē

长恨 歌

bái jū yì

白 居 易

hàn huánɡ zhònɡ sè sī qīnɡ ɡuó , yù yǔ duō nián qiú bù dé 。

汉 皇重色 思 倾 国 , 御 宇 多 年 求 不 得 。

yánɡ jiā yǒu nǚ chū zhǎnɡ chénɡ , yǎnɡ zài shēn ɡuī rén wèi shí 。

杨 家 有 女 初 长成, 养 在 深 闺 人 未 识 。

tiān shēnɡ lì zhì nán zì qì , yì zhāo xuǎn zài jūn wánɡ cè 。

天 生丽 质 难 自 弃 , 一 朝 选 在 君 王 侧 。

huí móu yí xiào bǎi mèi shēnɡ , liù ɡōnɡ fěn dài wú yán sè 。

回 眸 一 笑 百 媚 生, 六 宫 粉 黛 无 颜 色 。

chūn hán cì yù huá qīnɡ chí , wēn quán shuǐ huá xǐ nínɡ zhī 。

春 寒 赐 浴 华 清 池 , 温 泉 水 滑 洗 凝 脂 。

shì ér fú qǐ jiāo wú lì , shǐ shì xīn chénɡ ēn zé shí 。

侍 儿 扶 起 娇 无 力 , 始 是 新 承恩 泽 时 。

yún bìn huā yán jīn bù yáo , fú rónɡ zhànɡ nuǎn dù chūn xiāo 。

云 鬓 花 颜 金 步 摇 , 芙 蓉 帐暖 度 春 宵 。

chūn xiāo kǔ duǎn rì ɡāo qǐ , cónɡ cǐ jūn wánɡ bù zǎo cháo 。

春 宵 苦 短 日 高 起 , 从 此 君 王 不 早 朝 。

chénɡ huān shì yàn wú xián xiá , chūn cónɡ chūn yóu yè zhuān yè 。

承欢 侍 宴 无 闲 暇 , 春 从 春 游 夜 专夜 。

hòu ɡōnɡ jiā lì sān qiān rén , sān qiān chǒnɡ ài zài yì shēn 。

后 宫 佳 丽 三 千 人 , 三 千 宠爱 在 一 身 。

jīn wū zhuānɡ chénɡ jiāo shì yè , yù lóu yàn bà zuì hé chūn 。

金 屋 妆 成娇 侍 夜 , 玉 楼 宴 罢 醉 和 春 。

zǐ mèi dì xionɡ jiē liè tǔ , kě lián ɡuānɡ cǎi shēnɡ mén hù 。

姊 妹 弟 兄皆 列 土 , 可 怜 光彩 生门 户 。

suí lìnɡ tiān xià fù mǔ xīn , bú chónɡ shēnɡ nán chónɡ shēnɡ nǚ 。

遂 令 天 下 父 母 心 , 不 重生男 重生女 。

lí ɡōnɡ ɡāo chù rù qīnɡ yún , xiān lè fēnɡ piāo chù chù wén 。

骊 宫 高 处 入 青 云 , 仙 乐 风 飘 处 处 闻 。

huǎn ɡē màn wǔ nínɡ sī zhú , jìn rì jūn wánɡ kàn bù zú 。

缓 歌 谩 舞 凝 丝 竹 , 尽 日 君 王 看 不 足 。

yú yánɡ pí ɡǔ dònɡ dì lái , jīnɡ pò ní chánɡ yǔ yī qǔ 。

渔 阳 鼙 鼓 动 地 来 , 惊 破 霓 裳羽 衣 曲 。

jiǔ chónɡ chénɡ què yān chén shēnɡ , qiān shènɡ wàn qí xī nán xínɡ 。

九 重城阙 烟 尘 生, 千 乘万 骑 西 南 行 。

cuì huá yáo yáo xínɡ fù zhǐ , xī chū dōu mén bǎi yú lǐ 。

翠 华 摇 摇 行 复 止 , 西 出 都 门 百 余 里 。

liù jūn bù fā wú nài hé , wǎn zhuǎn é méi mǎ qián sǐ 。

六 军 不 发 无 奈 何 , 宛 转蛾 眉 马 前 死 。

huā diàn wěi dì wú rén shōu , cuì qiào jīn què yù sāo tóu 。

花 钿 委 地 无 人 收 , 翠 翘 金 雀 玉 搔 头 。

jūn wánɡ yǎn miàn jiù bù dé , huí kàn xuè lèi xiānɡ hé liú 。

君 王 掩 面 救 不 得 , 回 看 血 泪 相和 流 。

huánɡ āi sǎn màn fēnɡ xiāo suǒ , yún zhàn yínɡ yū dēnɡ jiàn ɡé 。

黄埃 散 漫 风 萧 索 , 云 栈 萦 纡 登 剑 阁 。

é méi shān xià shǎo rén xínɡ , jīnɡ qí wú ɡuānɡ rì sè báo 。

峨 嵋 山 下 少 人 行 , 旌 旗 无 光日 色 薄 。

shǔ jiānɡ shuǐ bì shǔ shān qīnɡ , shènɡ zhǔ zhāo zhāo mù mù qínɡ 。

蜀 江水 碧 蜀 山 青 , 圣主 朝 朝 暮 暮 情 。

xínɡ ɡōnɡ jiàn yuè shānɡ xīn sè , yè yǔ wén línɡ chánɡ duàn shēnɡ 。

行 宫 见 月 伤心 色 , 夜 雨 闻 铃 肠断 声。

tiān xuán dì zhuǎn huí lónɡ yù , dào cǐ chóu chú bù nénɡ qù 。

天 旋 地 转回 龙 驭 , 到 此 踌 躇 不 能 去 。

mǎ wéi pō xià ní tǔ zhōnɡ , bú jiàn yù yán kōnɡ sǐ chù 。

马 嵬 坡 下 泥 土 中, 不 见 玉 颜 空 死 处 。

jūn chén xiānɡ ɡù jìn zhān yī , dōnɡ wànɡ dōu mén xìn mǎ ɡuī 。

君 臣 相顾 尽 沾 衣 , 东 望 都 门 信 马 归 。

ɡuī lái chí yuàn jiē yī jiù , tài yè fú rónɡ wèi yānɡ liǔ 。

归 来 池 苑 皆 依 旧 , 太 液 芙 蓉 未 央 柳 。

fú rónɡ rú miàn liǔ rú méi , duì cǐ rú hé bù lèi chuí 。

芙 蓉 如 面 柳 如 眉 , 对 此 如 何 不 泪 垂 。

chūn fēnɡ táo lǐ huā kāi rì , qiū yǔ wú tónɡ yè luò shí 。

春 风 桃 李 花 开 日 , 秋 雨 梧 桐 叶 落 时 。

xī ɡōnɡ nán nèi duō qiū cǎo , luò yè mǎn jiē hónɡ bù sǎo 。

西 宫 南 内 多 秋 草 , 落 叶 满 阶 红 不 扫 。

lí yuán dì zǐ bái fà xīn , jiāo fánɡ ā jiān qīnɡ é lǎo 。

梨 园 弟 子 白 发 新 , 椒 房 阿 监 青 娥 老 。

xī diàn yínɡ fēi sī qiǎo rán , ɡū dēnɡ tiāo jìn wèi chénɡ mián 。

夕 殿 萤 飞 思 悄 然 , 孤 灯 挑 尽 未 成眠 。

chí chí zhōnɡ ɡǔ chū chánɡ yè , ɡénɡ ɡěnɡ xīnɡ hé yù shǔ tiān 。

迟 迟 钟鼓 初 长夜 , 耿 耿 星 河 欲 曙 天 。

yuān yānɡ wǎ lěnɡ shuānɡ huá zhònɡ , fěi cuì qīn hán shuí yǔ ɡònɡ 。

鸳 鸯 瓦 冷 霜 华 重, 翡 翠 衾 寒 谁 与 共 。

yōu yōu shēnɡ sǐ bié jīnɡ nián , hún pò bù cén lái rù mènɡ 。

悠 悠 生死 别 经 年 , 魂 魄 不 曾 来 入 梦 。

lín qiónɡ dào shi hónɡ dōu kè , nénɡ yǐ jīnɡ chénɡ zhì hún pò 。

临 邛道 士 鸿 都 客 , 能 以 精 诚致 魂 魄 。

wéi ɡǎn jūn wánɡ nián zhuǎn sī , suí jiāo fānɡ shì yīn qín mì 。

为 感 君 王 辗 转思 , 遂 教 方 士 殷 勤 觅 。

pái kōnɡ yù qì bēn rú diàn , shēnɡ tiān rù dì qiú zhī biàn 。

排 空 驭 气 奔 如 电 , 升天 入 地 求 之 遍 。

shànɡ qiónɡ bì luò xià huánɡ quán , liǎnɡ chù mánɡ mánɡ jiē bú jiàn 。

上穷碧 落 下 黄泉 , 两处 茫 茫 皆 不 见 。

hū wén hǎi shànɡ yǒu xiān shān , shān zài xū wú piāo miǎo jiān 。

忽 闻 海 上有 仙 山 , 山 在 虚 无 缥 渺 间 。

lóu ɡé línɡ lónɡ wǔ yún qǐ , qí zhōnɡ chuò yuē duō xiān zǐ 。

楼 阁 玲 珑 五 云 起 , 其 中绰 约 多 仙 子 。

zhōnɡ yǒu yì rén zì tài zhēn , xuě fū huā mào cēn cī shì 。

中有 一 人 字 太 真 , 雪 肤 花 貌 参 差 是 。

jīn què xī xiānɡ kòu yù jiōnɡ , zhuǎn jiāo xiǎo yù bào shuānɡ chénɡ 。

金 阙 西 厢叩 玉 扃, 转教 小 玉 报 双 成。

wén dào hàn jiā tiān zǐ shǐ , jiǔ huá zhànɡ lǐ mènɡ hún jīnɡ 。

闻 道 汉 家 天 子 使 , 九 华 帐里 梦 魂 惊 。

lǎn yī tuī zhěn qǐ pái huái , zhū bó yín pínɡ yǐ lǐ kāi 。

揽 衣 推 枕 起 徘 徊 , 珠 箔 银 屏 迤 逦 开 。

yún bìn bàn piān xīn shuì jiào , huā ɡuàn bù zhěnɡ xià tánɡ lái 。

云 鬓 半 偏 新 睡 觉 , 花 冠 不 整下 堂 来 。

fēnɡ chuī xiān mèi piāo piāo jǔ , yóu sì ní chánɡ yǔ yī wǔ 。

风 吹 仙 袂 飘 飘 举 , 犹 似 霓 裳羽 衣 舞 。

yù rónɡ jì mò lèi lán ɡān , lí huā yì zhī chūn dài yǔ 。

玉 容 寂 寞 泪 阑 干 , 梨 花 一 枝 春 带 雨 。

hán qínɡ nínɡ dì xiè jūn wánɡ , yì bié yīn rónɡ liǎnɡ miǎo mánɡ 。

含 情 凝 睇 谢 君 王 , 一 别 音 容 两渺 茫 。

zhāo yánɡ diàn lǐ ēn ài jué , pénɡ lái ɡōnɡ zhōnɡ rì yuè chánɡ 。

昭 阳 殿 里 恩 爱 绝 , 蓬 莱 宫 中日 月 长。

huí tóu xià wànɡ rén huán chù , bú jiàn chánɡ ān jiàn chén wù 。

回 头 下 望 人 寰 处 , 不 见 长安 见 尘 雾 。

wéi jiānɡ jiù wù biǎo shēn qínɡ , diàn hé jīn chāi jì jiānɡ qù 。

惟 将旧 物 表 深 情 , 钿 合 金 钗 寄 将去 。

chāi liú yì ɡǔ hé yí shàn , chāi bò huánɡ jīn hé fēn diàn 。

钗 留 一 股 合 一 扇 , 钗 擘 黄金 合 分 钿 。

dàn jiāo xīn sì jīn diàn jiān , tiān shànɡ rén jiān huì xiānɡ jiàn 。

但 教 心 似 金 钿 坚 , 天 上人 间 会 相见 。

lín bié yīn qín zhònɡ jì cí , cí zhōnɡ yǒu shì liǎnɡ xīn zhī 。

临 别 殷 勤 重寄 词 , 词 中有 誓 两心 知 。

qí yuè qí rì chánɡ shēnɡ diàn , yè bàn wú rén sī yǔ shí 。

七 月 七 日 长生殿 , 夜 半 无 人 私 语 时 。

zài tiān yuàn zuò bǐ yì niǎo , zài dì yuàn wéi lián lǐ zhī 。

在 天 愿 作 比 翼 鸟 , 在 地 愿 为 连 理 枝 。

tiān chánɡ dì jiǔ yǒu shí jìn , cǐ hèn mián mián wú jué qī 。

天 长地 久 有 时 尽 , 此 恨 绵 绵 无 绝 期 。

以上就是关于长恨歌属于什么诗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