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会不会通过母婴传播?怎么避免交叉感染?

   2022-09-24 22:10:22 网络730
核心提示:疟疾是一种“热带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疟疾非常流行的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每年会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的孩子。引起疟疾发病的病原体原虫是疟原虫,本身只能寄生在宿主体内,被蚊子叮咬传播是传播的

疟疾会不会通过母婴传播?怎么避免交叉感染?

疟疾是一种“热带病”,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疟疾非常流行的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每年会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的孩子。引起疟疾发病的病原体原虫是疟原虫,本身只能寄生在宿主体内,被蚊子叮咬传播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蚊子被感染疟原虫的病原体(疟原虫疟原虫)咬后,蚊子也成为受害者,此时感染疟原虫的蚊子叮咬另一个正常人体后,寄生虫注入新的宿主血液,引起疾病的扩散。另外,疟疾可以通过输血(有疟原虫的血液输入)或产妇传播。

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繁殖,通常在感染疟原虫约10 ~ 15天后出现症状。主要可能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头晕、头痛、腹泻、全身疼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症状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因此忽略了感染疟疾的可能性,可以减缓病情。如果怀疑疟疾,及时接受诊疗是最可行的方法,血液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确诊手段。确诊的疟疾患者将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接受规范的抗疟疾治疗,青蒿素、氯喹、奎宁、伯氨、乙胺等都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疟疾患者应遵照医生的指示充分服用抗疟药,以免疾病复发或耐药。疟疾是可怕的传染病,重症疟疾会威胁生命,但幸运的是可以治愈。去疟疾流行的地区旅行或玩的话,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蚊子叮咬,包括使用蚊帐、纱窗、蚊香、驱蚊剂等,还可以带有效预防氯喹和乙胺的预防药。出现发烧或感冒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回国后,最好主动去医院,让医护人员知道外出史,进行疟疾调查,避免疟疾复发,感染他人。

孕妇被蚊子咬了红肿了怎么办

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是疟疾高风险人群。在疟疾高传播地区,5岁以下儿童尤其容易受到感染、生病和死亡,三分之二以上的疟疾死亡病例(70%)发生在这一年龄组。孕妇也面临着死于严重疟疾并发症的极高风险,疟疾还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产和孕产妇严重贫血的病因。

疟疾的潜伏期可长达25天。潜伏期后刚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浑身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有的会出现发冷、高烧症状。发冷时浑身哆嗦,发热时可高达40摄氏度以上。若患者发作几次仍不到医院就诊检查,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和脾肿大。

有些重症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病例,病情急,非常凶险,在发病后6到10天可出现昏迷,脏器损伤可达五个以上,致死率明显增加。

防治疟疾的办法:

在药浸蚊帐中睡眠可保护人们免患疟。药浸蚊帐能够保护人们免受蚊子叮咬,它可用于疟疾高传播地区的危险群体,尤其是为幼儿和孕妇提供保护。

室内滞留喷洒也是迅速降低蚊虫密度的有效手段。当对目标区域逾80%的房屋实施喷洒之后,室内滞留喷洒的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用杀虫剂进行室内喷洒能够杀死蚊虫媒介,其有效期是3至6个月,有效期的长度取决于使用的杀虫剂和喷洒目标的表面类型。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疟疾:一种不容忽视的虫媒传染病

抗疟疾药物的使用原则

你好

孕妇被蚊子咬了怎么办

孕妇孕期体温较高,容易出汗,而且呼气量会比孕前大21%,而呼出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对蚊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上身体笨重行动不便,十分容易成为蚊虫叮咬的目标。蚊虫叮咬后,孕妇的皮肤会起疹发痒。那么,被蚊虫叮咬后,该怎么杀菌消炎和消肿呢?

1、大蒜片敷:在被蚊虫叮咬处用切成片的大蒜反复敷数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叮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一般12小时后即可消炎去肿,溃烂的伤口24小时后可痊愈。皮肤过敏者应慎用。

2、抹肥皂:因为被毒蚊子叮会有一种毒液,这种毒液是酸性的,所以用碱性皂洗也很有效果。用碱性皂洗过以后,平时注意别用手挠,很快就会好了。

3、抹牙膏:用牙膏沾一点点水,在起疹的地方抹均

被蚊子咬了怎么止痒

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起红疹,同时痒得厉害,如果不断地用手去抓挠的话,容易导致红肿得更严重,并且有可能挠破皮肤,让细菌入侵。被蚊子叮咬后的正确止痒方法如下:

1、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红肿、痒、痛等症状,可用氨水止痒,也可将香皂蘸水在红肿处涂抹,这样能在数分钟内止痒。

2、如果蚊子叮咬实在厉害,可适当补充一点维生素B。另外,多吃水果和蔬菜可减轻被叮咬后的红肿反应。

3、用盐水涂抹或冲泡痒处,这样能使肿块软化,还可以有效止痒。

4、可用芦荟叶或薄荷叶中的汁液止痒。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对于孕妇来说,被蚊子叮咬后蚊子携带的病毒容易进入体内,导致孕妇生病,甚至对胎儿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据研究,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以下两种:

1、疟疾。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 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2、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

如何预防被蚊子叮咬

为了预防被蚊子叮咬,孕妇要协调家人做好防蚊工作,定时做好家居清洁,清除死水,还可以采用一些小道具帮助灭蚊。

1、清除垃圾,不留死角。除去蚊子的生存环境,蚊子喜欢有污水的地方,保持家居的干净清洁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居住环境比较差,周围死水多,需要经常喷药,这不仅灭蚊难度大,还会因此花费很多钱。所以不妨用一些物理方法灭蚊。及时清理垃圾,不要留死角。

2、香皂水灭蚊。在屋里放一个盆,盆里放上用香皂与洗衣粉制成的肥皂水可以引诱蚊子在水里产卵。这种碱性的环境不适宜蚊虫生存,因此过后数日,水盆中就会布满许多死亡的幼小蚊子虫卵。

3、电蚊拍。电蚊拍通过电能在网面上形成一层电网,击中蚊子后电流通过蚊子身体,将蚊子烧死,但不要把电蚊拍放在容易被宝宝接触的地方。

4、糖水瓶诱惑。在空酒瓶中装10毫升糖水溶液,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粘上糖液,分别摆放于蚊虫活跃处。蚊虫闻到糖味进入瓶里被粘死。

5、挂蚊帐。使用蚊帐防蚊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防蚊方法之一。

小编提醒:孕妇慎用花露水

望采纳祝你好运

抗疟疾药物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现有抗疟药中尚无一种能对疟原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有杀灭作用,那你知道抗疟疾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抗疟疾药物的使用原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抗疟疾药物的使用原则

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据流行地区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一)间日疟治疗药物

首选磷酸氯喹片(简称氯喹)、磷酸伯氨喹片(简称伯氨喹)。治疗无效时,可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 用药 的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二)恶性疟治疗药物

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

(三)重症疟疾治疗药物

1. 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琥酯。

2. 磷酸咯萘啶注射剂。

二、用药方案

(一)间日疟的治疗

氯喹加伯氨喹: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第1 日600mg 顿服,或分2 次服,每次300mg第2、3 日各服1 次,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从服用氯喹的第1 日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 日。此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二)恶性疟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口服总剂量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各12 片(青蒿琥酯每片50mg,阿莫地喹每片150mg),每日顿服青蒿琥酯片和阿莫地喹片各4 片,连服3 日。

2.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口服总剂量8 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 片,首剂后6—8 小时、24 小时、32 小时各服2 片。

3. 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口服总剂量8 片(每片含萘酚喹50mg,青蒿素125mg),一次服用。

4. 复方青蒿素片:口服总剂量4 片(每片含青蒿素62.5mg,哌喹375mg),首剂2 片,24 小时后再服2 片。

(三)重症疟疾的治疗(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蒿甲醚注射剂:肌注每日1 次,每次80mg,连续7 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 小时可再肌注80mg。

2.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每日1 次,每次60mg,连续7 日,首剂加倍。若病情严重时,首剂给药后4—6 小时,可再静脉注射60mg。采用上述两种注射疗法治疗,患者病情缓解并且能够进食后,改用ACT 口服剂型,再进行一个疗程治疗。

3.咯萘啶注射剂:肌注或静脉滴注,总剂量均为480mg。每日1次,每次160mg,连续3 日。需加大剂量时,总剂量不得超过640mg。

(四)孕妇疟疾治疗

孕妇患间日疟可采用氯喹治疗。 孕期 3 个月以内的恶性疟患者可选用磷酸哌喹,孕期3 个月以上的恶性疟患者采用ACT 治疗。孕妇患重症疟疾应选用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

(五)间日疟休止期根治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 次,每次22.5mg,连服8 日。

(六)预防服药(选用以下一种方案)。

1.磷酸哌喹片:每月1 次,每次服600mg,睡前服。

2.氯喹:每7—10 天服1 次,每次服300mg。

注:

①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均以基质计。

②方案中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儿童 剂量按体重或年龄递减。

③地喹可引起粒细胞缺乏,萘酚喹可引起血尿, 服用时如出现副反应,应立即停药。

④使用青蒿琥酯注射剂做静脉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 注入青蒿琥酯粉剂中,反复振摇2—3 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 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混匀后缓慢静脉推注(不宜滴注)。配制后的溶液如发生混浊,则不能使用。

⑤使用咯萘啶注射剂做静脉滴注时,需将160mg 咯萘啶药液注入500ml 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60 滴/分。

⑥磷酸哌喹有肝脏积蓄作用,采用磷酸哌喹片进行预防服药时,连续服药时间不宜超过4 个月(需要时,应停药2—3 个月后再次进行预防服药)。

⑦孕妇、1 岁以下婴儿、有 溶血 史者或其家属中有溶血史者应禁用伯氨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地区的人群,应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服用伯氨喹。

抗疟疾药物的药品分类

控制症状

1.氯喹(choroguine):

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 生物

(1)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可迅速控制症状。也可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对红细胞外期无效。因其影响DNA复制和RNA转录并致氨基酸缺乏而抑制疟原虫的分裂繁殖。

(2)抗肠道外阿米巴病。

(3)抑制免疫反应,用于类 风湿 性 关节炎 ,蝶形 红斑狼疮 等。常规剂量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大剂量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肾损害。

2.奎宁(Quinine):

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有金鸡纳反应,心肌抑制作用,特异质反应,子宫兴奋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疾的救治。

3.青蒿素(Artemisinin)和蒿甲醚(Artemether):

青蒿素的过氧基团可产生自由基,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用于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对脑型疟和耐氯喹虫株感染仍有良好疗效。但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少见。但大剂量对 动物 胚胎有毒性作用,孕妇禁用。蒿甲醚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近期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轻。

4.木芴醇系甲氟喹类:

对间日疟、恶性疟有效,杀虫彻底、作用持久,但控制症状慢,与蒿甲醚配伍。

控制复发

伯氨喹(Primaquine)

主要对间日疟继发性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的药物。此药毒性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的患者易发生急性溶血性 贫血 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病因性预防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是病因性预防的首选药又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起控制传播的作用还抑制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用于控制耐氯喹的恶性疟症状发作,但生效较慢。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核酸的合成。常与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磺胺类或砜类合用以增强疗效,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儿童误服可引起惊厥、死亡。

抗疟疾药物的体内阶段

1.原发性红外期

受疟原虫感染的按蚊叮咬者,孢子体随其唾液注入人体 血液 ,侵入实质细胞,进行裂殖,经6~12日成熟,形成大量裂殖子,逸出肝细胞并进入红细胞。此期发生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并不发生临床症状,是疟疾的潜伏期。应用对此期有效的药物,如乙氨嘧啶等即有预防作用。

2.继发性红外期

一部分孢子进入肝细胞后缓慢或暂不发育,称休眠体。休眠体经4~6个月后陆续增殖分裂,成为继发性红外期,是疟疾复发的根源。已知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此期,用氯喹、奎宁等治疗后不再复发间日疟原虫及蛋形疟原虫有此期,因此常出现复发。伯氨喹、扑疟隆等药能作用于此期,故将它们与氯喹配合应用,可以根治间日疟。

3.红内期

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发育成滋荞体,再变为裂殖体,最后裂殖体成熟释放出大量裂殖子而重新侵入其他红细胞,重复其裂殖增殖。大量裂殖子逸出红细胞时引起疟疾症状发作。能杀灭裂殖体的药物如氯喹、奎宁,可以控制疟疾症状。

红细胞内的裂殖增殖,经3~5代后,由于人体内情况对裂殖子增殖不利,于是部分红细胞内的裂殖子分化为雌雄配子体。当按蚊吸血时,它们即进入蚊体进行有性生殖,最后形成孢子体而引起传播与流行。由于配子体是疟疾流行、传播的根源,因此应用杀灭或抑制配子体的药物,如扑疟喹、伯氨喹、乙氨嘧啶等,可以防止疟疾传播。

近年来,中、南美洲及东南亚地区相继出现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株,其中恶性疟原虫抗氯喹株的增多使问题更为严重。疟原虫对氯喹、乙胺嘧啶比较容易产生抗药性,其次是奎宁和伯喹。实验结果表明,耐乙胺嘧啶的疟原虫,其二氢叶酸还原酶大量增加或与乙胺嘧啶的结合力明显降低,使乙胺嘧啶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为防止抗药性现象的产生,临床现提倡联合用药,即联用不同作用点的抗疟药,使疟原虫的不同代谢环节受到药物的干扰。例如联用乙胺嘧啶(或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类(或砜类如氨苯砜),前者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后者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两者合用,对疟原虫的叶酸代谢产生双重阻断作用,因而使其核酸合成受抑制,细胞核不能分裂繁殖。

1.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2. 合理用药四大原则

3. 合理用药的原则

4.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5. 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以上就是关于疟疾会不会通过母婴传播?怎么避免交叉感染?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