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紧凑级SUV最值得买的车,自主合资全都有,心动吗?

   2022-06-13 12:05:20 网络1000
核心提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紧凑级SUV这个细分市场一直是许多人心动的选择。毕竟,现在的车越做越大,就算只是紧凑级,他们的车身尺寸也是很可观的。相比小型SUV和中型SUV、中大型SUV,紧凑级SUV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往往也比较大。比如,以下小编推荐的

盘点紧凑级SUV最值得买的车,自主合资全都有,心动吗?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紧凑级SUV这个细分市场一直是许多人心动的选择。毕竟,现在的车越做越大,就算只是紧凑级,他们的车身尺寸也是很可观的。相比小型SUV和中型SUV、中大型SUV,紧凑级SUV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往往也比较大。比如,以下小编推荐的这几辆,你会喜欢吗?

第一款:北京现代途胜L

指导价格:1618万-2258万

北京现代新出的第五代途胜L,是一款颜值和实力并存,舒适与智能完美融合的高性价比SUV。

作为家庭用车,外观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体现了一家人的门面和生活品味,这款车的外形非常的大气上档次。车头的大进气栅口和大LOGO都很符合当下的流行审美,侧身的轮廓棱角分明,避免了SUV看起来臃肿的问题,非常的年轻潮流“鹰翼”LED隐藏日行灯是一大设计亮点,熄灭时与格栅融为一体,点亮时如同“鹰翼”一般,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与之相呼应的是“鹰爪”LED贯穿尾灯,贯穿式尾灯连接了下方两个相互独立的鹰爪式纵向光源,运动感十足。

再来说说舒适度,这款车的飞瀑环抱座舱设计,能够给驾驶者带来安稳舒适的驾驶体验,座位的包裹感好,驾驶过程轻松又专注。然后搭载的中控屏有104寸,可以说是非常巨大了,可以非常轻松容易的操控,这点也是大大提升驾驶舒适度的; 1025英寸开放式仪表,也提供了更清晰明确的车况反馈,一切指标一目了然。

空间大也是这款车的一大亮点,不管是驾驶舱、副驾、后排还是后备箱,空间都非常的大,一家人或者三两好友的自驾游都非常的合适,28寸行李箱我目测了下,轻松放下四个,还能再放进野营帐篷桌子之类的。

有的新手司机担心这么大的车会不会不好驾驭,不用担心,这款车搭载Hyundai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拥有包括FCA前方防碰撞辅助车辆、行人、自行车、LFA车道居中保持、BCA盲区防碰撞辅助、RCCA后方交叉防碰撞辅助、NSCC基于导航智能巡航控制、 BVM盲区显示系统、HDA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等功能。

第二款:吉利星越L

指导价格:1257万-1707万

吉利星越L采用了家族设计语言,整体造型大气而精致。

动力方面,星越L全系搭载的 Drive-E系列20TD发动机有中、高功率两个版本发动机,拥有77秒破百的加速成绩。吉利星越L搭载了高低版功率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两款高功版车型最大马力可达到238Ps,峰值扭矩可达到350N·m。

外观方面,吉利星越L延续了吉利汽车40代产品家族式设计语言,继续保持了大气动感的高颜值。细节方面,我们看到星越L前脸依然采用了标志性的直瀑式进气格栅,黑色中网点缀镀铬饰条,使得前脸看起来非常精致动感。全LED光源能量矩阵前大灯,造型非常犀利,双段设计辨识度非常高。

侧面来看,星越L采用了极富肌肉感的线条设计,配合魁梧的车身,使得侧面看起来非常大气。车身尺寸方面,星越L长/宽/高分别为477018951689mm,轴距达到2845mm,这对于一辆定位紧凑级SUV的星越L来说,简直有点夸张,给竞争对手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尾部方面,星越L延续了家族大气而稳重的设计风格,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尾灯,内部采用了“极光点阵”式设计,满满的科技感。

第三款:长安CS55PLUS

指导价格:929万-1259万

第二代长安CS55PLUS富有设计感的外观,科技的内饰氛围,动力感知优秀的蓝鲸发动机。

在外观方面,中网内部采用渐进式的设计,非常精致,光影感十足;在上方则是有一条透明的覆盖件,在阳光的照射下,光与影相互辉映,特别好看。第二代CS55PLUS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51518651680mm,轴距2656mm,定位于紧凑型SUV,总的来说,外观看起来也很大气。

在内饰方面,第二代CS55PLUS也采用了UNI家族上饱受好评的科技座舱风格,分体式的双屏设计,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123英寸的中控屏幕,赛车式的方向盘,上方的平角设计为了更好看见布局在上的仪表,这样既贴心又安全。

在动力方面,第二代CS55PLUS搭载长安蓝鲸新一代 NE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188匹,相比于上一代CS55PLUS提升了8匹,峰值扭矩300牛·米,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日常驾驶动力爆发平顺,高效且省油,百公里油耗仅为59L。

综合来说,买这辆车还是比较划算的。

以上几款车最喜欢哪辆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Report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2022收入创新高,2023持续以“价值”向上攻势

撰文 / 吴 静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

“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于1个吉利和2个长城的总营收。

相比比亚迪财报会上展现出的意气风发,吉利财报会以谈不足、找差距拉开序幕,反思成为财报会的关键词之一。

相比前两家,长城汽车的财报沟通会就更中规中矩一些,但和吉利一样,长城汽车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自己乃至全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财报会上,比亚迪意气风发,吉利躬身自省,长城继续谋求稳健前行。可以说,从自主三强的财报中,我们也可以读懂中国汽车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长城内线求稳,外线加速转型

长城汽车是自主三强中最晚发布财报的车企。

3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734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营业利润7967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

2022年度,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总额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收入的887%。其产销分别实现11116万辆、10617万辆,其中,海外年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

长城守住百万销量大关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毛利率分别达到1294万元、1937%,同比增长229万元和321个百分点。

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下滑、净利润反增,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的成功。2022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到861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

2023年,长城汽车预期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达到40%左右的渗透率,约60万辆左右。此外,长城汽车还计划在欧盟、巴西以及东盟做品牌的深耕以及销量的布局,海外销量目标在25万辆。

盈利预期上,长城汽车CFO、董秘李红栓表示,长城汽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坚守两个维度,以保证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

其一是基于技术迭代带来的降本和品牌力的提升;其二是保持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品类第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较好的利润。此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三电领域的整体布局,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

从盈利能力上来讲,长城汽车一直在整个市场处于中上游水平。2023年对于整个的市场表现,由于价格战,以及对新能源新序列、新渠道的打造来讲,长城汽车表示,他们将做部分资源预留,对2023年整体的净利润预期在60亿元的水平线上。

谈及如何发力新能源,长城汽车首先对市场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判断。长城汽车CEO穆峰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是哑铃型结构,从燃油车市场空白的A00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上更具盈利性的两个市场率先起步,但现在竞争已经来到了腰部的核心带竞争。

长城汽车判断,目前在1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划分为三元化市场:一是以18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原先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随着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产品正在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驾驶体验,开始和合资直面竞争,并且市场新能源化正在加速。长城汽车的魏牌将会以蓝山等多更车型参与这一级别市场的竞争。

二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产品在14万—20万元,以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同价策略,成功开拓了这一级别的新能源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销售数据上看,都已经表明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同时,新能源在14万—20万元市场的发力,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下降可能带来更多的价格策略调整,会使目前主销在12万—14万元的燃油车主价格带下移15万—2万元左右,构成第三层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会不断被挤压,但短期内不会消失。

针对哈弗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燃油车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在哈弗的市场策略上划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即哈弗品牌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外线作战则是哈弗新能源实现独立的产品序列和独立的产品渠道,在产品端、消费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认知。

“哈弗的整体转型保持一种平稳的节奏和有序的动作,不会因为突然的市场转变而非黑即白,这会给公司整体经营,品牌的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偏向既兼顾了第一性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考虑到了相对稳健的一个战略。”穆峰说。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

“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假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

3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如此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成绩单。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22年财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一经公布,便引起行业关注。无论是从销量、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场份额等各方面表现来看,这都是比亚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2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且去年第四季度也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自此,比亚迪也彻底撕掉“增收不增利”的标签,开启狂赚模式。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钱?

作为中国汽车第一股,比亚迪的总营收几乎是吉利、长城和蔚小理的总和。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公告中将其归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其全年营业收入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

从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交付量、总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维度看,比亚迪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均遥遥领先。

对于车企而言,毛利率有多重要?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将毛利率称之为企业的经营的“血液”。他表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企业才可以“不怂”。“特斯拉即便是大规模降价,也能保持20%的毛利率,比亚迪也做到了。”

2022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2039%,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如果以净利润除以销量初步计算,2022年比亚迪“卖一辆车赚9000元”,与2021年的“卖一辆车挣5000元”相比,其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以比亚迪过去5年的净利润为例。

2017年-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4066亿元、2780亿元、1612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共计15737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录得16622亿元,过去一整年,比亚迪几乎平均每天日收1162亿元,日赚超4500万元。

7年前乃至2年前的比亚迪,还陷于50万辆的魔咒中不能自拔,传统燃油车腰斩式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发力。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碰上新能源汽车井喷的大市场,这是它一骑绝尘的最重要原因。

汽车商业评论以同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为例。

回溯过去6年的数据,吉利和长城基本都是波动式渐进发展,而同一时间段,比亚迪几乎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2022年,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净利润,比亚迪都是5年前的4-5倍,且越往后,与吉利、长城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不仅实现反超且远超过长城和吉利。

今年开年,新能源车降价抢份额,燃油车降价求生存,面对激烈的“价格战”,王传福则表示,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面对竞争,比亚迪的策略分别是快、技术和战略。

吉利主动反思

“我们吉利汽车丢掉了中国民族品牌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车发展的道路上,被我们最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股价从最高时候36港元,掉到今天收市的95港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2022年财报会上,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反思,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都有明显不足。没有虚与委蛇,也没有拐弯抹角,坦诚的自省和反思贯穿整个沟通会。

比亚迪的一骑绝尘让竞争对手们都倍感压力,吉利认为其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较慢,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

吉利的反思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丢掉了自主一哥宝座,二是新能源汽车被领头羊甩下,三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桂生悦表示,此前吉利的产品存在问题,比如其去年推出的帝豪L插混版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没有快充。另外,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的销售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还在一个渠道中销售。“帝豪L这样不太成熟的混动产品,以后不会发生了。过去几年我们落后别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也在坚守战略定力,既要着急又不能太急。”

盈利能力是吉利的短板,根据吉利在2022年46亿元的净利润可推算出其单车利润大致为3244元,大约是如今长城的一半,差不多是如今比亚迪和巅峰期长城的1/3。

但吉利的财报其实算是相当不错,2022年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吉利品牌112万辆,领克18万辆,极氪72万辆,睿蓝56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车渗透率从上年的62%增长到229%。

其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毛利率14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103万元,单车毛利润则增长111%达175万元。

相比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出身的友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2022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

这本来是相当亮眼的一份财报,怎奈友商一飞冲天,其他厂商的转型之路都被卷入“快进”模式。

吉利今年的“快进”包括2月23日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产品被重新梳理为三大系列:吉星系列专注燃油车,几何系列专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银河系列主打15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晒钱4200亿 长城+吉利没得比|汽势财经

撰文|宋雨婷

开年以来,车市热闹非凡,为了进一步促销量,解压库存,很多品牌打起了价格战。但在越来越卷的降价潮下,开始有业内人士呼吁理性的回归,因为火爆的背后,终究是以需求的集中释放为代价,对后续汽车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压力。同时,相比于短期内以低价大幅提升销量,对于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品牌向上、产品向上。

#以价值向上攻势#

自主头部品牌吉利在这场价格战中,坚定了为用户创造高价值产品的初心,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强调,吉利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

近年来,通过对核心品牌价值的坚守,吉利在市场环境发生巨变的过程中步履稳健,交出强势答卷。

吉利汽车年报显示,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456%,达1480亿人民币,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人民币526亿元,财务指标整体持续改善。通过持续优化境内外业务和投资布局,吉利汽车的现金管理稳健,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吉利营收创新高离不开其销量的增长,2022年全年,吉利汽车实现总销量1,432,988辆,同比上涨8%。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销量占比由去年同期62%进一步提升至229%,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成为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车企。

不仅如此,吉利汽车在出口方面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全年出口销量198万辆,同比劲增724%,高于行业567%的增长率。Coolray(缤越)、Azkarra(博越PRO)、Tugella(星越)占据各国细分市场排名前列。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吉利入股雷诺韩国汽车,将在韩国市场推出高效、节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动车型,新产品采用吉利研发的世界级CMA模块化架构,并使用吉利控股集团先进的混动技术。除了雷诺,吉利也与波兰电动汽车集团达成合作,旗下IZERA品牌将使用SEA浩瀚架构打造纯电动车型,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4年推向市场。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吉利汽车已拉开了向上的攻势,技术授权共实现166亿收入,同比增长299%。这一转变将进一步支撑吉利汽车未来的盈利预期,也将持续带动吉利汽车国际化,奠定吉利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吉利汽车并不是那种过于张扬的品牌。但在市场表现上,却一直是中国品牌中的佼佼者。

#以技术突破防线#

同时,在变革和迷茫中,吉利确实也做到了脚踏实地坚持造车者本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上,十年千亿研发投入构建全栈自研生态体系。

据了解,吉利汽车将在今年推出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银河NOS。吉利汽车也将加快部署国产化和自研芯片路线,由亿咖通科技战略投资的芯擎科技打造的“龙鹰一号”芯片将于2023年中实现量产,首发领克,之后还将陆续搭载在更多热门车型上。

在吉利汽车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淦家阅表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是成本竞争,吉利通过自身技术能力与成本管控上的优势,专注打造高价值的产品。

不可否认,这几年借着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契机,自主品牌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吉利汽车持续夯实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旗下产品谱系不断丰富,除了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今年2月吉利品牌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至此,吉利汽车旗下已覆盖入门、主流、高端三大细分市场。

如今,汽车市场竞争必定会越来越激烈,但价格战显然已成为过去式,产品力才是发展关键。产品矩阵的完善,冲击品牌高端化的利器,技术的夯实,更容易突破消费防线。

在车市这场百年难遇的产业革命中,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或绝处逢生,或优胜劣汰的戏码。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场转型也或将使其迎来蜕变,浴火重生。

深蕴此道的吉利不断丰富产品布局,推进产品精品化进程,在“暴风雨”来临前已经完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版图。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表示,在未来4个季度,将有10款全新车型陆续投放市场,并自信地定下2023年全年销量165万辆目标,以及新能源销量占比较2022年翻番的目标。

在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之后,2022年吉利汽车能够扛着车市寒冬、疫情缺芯等不利因素,逆势而上、创造佳绩,归根结底,是其终于找到了适应自己发展的秘诀和节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最贵的吉利小车要多少钱?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凭借着新能源产品,比亚迪在2022年摘下自主一哥,而在业绩表现上,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均远超曾经的一哥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长城和吉利分庭抗礼,轮番坐在中国汽车市场自主一哥的宝座。直到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变了天,比亚迪异军突起,借着新能源汽车热潮,销量呈现出倍数增长。年关未至,比亚迪就已经打破国内汽车市场固有格局,成为新晋自主一哥。

高速增长的销量表现,让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业绩答卷,营收、净利、研发等关键指标均处于领跑优势。而曾经的自主一哥吉利和比亚迪,虽然业绩不如比亚迪抢眼,但也在增长通道之中。

营收增长靠销量和产品组合

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24061亿元,较2021年增长962%。其中,汽车产业相关营业收入达到324691亿元,同比增长 15178%,手机部件、组装等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8815亿元,同比增长 1430%。

比亚迪营收成倍数增长得益于销量的高速增长。去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全年累计销量超过186万辆,同比增长20864%。

当然,高端车型的销量增长也帮助比亚迪营收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比亚迪汉连续第四个月销量突破3万大关,全年累计销量超27万,e平台30系列产品也交出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吉利汽车营业收入远低于比亚迪,据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56%,创历史新高。

1480亿元营收和456%的增幅源自销量增长和高售价车型占比提升。据官方数据统计,2022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433万辆,较2021年增长8%,售价相对较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287万辆,同比增长超300%。

长城汽车的营收表现略低于吉利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34亿元,较2021年微增069%。与吉利和比亚迪的增长不同,长城汽车营收微增并不是因为销量的增长。

据数据统计,2022年,长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0675万辆,相较于2021年下滑 1666%,销量达成率仅为 5619%。旗下哈弗品牌、魏牌、长城皮卡以及欧拉品牌销量均呈现出两位数下滑态势,仅有坦克品牌保持增长态势。

在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如何实现业绩飘红?整体来看,产品结构向上成为主因。依托品牌向上发展,长城汽车2022年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87万元,相较2021年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平均售价的提升以及高价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带动了营业收入的提高。

赚钱渠道各有门路

在盈利能力上,比亚迪远远高于吉利和长城。据比亚迪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

相较之下,吉利汽车2022年实现税前净利润为4681亿元,同比微增036%,实现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68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至人民币526亿元。长城汽车实现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扣非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651%。

虽然比亚迪、吉利、长城均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但“赚钱”的门路有所不同。比亚迪15638亿元扣非净利润中,一方面得益于成本管理,2022年汽车业务营业成本近2585亿元,同比增长14062%,增速低于汽车业务营收增长,使得毛利率达到2039%。另一方面则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财政补贴。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补贴收入达到10438亿元,同比增长7789%。

吉利汽车的净利润来源不仅仅依靠销售汽车获取,技术出海也为其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回馈。据年报显示,吉利汽车2022年技术授权共实现166亿收入,同比增长299%,进一步支撑了未来稳定盈利预期。

此外,吉利汽车旗下极氪汽车的净利润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盈利能力。年报显示,2022年极氪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1787亿元,同比增长100827%,净利润亏损2039亿元(2021年亏损101亿元),相较于2021年亏损呈现出扩大趋势。

长城汽车8266亿元净利润中,非经常性利润达到379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达到1075亿元。除了补贴等对利润的贡献外,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也取得不错的利润表现。据年报显示,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779亿元,扣除汇兑收益、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为559亿元。

转型之下高投入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车企的研发投入也呈现出增长态势。

具体到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三者的研发投入均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比亚迪更是拿出20223亿元用于研发投入,相较2021年增长9031%。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大手笔的研发投入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产业,还涉及到光伏、轨道交通。据年报显示,2022年比亚迪推出了大尺寸半片光伏组件技术、N 型高效电池及组件技术、智慧“云巴”列车、云巴全自动运行系统。

秉承着2025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的目标,长城汽车在2022年拿出12181亿元用于研发,同比增长 343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887%,远超吉利和比亚迪。

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直接反映到专利数量的提升。据长城汽车年报显示,2022 年,长城汽车申请专利4463件,授权专利2263件。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67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16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207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3302件。

吉利汽车2022年研发支出6765亿元,较2021年增长23%,是三家中金额最小、增幅最小的企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汽车 报价 | | 视频 进入官方网站 远景车型厂商指导价经销商报价日期09款 15 铂金版618万540万-61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5 马力:106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09款 15 尊贵版658万580万-65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5 马力:106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06款 18 基本型658万658万-65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8 马力:139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06款 18 标准型698万698万-69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8 马力:139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06款 18 舒适型758万758万-75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8 马力:139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06款 18 商务型1038万1038万-1038万12月26日发动机:L4 排量:18 马力:139 变速箱:5挡手动 | 经销商报价 | | 参数配置 | 对比>

以上就是关于盘点紧凑级SUV最值得买的车,自主合资全都有,心动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盘点紧凑级SUV最值得买的车,自主合资全都有,心动吗、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吉利2022收入创新高,2023持续以“价值”向上攻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