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悲情宋六陵:皇陵被盗,而且居然三次!

   2022-12-14 14:50:08 网络850
核心提示:杨琏真珈挖取 南宋诸帝骨骸,掺杂以牛马等枯骨,魇压于白塔之下 。 白塔高十三丈,起名“镇南塔” 。 “镇南塔”位置, 就 在南宋临安故宫废墟之上 。 宋理宗颅骨奇大,取之“截为饮器取乐”……        宋六陵,南宋帝后

千古悲情宋六陵:皇陵被盗,而且居然三次!

       

        杨琏真珈挖取 南宋诸帝骨骸,掺杂以牛马等枯骨,魇压于白塔之下 。 白塔高十三丈,起名“镇南塔” 。 “镇南塔”位置, 就 在南宋临安故宫废墟之上 。 宋理宗颅骨奇大,取之“截为饮器取乐”……

        宋六陵,南宋帝后陵园,位于越城区富盛镇攒宫山,陵区占地约2.24平方千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籍记载,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四月,南宋王室尚在越州(是年十月,越州升格为绍兴府)避难之时,宋哲宗赵煦(1077—1100年)的皇后孟太后不幸罹患风疾,奄奄一息。但孟太后是一个懂大局、识大体的人,迫于当时宋、金两国军事和政治斗争局势,她留下遗命说:本宫死后,入殓时只须穿戴寻常服饰,不得陪葬黄金和美玉等贵重物品;“权宜就近择地攒殡”,所制梓宫(棺材)不必宽大豪奢;待日后军事斗争宁息时,还须归葬河南巩洛祖宗园陵;不必拘泥于旧制,但须以他日迁葬时方便为计……所以南宋王室按照孟太后遗命,选址上亭乡宝山(今富盛镇攒宫山)建造陵园——孟太后去世后“暂时停放”灵柩。

        可惜!南宋王朝“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再也无意收复北方失地(北伐)。不仅孟太后“归葬河南巩洛祖宗园陵”的遗愿无法实现,而且之后南宋王朝的历代皇帝、皇后,驾崩以后也都只能够被安葬在建于绍兴的陵园中了——孟太后地下有知,该不会气得牙疼?

        考察绍兴宋六陵的陵寝建筑,因为是“暂厝(cuò,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之地”,所以其陵寝规制,相对显得比较简陋。但宋六陵制式上仍然沿袭了北宋旧制,设有上宫、下宫和地宫,墓碑高耸,殿宇巍峨,坐南朝北(寓“北望故土、光复中原“意)……仍然不失皇家的等级与规模。

        宋六陵为宋高宗赵构永思陵、宋孝宗赵昚永阜陵、宋光宗赵惇永崇陵、宋宁宗赵扩永茂陵、宋理宗赵昀永穆陵、宋度宗赵禥永绍陵——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其实, 宋六陵内还有北宋徽宗赵佶永佑陵, 并另有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北宋徽宗皇后郑氏、邢氏、韦氏、马氏,南宋高宗皇后吴氏,南宋孝宗皇后谢氏、郭氏、夏氏,南宋光宗皇后李氏,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韩氏,南宋理宗皇后谢氏等一批后妃的陵寝,以及一群皇室宗亲、朝廷重臣的坟墓。

        宋六陵为江南最大的皇家陵区。但是,宋六陵亦可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境遇最为悲惨的帝王陵园(绝对没有之一)。

        宋六陵的悲惨遭遇,还得从一个“心理变态”的和尚说起: 杨琏真珈(生卒年不详),党项族人,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负责掌管江南佛教事务,也是元朝政府派往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据张岱(1597—1689年?)《西湖梦寻》等记载,由杨琏真珈塑凿的罗汉,都取用他本人的样貌,或骑狮或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杨琏真珈曾住德藏寺,专门盗掘古墓,还喜欢与僵尸淫媾……这位杨都总统的口味,咋辣么重呢?!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宋六陵 第一次被盗! 据《南村辍耕录》、《癸辛杂识》等记载,杨琏真珈与剡中演福寺僧人允泽(生卒年不详)等,在宰相桑哥(?—1291年)等的暗中唆使与支持下,率领一众僧人及暴徒,赶到绍兴宋六陵,先盗挖了宋宁宗、宋理宗、宋宁宗皇后杨氏等陵墓。

        宋理宗是南宋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四十年),所以死后随葬珍宝较多。史籍记载,盗墓贼们在开启宋理宗棺盖时,但见一股白气冲出,宋理宗面貌栩栩如生,珠光宝气缭绕其身,棺底垫有织锦,包以金丝网罩。利欲熏心的盗墓贼们见状大喜不已,不仅顿时将宋理宗棺中陪葬的宝物一抢而光,而且还将其尸体倒悬,撬走了尸体口含的夜明珠,甚至还沥取了尸体腹中的水银……

        此后不久,盗墓贼们又相继盗发了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诸帝陵墓,盗得了“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真珠戏马鞍”、“交加白齿梳”、“香骨案”、“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玉色藤丝盘”、“鱼影琼扇柄”等奇珍无数。

        据《元史·释老传》等记载,杨琏真珈盗掘临安、绍兴一带古墓共101座,盗取财物计金一千七百两、银六千八百两、钞一十一万六千二百锭,大小玉器一百零一件,有玉带九条,杂项宝贝一百五十二件,大珠五十两。

        宋六陵被盗以后, 可怜南宋诸帝等遗骨,居然被盗墓贼们随意丢弃于草莽之间,曝露于日晒雨淋之下……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经历史鉴定,杨琏真珈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因为当时,杨琏真珈正在设计了一个更加“歹毒”、更加显得有“文化含量”的计划:

        挖 取南宋诸帝骨骸,掺杂以牛马等枯骨,永远魇压于白塔之下 。 白塔高十三丈,起名为“镇南塔” 。 “镇南塔”建筑位置, 就 在南宋临安故宫废墟之上 。 宋理宗颅骨奇大,可取之“截为饮器取乐”……

        ——有文化的流氓杨琏真珈,这个针对南宋遗民、具有天才般的想象能力的“羞辱方案”,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幸运的是,南宋遗民、绍兴义士唐珏(约1247—?年),时年二十三岁,闻知宋六陵将要遭此大劫,忧心如焚……赶在杨琏真珈行动之前,唐珏与好友林景熙(1242—1310年)秘密邀集乡里少年 乘夜潜入陵区,收拾诸帝遗骨, 置于事前准备好的若干木匣中,“六陵各为一函(木匣)”,覆以黄绢,上署帝号及陵名之后, 秘密埋于绍兴兰渚山天章寺前,并植以冬青树为标志。 事情完毕之后,唐珏出百金,酬谢众人(一说是南宋太学生林德旸,生卒年不详,扮作乞丐,身背竹筐,手持竹夹,捡取弃物,赴宋六陵,以银子贿赂胡僧,终于收得宋高宗、宋孝宗两人遗骨,分置两函,归葬于东嘉即今温州,并种上冬青树作为标识)。

        【 注: 唐珏,宋高宗赵构御前侍卫唐琦(生卒年不详)裔孙。建炎年间(1127—1130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航海避难,唐琦因病留在越州。越州守将李邺(生卒年不详)献城请降后,唐琦袖中藏石,伏于道旁,伺机袭击金国大将琶八,但击石不中,唐琦被擒,后英勇牺牲。宋高宗敕令在绍兴府城塔子桥建“旌忠庙”,俗称唐将军庙,奉祀唐琦。】

        史籍记载,唐珏等人收拾诸帝遗骨时,“易为伪骨”——即是 拿了普通人的遗骨去“调包” 的;但是 因为宋理宗的头骨奇大,如果将其“调包”,“恐易之事泄”,所以不敢调换宋理宗的头骨 ——当时元朝政府的高压政策、血腥统治,可见一斑。

        就在唐珏等人在收拾诸帝遗骨、“易为伪骨”之后七天,杨琏真珈也实施了他的“羞辱方案”……天可怜见南宋遗民,他们还以为“镇南塔”下真的埋有南宋先皇遗骨。尤其是临安人民,每每路过白塔时,常常怀着悲切之情瞻仰,却又不忍驻足流连……

        杨琏真珈坏事做绝,不仅把南宋遗民气得从鼻孔里冒出两股滚滚青烟来,其斑斑劣迹也震动了朝野——见过盗墓的,但确确实实没见过手段如此卑劣下流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一个令人“喜大普奔”的消息从朝中传来:与杨琏真珈同属一族(党项族)的好“基友”宰相桑哥,犯贪赃罪,伏法被诛。人们同时发现,原来建立在桑哥与杨琏真珈之间的“塑料友谊”,毕竟经受不起考验——临死之前,桑哥同志很爽快地供出了杨都总统的种种“流氓阿匪”行为。所以有关部门纷纷奏请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扫黑除恶”,并强烈要求判处杨琏真珈死刑。民间传说杨琏真珈居然没有半点“尿性”,被活活吓死了(一传中尸毒而亡)。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史籍记载,“省台诸臣奏请处死杨琏真珈,始祖不许”!

        史籍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获悉杨琏真珈的斑斑劣迹之后,下令将宋理宗颅骨——当时已经被做成了“饮器”,移交给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宣政院处置。

        唉!可怜宋理宗坐天下40年,也算长命天子(可能葬礼也很隆重、陪葬品比较多),但是他的“身后事”,怎么就那么惨呢?

        史籍记载,元末农民战争时,胡大海(?-1362年)率部驻扎绍兴时, 嫌 杨琏真珈 盗墓不够彻底、不够干净,居然又把宋理宗墓盗了一遍! 这是宋六陵第二次被盗。

        之后,元灭明兴。明朝初年,翰林侍讲学士、文学家危素(1295—1372年,一说1303—1372年)在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时,向朱元璋详细讲述了宋六陵被盗的惨状。朱元璋听后,连声叹息。不久, 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宋理宗颅骨赎回 (葬在南京聚宝山) ,并将天章寺前南宋诸帝遗骨归葬入旧陵。 “陵前丰碑重立,上刻诸帝陵名”,并植松木,绕以墙垣。

        明朝政府严令,宋六陵陵区,五百步范围之内,禁止一切樵采与砍伐。政府选定近陵之人二人,负责看管和守护宋六陵。史籍记载,明朝政府还曾派遣道士,戒斋沐浴,执香帛致祭于宋孝宗、宋理宗二陵。后遇新皇登极,又常遣官祭告。宋六陵边上还建造起了“双义祠”,纪念唐珏、林景熙等。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亦曾敕令绍兴地方政府加意保护宋六陵,春秋致祭。然而其后,宋六陵逐渐荒芜……

        历史上,历代帝皇陵墓虽有被盗掘的,但惨酷如宋六陵者,恐怕 真 没有。 元代义士唐珏曾有诗曰:“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1568—1610年)在《游六陵记》中写道:“六陵萧骚岑寂,春行如秋,昼行如夜,虽联鞭迭骑,而时闻伥啼鬼哭之声。读唐义士诗,痛楚入骨,为之沥泣。自古亡国败家虽多,未有若斯之惨酷者也”。袁宏道另作诗一首:“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应语。杜鹃花,哪忍折,魂虽去,终啼血。神灵死,天地暗,伤心事,戍儿年。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纵使埋到崖山崖,白骨也知无避处。”

        明代绍兴乡贤张汝霖(生卒年不详)也有诗呤咏此事:“世外几番寒却火,野人犹自说攒宫。六陵草树荒烟下,半壁山河落照中。义士伤心偷瘗(yì)骨,前朝遗恨失和戎。杜鹃巧作青山泣,并带松声咽晚风。”

        清人王居琼(生卒年不详)游历宋六陵后,曾有感而赋诗,其《穆陵行》曰:“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黑龙断首作饮器,风雨空山魂夜啼。当时直恐金棺腐,凿石通泉下深锢。一声白雁渡江来,宝气竟逐奴僧去。金屋犹思宫女侍,玉衣无复祠官护。可怜持比月支王,宁饲鸟鸢及狐兔。百年枯骨却南返,雨花台下开幽宫。流萤夜飞石虎殿,江头白塔今不见。人间万事安可知,杜宇声中泪如霰。”

        有文献记载,至民国初年,宋六陵前,松木高大;宋孝宗永阜陵四周,尚有矮墙、享堂、御祭文碑记等;但其他诸陵,或只一堆土、一块碑等而已。抗日战争时期, 绍兴沦陷,日寇屯兵于攒宫山上, 宋六陵四周古木,均被砍伐殆尽。 汪伪政权的“伪军” ,居然 又对宋六陵进行了一次盗掘, 这就 更大程度地毁坏了宋六陵 ——天!这已经是宋六陵第三次被盗了。

        另据耆老回忆说,至1950年代,宋六陵只有宋孝宗永阜陵、宋理宗永穆陵尚存享殿三间,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至1960年代,宋六陵墓冢均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至1970年代后,宋六陵被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尽毁。今天,几树高大的古松,竟成了宋六陵最后的形象与标志。

        所幸,现在宋六陵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饬保护已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利用好宋六陵这方难得的人文资源,对东鉴湖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错过的绍兴旅游景点

江南惟一的皇家陵区——著名的宋六陵的准确位置已经得到勘定,而在此之前,宋六陵长期以来被认为徒有虚名。

宋六陵是南宋宋高宗赵构等六个皇帝的陵区,坐落在绍兴县皋埠镇上蒋乡牌口村(原为上皇村)宝山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1131年,隆佑太后病故,选址筑陵就被提上了议程,这着实让大臣们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北宋的陵墓在中原一带,而当时中原又被金兵占领。有一位大臣上奏,先把太后暂葬在江南,等收复中原以后再回迁。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县,它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而绍兴县皋埠镇牌口村的东南面也有一座青龙山。为了承袭先朝遗风,南宋皇陵选址就确定在这里,宋六陵因此而建。

1278年,南宋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宋六陵。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奸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这帮利欲熏心的恶徒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劈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并割下其头颅,做成饮食工具。杨琏真珈为了能招福祛灾,天天用它来饮酒取乐。这次疯狂的盗墓共挖掘了宋六陵中的101座墓。当时,历代帝后、皇亲国戚和百余名朝廷大臣的骨骸被随意乱抛,一片狼藉。不久,这些骨骸就神秘失踪了。

时光流逝,以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清代和汪伪政权时又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之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时期的浩劫,宋六陵的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

当年绍兴师范学校刚刚从宋陵遗址搬出的时候,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并且有个标志。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皇陵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被扒平了。当时,学校曾挖过两口井,挖井的时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用青砖交错砌建而成,保存还相当完整。现在,看到这两口井依然存在,井旁杂草丛生,井水清澈。

在历史上,宋六陵曾有过多次重建。明初朱元璋曾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将每座陵都重新立碑,派专人守陵,划出近四千亩山地作为禁区。这是历史上对宋六陵最大规模的重建。当时,这里是一片茂林。我们看到的松群就是当时所植。

明孝帝弘治年间及清朝雍正时期都曾派专人修缮过陵园。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浙江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于一体的江南大省,而南宋皇陵恰恰是江南惟一的大型帝王陵墓群。所以,有关专家认为重建宋六陵意义重大。

宋六陵由于遭到多次劫难,一切都变得那样零乱不全,这无疑为重建宋六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一幅宋六陵古图。这是一幅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明代重建宋六陵的古图,为重建南宋皇陵提供了最翔实、最可靠的历史资料。该图详细、清楚地标出了南宋六个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标明整个陵园其他主要建筑的情况。

富盛镇的景观

导语:古城绍兴,稽山鉴水,钟灵毓秀。数千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绍兴酒就是一顶镶着明珠的皇冠。绍兴市被中国首届酒文化节评为5个中国酒文化名城之一。本篇就为您介绍绍兴旅游景点,心动不如行动!

个性旅游

华夏之旅——舜禹大帝、春秋霸主、晋唐宋皇家贵族、明清思想、近代志士、现代商贸。

时尚之旅——镜湖风景区、兰亭、沈园、镜湖主题乐园、兜率天宫、夏威夷风情园、滑雪馆、绍兴温泉城。

豪华游船——水城号、龙舟号、稽山号、镜水号、烟波舫、秋月舫、永和号观光艇、天镜号画舫。

市区景点

镜湖风景区——绍兴城北,晋唐第一城市湖泊,一夜飞度镜湖月、满楼明月镜湖边。

宋六陵——江南最大的`皇陵区。

美人宫——位于绍兴迪荡CBD,第一美女西施。

绍兴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最宽多塔斜拉桥。

绍兴乔波冰雪世界——华东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仓桥直街——联合国遗产保护奖,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

沈园——宋代著名园林、5A、陆游钗头凤、满城春色宫墙柳。

贵族故里——蕺山书院(浙学发源地)、贵族王羲之文笔塔。镜湖湿地——国家首批城市湿地公园,梅山植被丰富,白鹭成群。

镜湖逆时针主题乐园——在建(上古卷轴、大禹治水、春秋战国、绍祚中兴、新城建设)。

兰亭——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兰亭盛会,魏晋风流最高峰。

兜率天宫——世界五大佛教道场,供奉弥勒佛,创多项世界第一。

会稽山——中华九大名山之首、打造佛教圣地。

大禹陵——纪念我们的治水英雄、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帝。

郊游景点

曹娥庙——江南第一庙,曹娥碑为中国最早的字谜。

东山再起——晋谢氏贵族集团。

百丈飞瀑——明刘伯温故里。瀑布高207米,素有“天下第一瀑”之称。

新昌大佛寺——建于晋永和年间,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江南第一大佛。

穿岩十九峰——CCTV影视拍摄基地,诗画山水,奇峰怪石,丹霞地貌。

西施故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施殿、五泄瀑布。

梁祝故里——所有情节都发生在晋朝大都市绍兴,祝家庄、玉水河。

春晖园——上虞春晖名人园,园内有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的晚晴山房。

●两宋皇陵

宋六陵位于绍兴城东南的御茶村。这里筑有我国南宋时期的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六个皇帝的陵墓,俗称“宋六陵”。其实它还包括了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徽宗及南宋皇后与皇室大臣的坟墓,是江南一带规模最大的皇陵区。

江南惟一的皇家陵区——著名的宋六陵的准确位置已经得到勘定,而在此之前,宋六陵长期以来被认为徒有虚名。

宋六陵是南宋宋高宗赵构等六个皇帝的陵区,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皋埠镇上蒋乡牌口村(原为上皇村)宝山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宋朝时期,金兵攻下开封,宋室南迁,大量北方政要人员和士民避乱绍兴,史载“民从者如市”。《宋建炎系年要录》谓“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驻跸行在越州,宋绍兴元年,赵构升行在越州为都城绍兴,南宋皇帝称“绍兴天子”,意图中兴。绍兴成为南宋首都,为南方经济、政治中心,大批王族、官员来绍聚首,祠堂庙宇成为临时官舍,大有人满为患之感。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外籍居民已超过当地“土著”。

南宋王朝的创立者孟太后,绍兴皇宫度余生、葬于绍兴皇陵

1131年,隆佑太后病故,选址筑陵就被提上了议程,这着实让大臣们费了一番脑筋,当时中原又被金兵占领。有一位大臣上奏,先把太后暂葬在江南,等收复中原以后再回迁。

1278年,南宋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首都绍兴的宋六陵。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奸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这帮利欲熏心的恶徒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劈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并割下其头颅,做成饮食工具。杨琏真珈为了能招福祛灾,天天用它来饮酒取乐。这次疯狂的盗墓共挖掘了宋六陵中的101座墓。当时,历代帝后、皇亲国戚和百余名朝廷大臣的骨骸被随意乱抛,一片狼藉。不久,这些骨骸就神秘失踪了。

时光流逝,以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清代和汪伪政权时又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之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时期的浩劫,宋六陵的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

当年绍兴师范学校刚刚从宋陵遗址搬出的时候,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并且有个标志。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皇陵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被扒平了。当时,学校曾挖过两口井,挖井的时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有青砖交错砌建而成,保存还相当完整。 看到这两口井依然存在,井旁杂草丛生,井水清澈。

在历史上,宋六陵曾有过多次重建。明初朱元璋曾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将每座陵都重新立碑,派专人守陵,划出近四千亩山地作为禁区。这是历史上对宋六陵最大规模的重建。当时,这里是一片茂林。我们看到的松群就是当时所植。

明孝帝弘洽年间及清朝雍正时期都曾派专人修缮过陵园。

绍兴作为越国宋都,历史上是东南第一大都会,而南宋皇陵恰恰是江南惟一的大型帝王陵墓群。所以,有关专家认为重建宋六陵意义重大。

宋六陵由于遭到多次劫难,一切都变得那样零乱不全,这无疑为重建宋六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一幅宋六陵古图。这是一幅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明代重建宋六陵的古图,为重建南宋皇陵提供了最翔实、最可靠的历史资料。该图详细、清楚地标出了南宋六个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标明整个陵园其他主要建筑的情况。长竹园战国窑址 长竹园战国窑址,位于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分布面积达4000平方米。1978年发现,在长竹园东西宽20米、南北长200米的范围内,散布着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的碎片以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又在长竹园南水渠断面上,发现南、北并列的窑床遗迹二处,相距3 . 50米,均都重祷着五座窑床,即第一座窑烧毁后,其上再建,屡毁屡建,形成五窑相叠地层。进行试掘,发现为两列龙窑。其中一列分窑室与窑头两部分,窑头巳遭破坏,残长6米左右,窑床宽2.40米。文化层堆积为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混合堆积,窑底有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残片,证明此窑同时烧制原始瓷和印纹陶。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1979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文应。2006年6月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上旺乡村游、农家乐

富盛镇上旺村,在2001年由原上旺村、原岩里村两村组成,上旺村在六七十年代就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曾受国务院嘉奖,被誉为“江南大寨”,是当年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曾有86个国家和地区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陈永贵等均到过上旺土地,陈永贵曾有“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赞誉上旺。

上旺在建设中留下了地下水库、十三排、接待站、知青点等历史的遗迹,而岩里自然村则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有九级陵水库、老鹰嘴、桃花源等自然景观,清乾隆年间,山阴梦厂居士俞蛟皆友人许兰谷、言孝思慕名岩里一游,留下千古佳作《岩里记》,把山村隐地岩里定位于绍兴的“世外桃源”。

深厚的历史、秀丽的景色,使自发来上旺参观、旅游的人全年不断,为了给前来上旺参观旅游者提供更好服务,上旺现推出了18户农家乐经营户,提倡吃住在农村,休闲、体验在农村。

●诸葛仙山景区

诸葛山,又名诸葛尖,在县东南六十里的富盛镇,据传诸葛山早在东晋(317-420)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诸葛洪曾入诸葛山炼丹于此而得名。

《康熙会稽县志》云:山高数千仞,周亘五十里,悬流百余丈,下射石臼如雷,是为诸葛山瀑布。这里,山间细泉流淙,山坡万管碧竹,暗长青苔的石岭拾级而上。山麓有诸葛道人屋舍基,有丹井,有仙人石。其象如镂,旁有鹰嘴岩,高数十丈。岩上为群鹰窠,攫狐兔委诸中,人往往拾堕者。右有龙池,历经千年滋润而不枯,百年人迹仍依稀可辨。

山旁有筋竹庙,建于清康熙间,为后倪、石泄、淡竹坞三堡共建。半山有庵,名半山庵,古有僧尼隐居于此。山顶,建有古刹一所,名锡飞寺,建于清同治年间,因清代锡飞将军曾来此地,故名。锡飞寺常年香火缭绕,信客不绝。

山麓不远处,旧有黄龙山延安寺,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号护国安院,并建有樵云楼。明代怀襄和尚曾慕名来到诸葛山云游,留下诗作一首:“天峰结小楼,旭日隔林邱,……”,

诸葛山,道教与佛教文化交融,人文与自然景观辉映。憨态可掬的石猴,惟妙惟肖的鹰嘴岩,悬流百丈的瀑布,干旱祈雨的龙池和千年古刹古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山巅的锡飞寺,海拔572米。香客们叩拜之余,常伫立山巅,饱览越中胜景。登高望远,稽山鉴水尽收眼底,小舜江、汤浦镇、古越府城、杭州湾皆清晰可见,不失为古越风光之天然观景台。

●四季笋生态示范园区

富盛全镇有竹山面积20117亩(包括雷竹),其中毛竹15485亩,雷竹4632亩,年产竹笋2470万斤,其中毛竹春笋1015万斤,冬笋177万斤,鞭笋650万斤,雷笋628万斤,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各农户把原先的养竹山,逐步改造为掘笋山,使毛笋、鞕笋、冬笋产量大为提高,四季笋常年不断,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7年5月10日,首先在文山村建立了600亩毛竹四季笋示范基地。引导和带领全镇各村的毛竹园改造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万户、金家岭等村用先进的砻糠厚覆盖技术使雷笋提早2—3个月产出,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富盛镇竹笋四季不断,爬山、掘笋、挖野菜、,休闲、旅游,空气清新,适宜于野外活动爱好者参与。

●富盛生态史林 以倪家溇蒲丝岭和石良岙为中心,以宋六陵和马蹄井为依托,建立融农家风味区、四季笋生态区、中小学生实验区、水上休闲垂钓区、生态养殖区、皇家狞猎场、龙池岗观光区和有机茶生态区等八位一体的富盛生态史林。

●方家坞水库、九级岭水库垂钓 方家坞水库(蓄水量106万立方)为我县第三大水库,九级岭水库(蓄水量38万立方),库区周边森林郁郁葱葱,植被茂盛,置身其中,心旷神怡,库内垂钓别有一番风味

以上就是关于千古悲情宋六陵:皇陵被盗,而且居然三次!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