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画长卷《折枝花卉四段》是那个朝代的谁的作品?

   2023-02-01 16:13:43 网络1030
核心提示:宋代,无名氏作。宋代绘画是一座高峰,供人碰渣仰望而无法超越,只可绕道而行。全卷以春、夏、秋、冬为序,绘海棠、栀子、芙蓉、梅花四季折枝,除芙蓉外,其余三种笑森悄均在新条之外保留一截老枝,以收古拙之雅趣。春槐摩罗是什么意思 养花益身健体 养花是

请问国画长卷《折枝花卉四段》是那个朝代的谁的作品?

宋代,无名氏作。宋代绘画是一座高峰,供人碰渣仰望而无法超越,只可绕道而行。全卷以春、夏、秋、冬为序,绘海棠、栀子、芙蓉、梅花四季折枝,除芙蓉外,其余三种笑森悄均在新条之外保留一截老枝,以收古拙之雅趣。春槐

摩罗是什么意思

养花益身健体 养花是一种愉快的劳动,每天侍弄花木,能活动四肢,灵活关节,使人得到锻炼,适度劳动后常感到浑身轻松。尤其是自己亲手栽培的花木,差不多每天都要关照,看花蕾孕育、绽蕾而出、花朵盛开。养花的过程,既有期待的喜悦,又有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而获得报酬的欢乐。

赏花解乏除烦 赏花更是一项有益健康的活动。花的丰姿、神韵,能洗涤心肺,疏解内心的忧郁、烦恼,从而促进身体健康。漫步在花丛之中,望花色,五彩缤纷观花态,千娇百媚闻花味,芳香扑鼻,使人顿感心旷神怡,一切疲劳和烦恼皆置之度外,对慢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有改善心血管系统、降低血压、调节大脑皮质等功能。

花香镇静安神 花的香气可以镇静安神、调和血脉。紫罗兰和玫瑰的香味使人精神爽朗、愉快天竺葵的香味能镇静神经和消除疲劳康乃馨的幽香有返老还童之妙,常唤醒老年人对自己孩提时代淳朴欢乐的回忆柠檬香味可驱赶睡意,使人思路清晰茉莉、丁香的香味可以让人感觉到轻松、镇静桂花的香味沁人心脾,使人疲劳顿消金银花的香味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等等。因此,人们把这些芳香气味作为健身祛病的保健医生。

以花入画露真情

在古代所有的文人画中,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一样,算是一个重要画科。梅兰竹菊,桃李杏花,无不是画家入画的选题。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古代文人常以此自喻,以表达清高、绝俗、幽独、孤傲等思想感情;桃花粉面,以喻年青姑娘的姣好容颜;杏花,春雨,江南,这几个字几乎完整体现了江南独特的风景春色。正象诗人骚客对花有独特的钟爱一样,画家也时常将它纳入自己画中。

古代花鸟画在明清得到很大发展。徐渭的花鸟大写意开了一代新风。扬州八怪中也有善画梅兰的和悔。

以下选评几例古人以花人画的实例,以供赏鉴。

《岁寒三友图》宋代赵孟坚所画。画扇的右上方钤子固白文印。画家以清劲飒爽的笔致,画松竹梅数枝,疏落有致,表现了岁寒三友拒霜耐寒的性格。此幅把松竹梅合为一图,是因为古人认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坚贞耐寒的节操,是花木中之至清者。把它们画在一起,是有所寓托,后来繁衍为士大夫文人的四君子画的滥觞。赵孟坚善水墨梅兰竹石和白描水仙。著有《梅谱》,未能流传下来。

《落花游鱼图》宋代刘采所画。这是一幅美妙的鱼乐图。阳春三月,春水涨绿,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开谢的花瓣飘落水中,吸引着浮游于荇藻间的群鱼,作追逐落花的嬉戏。《宣和画谱》中有段关于刘采画鱼的叙说:盖画鱼者,鳍、鬣、鳞、利分明,则非水中之鱼矣,安得有涵泳自然之态。若在水中,则无显露。采之作画,有得于此。这就是说他能画出游鱼深浮浅出、或隐或显和涵泳自然之态,是真正的水中之鳞。

《梅花图》宋代扬无咎所画。扬无咎墨梅,祖述北宋华光和尚(释仲仁)而有发展,一变华光之墨晕花瓣,改为墨笔圈线,自有一种清爽不凡的韵致。宋徽宗讥笑他画的梅花是村梅,以示与艳冶的宫梅有区别,。这恰好反映了宫廷贵族与在野的士大夫文人的艺术审美趣味不同。《四梅花图》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的。此卷分四段,画梅花含苞、待放、盛开和残败的变化过程。作者画梅,非常讲究人格修炼和笔墨素养。他所画梅既不同于描粉镂金的院派,也不同于追笔草草的逸体,而是一种清妍隽秀的格致。给人一种墨韵高华,清意逼人的感受。

《百花图》宋人作。卷幅长达16米多,画有四时花卉(缺冬季花)和各种禽鸟、虫鱼,内容相当丰富,描写极其工整。除了卷首的梅花近似杨补之的画法,略带意笔外,其它全用墨笔工写。它的特点在于以水墨渲淡,代替了五彩的晕染,却又李巧能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花之荣枯色泽,鸟之毛羽华烨,都能较真切地表现出来,并不亚于工笔设色的花鸟画,充分的发挥了笔彩墨华之所长。《百花图》卷另一特点,是在花鸟画中进一步突破时空观念的限制,发挥了画家在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和想象力。据说唐代的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但这幅长卷上,把春花秋英夏翎霜虫荟萃于一卷,其种类品目多达几十种。尽管此卷在用笔用墨上还有些刻板的缺点,但它对元代的王渊、赵衷墨笔花卉和后来文人的水墨写意花卉长卷都有过一定的影响和启迪。

《墨兰图》宋末元初郑思肖所画。这幅画中花叶萧疏,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哪棚键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它作于元德丙午年(1306),其时宋亡已近30年,作者亦年近古稀。画上自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致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修己,以清心为要

让人心静的句子: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拾点读书20xx-02-27 10:46

1、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2、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3、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4、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

5、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6、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7、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8、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9、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悲看涵养。

10、愤怒之气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会伤到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以,切不可为一时的情绪宣泄而不加控制,导致事后的追悔莫及。

关于诚信的名言: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整理关于诚信的名言:诚信以心为上,法治以公为魂,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关于诚信的名言:讲诚信的名言

1.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2.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3.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4.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5.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你将是一无所有。

6.立身须以诚为本,治国必以法为基。

7.诚信以心为上,法治以公为魂。

8.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9.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10.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11.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12.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13.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14.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15.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16.赏罚分明,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17.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18.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19.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20.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篇二:坚守诚信的名言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3.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6.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9.诚实是最丰富的传代物。克尔

10.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

1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12.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13.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15.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篇三:关于诚信的名言:诚者,天之道也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

4.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6.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7.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8.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9.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10.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11.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12.当信用消失的时候,*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14.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1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6.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17.一言九鼎。

18.一诺千金。

19.言而有信。

20.金口玉言。

21.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22.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23.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淮南子缪称训》

24.真诚才是人生的美德乔叟

25.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26.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27.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哈代

28.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29.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0.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晚清国画家、书法家吴昌硕简介,吴昌硕书法作品的特点是?

摩罗的解释

(1).百合的 别名 。 《政和证类本草·草部中品 之上 ·百合》 :“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 荆州 川谷。” (2).鳄鱼。 《翻译名义集· 畜生 》 :“摩罗: 《善见》 云鹗鱼,长二丈馀,有四足,似鼉。” (3).梵语译音。即魔。意为扰乱, 障碍 。佛经中原团棚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波旬 。后泛指一切障道之法。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凳或并“摩罗之言,假自 天竺 ,此 云天 魔, 欧 人谓之撒但,本以目 裴伦 (G.Byron)。” 赵朴初 《临江仙·题萧淑芳画花卉长卷》 词之二:“岂独爱花兼爱刺,锋銛何减吴戈?不辞流血对摩罗。”

词语分解

摩的解释 摩 ó 擦,蹭,接触:摩擦。摩天。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摩肩接踵。摩顶放踵。 摸,抚:摩弄。 摩挲 (?) 研究 , 切磋 :观摩。 揣摩 (.研究, 仔细 琢磨 ;.估量,推测)。 古枣迹同“磨”,磨擦。 摩 罗的解释 罗 (罗) ó 捕鸟的网:罗网。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 门可罗雀 ( 形容 门庭 冷落)。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

人物生平 少学书画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于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同治四年(1865年),中秀才。是年,海上先辈名家任薰与周闲合作,为吴昌硕绘画像。

同治八年(1869年),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编成《朴巢印存》。

广结朋友

同治十一年(1872年),赴上海,得以认识高邕之。

光绪六年(1880年),寓吴云(平斋)两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结为朋友。

光绪八年(1882年),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结为朋友。

光绪九年(1883年),在沪识任伯年。任伯年为作凳宏毁《芜菁亭长小像》。

光绪十三年(1887年),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

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

光绪十六年(1890年),居上海。识吴大澄。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

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上海编选壬辰年以前所作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

光绪二十(1894年),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

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兵败继续为吴大澄戎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一月,得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致力书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河井仙郎投之于门下。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

光绪三十年(1904年),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赵云壑)投门下。

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在沪加入上海豫园书画善会。

民国元年(1912年),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始以字行。

民国二年(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与王一亭结为至交。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吴昌硕的书画金石艺术,使其名声大振。

民国三年(1914年),王一亭为吴昌硕在六三园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使吴派艺术开始为日本艺界所了解和推崇。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民国六年(1917年),吴昌硕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

民国九年(1920年),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枣备门弟子。

民国十年(1921年),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民国十二年(1923年),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去世。

民国十四年(1925年),沙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为已逝师友周闲遗作《花卉长卷》作引首并题。

病逝上海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逝于上海寓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迁葬绝碰于浙江余杭县塘栖附近超山报慈寺西侧山麓宋梅亭畔。

人物成就 篆刻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 :《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一月安东令》《湖州安吉县》《泰山残石楼》《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暴书》《千寻竹斋》《千寻竹斋》3刻《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安吉吴俊章》《雷浚》《鲜鲜霜中菊》《归仁里民》。

绘画

内容

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吴昌硕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他酷爱梅花,以写大篆和草书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又喜作兰花,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

晚年较多画牡丹,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推崇周闲果蔬风格,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对于近世花鸟画影响深远。

主要绘画作品 :《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五月枇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特点

①金石气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一大特色是有金石气息。所谓金石气息,指的就是钟鼎上所铸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人们常说谁谁的画作有金石气息,其实这种评论标准都是从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出现以后才有的。比如,人们在谈到徐青藤、八大山人时,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评价他们的画作有金石气息。

②笔力雄浑: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二大特色是笔力雄浑。所谓笔力雄浑,指的就是其画作中的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 *** 、雄强的力量感。人们常说吴昌硕绘画的气息很厚、很重,按照书画圈儿里人的说法就是“笔头子”很大。所谓“笔头子”很大,并不是说他用的毛笔很大,而指他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一笔下去,浑金璞玉,力透纸背,又意蕴丰富、气象万千。

③设色浓丽: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三大特色是设色浓丽。过去人们总是说中国画不能搞那么多颜色,用太多颜色容易俗气。不过,张俊东却指出,吴昌硕绘画的用墨就特别浓,设色也特别大胆,特别鲜艳和浓丽。比如,吴昌硕画过很多牡丹,很多都是大红大紫的,但是却不会让人觉得俗气,而且非常有文人的那种风骨。所以张俊东认为,中国画设色的关键不在多少,而在谁来用以及怎么去用。

④富于变化

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第四大特色是笔法和墨法富于变化。这里边又体现在几个方面。张俊东举例介绍说,比如吴昌硕在画菊花时,可以将一朵菊花无论是正面的,侧面的,静态的,动态的,都能画得非常丰富。

书法

吴昌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

吴昌硕书法。行书学黄庭坚、王铎。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吴昌硕的隶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西泠印社记》是吴昌硕71岁时为纪念西泠印社成立而书写的碑文,辞章与书法俱佳,是吴昌硕人书俱老时期小篆艺术风范的杰作。

诗文

吴昌硕善作诗文,苦吟数十年,未尝间断。其诗文,奇崛古朴,用典较多,不甚通俗。但有些绝句纯用白描手法,活泼自然,接近口语,具有明丽俊逸的特点,风格上与民歌很相近。有些绝句则活泼自然,接近口语,时含有讽刺意味,抒发生活实感。所作题画诗寄托深远,颇有浪漫主义气息;评论前人书画,尤多独到见地。早年所作五古,有一部分含有讽刺意味,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某些不平现象。他的散文作品写得不多,大都是序跋、考证和题画小品之类,写的都很朴质淳厚,平易近人。题画小品中尤多精心之作。发抒生活实感,鞭挞丑恶现象,颇能以少胜多;读时依稀与作者一灯相对,娓娓而谈,意味非常深长。

刊行作品

《朴巢印存》,施旭臣(浴升)撰序为同治九年,岁在庚午(1870年,时二十七岁),吴瑶华跋。扉页吴氏自题篆书“朴巢印存”四字,另题“金钟玉磐山房印学”八字。谱中有先生早年手抄的五言八韵“试帖诗”六首墨迹。共钤印103方,皆无边款,线装二册,未出版。

《苍石斋篆印》,自题日:“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十一岁)甲戌春仲题于芜园逸光。”

《齐云馆印谱》,自署“吴俊昌石著。1876年(三十二岁)。

《篆云轩印存》,1879年(三十六岁)。《铁函山馆印存》,1881年(三十八岁)。

《削觚庐印存》有二册、四册本及一册本,为平时治印后随手钤拓的散页印稿,故今所见装订的佳本,印数多寡不一,内容亦不尽相同。成书在光绪癸未1883年(四十岁)。有徐康光绪九年(1883)二月题识。

《元盖寓庐诗集》,1885年(四十二岁)。

《缶庐印存》,初集四册本,扉页及自记皆木刻版,1889年(四十六岁)。有印63方,附边款,有杨岘题识和吴氏自记。

《缶庐诗》三卷,又集题画诗,砚铭等署日:“别存”,1893年(五十岁)。

《缶庐印存》二集编成,四册本,存印51方,附印款,有吴氏自题。1900年(五十七岁)。

《吴昌硕石鼓临本》,1902年(五十九岁)书,日本平尾孤往1960年发表在《书品》101期上。

《观自得斋徐氏所藏印存》六册,光绪壬寅(1902年),徐士恺辑吴昌硕刻印成,存印149方,其中13印系吴昌硕为徐氏所刻,附印款,有徐士恺序。

《吴昌硕石鼓文墨迹》,1908年(六十五岁)书,即钱经铭藏本,谭泽闽题册首。197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吴苍石印谱》四册1911年有正书局出版。

《吴昌硕石鼓文》,钱经铭以吴昌硕六十五岁(1908年)临本镌刻入石,1910年由上海求古斋印石印本行世。

《吴昌硕先生花卉册》,1914年(七十一岁)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缶庐印存》三集四册本,1914年(七十一岁)上海西泠印社刊行。有葛昌楹(书徵)序,吴隐(石潜)题词。存印58方,附印款。四集四册本是吴隐“近所访获或借之友人”之作,徐印47方,附印款,有吴隐序。

《吴昌硕临石鼓文》,末题“甲寅(1914年,七十一岁)六月临阮刻天一阁北宋本石鼓全文。”上海大众书局1914年普及本,钝根题签。

《西泠印社记》,1914年吴昌硕撰文并书。

《苦铁碎金》四册,1915年(七十二岁)上海西泠印社石印刊行。其中一册为“石鼓文临本”。

《吴昌硕临石鼓墨迹》,1918年(七十五岁)临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出。

《缶庐印存》八卷,张弁群集拓先生刻印。1919年(七十八岁)。

《缶庐印精拓》一册本,此谱为吴氏以自刻自用印拓赠其友潘飞声者,存印36方。1919年,自辑刊印,有潘氏小记。

《吴昌硕、赵子云合集》,孙雪泥辑,1920年(七十九岁)。

人物评价

中国网 (《吴昌硕》):

作为海派后期的大师级人物,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他承前启后,不愧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画家,众多现代绘画大师或出自其门下,或受其艺术影响。如近代“海派”诸家、“北京画派”的陈师曾、齐白石等,还有像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也无不受到吴昌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网 :(吴昌硕)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是我国书画界划时代人物。

画家齐白石(《白石诗草》):①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②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吴昌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世纪新风。

书法家于右任: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占断百名家。

后世影响

吴昌硕,一位中国画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在传统文化融合、会通的大背景下,吴昌硕也受到影响,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也就是通融和超越。虽然时代对于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动力,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吴昌硕不仅实现了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还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王震、赵子云、陈师、陈半丁、陈师曾、朱屺瞻、刘海粟、钱瘦铁、潘天寿、吴之、王个、诸乐三等都受到吴昌硕艺术的影响与启示,他们是研究吴昌硕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在对吴昌硕艺术的学习、传承与研究中,也对于阐释,承袭与引领近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具有了相当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其中,王个是吴昌硕门生中的佼佼者。他穷极毕生精力,全面继承吴昌硕艺术,在诗、书、画、印领域造诣卓著。

吴昌硕在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史籍记载

《吴昌硕墓志铭》(国学大师陈三立作)

《吴昌硕年谱》

亲属成员 曾祖 :芳南,国子监生;

祖 :渊,举人,官海盐教渝;

父 :辛甲,举人,截取知县;

夫人 :章恭人,死寇难。续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继配夫人施氏;

子女 :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记得印与绘事,迈及妇、女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

孙子 :长邺、瑶华。

人物轶事

爱梅也爱狗肉

劳家是塘栖旺族,劳少麟民国初期曾担任国务院佥事,后告老还乡,回到塘栖。听说镇上一些旺族汪家、姚家、吴家、陆家等与吴昌硕先生多有往来,且有不少大师的书画墨宝,便也托人向吴求字求画,哪知大师一听劳的官场头衔,偏偏托词不给,急得他四处探听先生的脾性嗜好,动起脑筋。

这年冬末,雪后初晴,吴昌硕先生又像往年一样,到超山踏雪寻梅。行至超山脚下,见路旁梅林之中有一新搭的草舍,颇为雅致,而且,寒风中除了飘来浓郁的花香外,还别有一股诱人的香味,便不觉停了脚步。这时,只见草舍里踱出一位老者,与吴点头通姓后,随即邀他入内小坐。先生见他举止有礼,谈吐不俗,便进去闲谈。不一会,那老者说是正巧备有野味,不妨喝上一杯。结果端上来的虽不是什么野味,却是先生最爱吃的狗肉。于是乎,两人边饮边吃边谈,很是投机。

两年后劳少麟做寿,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发现,厅堂上已经挂出不少吴昌硕的字画佳作。

感悟亲情

吴昌硕初配夫人姓章,新婚不久即于兵乱中死于饥病,后于29岁时续聘菱湖施氏夫人。育有子女六人。吴昌硕早年生活饱经忧患,17岁时因兵乱随父出逃,甚至有过几乎饿死的苦痛经历。这一段流离失所的生活,使吴昌硕失去了不少骨肉至亲,这使他更懂得家人亲情的可贵,所以吴昌硕成家后的家庭生活是温馨而和睦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位以画风豪迈凌厉著称的艺术巨匠,在面对子女时,却表现出更多的深情和温厚。

智讽哈同

民国初年,一天,上海著名的房地产商哈同过生日,想请吴昌硕代画一张三尺立幅的画,用以烘托生日气氛。不料,吴昌硕早就听说哈同最早是靠贩鸦片起家的,况且,他平素最憎恶这帮横行十里洋场的人。于是吴昌硕决定不画。

当时,哈同是英、法两租界工部局的董事,他深知像吴昌硕这样的人是值得拉拢的,于是,一方面诱以重金,另一方面又托当时在上海画界声望略逊于吴昌硕的吴杏芬、沙辅卿等人向吴说情。碍于同道情面,于是便磨墨提笔,画了一幅柏树图。画完尚未题款时,哈同就已经亲自来取画了。但当他看到柏树叶子画得比自然界的柏树大时,就问:“柏树叶子如此之大,这里是否有什么含义?”吴昌硕说:“正看这是一幅怪柏,但不妨倒过来看看。”哈同依言倒过来看后说:“是一幅葡萄。”此时吴昌硕正色慨然说:“我就是这个意思。”哈同不解地问:“为何要倒画呢?”这时,吴昌硕忍不住笑了,说:“我是按照你们办事的逻辑画的,你们喜欢颠倒,把黑说成白,把好说成坏,当然我给你的画也只好颠倒挂了。”一听此话,哈同哈哈大笑,忙说说得好,但心里却是十分恼怒的。

铜像戏题

吴昌硕是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酷爱吴昌硕的书画金石,民国九年(1920年)慕名来华,与吴昌硕结成忘年之交。回国后,朝仓文夫运用洗炼的手法,塑造了一尊吴昌硕的半身铜质胸像,并亲自将塑像送到杭州。吴昌硕观后,赞叹不已,并在铜像之后题字道:“非昌黎诗,咏木居士;非裴岑碑,呼石人子;铸吾以金,而吾非范蠡,敢问彼都之贤士大夫,用心何以。辛酉八月昌硕戏题年七十八。”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位艺术大师的宽广胸怀。

后世纪念

吴昌硕纪念馆

吴昌硕纪念馆,1995年9月12日建成开馆。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附近华夏文化公园,占地6亩,按原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吴昌硕故居式样建造,为二层石库门建筑,辟有“艺术生平”、“作品陈列”、“卧室”、“画室”、“海上画派”5个厅室。建馆后,经常轮换陈列吴昌硕书画篆刻作品和有关生平活动史料,以及吴昌硕的艺术创作用品、生活用具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多次举办中、日、韩三国书画篆刻交流活动。

浙江吴昌硕故居

吴昌硕故居,地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上街。故居是座四合院式的深宅大院,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建筑,总占地约2500平米。吴昌硕在此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吴昌硕墓

吴昌硕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外西侧200米山坡上,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2米、直径3米。墓碑刻“安吉吴昌硕先生墓”八字。高1.4米,宽0.65米。系诸乐三补书。墓右前侧亭内立墓表一通,记述其生平事迹。,墓台下左前方塑吴昌硕全身立像一躯。

以上就是关于请问国画长卷《折枝花卉四段》是那个朝代的谁的作品?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百科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头条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推荐产品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意见建议  |  法律申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投放  |  如何免费信息发布?  |  如何开通福步贸易网VIP?  |  VIP会员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  怎样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您的商铺?  |  如何推荐产品到自己商铺的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5082249号-2